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构建校本课程的方式,开发与利用乡土美术教学资源,拓展美术教育的内涵,并以美术自身独特的方式传承地方传统文化,这已成为广大美术教师的共识。但一般的校本课程是基于教师编写的,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想法写成的,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点、生长点,也缺乏儿童的稚趣。为此,笔者进行了基于学生的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研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向学生广泛征集课程素材,由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生成课程内容,师生共同完成课程编写等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乡土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具体操作策略如下。
一、课程素材——向学生广泛征集
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所以,在开发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搜集素材:一是向学生征集对家乡研究感兴趣的话题,如“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家乡有哪些古民居”“家乡有哪些土特产”“家乡有哪些自然风光” “家乡有哪些书画家”等,并对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归纳、筛选,选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二是通过举办主题为“美丽缙云”的摄影比赛向学生征集照片,如“国家级4A级风景名胜区——仙都”“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河阳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山寨庙会”“丽水市首批最美丽的乡村——壶真岩下村”“缙云麻鸭”“缙云烧饼”等。除了组织评奖展览外,还在校园网站上建立了“美丽缙云”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素材。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确定
乡土资源很丰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很多,但我们不能求大、贪多,不能泛泛而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围绕学生与自然、他人、社会以及自我关系的均衡发展为线索,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纲要,以发展学生美术素养为目标,搭建校本课程的框架。笔者经过筛选整理出四个活动主题:“家乡的植物花卉”“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传统节日”“家乡的土特产”,并制订了学习目标(见表1)。
这些主题活动初步搭建了乡土校本课程的框架,而活动的具体内容、具体方式,则需要学生在开展美术小课题研究时自主选择。
三、课程内容——由学生活动生成
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生成课程内容。小课题研究,是指在师生的共同策划下,从感兴趣的问题出发,通过自由组队的合作形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选择并确定小型美术课题进行研究,主动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小课题研究生成校本课程内容,可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让构建的课程内容更受学生的欢迎,更适合他们的发展。小课题研究生成课程内容的主要步骤如下。
1.讨论形成主题
上好活动开题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围绕主题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组织全班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整理,对没有条件研究、研究意义不大的问题进行删减,再把问题转换成选题。如“家乡的古民居”之一“河阳古民居”的开题课上,关于河阳古民居(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学生就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河阳古民居村庄的布局是什么样的?最具代表的院落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建筑装饰?有哪些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通过整理筛选,最终形成小选题:考察——建筑特点,写生——民居特色,画画——历史典故,学学——民间艺术,倡议——合理开发。
2.制订活动方案
学生按自愿组合的原则,组成合作小组,选择感兴趣的选题,并制订出具体的活动方案。教师要做好对活动步骤安排的指导工作,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是否合理可行,对不合理的安排教师要逐组指导修改。活动方案可以是文字型的,也可以是表格型的,如考察河阳古民居小组制订的活动方案(见表2)。
3.开展实践活动
在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探究之前,教师还要进行“过程与方法”的指导,着重围绕如何进行调查、访谈,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活动,如何处理资料、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如何表达与交流等。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有重点的研究。如指导“民居特色写生小组”时,笔者进行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指导:(1)哪些角度你最感兴趣?是气势恢弘的建筑群,还是四合院,抑或是建筑的局部?(2)观察和分析翘檐、斗拱、廊柱有什么特点?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3)观察范画,你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理解范画的取景构图、表现方法、主次虚实处理等。通过线描写生,加深了学生对河阳古民居特色的理解,也更进一步训练了他们的造型能力。优秀的学生作品(见图1、图2)我们都把它录入“美丽缙云”资源库里。
4.评议活动成果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结束后,要开展成果汇报活动。各个小组上台汇报活动的经过,展示活动的成果。研究成果可以通过调查报告、图表、画册、网页、电脑小报,甚至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示。同时小组成员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并进行改进完善。各班的小课题研究成果经过修改调整后发表在校园网“美丽缙云”栏目,学生们浏览到自己的创作成果倍感自豪。
四、课程编写——师生共完成
在师生一起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依据自己活动的经历从已构建的校本资源库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主题和最喜欢的活动形式(见表3)。
编写时,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写,激发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意识。由教师编写样章,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制订出更为合理的编写计划、构成要素和呈现方式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保证编写的校本教材形式统一。教材里的图片、文字介绍、佳作欣赏、技法展示,甚至学习建议都基于学生活动生成。例如在探究活动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特别喜欢用硬笔线描的形式画仙都的山石,所以在“仙都风光”一课,精选了学生拍摄的7张照片,编入了硬笔淡彩画山石这一技法,效果很好(见图3)。每一主题还设计了辑封和单元拓展(见图4)。
基于学生的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其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课程资源开发本身,而是学生与自然的对话、与历史的对话、与社会的对话,加深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基于学生的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校本课程建设,凸显校园文化,提升办学特色,更有利于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教材《美丽缙云》已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实践也证明,基于学生的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请听孩子们的声音——
我很喜欢上“美丽缙云”校本课程,从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我平时从书上学不到的知识。(毛科颖)
我的美术水平提高很快,创作的《我爱吃烧饼》获浙江省第十四届电脑绘画一等奖。(李文颖)
