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科学吗?

来源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滴石穿”是成语。成语词典的解释是,滴水可以石穿。水滴石穿的寓意是积极的,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之国也能成就难能之功。但是,从科学角度看,我认为,水滴——石穿,是个不科学的结论。
  水滴石穿,顾名思议,就是坚硬的石头,经水长年累月的滴,就会被滴穿。但细想一下,却发现这样的情形,在水滴的下方放一块石头,让水滴滴在上面。过了一个时期,石头上面会出现一个浅浅的凹痕,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水滴作落体运动时,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而形成了对石头冲击力,就在石头上,留下了浅浅凹痕。再过一个时期,凹痕加深了,会出现1厘米~2厘米的小洞。这时,水还在不断地滴呀滴,那么,是否还能将小洞滴得更深呢?我认为不可能了。
  因为,当小洞的深度达到了2厘米时,水滴滴进了小洞里,便会注满这处小洞。若是水滴继续滴下来的时候,撞击的不再是小洞的底部,而是小洞的水面上,并且水还会因满而溢流出来。这时,水滴的功能被水承受了,转化成对水的压力,进而成了对小洞底部和四壁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的。因而小洞的洞底不会再承受水滴的冲击力,也就不会再深下去,因此,石穿也就成为不可能了。
  有人会想,如果小洞的水蒸发干了呢?那水滴岂不又滴到小洞底部了吗?这是想法诚然是正确的。但只要有水滴连续滴到小洞里,顷刻之间小洞的水又满了。水滴还是不能滴到小洞的底部。也有人想,如果石头只是一两厘米厚,那不就被滴穿了吗?这个当然。但这样的石头毕竟是极少数的。水滴石穿没有涉及水滴的高度、石头的厚度等物理因素,所以说,水滴石穿是个笼统的说法,是个不科学的结论。
  当然,在水滴石穿的成语形成之际,或许我们的祖先尚不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仅仅是为了表明其寓意而已。即使是这样,我们今天探究其真实的科学内涵,也是必要的。朋友们,你对这个何见解,请来信告诉我们。
  (本文作者:云南省石屏县第四中学初三(四)班学生)
其他文献
处在这世上,林林总总的事见得多了,也就早已忘却“初遇”的那份单纯和敏感,取而代之的是冷漠和麻木。自小学四、五年级起,就有关于“早恋”的各种“小道消息”,时至今日,双
1993年,在陕西这片文化沃土,杨才玉先生凭借他对文史工作的一腔热血,创办了《收藏》杂志,填补了当时中国期刊界无一本收藏类专业期刊的空白,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和收藏
2001年徐州市中考数学第28题是一道颇为有趣的几何题,它无需常规的计算与证明,也不同于常规的尺规作图题,只须动脑动手剪剪拼拼即可,这是一道进行素质教育的好题。题目如图1
特别对话:对待自己神圣的感情,不要和别人攀比大竹县阵雨:我有一个好朋友,因为是个男生,所以在学校也不敢多接触。每当相遇,我总是视而不见,但是他总是对我微笑。时间一长,
近年来,我经常阅读《数学大世界》等报刊,学到了许多知识,扩大了视野,还掌握了课本以外一些既简单又有用的公式.在它们的启示下,我对椭圆和双曲线作了总结性的研究,推出了一
放与不放我不知道走与不走我无从选择放从何而放放了还有什么走往哪里能走 I don’t know whether to go or not. I have no choice but to let go. What else can I go?
高考作文试题明确规定“文体自选”。其实,写作时应遵循必要的文体规范,不能写成“都不像”的作文,《考试说明》就明确规定要“符合文体要求”。1、记叙文写作规范①要注意立意,注
用一题多证和多变的方法充分猜想、联想,能达到训练思维的效果,下面举一例说明。题目如图1,已知E是正方形ABCD边CD上的中点,点F在BC上,且∠DAE=∠FAE,求证:AF=AD+CF. 解法探
她,似一支蜡烛,默默地燃烧着,把光亮洒给我们;她,如一位园丁,半勤地耕耘着,把汗水滴进我们生长的泥土里……她的眼睛,犹如一潭清水,把 She, like a candle, burns silently
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具有涉及面广、技巧性强、解法灵活多变等特征,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高考的重要内容.下面探求这类问题的求解思路和方法. 一、配凑法在处理条件求值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