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 眼中的中国车

来源 :汽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初次驾驶中国国产车是在2002年,当时驾驶的是吉利“豪情”。再前一年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我第一次遇见吉利的李书福董事长,当时他曾充满激情地对我说,总有一天能够生产出像日本车那样的汽车。不过,当时的“豪情”只是能够实现汽车载人和行驶的基本功能,给我感觉像是在恶劣环境下用了10年而且曾经发生过事故的日本二手车。
  后来,我成为《汽车之友》的撰稿人,试驾过几十台中国产的汽车。我的印象是,每年中国汽车都会进步。两年前在选择汽车之友年度优秀车型时,我试驾了吉利的“帝豪”,与我10年前试驾的“豪情”感觉完全不同。同时试驾的奇瑞“风云2代”和长安“翔悦”,也都在我预想的水平之上。
  我对一辆汽车的评价,都是从座位调整开始的。首先调整座椅前后位置,使刹车踏板踩到底时腿不用向前伸,然后调整座椅靠背角度,使操作方向盘时不用向前伸手。座位姿势调整是驾驶最基本的东西,能不能达到自己舒服的姿势,是我对一辆车最初的评价项目。有些车型,配备了很多座位调节机构,甚至还有方向盘位置调节功能,但都达不到我理想的驾驶姿势。近年来有不少这样的日本车出现。
  座椅调整完后,我就开始慢慢往前开。当大家遇到初次见面的人时,都会先打个招呼,握下手,然后慢慢观察对方的性格,汽车评价也是如此。慢慢踩下油门观察车速变化情况是否与自己想象的一致,在不同车速时加速感觉是否不一样。我会在时速60km/h以内,先熟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特性。
  接下来验证的是刹车。通过油门控制车速,然后踩下刹车,验证脚踩的力量和制动力的关系。同时验证方向盘转动角度和转动速度不同时车辆姿势的改变。现在大部分汽车都装有助力转向装置。但是有很多车在车速和方向盘转角变化时车辆的可操作性会有变化。同时,也有很多车由于车速不同引起助力大小的变化,使得车辆行驶路线和方向会有不同。
  在时速5-60km/h的范围内,重复这些基础操作,差不多就能认识到这辆车一半的特性。同时,在这种车速下,我也能够验证悬架的动作,以及获取减振器的伸缩、轮胎从路面受到的反作用力及车身振动等方面的信息。
  当对车子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后,我就开始慢慢加速。试驾过程中,会在山路、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等不同路况下进行测试。我在日本试驾时,会把车开回家3到4天,通过日常驾车来感受这辆车,如果有些小缺点,通过几天的驾驶就会习惯。换句话说,能够适应的缺点就不是什么大的缺点。但是,也有些汽车我从心里就适应不了。当在高速上行驶2小时后,你就能体会到设计得好的汽车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
  大众、宝马和奥迪等生产的汽车,都能够连续驾驶5小时以上,而保时捷在高速驾驶时基本上感觉不到疲劳,我觉得开着就是种享受。但日本车中,和大众汽车感觉接近的车型很少。我平时喜欢开马自达RX-8,但主要原因是信任马自达的技术,家里还有一辆Lotus,但平时开得很少。在日本大城市的拥堵路段上开Lotus真是有点痛苦。
  言归正传,这次试驾的比亚迪“G6”手动挡,听说是一款刚刚发售的车型。在坐姿调整方面,我基本没感到有什么不满,发动机在低速时感觉有力,慢慢踩下油门,扭矩就逐渐增加。一直测试到转速上限,感觉发动机素质相当不错,但是离合器的感觉不太好。刹车在轻轻踩下时作用很小,再用力踩下去时制动力才上来。当处于下坡山路车辆转弯等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控制车速会有一些小小的不安。
  经过2天的试驾,我对G6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车辆振动噪声比想象的要小,如果变速箱的齿轮加工精度更高的话会是一辆更好的车。目前的情况是,当驱动力消失(松开油门),发动机转速下降的振动会传递到方向盘和驾驶室内。日本车对这种振动噪声的处理已经很完善了。还有,轮胎的性能不太好。当汽车转弯比较大时踩下刹车,负重向前轮集中,这时感觉保持车辆正确前进方向的力不太够。
  但听说G6的销售价格在10万元左右,在这个价位上这车已经是很不错了。坐在上面感觉很柔软,悬架的行程也足够。车辆的行驶性能中,轮胎和减振各占一半,如果比亚迪每年都在轮胎的改良和减振的调整上更进一步的话,这个车会更好些。
