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关键词: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数学课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创设一个故事情景:孙悟空、猪八戒分饼,最后只剩下1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成2分呢?这样自然的引入到新课,先请学生猜每人分得多少块饼,再实践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1/2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分数的产生,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
二、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①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②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③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到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④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关爱学生,重视情感,提高学习效率。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在比较钟面上的角的大小这一环节时,教者让学生再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创新。通常都是用数钟面上格子的方法比较大小,为了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此时,教师把两个钟面图复印下来,以小组合作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去比较。结果发现学生的方法非常丰富:有的做活动角比较,有的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发现一个角比直角大,一个角和直角一样大,有的学生甚至把其中的一个角剪下来,与另一个角重叠起来比,还有的用尺去量张开的长度进行比较,有的量起边的长短等。虽然有的方法不合理,教师依然和蔼地指出错误,让学生从这个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在民主的氛围中,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学习的有效性才会得到提高。
(2)精心設计练习,调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有效性。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新教材第四册《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出示一组最基本的习题,要求学生齐练,然后讲评,教师示范书写规范格式,接着要求同桌学生互看,反馈错误情况,统计错误人数;第二环节,出示一个被除数18,教师依次说出不同的除数(4,5,6),让全班学生依次口算并用手势表示得数,左手表示商是几,右手表示余数是几,然后要求全班互看,找出并统计错误人数,教师及时板书出除数、商、余数,3题口算后观察板书问: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第三环节,再出示一组数21,15,14,33作为被除数,听要求选被除数并写在作业纸上。(1)除以5,余数是1的数;(2)除以5,没有余数的数;(3)除以5,余数是6的数。(第三个数有人上当选21)通过这一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第四环节拓展练习。在以有的知识基础上填写特殊的题目:(1)□÷□=□……5 除数最小应填几。(2)开放题 □÷□=4……1 ,填出被除数和除数。此题填写方法不固定,凭学生的经验感觉填写,当然能够自己发现并说出规律那就太棒了。最后再进行一组常规竖式练习,检查是否已达到熟练程度目标。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情绪
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自觉的反思意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有效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并最终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真正走向“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数学课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创设一个故事情景:孙悟空、猪八戒分饼,最后只剩下1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成2分呢?这样自然的引入到新课,先请学生猜每人分得多少块饼,再实践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1/2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分数的产生,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
二、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①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②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③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到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④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关爱学生,重视情感,提高学习效率。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在比较钟面上的角的大小这一环节时,教者让学生再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创新。通常都是用数钟面上格子的方法比较大小,为了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此时,教师把两个钟面图复印下来,以小组合作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去比较。结果发现学生的方法非常丰富:有的做活动角比较,有的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发现一个角比直角大,一个角和直角一样大,有的学生甚至把其中的一个角剪下来,与另一个角重叠起来比,还有的用尺去量张开的长度进行比较,有的量起边的长短等。虽然有的方法不合理,教师依然和蔼地指出错误,让学生从这个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在民主的氛围中,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学习的有效性才会得到提高。
(2)精心設计练习,调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有效性。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新教材第四册《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出示一组最基本的习题,要求学生齐练,然后讲评,教师示范书写规范格式,接着要求同桌学生互看,反馈错误情况,统计错误人数;第二环节,出示一个被除数18,教师依次说出不同的除数(4,5,6),让全班学生依次口算并用手势表示得数,左手表示商是几,右手表示余数是几,然后要求全班互看,找出并统计错误人数,教师及时板书出除数、商、余数,3题口算后观察板书问: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第三环节,再出示一组数21,15,14,33作为被除数,听要求选被除数并写在作业纸上。(1)除以5,余数是1的数;(2)除以5,没有余数的数;(3)除以5,余数是6的数。(第三个数有人上当选21)通过这一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第四环节拓展练习。在以有的知识基础上填写特殊的题目:(1)□÷□=□……5 除数最小应填几。(2)开放题 □÷□=4……1 ,填出被除数和除数。此题填写方法不固定,凭学生的经验感觉填写,当然能够自己发现并说出规律那就太棒了。最后再进行一组常规竖式练习,检查是否已达到熟练程度目标。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情绪
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自觉的反思意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有效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并最终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真正走向“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