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广厦模式”积极实践者的郭向东,在总结浙江广厦成功改造重庆一建的经验时,感慨地说:“国企改制,千重要,万重要,转变观念最重要!”
这不是一句随便说出的话,而是郭向东在两种观念的交锋中总结出来的肺腑之言。
1998年初,浙江广厦参与重庆一建的重组改革方案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支持,并在重庆一建职工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广厦集团与重庆一建按市场规律“联姻”成功:广厦集团以3060万元取得51%的股份,控股重庆一建。这起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国企并购案,震惊了全国建筑业。
1998年9月23日,37岁的浙江人郭向东正式出任广厦重庆第一建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公司的总经理、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都由重庆建工集团委派或者公司内部产生。陪伴郭向东一同到重庆的只有一个司机和一个财务总监。
到了重庆,人地两生的郭向东在公司附近一个旧居民区租了两间房,一间给财务总监,一间给自己和司机。三个光棍,做饭、洗衣都自己动手,生活就这么简单安顿好了。
不过,对于公司的事情,郭向东却不会因陋就简。他认为广厦重庆一建已经是一家新企业,新企业应该有新气象、新形象。他决定花几十万元将重庆一建原本破旧的办公楼装修一新,并更换了办公设备,配置了空调。他希望用改善办公环境这一外在的新气象来唤醒职工内心的新气象,为“广厦新政”做一点铺垫。
但这一招不见效。在装修一新的办公楼内,他遇见的仍然是冷面孔。公司许多人都不把这个陌生的年轻董事长当一回事。有的人公开说:“我们要的是广厦的钱,怎么派人过来了?”
郭向东第一次到基层开座谈会,迎接他的是一张张充满疑虑的面孔。到会议室等了半个小时,空荡荡的屋里,仍只有他一个人。
在公司的高层会议上,郭向东的提议无人采纳。董事长不能知事、议事、决策,简直形同虚设。
“说起改革,人人同意;触及利益,人人着急。”郭向东深知,对于从半个世纪计划经济下过来的人们来说,一个民营企业要想成功改造一家老牌国有企业,谈何容易!
一个人面对几千人,新旧两种体制、两种观念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1998年12月,剑拔弩张的一天终于到来。
管理层公开跟董事长叫板。一些工人联名给市政府写信,要求罢免郭向东的董事长职务。郭向东态度也十分鲜明:“总经理必须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也必须支持董事局的改革决策,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我这个董事长就不叫董事长。”
一些职工指责郭向东花钱装修办公楼是铺张浪费行为,是浪费国有资产,是重庆一建的败家子。有人乘机浑水摸鱼,甚至把空调等办公设备拆走。有的领导也火上加油,鼓动工人说:“我们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现在企业变成资本家的了。我们国有企业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领导地位,被资本家抢走了,我们要夺回来!”
见领导这样说,职工们纷纷雄起跟郭向东叫板,他们叫嚷着,要与广厦“拉爆”,有人甚至高喊“让‘东阳鬼子’(郭向东是浙江东阳人)滚出重庆”!
郭向东坚信:改制没有错,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搞调研,找人谈话,宣传企业改制的好处和先进的思想理念。
关键时刻,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飞赴重庆。他先跟郭向东了解情况,然后再跟总经理、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谈话。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楼忠福分层次开了三次座谈会。
在层次较低的座谈会上,火药味特别浓,会议在一片吵吵嚷嚷中开始。一个人叫道:“广厦不是承诺拿钱来投资、给我们加工资发奖金吗?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另一个乘机呼应:“‘东阳鬼子’把晦气带来重庆倒是真的!”又一个声音喊了起来:“我在重庆踏了50年的山,还怕谁?”
