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70年由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后来经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修改后形成的一个完整概念,现行的"教育技术"定义中,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简称AECT)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影响很大。 我国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相当丰富,《中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杂志发表了几乎国内全部重要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理解的论文。
AECT‘94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英文原文: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从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出发,建造一个能支持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大系统。
一、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美国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最大,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均以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做借鉴,英国、美国可作为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典型代表。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从三个方面追溯: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这三个方面发展的起源不同,但都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
1.视觉教育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就是《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
2.视听教育
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在诸多关于视听教育的研究中,堪称代表的是戴尔(E. Dale)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3.视听传播
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1963年2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视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另外,许多研讨视听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也都趋向于采用传播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基础。
4.教育技术
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国际教育界深感原有视听教育的名称不能代表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范畴,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簡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名称确定以后,人们便开始探讨它的定义。1970年,美国政府的一个专业咨询机构教育技术委员会在给总编和议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技术是按照具体的目标,根据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以及利用人力和非人力资源的结合,从而促使教学更有效的一种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学与教的整个过程的方法。”
二、我国教育技术发展
我国的教育技术最早主要是音频和视频技术,及其它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发展和应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化教育手段。以广播电视和卫星为主体的远程教育形式,促使了教学的组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一些变革。8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使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世界各国都把科教兴国作为重要举措,对教育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把发展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的发展和民族发展的推动力。美国1998年投入510亿美元,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终身学习。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曾提出,2000年美国必须实施100%的学校与国际互联网连通,使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先进国家。德国教育部长阿莱格尔1998年宣布,制定教育技术发展方案,重点倾向于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微机操作水平的提高。马来西亚建立了“多媒体超级走廊”,使教育信息化达到了国际水平。
我国继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之后,1999年6月13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则为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任务: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陈至立部长曾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教育技术正从教育改革边缘移向中心,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视听教育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各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人类社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字的出现,特别是印刷术的发明,使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知识传播成为可能.幻灯,无声电影,有声电影,无线电广播,电视,投影等视听媒体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知识传播质量和效益.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具有将储存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等功能与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的功能,使人类对知识的学习进入到立体传播阶段.
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声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化,信号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储存的光盘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等趋势,使世界各地的受教育者能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快速,便捷地获取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文化.
AECT‘94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英文原文: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从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出发,建造一个能支持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大系统。
一、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美国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最大,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均以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做借鉴,英国、美国可作为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典型代表。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从三个方面追溯: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这三个方面发展的起源不同,但都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
1.视觉教育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就是《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
2.视听教育
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在诸多关于视听教育的研究中,堪称代表的是戴尔(E. Dale)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3.视听传播
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1963年2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视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另外,许多研讨视听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也都趋向于采用传播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基础。
4.教育技术
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国际教育界深感原有视听教育的名称不能代表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范畴,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簡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名称确定以后,人们便开始探讨它的定义。1970年,美国政府的一个专业咨询机构教育技术委员会在给总编和议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技术是按照具体的目标,根据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以及利用人力和非人力资源的结合,从而促使教学更有效的一种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学与教的整个过程的方法。”
二、我国教育技术发展
我国的教育技术最早主要是音频和视频技术,及其它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发展和应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化教育手段。以广播电视和卫星为主体的远程教育形式,促使了教学的组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一些变革。8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使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世界各国都把科教兴国作为重要举措,对教育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把发展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的发展和民族发展的推动力。美国1998年投入510亿美元,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终身学习。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曾提出,2000年美国必须实施100%的学校与国际互联网连通,使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先进国家。德国教育部长阿莱格尔1998年宣布,制定教育技术发展方案,重点倾向于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微机操作水平的提高。马来西亚建立了“多媒体超级走廊”,使教育信息化达到了国际水平。
我国继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之后,1999年6月13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则为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任务: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陈至立部长曾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教育技术正从教育改革边缘移向中心,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视听教育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各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人类社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字的出现,特别是印刷术的发明,使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知识传播成为可能.幻灯,无声电影,有声电影,无线电广播,电视,投影等视听媒体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知识传播质量和效益.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具有将储存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等功能与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的功能,使人类对知识的学习进入到立体传播阶段.
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声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化,信号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储存的光盘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等趋势,使世界各地的受教育者能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快速,便捷地获取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