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是高中阶段较为难学的一门课程。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广大物理教师的追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教学;提高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物理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物理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重视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物理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就是要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导入中加入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导入的成败对一节课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趣的课堂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新课教学时不能简单地进行教学内容介绍,更不能说今天学习什么什么,这样毫无新意的导入只会使学生失去上课的兴趣。所以,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开始,不妨在引入环节举一个有趣的现象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或者用一个实验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样,他们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使一节成功的课有很好的开端。例如:在学习“加速度”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描述这样一个画面导入:一只非洲猎豹静静地隐藏在树丛中等候猎物的出现,刚好一群角马从此处迁徙,此时猎豹迅速启动,朝着角马群冲了过去,角马群见此情景,加快速度拼命地奔跑,一场生存的竞争就这样在大草原上展开了。猎豹能否追上角马群,它们各自奔跑的快慢是一个原因,关键在于猎豹惊人的快速启动奔跑能力,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由静止达到快速奔跑的状态。物理学上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用加速度来表示。这样的新课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情境正是为了分析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展开的师生共同合作的教学手段,不妨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来构建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弹力”这个概念时,我创设了这样一系列逻辑关系的问题情境来构建弹力的概念,问题情境(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演示实验现象的分析出发,设问: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情境(2):从直观的具体现象中弹力方向出发,设问: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有什么关系?问题情境(3):从对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形变量关系的探究出发,设问:弹力大小与弹簧形变量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实践证明,创设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开展,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物理探究的实效性。
  三、加强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共同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目标的学习活动。合作探究是当前新课改理念的主流,而探究式教学非常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学习。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任务与目的,选择有价值的且学生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例如:在教学“影响单摆快慢的因素”时,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实验小组,给他们提供实验材料:绳子、剪刀、胶带、几个质量规格不同的重物、秒表等,要求学生自行制作一个单摆,测量在20s内摆动的次数。各个小组分工合作,有的制作单摆模型,有的动手测量,有的认真读数,还有的记录数据。但各组测量的结果各不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在各小组提出自己的意见后,我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分析他们认为可能的原因:可能测量不精确、绳子长度不一样、重物质量有差别、摆动的起始高度不同等。从每小组中选择一个原因来验证,通过验证让学生理解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必要性和方法。最后各小组交流结果,共同得出结论:影响单摆振动周期的因素是摆长。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交流、质疑、思考、分析,共同完成了任务。
  四、注重结果与过程转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有关力学重点内容时,引导学生清楚认识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如何推导向心力,进而如何推导万有引力,引导学生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如何推导动能定理,进而如何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求学生能熟练推导完成。通过推导定律、定理的过程,学生会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更加清楚地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认识到这些定律、定理不再是毫无联系、各自孤立的内容。在推导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训练,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相比之下,如果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掌握,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只能是低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黎奇,戴立军,孔春生.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杨邦造.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8,(5).
  [3]田波.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0,(10).
其他文献
探究式学习是极为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本文从学生自主初探及师生合作互探两方面入手,就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技巧与效果展开分析。 Inquiry learning is extremely eff
【摘要】维京人是公元8-11世纪时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一个古代民族。维京人居住的房屋被称为长屋,生活在这里的通常是核心家庭。在私人生活中,女性所起的作用在大部分的时间中都超过男性。私人生活的这种稳定状态,对于维京社会的有序运转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维京时代;长屋;私人生活  【中图分类号】K53 【文献标识码】A  一、维京人及其私人生活领域的界定  公元9世纪末,似乎在一夜之间,欧洲出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着改革得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问题。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探讨教学改革,构建历史立体式教学模式,并拓宽探索的视野。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立体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学要不断改革,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课程改革,并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构造高中历史立体式教学模式,发挥高中历史教师在提高公民素质方面的作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缺乏趣味
摘要:政治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为政治教学只是一味地说教,失去了政治课原有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营造幽默的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  关键词:政治教学;学习兴趣;兴趣教学  学习兴趣是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老师,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获得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因此,要全面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完成一次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信息的顺利传递,才能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顺利搭建起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