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父母分手,是对还是错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test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有一种现象叫“黄昏离”,即厮守了大半生的夫妻最终劳燕分飞。在老年夫妻婚变中,作为子女该如何自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是我维系了无爱的家
  1987年我出生在长春市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导演,妈妈是大学美术教师,省内知名画家。从我懂事那天起,我整天面对的就是爸爸严厉的面孔、妈妈忧郁的脸。爸妈虽然同居一室,但他们更像是一对陌生人,他们很少说话,每天都各忙各的,我上初中时,我们这个家更是名存实亡了。尽管如此,爸爸在家里仍然坚守着他的霸气,吃饭时,仍然坐在饭桌前等着妈妈给他盛饭,饭后,仍然等着妈妈用南泥小壶给他泡茶,有时妈妈在楼下同邻居们聊天儿,爸爸就会毫无顾忌地打开楼窗大喊:“陈秀君,回来看书!”喊过,哐地一声关上窗户。这时,妈妈会指着爸爸的鼻子大喊:“你不要以为你的爷爷是臭军阀就这样拿人不当人!我家也是富豪,但我爸爸从来不要下人端一杯水,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你要学着尊重人!”喊过,妈妈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里,无声地哭泣。
  2005年,我考上了大学,妈妈高兴极了。与妈妈兴高采烈的神态相反,爸爸虽然也为我考上大学高兴,但我发现爸爸一个人独处时,他的脸拉得老长,脸上一副忧郁的神情。在家里住最后一夜时,妈妈要求我住到她的房里,第一次给我讲了她和爸爸的故事。
  妈妈大学毕业后就分到她现在任教的这所大学,那时,爸爸也在这所大学里教书,妈妈爱上了爸爸,那时爸爸的霸气在妈妈眼里绝不是霸气,爸爸越是强硬地跟妈妈说话,妈妈越觉得爸爸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后来,他们结婚了,当罩在爸爸脸上那层男子汉的面纱脱落下来以后,妈妈才看清爸爸男尊女卑、唯我独尊的真面目,两个人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可是在他们都烦透了对方,准备离婚时,我降生了。
  讲到这里妈妈叹了口气说:“虹苗儿,是你维系了我们这个家,维系了我和你爸之间无爱的婚姻。你两岁那年冬天,我同你爸吵了最凶的一架,我的心彻底凉了,决意同他离婚,你爸也同意了,就在我们准备去法院时,你得了肺炎,看着嗷嗷啼哭的你,我们抱你去了医院。治好了你的病,看着肉团一样的你,我的心一扎一扎地痛,我突然决定不离婚了,我不能让你成为没有爸爸的孩子,为了你,我什么都能忍。我同你爸签了一张婚姻契约,我要他答应我,等你大学毕业了我们就离婚!”
  我帮爸爸找到了一个爱他的女人
  2009年7月24日,我大学毕业了。当我拎着行李走进家门时,正在吃饭的爸妈都有些吃惊。当我坐下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时,我看到妈妈气色很好,爸爸却仿佛大病了一场,脸色更加苍白,拿筷子的手指神经质地发抖。晚饭后,爸爸用商量的口气对我说:“虹苗儿,能不能陪爸爸坐一会儿,爸爸有话对你说。”看妈妈把她的房门关上了,爸爸说:“虹苗儿,你上学走的时候,你妈妈把什么都跟你说了,你大学毕业了,我们就该履行婚姻契约了。我们的婚姻不成功,愧对你了,只希望我和你妈离婚后你好好陪着你妈。我和你妈性格太不合了,我们打了一生,打了个平手,都不投降,只有离了。”
  与爸爸相反,自从我回来以后,妈妈每天都是兴高采烈的,不停地做着离婚的准备,但她却迟迟不把离婚的事提到日程上来。那些天里,我认真观察妈妈,发现妈妈格外关心爸爸的身体,有一天,我看妈妈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一行字:老头子的病怎么还不好!妈妈在这行字下画上了很重的杠儿。我突然明白了,妈妈迟迟不提离婚的事,是想让爸爸身体好起来再提,潜意识里,妈妈是放不下爸爸呀。
  正在这时,姜姨出现了。其实,姜姨很早就进入爸爸的生活中了。爸爸在省艺术学院教书时,姜姨是爸爸的学生,比爸爸小12岁。爸爸妈妈的婚姻已经死了,何必要让它无限期地拖下去呢?我找了电影厂爸爸最好的朋友,把爸爸妈妈的婚姻状况跟他说了,请他做媒撮合爸爸和姜姨,没想到那个朋友一说,爸爸和姜姨都同意了。
  当妈妈知道这件事情后,先是有点吃惊,接着就平静下来。妈妈直视着我说:“虹苗儿,妈谢谢你,你给你爸找了一个爱他的女人,你推了我一把,我再也没什么犹豫的了,你帮我解脱了。”
  面对母亲,一份愧疚难释怀
  2009年8月4日,冷战了20多年的爸爸妈妈终于离婚了。从法庭出来,妈妈拉着我回了我们原来的家。妈妈和爸爸的卧房现在成了爸爸的新房,新房里的地毯、床罩、窗帘等都是妈妈亲自选购、亲手铺设好的,妈妈在同爸爸办离婚手续前,征得姜姨的同意,亲手给爸爸布置了新房。现在,妈妈就像一个局外人,领着我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看过去,在爸爸和姜姨的目光下,妈妈用手摸遍了所有的家具、饰物,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去。
  一个月后,妈妈办了提前退休手续,她要到外地写生。妈妈走的那天,我去车站送她。当火车起动,妈妈抬手向我告别时,看着妈妈那只苍白的没有血色的手,我的眼泪刷地蒙住了双眼,我说:“妈妈,早点回来,不要在外面待太久!”妈妈点点头,可我知道以妈妈的性格,也许从此四海为家,开始她晚年的漂泊。
  火车开走了,站台上只剩我一个人,我毫无顾忌地让泪水滂沱而下,我隐约觉得,在爸妈离婚的问题上我错了。我不该帮他们履行那20年前的婚约。爸妈争吵了一生,也许他们的婚姻真的是无爱婚姻,但是,他们毕竟相依相伴着走过来了,也许在他们几十年的婚姻中对对方已产生了依赖,这依赖不也是爱吗?我真不该把姜姨拉进他们的婚姻生活,可是,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3月间,全世界围棋爱好者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韩国围棋顶级高手李世石九段与谷歌公司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之间的人机围棋五番棋大战,结果,李世石1:4不敌阿尔法狗。  棋战20年史  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棋战,始于1996年。那一年,IBM公司开发的计算机深蓝与当时号称国际象棋有史以来最强的世界冠军、俄罗斯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6盘战下来,卡斯帕罗夫以4∶2获胜。1997年,I