楼忠福静静地听着,等会场的吵骂声沉静下来后,他开始说话了。“重庆的山是很多,但是重庆的山有多高?海拔是多少米?在世界、在中国能排第几?你们给我说说。”楼忠福此语一出,会场内顿时安静下来。沉默了一会,楼忠福接着说:“我们不但爬过中国的山,国外的山也爬过,重庆的山路是难行,但对广厦人来说,算不了什么!”接着,楼忠福话锋一转,平心静气地说,“广厦并购重庆一建的目的,就是要把它做大做强,企业做好了,职工的福利待遇就有了。我们广厦的项目经理都有别墅、有小车,身家百万、千万的大有人在,但这一切都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不是国家给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你们是从国有企业过来的,我们是自己打拼出来的,双方在磨合过程中有冲突很正常。转变观念需要时间,我们也愿意等待,但不可能太长。我相信,只要大家转变观念,配合改革,福利待遇根本不用担心。”
最后,楼忠福召开了股东大会,按法律程序,把该明确的再次明确,把该撤换的人撤换掉。个别不愿意换思想,仍然反对郭向东准备推行改革的领导,最后被撤换。
一场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典型的观念碰撞、力量交锋,总算告一段落。
虽说取得思想交锋的初步胜利,但郭向东心里清楚:改制不等于转制,不转变思想观念,不转换经营机制,企业还会穿新鞋走老路。经过深思熟虑,郭向东决定,从文化入手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为此,他针对职工的思想实际,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千重要万重要,转变观念最重要;千道理万道理,企业发展是硬道理”;“解放思想,黄金万两”;“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企业走上正轨后,郭向东又宣传“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跳出重庆做建筑,跳出建筑做建筑”等广厦经营理念。
企业进入良性发展后,郭向东又紧紧依靠新来的党委书记,在公司中组织政治学习,重点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和中共十四大以来的方针政策。同时,郭向东用“不拼不搏不做广厦人,不富不豪不是广厦人”、“让项目经理先富起来”、“全面责任制,彻底市场化”、“不怕有短处,只怕没长处”等市场观念,对职工进行“思想轰炸”。
转变观念光靠嘴巴是不行的。郭向东的身体力行,给人们的影响更大、更深刻。有天清晨,公司清洁工曾某发现吸尘器坏了。他拦住一个边走边啃包子的高个子说:“兄弟伙,帮我看看,这机器哪里出毛病了?”高个子二话没说,蹲下身就摆弄起来。后来,那清洁工吃惊地发现,这位“兄弟伙”原来就是郭向东。
作为极有亲和力的领导,郭向东给重庆一建带来了广厦人的做事风格。广厦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为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接下来,郭向东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干部和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实行项目全奖全赔承包制……
仅仅一年的时间,重庆一建这条原本休眠着的“沙丁鱼”,很快就被这些新理念和新机制激活了。
数字是最直接的说明:改制前一年,企业产值2亿元,2004年超过16亿元;2004年利税总额达到7192万元,是改制前一年的728%,名列全市百强企业第28位。去年,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接近改制前的300%。一位职工领到年终奖金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我出生以来,第一次领到这么多属于自己的钱!”
而今,重庆一建的改制得到了企业内外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被业界誉为“广厦模式”。
这不是一句随便说出的话,而是郭向东在两种观念的交锋中总结出来的肺腑之言。
1998年初,浙江广厦参与重庆一建的重组改革方案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支持,并在重庆一建职工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广厦集团与重庆一建按市场规律“联姻”成功:广厦集团以3060万元取得51%的股份,控股重庆一建。这起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国企并购案,震惊了全国建筑业。
1998年9月23日,37岁的浙江人郭向东正式出任广厦重庆第一建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公司的总经理、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都由重庆建工集团委派或者公司内部产生。陪伴郭向东一同到重庆的只有一个司机和一个财务总监。
到了重庆,人地两生的郭向东在公司附近一个旧居民区租了两间房,一间给财务总监,一间给自己和司机。三个光棍,做饭、洗衣都自己动手,生活就这么简单安顿好了。
不过,对于公司的事情,郭向东却不会因陋就简。他认为广厦重庆一建已经是一家新企业,新企业应该有新气象、新形象。他决定花几十万元将重庆一建原本破旧的办公楼装修一新,并更换了办公设备,配置了空调。他希望用改善办公环境这一外在的新气象来唤醒职工内心的新气象,为“广厦新政”做一点铺垫。
但这一招不见效。在装修一新的办公楼内,他遇见的仍然是冷面孔。公司许多人都不把这个陌生的年轻董事长当一回事。有的人公开说:“我们要的是广厦的钱,怎么派人过来了?”
郭向东第一次到基层开座谈会,迎接他的是一张张充满疑虑的面孔。到会议室等了半个小时,空荡荡的屋里,仍只有他一个人。
在公司的高层会议上,郭向东的提议无人采纳。董事长不能知事、议事、决策,简直形同虚设。
“说起改革,人人同意;触及利益,人人着急。”郭向东深知,对于从半个世纪计划经济下过来的人们来说,一个民营企业要想成功改造一家老牌国有企业,谈何容易!
