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ong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主要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曾经指出“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忽视语文思维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效益事倍功半;重视语文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命脉,语文教学效益定然事半功倍。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一、养成正确的思维态度和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态度和习惯是提高思维品质的前提和保障,它是建立在良好思维心态基础上的。但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会发现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如满足现有水平,盲目自大;依赖讲解,依赖教师;抄袭严重,养成惰性心理;机械记忆,学思不能结合。
  只有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态度和思维习惯的良性发展。可以采取如下做法:每天在黑板上写上不同的名言警句,并要求学生摘抄在阅读笔记本上,多读多思。上课时读些有关思维类的文章,一个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鼓励学生多思善问,畅所欲言,打破沙锅问到底。进行思维训练研讨专题讲座。每周进行一次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由浅入深,由易及难,让学生意识到思维训练的意义,让学生爱思考、善思考。这些措施都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态度和思维习惯。
  二、根据思维特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品质
  1让学生的思维充满形象
  形象思维是语文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在联想和想象基础上的。比如文学类作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一幅幅社会生活画面来反映生活的本质。学会形象思维,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读懂并鉴赏文章。为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理解内容,结合内容揣摩语言,培养语感。学生只有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准确理解文章,才能学会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同时也强化了形象思维。
  2让学生的思维充满情感
  良好的语文思维应该是情感化的。“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和表现方式。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积极的、健康的、昂扬的情感披露出来,使学生在快乐的审美情感中接受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为此,不能对课文做过于理性化的解剖肢解,而忽视了情感。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内在流动的情绪,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同时,要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情感,尊重生命,开启学生思维中的善感之门,并为此诉诸于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3让学生掌握概括性思维
  概括性是思维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概括性思维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听说读写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把握文章主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故事梗概”等都是这种思维品质的表现。概括性思维有三个特点:准确、简明、有用。准确可以从字词的音形义、重点语句、观点与材料等方面入手。简明就是删掉多余语句,消除歧义,做到对象、情感、时间、空间、范围、程度、语气鲜明。有用是指概括时要准确提取,而不是对语言材料简单地选择和简化。
  4让学生思维具有清晰性
  思维具有清晰性是学生逻辑推理思维的要求,思考问题要明确清晰,口头和书面表达要条理分明,否则文章思想内容就会杂乱无章,比如议论要有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作文写作要思路清晰。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等,这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可以从纵线和横面上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清晰性,纵线就是表达时要有序、有理,有层次感,层层深入,由现象到本质。横面上就是要条分缕析,不顾此失彼,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排列要有逻辑性。
  5让学生的思维充满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能够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善于发掘文章新意,跳出思维的束缚,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勇于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见解,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要以渊博的知识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鼓励学生多发问,使学生真正善于阅读,善于思考,善于求异思维,开拓思路,用多种方法,探究语言现象,解决语文问题。此外,丰富、新颖、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也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语文思维品质要适应学生发展
  1循序渐进,适应学生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螺旋上升的,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要循序渐进。学生身心发展也同样如此,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的思维品质随着基本知识、技能的积累与迁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为此,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科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2突破发展关键期,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
  关键期是指某些心理品质、机能或行为方式形成的最佳时期。中学阶段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学生在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记忆力处于最佳阶段。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自己的发展关键期,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3挖掘潜力,适应学生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跳一跳,摘桃子”,学生语文素养要想提高,就要在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上,激发出学生的潜力,这就是学生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稳定的思路或思维习惯,学生的思维方法常常固定不变。但在语文学习中,更要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可变性的潜力,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思维空间。
  4因材施教,适应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学生所处环境不同,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发育不同,接受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别,这都造成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为此,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学习不勤奋、思维薄弱的学生,应耐心辅导,摸清原因,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和品质。对学习努力、思维活跃的学生,要引导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敢于质疑,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教师要把语文思维品质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品质,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文昌实验中学校(215151)
其他文献
机床设备液压传动工作中的油缸是把液压油的压力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执行机构部件,它主要是依靠液压油在油缸中的流动方向变化,把油缸中的活塞推动往复运动,使活塞按一定的速度和
通过对农业产业链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界定了农业产业链的模式.设计了农业产业链的测度公式.
阅读素养的提升是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保障。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整体上的阅读方式和技巧仍然处于发展时期。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从择书到展示,详细谈谈
何为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诠释、品味、容纳的过程的高度浓缩。一个语感水平较高的人,只要接触语言文字就能对其有诸多全方位正确的感觉,在应试中可直接反应在答题中。因此,语感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比较重要,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有几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一是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其二是对整首诗词表达技巧的分析,其三是对于诗词意象和诗人情感的
进入高中以后,语文学习和初中不太一样了,不再有那么多识记的内容,考试考的是理解,因此,很多学生在初中学习语文时的方法就不适合高中了,导致语文学习进度跟不上。“听、说、读、写”是高中生必备的四项技能,尤其是读和写,读又是写的基础,所以,“阅读”才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一、高一要“博”,广泛涉猎  著名学者夸美纽斯曾说过:“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高一学生学习负担较小,课余时间充足,而且没有太多的压力
在输电线路工程中,送电线路的设计施工占据重要地位,而其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更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送电线路的施工设计和施工的工程管理要严格遵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