期刊
2015年12月,《深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公众征集意见,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意见稿提出,“将对与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给予优惠政策,适度增加与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的工薪所得税费用扣除额,实现赡养费用税前扣除。”  以减税来刺激养老者与父母同住,意在刺激养老者更好地赡养老人,其内在逻辑是简单明了的。但是落实到实际,“与父母同住可减税”,可能还是会沦为理想很丰满、现
期刊
我们是一对奋战在外交战线的夫妻。在职期间,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他一直是个头头,我则是普通一兵。我(张兵)心甘情愿地当他的贤内助。先生每次出差回来,总是歉疚地对我说:“我欠你和孩子的太多。”但我深知他的劳累与风险,不让他分心。  1995年他退休了,坦然当起我的“贤内助”,担起了家庭的担子。很快,他便在小区里赢得了“模范丈夫”的称号。我们的角色转换,从那时起就悄悄开始了。  1998年,我被派到中
期刊
在福建泉州的一座孤岛上,生活着一对年过六旬的老夫妇,当地流传着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年轻时,妻子患上“怪病”,不敢出门见人,害怕听到声响。为了挽救妻子性命,丈夫携妻到孤岛上生活——  为治病携妻上孤岛  1977年春节后,26岁的福建泉州石狮镇古浮村村民蔡永昌忙着织补渔网,准备和村里人出海捕鱼。正当蔡永昌忙碌地做着出海前的准备时,妻子那边却出现了情况。  几天前,他妻子谢雪敏和一位村民发生了口角,回
期刊
秦润波,河北任邱人,1955年出生,九届全国青联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书画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企业文博协会顾问等。师事张协和先生二十多年,博古今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多年来,其作品常入选国内外展览,在2000年度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世界和平教育者协会邀请艺术展览中曾获杰出艺术作品奖。其作品常被国务院选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贵宾以及作为中国驻外使节之外交赠礼,并曾
期刊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5日成为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50多年前的1962年8月15日,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因为雷锋乐于助人,半个多世纪以来, “学雷锋”几乎成了“做好事”的同义语。  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雷锋的一些网络质疑随之而来,比如人们发现生活中的雷锋也“赶时髦”,甚至还有名表和
期刊
尊重人才  1955年10月,钱学森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回到祖国。不久,周恩来亲自将制定研制火箭、导弹计划的任务交给了他。1957年,中国科学家要到苏联参观,考察原子弹研制的情况。但苏方提出,他们的火箭、原子弹,必须是相当级别的官员或者相当高军衔的人才能参观。当时钱学森没有军衔,如果他无法参加这次考察,将十分不利于国家研制原子弹计划的实施。周恩来得知苏方要求后,立即与毛泽东商议,授予钱学森中将军衔。 
期刊
2015年2月27日,孝女朱晓晖以300万的全国投票数,站到了“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的舞台上,2015年底,她又成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蜗居车库,也不放弃瘫痪的老父亲  黑龙江绥芬河市的女记者朱晓晖原本衣食无忧,工作顺利。然而14年前,父亲突如其来地病倒了,她的命运就此改变了。  2002年4月末的一天,朱晓晖的父亲突患弥漫性脑梗,半身瘫痪,口眼歪斜,即使朱晓晖带着父亲看遍
期刊
日前媒体报道,广西一位65岁老人因病入院,以当地风俗为由,要求自己由两个女儿照顾,而两个儿子不许插手。与此同时,老人坚持要求未来全部家产必须只分给两个儿子,一时引起广泛关注。家产之难,不在聚而在分,这是历史名人们一再证明的事情——  家产该怎么分,该由谁来分,一直是挠头的事情,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面对巨富流失,抑或面对分毫不剩,豁达不计者和锱铢必较者都记录于史。每每读来,不禁使人唏嘘不已。  
期刊
一个老人,不过是希望自己的晚年有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爱好,颐养身心,替卧床的老伴多走一些路、多看一些风景,却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吉林长春市有一位不服老的“台球奶奶”,她75岁开始学台球,以顽强的“学霸”精神成为青年的榜样,并多次在省市级台球比赛中获奖。她在台球桌前的飒爽英姿鼓励了很多同龄人,但鲜有人知道,这一让她全身心投入的爱好背后,是她对老伴深沉的爱。  替老伴好好享受自由时光  2008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