  试驾的另一台车是MG5,听说是与大众高尔夫对抗的车型,我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我试驾的是自动挡车型,感觉一般,可能的话想再试驾一下手动挡车型。
  这款车外形很不错。这是MG罗孚英国工作室的作品,紧绷的车体表面看上去表情非常好。室内的造型也很有魅力,坐在驾驶席上,感觉下半身被适度包入而上半身又是适度开放。调节操作也很简单,在短时间的试驾过程中也没发现座位有什么缺点。这些都是MG罗孚设计的经验所在。
  由于是开车,没能在副驾驶座位上体验一下,但从轮胎的反馈及副驾座位表面振动来看,舒适性可能不太好。现在车上装的是205/55 R16的玛吉斯轮胎(泥地和积雪路兼用),我觉得如果使用公路专用轮胎会使乘坐性更好一些。
  刹车系统也让人缺乏信赖感,没有调校好。
  刹车踏板刚踩下去一点时基本上没有制动力,再多踩点时制动力急剧上升。悬架装置和减振系统调整得不错,通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没有什么不愉快的感觉。
  比亚迪G6和名爵MG5都是刚开始生产的车型,细节改良都是要慢慢做起。不论日本车还是欧洲车,生产初期给人印象不好的车也有很多。我不知道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每年在多大程度上对在售车辆进行改进。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改进,成熟的G6和MG5应该会给人更好的印象。
  G6和4年前试驾的F3对比完成度要高得多。我最关心的是多年使用后的耐用性。日本车在用了7到8年后车况的恶化很明显,而大众高尔夫在用了10年后,在更换了减振器等部件后还是很好用。这是日本车与欧洲车、特别是德国车之间的差距。
  我就此事询问了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技术人员,他们说,高尔夫的车体造价较高,日本车没有那么高的预算用在这上面,非常羡慕高尔夫的开发环境。而每当问起德国的技术人员,他们一定会说,在德国高速公路有不限速区间,时速达到200km/h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想在时速200km/h时还有控制余量,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设想车速在200km/h以上。
  对汽车行驶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车体。中国国产车在车体的组装精度上还有欠缺,组装精度高就要求钢板的成型精度和焊接精度都要高。日本车在这个领域花了20年时间才能够确保精度。
  虽然这么说,考虑到与合资品牌的价格差异,G6和MG5已经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了。在没有使用日本车上那些较好的零部件的情况下,这两款车的组装精度和品质管理都是优秀的。欧洲车虽然设计很优秀,但零件价格比日本车要高不少。
  《汽车之友》的同行经常问我,要过多久中国国产车能够和日本车平起平坐?我的回答是,中国车已经在某些层面上和日本车处于平等地位了。时速80km/h以下时,两者的行驶性能并没有很大差别。虽然噪声和振动抑制方面日本车做得比较好,但作为汽车的基本性能来说基本是同一水平的。换句话说,日本车在这个水平上已经没有什么可进步的了。
  如果比亚迪能够让G6的生产成本上升,采用更高精度的零部件,提高车体的组装精度 ,就能在振动噪声方面与日本车并列。在这过程中最终价格会有20%到30%的上升,但在便宜的同时这款车就具备了汽车的魅力来吸引人。这样一来,G6应该能够成为本田“雅阁”的竞争对手。
  还有几年中国车能达到日本车的水平?虽然不能给出一个特别具体的时间,但认真考虑到汽车的精度水平,我估计大概还有3年。为了提高精度原有的生产设备也必须重新评估改进。外部采购的零件也都必须使用排名前两位的。如果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能够做到这些的话,将会把很多日本车逼入困境。
其他文献
天籁(Teana)是日产在10年前才开始打造的一个全新车名,前两代的代号分别为J31和J32。不过在这区间的产品日产一直都存在,从早期代号C31的Laurel,到1989年现身的Maxima(J30),它们都代表了日产旗下的行政级产品。如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款全新天籁,则是日产在该级别的最新力作。面貌一新的它在定位上与公爵撇清了关系,并在动力方面进行了更改。  家族式处理设计  在见到新天籁的时候