每当在学校网站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就感到无比的自豪。(丁奕宇)
我最喜欢做的事是:约上几个好朋友去写生,一边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一边在画纸上随心所欲地涂抹。(丁榕)
通过“美丽缙云”校本课程的学习,我更加为生活在缙云而感到骄傲。(王苗)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水南小学)
(责任编辑:李楠)
一、课程素材——向学生广泛征集
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所以,在开发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搜集素材:一是向学生征集对家乡研究感兴趣的话题,如“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家乡有哪些古民居”“家乡有哪些土特产”“家乡有哪些自然风光” “家乡有哪些书画家”等,并对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归纳、筛选,选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二是通过举办主题为“美丽缙云”的摄影比赛向学生征集照片,如“国家级4A级风景名胜区——仙都”“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河阳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山寨庙会”“丽水市首批最美丽的乡村——壶真岩下村”“缙云麻鸭”“缙云烧饼”等。除了组织评奖展览外,还在校园网站上建立了“美丽缙云”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素材。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确定
乡土资源很丰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很多,但我们不能求大、贪多,不能泛泛而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围绕学生与自然、他人、社会以及自我关系的均衡发展为线索,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纲要,以发展学生美术素养为目标,搭建校本课程的框架。笔者经过筛选整理出四个活动主题:“家乡的植物花卉”“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传统节日”“家乡的土特产”,并制订了学习目标(见表1)。
这些主题活动初步搭建了乡土校本课程的框架,而活动的具体内容、具体方式,则需要学生在开展美术小课题研究时自主选择。
三、课程内容——由学生活动生成
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生成课程内容。小课题研究,是指在师生的共同策划下,从感兴趣的问题出发,通过自由组队的合作形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选择并确定小型美术课题进行研究,主动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小课题研究生成校本课程内容,可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让构建的课程内容更受学生的欢迎,更适合他们的发展。小课题研究生成课程内容的主要步骤如下。
1.讨论形成主题
上好活动开题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围绕主题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组织全班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整理,对没有条件研究、研究意义不大的问题进行删减,再把问题转换成选题。如“家乡的古民居”之一“河阳古民居”的开题课上,关于河阳古民居(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学生就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河阳古民居村庄的布局是什么样的?最具代表的院落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建筑装饰?有哪些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通过整理筛选,最终形成小选题:考察——建筑特点,写生——民居特色,画画——历史典故,学学——民间艺术,倡议——合理开发。
2.制订活动方案
学生按自愿组合的原则,组成合作小组,选择感兴趣的选题,并制订出具体的活动方案。教师要做好对活动步骤安排的指导工作,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是否合理可行,对不合理的安排教师要逐组指导修改。活动方案可以是文字型的,也可以是表格型的,如考察河阳古民居小组制订的活动方案(见表2)。
3.开展实践活动
在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探究之前,教师还要进行“过程与方法”的指导,着重围绕如何进行调查、访谈,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活动,如何处理资料、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如何表达与交流等。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有重点的研究。如指导“民居特色写生小组”时,笔者进行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指导:(1)哪些角度你最感兴趣?是气势恢弘的建筑群,还是四合院,抑或是建筑的局部?(2)观察和分析翘檐、斗拱、廊柱有什么特点?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3)观察范画,你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理解范画的取景构图、表现方法、主次虚实处理等。通过线描写生,加深了学生对河阳古民居特色的理解,也更进一步训练了他们的造型能力。优秀的学生作品(见图1、图2)我们都把它录入“美丽缙云”资源库里。
4.评议活动成果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结束后,要开展成果汇报活动。各个小组上台汇报活动的经过,展示活动的成果。研究成果可以通过调查报告、图表、画册、网页、电脑小报,甚至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示。同时小组成员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并进行改进完善。各班的小课题研究成果经过修改调整后发表在校园网“美丽缙云”栏目,学生们浏览到自己的创作成果倍感自豪。
四、课程编写——师生共完成
在师生一起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依据自己活动的经历从已构建的校本资源库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主题和最喜欢的活动形式(见表3)。
编写时,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写,激发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意识。由教师编写样章,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制订出更为合理的编写计划、构成要素和呈现方式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保证编写的校本教材形式统一。教材里的图片、文字介绍、佳作欣赏、技法展示,甚至学习建议都基于学生活动生成。例如在探究活动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特别喜欢用硬笔线描的形式画仙都的山石,所以在“仙都风光”一课,精选了学生拍摄的7张照片,编入了硬笔淡彩画山石这一技法,效果很好(见图3)。每一主题还设计了辑封和单元拓展(见图4)。
基于学生的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其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课程资源开发本身,而是学生与自然的对话、与历史的对话、与社会的对话,加深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基于学生的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校本课程建设,凸显校园文化,提升办学特色,更有利于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教材《美丽缙云》已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实践也证明,基于学生的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请听孩子们的声音——
我很喜欢上“美丽缙云”校本课程,从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我平时从书上学不到的知识。(毛科颖)
我的美术水平提高很快,创作的《我爱吃烧饼》获浙江省第十四届电脑绘画一等奖。(李文颖)
每当在学校网站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就感到无比的自豪。(丁奕宇)
我最喜欢做的事是:约上几个好朋友去写生,一边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一边在画纸上随心所欲地涂抹。(丁榕)
通过“美丽缙云”校本课程的学习,我更加为生活在缙云而感到骄傲。(王苗)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水南小学)
(责任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