初中生物教学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总结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n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生物学)》(2017版本)为依据,对三位使用不同版本(人教版、北师版、冀少版)教材的老师开展的三节同课异构课中如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分析、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不同版本同课异构;科学思维;核心素养;反思
  如何在我省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践行的问题。2019年3月,笔者参加了第八届福建省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了三位来自不同县市区使用三个不同版本(人教版、北师版、冀少版)的老师关于《血液》的同课异构课。三位老师使用三个版本教材开展了三节风格迥异的观摩课,呈现了他们对智慧课堂的理解以及他们对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本文就这3节不同版本同课异构课如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 巧设情境开展教学
  巧设情境可以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好的情境导入可以快速且持续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也为后续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位老师的情境导入都非常生动有效:
  X老师授课的是人教版的《血液》,老师通过展示“献血车”图片,引出无偿献血的例子,然后问学生为何要无偿献血呢?得出因为要给需要的人,输血可以救命的结论,进而引出血液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热点,联系生活,关爱生命,为后续学习做了充分铺垫。
  L老师带来的是北师版的《血液》,L老师采用演示实验导入新课,用孩子们熟悉的冰红茶表示血液逐一演示了人体血量、失血等情况,直观、生动和形象,给学生震撼的直观感受,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W老师套用了“是真的吗?”综艺节目模式引入新课,创新度高,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情景中,去参与社会现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总之,三个版本教材有三种情境导入方式,但三位老师都做到了——步步为营,在生动情境中展开本节教学内容。
  二、 聚焦生物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重要概念,课程设计和实施要追求“少而精”,聚焦核心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通过探究学习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生物学核心概念处于生物学科的核心位置,是一条整合、串联和统筹相关零碎知识,进而构建简单合理、“少而精”课程内容的主线。它属于抽象的概括,是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重要概念。学生能运用生物学核心概念解释和预测较大范围的生命现象。它也是一种学科思维方式,能引领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三位老师都非常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他们采用了多元化教学,突出核心概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 直观教学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引进有趣的生物学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X老师和L老师都采用了直观教学,使教学更加的直观具体形象。X老师用丰富的血液、血细胞图片、血液实物、白细胞吞噬病菌视频、自身的手被划伤和伤口愈合经历、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鸡血装片实验等直观教学来构建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接着又让孩子们进一步利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的结构,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有效地构建科学概念,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L老师巧用生活用具,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饮料来演示人体的血量还有不同血量造成的情况,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官冲击,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对这个输血情况会非常清楚,而且有一定的概念。
  (二) 论证式教学Kuhn认为,论证是利用一些直观证据、理论来支持自己或反对他人主张的过程。论证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质疑、论证等科学思维,从而实现本节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位老师都尝试了论证式教学,由教师提供资料,教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阅读和分析资料,在资料当中提取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测,进而提出自己的主张,再提供证据,最后得出结论。如L老师提供了人类对于输血研究的艰辛历程资料后抛出一个问题:“怎样输血才算成功,才能救活病人?”让学生提出自己对输血的主张及证据。学生提出“输同型血”的主张,老师再让其为自己的主张提供相应证据,从而引出ABO血型系统的学习,该部分学习依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输血的原则,获得有力的证据支持。再比如讲完ABO血型系统后教师又抛出一个新的问题:“常听说O型血是万能血,你同意吗?”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反驳,再提出新的主张,并为新的主张找新的证据。在这个论证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 模型教学是人们对认识对象进行的简化描述。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师可以增设课堂教学活动,利用身边的材料、用具等引导学生建构模型,从而训练学生的建模思维能力。
  X老师和L老师都采用了模型教学,不同的是X老师选择让学生课前预习先完成血细胞模型的构建,课堂重点则落在修模上,让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模型的评价、纠错和修正,强化对血细胞结构的认识。L老师则都在课堂中完成,老师先展示不同的血型模型后再由学生分组讨论,构建血型体统,最后自主纠模、修模,从而有效构建完整的血型系统。通过模型的辅助教学,突出了重点,有效地化解了难点,且在建模、纠模、修模的过程中不仅仅关注模型像不像、好不好、對不对,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内化。
  三、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三位老师的课堂有活力,学生参与度高。巧设问题可以很好地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依据其认知水平,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有层次性的设问。
  W老师就用了是真的还是假的问题串的方式来引导教学。5个是真是假的问题贯穿了整节课的主线,并对应一个个知识点,同时结合大量的视频素材展示。老师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事先在网上查找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以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学习,并让学生当小老师,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X老师和L老师分别用模型来演示血细胞和不同的血型,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让学生掌握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自主探究了输血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也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锻炼了学生模型建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协调能力。三位老师用丰富的事实帮助学生构建重要概念,提供丰富的事实资料传递正能量,体现了全面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   四、 妙用思维导图总结
  三位老师都采用了思维导图进行总结。X老师一边授课一边完善板书。课堂结尾,板书完整,本节核心概念、重点内容尽收眼底。L老师则在课堂最后才呈现一张留白概念图,让学生自主填空,自行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情况。W老师则板书一半的网络图,在课堂最后通过出示一张诊断报告单,让学生当回小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学以致用后,再由学生完善另一半板书内容。三种呈现方式均使小小的一个概念图,囊括了本节所有核心内容,并都达到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效果。
  三个版本教材有三种总结方式,但三位老师都做到了——网络整合,在构建中深入理解本节核心概念。
  五、 不同版本同课异构反思
  (一) 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化教学
