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物理实例教学中使用知识的迁移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quanch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迁移是学习的实质,是有效学习的标志。为了促进学生的物理迁移能力,根据影响学习迁移的理论,可采用下列的教学策略:揭示相同要素,概括共同原理;夯实源头知识;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例教学;迁移能力;教学策略
  1.什么是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现代心理学认为迁移的本质,实质上是两种学习之间在知识结构、认知规律上相同要素间的影响与同化。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其实都是对学习迁移的概括。
  2.迁移的作用
  任何学习必然依赖于以前的学习,并影响着以后的学习,所以,迁移是物理知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概括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广泛迁移,并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才能实现。
  3.影响条件
  3.1 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学习迁移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由于材料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因素,就会产生相同的反映,因而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迁移。
  既然是两种学习材料,它们之间除了具有共同因素之外,必然会有不同的因素。因此,两种材料的学习可能产生正迁移,也可能同时产生负迁移。为了促进学习迁移,防止干扰,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
  3.2 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强调,概括是迁移的基础。他认为,在解决问题时,为了实现迁移,必须把新旧课题联系起来并包括在统一的分析综合活动中。可见,鲁宾斯坦更强调课题类化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我们认为,两种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固然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如果不能通过概括,把握一般原理,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难以产生迁移。事物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却有共同的东西,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产生广泛的迁移。所以赞科夫和布鲁纳都强调,在学校中应加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道理就在于此。
  3.3 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其科学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布鲁纳认为,基本结构的概念包括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两方面。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不仅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学习迁移。奥苏贝尔接受了布鲁纳的这些思想,更深入地研究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他认为,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先前的学习并不直接对后继学习发生影响,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间接地影响新的学习或迁移,学习迁移的效果主要不是指运用一般原理于特殊事例的能力,而是指提高了相关类属学习、概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能力。
  3.4 学习的指导。学习的指导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其中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学习态度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作。良好的学习态度一经形成,就会促进其它方面态度的形成。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方法的实质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认知或解决问题的策略。良好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的指导和个人实践才能被掌握。
  教育实践证明,在活动中,由教师预先提供正确答案的指导方式,不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效果好。因为指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增加迁移的效能。学习指导可随学生年龄的增大和问题的难易而有所不同。此外,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课题时,为了防止学生已形成的学习方法或思维习惯的消极影响,教师也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防止干扰。
  3.5 定势作用。定势又叫心向,它是由先前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该理论认为,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继的心理活动的趋势,即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是由预先的准备状态所决定的。在学习过程中,定势可能促进学习迁移,也可能干扰学习,产生负迁移。因为人的认知策略和解题方法都有一个适用范围,超出一定适用范围,任何一种策略和方法都将是无效的。卢钦斯认为,为了排除定势的消极影响,可采取两种办法:①请固守一种方法处理问题的人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让他来考虑是否有其他的方法可用;②如果尝试无结果,可稍停一会儿。这样可能打破某些特殊的定势,从而提出新观点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4.在实例中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
  4.1 揭示两种学习情景中的相同要素,概括共同原理。从上面的理论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学习情景中相同的地方越多,旧经验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所以,当新学习需要旧反应时,教师要充分揭示两种学习情景中的相同要素,使后面的学习总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如:新的学习: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分析。
  旧的经验: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分析。
  虽然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会受到重力、电场力的作用,但这两个力都是恒力,可以用力的合成方法得出带电粒子受到的合力,而且这个合力是恒定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这跟物体在重力场中受到的重力一样,也是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也就是说,可以用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应用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就易于接受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分析这一新知识了。
  4.2 夯实源头知识,为迁移提供坚实的固定点。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只有一些肤浅的、理解不够准确的观念用来同化新知识,那么新知识就不能有效地固定在认知结构中,从而引起不稳定的和含糊的意义,并迅速导致遗忘。所以,没有扎实的源头知识作为固定点是难以发生迁移的。当然,夯实源头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仅举一个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的实验方法的例子。   如,让学生分析放在转盘上作匀速转动的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由于负迁移,学生这样认为:作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撤去向心力(静摩擦力)时沿转盘切线方向飞出,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也应沿切线方向。
  对这一疑惑如果仅靠理论解释,学生很难完全信服。因为,没有感性基础的抽象理论在学生头脑中是不可能得到深刻理解的。对此,可根据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利用演示实验促进学生理解。我们可在教学中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可绕中心轴转动的圆盘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一端带有小球的细杆,然后,让圆盘绕轴匀速转动。从实验中学生可清楚地看到:细杆只在圆盘径向有形变,在切向并未发生形变。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疑虑。
  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如,有学生对“惯性”居然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将信将疑;也有学生对公式P=FV揭示的意义:对任一机动车辆来说,当机械功率一定时,为了加大牵引力(如汽车爬坡),必须降低运动速度,若要增大速度,牵引力就得减少。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觉得很难理解。为了给迁移提供坚实的固定点,在平时教学中,必须妥善解决好这些基础性问题。
  4.3 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把握迁移能力的核心。概括是学习迁移的心理基础。通过变式训练能够让学生看到他们所学的知识与其他情景的联系,帮助学生克服问题背景杂化的干扰,使学生通过对不同背景下的知识的总体概括,把握知识本质。
  如,一些学生学了弹力后,对弹力是变力的认识仅限于弹簧的弹力的情况,而对发生弹性形变的两接触物之间的弹力缺少充分的认识。对此,可让学生通过对有关弹力的系列变式的概括,加深对弹力概念的理解。
  原题: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多大?