提到雪佛兰品牌,除了大黄蜂科迈罗以外,其他车型都略显中庸,尤其是性能表现不足以令人心潮澎湃。于是雪佛兰在纳斯卡大赛之际发布了高性能轿车SS来填补目前产品线的空白。  雪佛兰SS看起来就像是一款普通的四门三厢轿车,但实际它的内心无比强大。典型美式风格的大排量V8发动机植入到体内,这款发动机也是科迈罗的动力源。它排量6.2升,最大功率309kW,峰值扭矩562Nm,数据上看已经相当接近于科尔维特的水平
当每年1800万的产销量成为常态,中国消费者似乎成为了车企们的上帝,很少有人再去质疑“汽车制造商不重视中国市场”这个命题,“中国版”成为衡量重视与否的指标。但在与观致副董事长石清仁先生畅聊之后,我却再度想起了这句话。当加长、降价和增配这几招“中国式重视”手段用尽之后,还有什么是消费者真正在意却没有被挖掘出来的需求?通过石清仁先生对观致理念的描述,这家新车企区别于传统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愈发清晰地呈现在
一▲仗剑入塞,生命注定属于托起大高原的那道闪光。  胸前,飘卷着狂飙的漠风;  背后,挺拔着哨卡的坚实。  一柄警惕的枪刺,在雪峰之上折射太阳的颜色;八一军旗血脉里喷溅出的忠勇与无畏,嵌入加勒万河谷野牦牛奔腾撕裂的岩页。  祁发宝、陈红军、肖思远、陈祥榕、王焯冉……青春的身影,消失在苍凉與雄浑的景致中;那一茬茬流淌的血性,伴着亢奋的心跳和艰难的呼吸,在迫近天空的高度,将不朽的誓言打磨得金光四射。 
去年夏天进口大众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赛道进行了首届“R赛道特训”,而今年,大众将舞台从酷热的赛道转移到了冰天雪地的湖面之上,在这个依旧寒冷的初春,引擎的轰鸣声撕破云龙湖面的寂寥,为期4天的第二届“R赛道特训”在极致狂热和零下20度严寒的强烈碰撞下开幕,每一位挑战者都可在此尽享雪地狂飙、极限驾控的无尽乐趣。    你会漂移吗?  “你会漂移吗?”在讨论驾驶技术时,我总是被行业外的朋友问到这个问题。其实,
北京的黑色牌照车统一被称为涉外车型,并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各大使馆的车,另一种为外企用车。而使馆的车牌照以红色的“使”字开头,外企用车统一以“京A”开头。目前在北京共计有5-6万辆这样的车,这期在二手车置换栏目中我们就遇到了这样一辆来进行置换的黑牌车。  编者语  晓明  这个置换案例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原车为黑牌照的外企车辆。这些车比较集中在2005-2007年登记上牌,这期间黑牌照车有一个爆发性的
现在在日本,说起污染物排放小的“低公害车”,大家首先想起的是电动汽车。同样,同时搭载电动机和发动机的混合动力车也被认为是污染物排放较小的。汽车排出的尾气中含有有害物质,排气少的汽车自然对环境影响也小,这一点大家都是认同的。  日本排放物法规制定始于1973年,从那以后,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但东京等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情况没有得到改善,政府就想推动新能源取代汽油和柴油。80年代末期首次出现了低公害车的说
勤俭持家 FIAT 500e  美国将是500e首次登陆的市场,在获得了克莱斯勒58.5%的股权之后,菲亚特就一直计划着重新返回这个诱人的大市场。500e将成为美国市场上最漂亮可爱的电动汽车,它和普通型号的500一样,主张富有驾驶乐趣的操控性能,而现在它还有了零排放的设计理念。  500e在外形以及内部结构上与普通500有诸多的不同。虽然它也使用了15英寸的轮圈,但为了降低风阻,车身姿态更低,前后
今年对沃尔沃来说,是一个扬眉吐气的年份。自从被李老板买回来,蛰伏3年,终于等到了部分产品大换型。从年初的V40,到年中的60系列三款改型车,再到明年的XC90大换代,重要车型几乎悉数换一遍。传说中的XC90车型虽未现真容,却已经因为安全新装备而颇令人期待。  旗舰车型S80L走自己的路  然而在这热闹的添丁换口之时,沃尔沃心里还有一个隐痛没有解决,那就是S80。加长的S80L自2009年进入中国市
上市时间:2012年6月27日  上市价格:60.8万元人民币  当日本人设计的混动车已经满地跑的时候,德国人还在慢慢地研发改进,这里我们不禁有点怀疑是不是德国人的严谨有些过了头?现在德国人终于也不再矜持了,大众、保时捷纷纷发力,继途锐混动、卡宴混动之后奥迪也决定跟进,将Q5 hybrid引入国内,德系阵营的混动车型将陆续补齐。  Q5 hybrid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款全新车型,它应该算是Q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