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滴石穿”是成语。成语词典的解释是,滴水可以石穿。水滴石穿的寓意是积极的,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之国也能成就难能之功。但是,从科学角度看,我认为,水滴——石穿,是个不科学的结论。
水滴石穿,顾名思议,就是坚硬的石头,经水长年累月的滴,就会被滴穿。但细想一下,却发现这样的情形,在水滴的下方放一块石头,让水滴滴在上面。过了一个时期,石头上面会出现一个浅浅的凹痕,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水滴作落体运动时,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而形成了对石头冲击力,就在石头上,留下了浅浅凹痕。再过一个时期,凹痕加深了,会出现1厘米~2厘米的小洞。这时,水还在不断地滴呀滴,那么,是否还能将小洞滴得更深呢?我认为不可能了。
因为,当小洞的深度达到了2厘米时,水滴滴进了小洞里,便会注满这处小洞。若是水滴继续滴下来的时候,撞击的不再是小洞的底部,而是小洞的水面上,并且水还会因满而溢流出来。这时,水滴的功能被水承受了,转化成对水的压力,进而成了对小洞底部和四壁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的。因而小洞的洞底不会再承受水滴的冲击力,也就不会再深下去,因此,石穿也就成为不可能了。
有人会想,如果小洞的水蒸发干了呢?那水滴岂不又滴到小洞底部了吗?这是想法诚然是正确的。但只要有水滴连续滴到小洞里,顷刻之间小洞的水又满了。水滴还是不能滴到小洞的底部。也有人想,如果石头只是一两厘米厚,那不就被滴穿了吗?这个当然。但这样的石头毕竟是极少数的。水滴石穿没有涉及水滴的高度、石头的厚度等物理因素,所以说,水滴石穿是个笼统的说法,是个不科学的结论。
当然,在水滴石穿的成语形成之际,或许我们的祖先尚不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仅仅是为了表明其寓意而已。即使是这样,我们今天探究其真实的科学内涵,也是必要的。朋友们,你对这个何见解,请来信告诉我们。
(本文作者:云南省石屏县第四中学初三(四)班学生)
水滴石穿,顾名思议,就是坚硬的石头,经水长年累月的滴,就会被滴穿。但细想一下,却发现这样的情形,在水滴的下方放一块石头,让水滴滴在上面。过了一个时期,石头上面会出现一个浅浅的凹痕,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水滴作落体运动时,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而形成了对石头冲击力,就在石头上,留下了浅浅凹痕。再过一个时期,凹痕加深了,会出现1厘米~2厘米的小洞。这时,水还在不断地滴呀滴,那么,是否还能将小洞滴得更深呢?我认为不可能了。
因为,当小洞的深度达到了2厘米时,水滴滴进了小洞里,便会注满这处小洞。若是水滴继续滴下来的时候,撞击的不再是小洞的底部,而是小洞的水面上,并且水还会因满而溢流出来。这时,水滴的功能被水承受了,转化成对水的压力,进而成了对小洞底部和四壁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的。因而小洞的洞底不会再承受水滴的冲击力,也就不会再深下去,因此,石穿也就成为不可能了。
有人会想,如果小洞的水蒸发干了呢?那水滴岂不又滴到小洞底部了吗?这是想法诚然是正确的。但只要有水滴连续滴到小洞里,顷刻之间小洞的水又满了。水滴还是不能滴到小洞的底部。也有人想,如果石头只是一两厘米厚,那不就被滴穿了吗?这个当然。但这样的石头毕竟是极少数的。水滴石穿没有涉及水滴的高度、石头的厚度等物理因素,所以说,水滴石穿是个笼统的说法,是个不科学的结论。
当然,在水滴石穿的成语形成之际,或许我们的祖先尚不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仅仅是为了表明其寓意而已。即使是这样,我们今天探究其真实的科学内涵,也是必要的。朋友们,你对这个何见解,请来信告诉我们。
(本文作者:云南省石屏县第四中学初三(四)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