  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知识点排版上具有差异性。如:人教版“血液”为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中的内容,第四章的内容按照血液—血管—心脏—输血与血型的顺序编排。北师版“血液”是第四单元第九章第一节《血液》中的内容,本节的内容按照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的顺序编排。冀少版“血液”是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中的内容,本节的内容按照血液—血型与输血的顺序编排。
  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知识点呈现上具有侧重性。如冀少版有告知白细胞种类较多,大小不一,可做变形运动。北师版对白细胞的描述为:白细胞有多种,白细胞的寿命长短不一。这两个版本都有指出白细胞是一类细胞的统称,包含很多种,但是人教版对此并未有明确阐述,故学习人教版的学生相较于学习这两个版本的学生而言在白细胞的认识上就存在明显不足。
  (二) 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
  问题如:X老师在展示血液组成成分时,向同学们说明这是血液加入抗凝剂静置30分钟后的结果。血液静置30分钟就可以出現分层现象?实际上,可能需要至少一昼夜才能实现。再如:W老师在“是真的吗?”环节举的第一个例子:27岁的女孩儿血浆呈现猪肝色是真的吗?首先,这个情境抛出之前学生还没有“血浆”这个概念,其次,初中学生对猪肝色这种表述的认知也存在不足和差异,况且教师也未说明是“生猪肝的颜色”还是“熟猪肝的颜色”。所以老师在描述生物学现象时,在没有充分事实论证和亲身实验的情况下切不可信口开河,违背自然科学的科学性;在选取生物学例子时也要多斟酌多比较,是不是有更好的更恰当的例子来传递更科学的生物学现象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核心概念。
  (三) 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生物学)》(2017版本)指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勇于并善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
  三位开课老师都有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是日常教学中若没有细致备课、严格规划恰当环节有效提问、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而是随机给予学生表达和展示,就会产生教师疏于对学生表现情况的及时评价,教学有效性和连续性会大打折扣。故如何平衡学生主体性和教学有效性,如何让学生得以更充分更完整的表述,让课堂更有生成性,如何让学生得以深度学习,深度思考,这将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非常值得老师们继续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0.
  [2]李刚,吕立杰.国外围绕大概念进行课程设计模式探析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8,2(9):35-43.
  作者简介:
  田燕,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发展是新时代赋予班主任实施教育管理的新任务。尤其在新时期,学生作为班级活动的参与主体,其发展是班主任实施各种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发挥自身的管理功能,以多样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有效发展、学习发展。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作为深有体会,在本文中将对此做出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学生;发展;实施对策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
摘 要:本文以《岳阳楼记》教学实践为例,讨论自由诵读、教师范读、指名诵读、分组诵读、学生齐诵、师生共诵等分类诵读的合宜实施时机,讨论初读、再读、三读、四读等分层诵读的合宜诵读目标,小结诵读提升文言语感的作用。  关键词:分类诵读;分层诵读;文言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7~9年級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正确”即读准字音、节奏;“流利”即读
摘 要:时间是宝贵的,然而教学中的等待却为我们带来了享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物理课堂中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积极的浪费”换来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等待;兴趣;思考;主动     等待是指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生活中的等待多种多样,可能是等待好友一起同行,可能是影迷等待电影的开场,也可能是农民等待秋天的丰收,父母等待孩子的成长。  1974年
摘 要:项目化学习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它是一种倡导多学科融合、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学习方式,正以势不可挡的劲头走进基础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具体实践层面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引起重视。本文从项目化学习的本质、课程实施的要点、学习者本身等几个方面对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STEM;评价多元;技能培养     项目化学习是当前教育界
摘要:翻转课堂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将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在课内外进行翻转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式学习以其高效性、生本性、自主性等特点,被老师及学生所关注和接受。文章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就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的过程控制,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导向;翻转课堂;小学语文  一、 基于P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起源于1965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
摘 要: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一种课型,目前大多听说课看似热闹,形式多样,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听”和“说”。本文以一个课时为载体,通过对其前后两次不同课堂设计及效果的观察与对比,分析和反思了听说课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和明晰了听说课中“听”和“说”的本质。  关键词:听说课;目标语言;“听”和“说”;本质  一、 背景介紹  Go for it融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
摘 要:理解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张学生能够对所学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具备深度的认识,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活学活用的目标,以达到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基于此,本文从理解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入手,重点提出了理解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应用     一、 理解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摘 要: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优美的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精湛的语言、深刻的内涵以及高远的意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古诗词不应该单纯停留在让学生读懂故事、背诵古诗词这样浅层的理解上,更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魅力,领悟古诗词中蕴藏的文化,在古诗词的浸润中享受文化的熏陶,真正激活学生的“诗心”,如此一来
摘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依托教材,聚焦表达”,在迁移仿写中逐步形成语感,最终“提升能力”!  关键词:立足文本;关注方法;提升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语文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应该是教“课文”还是应该教“语文”?……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许许多多一线的语文老师。其实早在多少年前,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我们的语文课堂是教会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下,在新课改的不断优化下,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初中生可以将英语融入平时的生活中,能够流利地与他人用英语表达部分信息,说出自己的想法。英语教学在不断革新中,离新课标的要求也越来越近。不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不强,也还不能达到新课标中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