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反证法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5fc1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证法”在地理教学中经常被采用。这里所说的“反证”是指先提出一种假定,这种假定和已知的地理结论或事实相反,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事实或基本理论相矛盾的结果来,最后否定原来假定,通过事实更加有力证明已知的地理结论或事实。这种方法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当讲授地球上的大气时,我向学生提出假设:“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最后集中起来有这么几点:1、地球上将没有生命,没有人类。2、没有动植物。3、地球将失去一个极为重要的巨大保护伞,各种落在地球上流星体会毫无阻拦地像炮弹一样袭击地球表面,对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巨大的杀伤威胁。4、一切诸如风、雨、阴、晴等天气现象的变化将无由产生,地球上的水循环也不存在了。5、日出前东方天空的鱼肚白和落日后的美丽云霞将看不到,我们都可以欣赏到日、月、星辰同时镶嵌在漆黑的天空上的奇异现象。6、地面昼夜之间的温度也将剧烈升降。7、海洋上只剩下潮汐的涨退,没有风海流,没有风浪,没有西风漂流,也没有南半球大洋中的“咆哮四十度”。8、地球将如同月亮一般变成一个没有声响的死寂世界。这样,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想象宇航员在月亮上生活会遇到哪些地球上所没有的困难和各种有趣的自然现象。
  区域地理教学同样可以运用反证法。在教授中国地形特征对气候、河流的影响时,我们提出设想,如果我国的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那么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对我国影响的面积会像今天这样广大吗?
  我国河流流向将会变成怎样?又例如,假若赤道不是横贯非洲的中部,而是穿过背部撒哈拉,非洲的气象和自然带会是今天的样子吗?等等。
  在教学中运用“反证法”时所设计的假象,愈是带有关键性的实质,它具有的意义也会愈大,思索的范围也将愈加广阔,问题的探索也会愈深刻。相反,如果假设只涉及地理事物中的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则它所提供思索的范围可能比较狭小,能解决问题的普遍性意义不大,学生也可能觉得枯燥无味。
  我在讲解地球公转运动时,学生对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和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地理学上的后果往往认识不清,特别是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为此在讲完公转的知识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不是斜交成66.5度的夹角,而是垂直相交成90度夹角,这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这时学生会发表许多饶有趣味的见解。最后教师归纳概括三条:1、全球各地无昼夜长短的变化。2、没有四季的变化。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南北移动现象也不会发生。气候现象也将无从产生。
  所以“反证法”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作者通联:025358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同兴镇总校)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理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多种方法。为此,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性倾向。它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学生乐学愿学抽象的数学,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前的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
期刊
可以说,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这盏灯怎样拨才能照得更亮、照得更远?笔者从教书育人的典型案例中得到点滴体会。  案例:一次,教研室领导到我校进行写字教学调研活动,各班选派写字好、中、差三名学生到会议室当场比赛写字,当我点到写字最差的陈龙名字时(我当时并没在班上讲抽怎样的学生去比),全班同学都大喊起来:“凭什么让陈龙去?”,“我比他的字写的好,我去”。同学们一个个近于义愤填膺,可我能开口说陈
期刊
叶老曾经说过:“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可见,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整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的。”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处在一个误区里:即广大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撇开作文教学只字不提,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撇开阅读教学只字不提,人为地将知识割裂,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封闭,导致有些学生有较
期刊
作文训练是以学生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为表达形式,以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训练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要走近学生生活,多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感到亲近可信,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学生对作
期刊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影响十分深刻,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上,还反映在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与把握上。针对这次课程改革,教师们都在思考和争论: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谈谈粗浅认识。  首先,对怎样
期刊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现。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儿童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儿童对语文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做法如下:   一.情理交融,诱发儿童自觉学习情感
期刊
在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上,当我刚讲到没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时,突然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冒了出来:“我的爸爸就经常打我,我想要的钱妈妈总是比我要的数少给或不给我。”安静的教室立刻躁动起来。此时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到这个插嘴同学的身上,而他却站起来边说边做着家长打他的动作。其他同学也都小声的议论开了:“我每次考试不好,爸爸就打我,妈妈骂我,只知道要钱,只知道吃,就知道比穿,成绩就是比某某某差。”  看到
期刊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断深化生物课程改革。  一.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1.要掌握好教材规定的各个探究性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的侧重点。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问题的性质并不复杂,结论也是容易获得的;有的活动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重点在如何控制变量和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