  变式1:把水平桌面放在电梯里一起以a(a﹤g)加速下降时,物体所受弹力多大?
  变式2:以水平桌面一端为轴,另一端向上转过θ角(A未滑动)时,物体所受弹力多大?
  变式3:水平桌面转过θ角(A未滑动)时,桌面又随列车沿水平方向匀加速前进时,物体所受弹力多大?
  变式4:物体A以速度V通过半径为R的圆拱桥顶时,物体所受弹力多大?
  变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也可以从基本问题出发,逐步改变其“包装”,使之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呈现,使学生体会到基本模式是如何将各种变式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加深对基本问题的理解。并使之抽象化,成为一种范例和模式,以用于求解其他变式问题。
  4.4 重视练习、实践的合理性,多提供迁移的训练。学生学习知识目的在于应用,同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迁移的过程。学习迁移过程伴随着所学知识的应用,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有区别的。“应用”是指把已有的知识用于解决作业中或实际生活中的课题;而“迁移”是指先前在一种情境下获得的某一类知识或技能对于新情境下另一类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复杂的知识应用中也总会有迁移现象,但简单的知识应用并不一定都存在迁移现象。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知识应用和学习迁移的关系,探讨并根据具体情况利用迁移理论,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通过练习与实践巩固知识是一种有效形式。但教学实践说明并非练习量越大,就越可能产生迁移。苦练固然重要,巧练更加重要。“熟能生巧”的关键在于掌握规律和“窍门”。而一般化的机械练习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思维灵活性训练。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多采用综合性练习和解决实际课题的创造性练习。
  总之,迁移是学习过程客观存在的重要规律。它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重复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搞好学习,就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努力学习和提高迁移能力。学校的教学,应该科学地利用影响迁移的各种因素,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促进正迁移的产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质量,我们的教育才有效果,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创造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学习迁移理论》——戎卫武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3] 徐利治:徐利治论数学方法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4] 郑青岳: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根本措施。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5期。
  [5] 曹宝龙:元认知能力与高中物理创造力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2003年第1、2期。
  [6] 顾援:迁移与课堂教学。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0期。
  收稿日期:2013-06-24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使学生去有兴趣地学习,追求知识,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地思考,使所学知识掌握得既迅速又牢固,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学生不仅会学,而且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并且,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更加突出了一个培养目标:那就是更加强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通过形形色色、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内外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目的。所以,在小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课堂增值是每个教师都希望的。我们知道,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解读教材的深浅、教学内容是否适切、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但我以为使课堂增值,最重要的是要唱好这三部曲:这就是正确解读教材、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1.正确解读教材——课堂增效的前提  所谓正确解读教材就是要理解语言文字,摸准情感基调,把握分寸尺度。实际上,对文本的阅读,都是一个分析
期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正确理解“引导”的新义  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历来为数学教师所重视。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到现代的数学课堂教学,从普通教师上的数学课到名师上的数学课,都得研究课堂上怎样去“引导”。但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数学课堂引导与传统的相比较,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课堂汲取了传统之精华,在继承上有改革、有发展。传统的数学课堂引导常常是教师提
期刊
【摘 要】本研究基于舞蹈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特性,从改善实用性问题、面对科技应用的盲点、电脑科技参与的影响、提高竞争力的价值取向和围绕产业优势提出合理化建议等五条途径探究舞蹈科技发展的新趋向。  【关键词】舞蹈;电脑;科技;发展  现阶段,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进步与普及,可供艺术家挥洒的空间将更加宽广。然而,舞蹈艺术的处境则比之前任何一个阶段都显得严峻,舞蹈不只是与舞蹈竞争,其对手包括所有可快速吸引注
期刊
【摘 要】怎样构建优质数学教学课堂来提高教学课堂效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数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妙运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优化教学过程,适当的合作探究,有效把握教学反馈。  【关键词】构建;效率;参与;优化;探究;反馈  如何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效率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数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妙运用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
【摘 要】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不是一个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如何让“课堂”变成“乐园”?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使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必须让他们喜欢学数学,那就必须用“心”创造数学课堂,做数学,用数学,玩数学,让数学课堂展现精彩。让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生命的灵性,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追求的境界!应该说具有精彩的数学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课堂的导入语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的第一步。精彩的导入环节是语文课成功的基础。要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最好的第一印象,需要教师以高超的课堂导入艺术唤起学生注意,酝酿上课情绪,使其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投入课堂学习。导语设计的方法是多样的,有故事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等。好的导语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磁石,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更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
期刊
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教材和黑板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融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等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使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在信息技术
期刊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查发现:1、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不平衡,其中笔算能力最强,估算能力最弱,口算能力、笔算能力明显优于找规律算。2、学生运用四则计算知识解答应用题能力尚可,但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3、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教师的教学策略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计算的内涵;加强估算,鼓励算法院多样化等是优化计算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讲”与“练”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如果片面强求一面,疏忽一方,都会影响教学效果。“讲”多了,影响了“练”,一节课的时间是定量,学生练习得少,掌握的知识不扎实,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如果过分强调多练苦练,而讲不深不透,学生连起码的知识都不懂,教学效果也不佳。因此,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艺术。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讲”、“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