一个人面对几千人,新旧两种体制、两种观念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1998年12月,剑拔弩张的一天终于到来。
管理层公开跟董事长叫板。一些工人联名给市政府写信,要求罢免郭向东的董事长职务。郭向东态度也十分鲜明:“总经理必须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也必须支持董事局的改革决策,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我这个董事长就不叫董事长。”
一些职工指责郭向东花钱装修办公楼是铺张浪费行为,是浪费国有资产,是重庆一建的败家子。有人乘机浑水摸鱼,甚至把空调等办公设备拆走。有的领导也火上加油,鼓动工人说:“我们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现在企业变成资本家的了。我们国有企业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领导地位,被资本家抢走了,我们要夺回来!”
见领导这样说,职工们纷纷雄起跟郭向东叫板,他们叫嚷着,要与广厦“拉爆”,有人甚至高喊“让‘东阳鬼子’(郭向东是浙江东阳人)滚出重庆”!
郭向东坚信:改制没有错,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搞调研,找人谈话,宣传企业改制的好处和先进的思想理念。
关键时刻,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飞赴重庆。他先跟郭向东了解情况,然后再跟总经理、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谈话。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楼忠福分层次开了三次座谈会。
在层次较低的座谈会上,火药味特别浓,会议在一片吵吵嚷嚷中开始。一个人叫道:“广厦不是承诺拿钱来投资、给我们加工资发奖金吗?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另一个乘机呼应:“‘东阳鬼子’把晦气带来重庆倒是真的!”又一个声音喊了起来:“我在重庆踏了50年的山,还怕谁?”
楼忠福静静地听着,等会场的吵骂声沉静下来后,他开始说话了。“重庆的山是很多,但是重庆的山有多高?海拔是多少米?在世界、在中国能排第几?你们给我说说。”楼忠福此语一出,会场内顿时安静下来。沉默了一会,楼忠福接着说:“我们不但爬过中国的山,国外的山也爬过,重庆的山路是难行,但对广厦人来说,算不了什么!”接着,楼忠福话锋一转,平心静气地说,“广厦并购重庆一建的目的,就是要把它做大做强,企业做好了,职工的福利待遇就有了。我们广厦的项目经理都有别墅、有小车,身家百万、千万的大有人在,但这一切都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不是国家给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你们是从国有企业过来的,我们是自己打拼出来的,双方在磨合过程中有冲突很正常。转变观念需要时间,我们也愿意等待,但不可能太长。我相信,只要大家转变观念,配合改革,福利待遇根本不用担心。”
最后,楼忠福召开了股东大会,按法律程序,把该明确的再次明确,把该撤换的人撤换掉。个别不愿意换思想,仍然反对郭向东准备推行改革的领导,最后被撤换。
一场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典型的观念碰撞、力量交锋,总算告一段落。
虽说取得思想交锋的初步胜利,但郭向东心里清楚:改制不等于转制,不转变思想观念,不转换经营机制,企业还会穿新鞋走老路。经过深思熟虑,郭向东决定,从文化入手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为此,他针对职工的思想实际,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千重要万重要,转变观念最重要;千道理万道理,企业发展是硬道理”;“解放思想,黄金万两”;“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企业走上正轨后,郭向东又宣传“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跳出重庆做建筑,跳出建筑做建筑”等广厦经营理念。
企业进入良性发展后,郭向东又紧紧依靠新来的党委书记,在公司中组织政治学习,重点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和中共十四大以来的方针政策。同时,郭向东用“不拼不搏不做广厦人,不富不豪不是广厦人”、“让项目经理先富起来”、“全面责任制,彻底市场化”、“不怕有短处,只怕没长处”等市场观念,对职工进行“思想轰炸”。
转变观念光靠嘴巴是不行的。郭向东的身体力行,给人们的影响更大、更深刻。有天清晨,公司清洁工曾某发现吸尘器坏了。他拦住一个边走边啃包子的高个子说:“兄弟伙,帮我看看,这机器哪里出毛病了?”高个子二话没说,蹲下身就摆弄起来。后来,那清洁工吃惊地发现,这位“兄弟伙”原来就是郭向东。
作为极有亲和力的领导,郭向东给重庆一建带来了广厦人的做事风格。广厦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为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接下来,郭向东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干部和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实行项目全奖全赔承包制……
仅仅一年的时间,重庆一建这条原本休眠着的“沙丁鱼”,很快就被这些新理念和新机制激活了。
数字是最直接的说明:改制前一年,企业产值2亿元,2004年超过16亿元;2004年利税总额达到7192万元,是改制前一年的728%,名列全市百强企业第28位。去年,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接近改制前的300%。一位职工领到年终奖金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我出生以来,第一次领到这么多属于自己的钱!”
而今,重庆一建的改制得到了企业内外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被业界誉为“广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