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一直都是企业重要的经营管理内容,国家安监局、职业卫生部门在指导企业这两项一体化管理工作下了很大功夫。从当前形势来看虽然一体化管理得到加强,安全生产事故有所减少,但管理还不够彻底,职业病控制难度还很大,为此还应该对实施一体化管理还应作出进一步的研究落实。本文主要针对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职业卫生;安全生产;一体化
1我国职业病的危害及特点
1.1我国职业病的危害
一些特殊的行业员工可能会受到有害化学物质、有毒物质等危害,从而给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这些都属于职业病危害范畴。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范法》的相关修改条例。本次修改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提升我国企业对于员工健康的重视程度,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的基本权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科学、人性化发展。
职业病的危害往往给员工带来终身性的不可逆损害,针对职业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策略,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督、员工参与的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监管模式。
1.2职业病特点
经过调整之后,我国的职业病可以分为以下六种:①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②职业性皮肤病,③职业性化学中毒,④职业性放射性疾病,⑤职业性传染病,⑥职业性肿瘤以及其他职业病。这些职业病所具备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类:第一,职业病通常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伤,对于病人本身以及整个家庭带来较大的影响;第二,职业病大多表现为藏匿期较长,据有较长的潜伏期,在患病初期由于病情较轻或者影响较小,往往无法员工的重视,病情长期积累,一旦爆发往往给员工带来较大的打击;第三,职业病往往存在较大的流动性,且具有一定的转移性;第四,职业病往往分布行业广,影响颇为严重;第五,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较多,数量较大,一些高危行业往往存在较大数量的职业病患者,比如挖煤工人多数存在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2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足
职业病对于人体的健康危害是渗入型的,具有群体概率小的特点。与工作场所的安全危害相比,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程度小,可能存在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是职业卫生管理的工作重点。但是目前,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工作场所生产环境的职业卫生管理不够重视,有的甚至忽视了职业卫生的检测和管理。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安全生产的问题还尚未解决,职业危害又逐渐凸显,二者的相辅相成导致企业生产的问题更加严峻。
2.2缺乏科学的组织构架
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的企业在进行监管机构的配置以及人员的分配上缺乏科学性。由于相关的监管部门对于职业卫生的认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监管的力度不到位,没有在日常的核心工作管理中纳入职业卫生管理。同时,因为在生产中没有较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使部分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成为漏网之鱼,与此同时,员工本身对于职业病的危害保护意识不够强烈,没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导致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不顺畅。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对于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部门缺乏科学的组织结构,迫使一体化的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3保障措施不完善
法律法规是进行约束的最后一道防线,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从法律和法规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时,二者既是相互独立也是相互统一的关系。这是因为,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和保障了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等,但是不同之处在于,不同的单位对于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的认识不同,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的分析中,由于法律本身的强制性迫使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调控存在了一定的难度。
2.4检测方法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在我国,很多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很多化学物质中存在很多危害性较强的物质。但是相关职业卫生的检测文件有明文规定,只有特殊类有毒物质才能使用职业卫生检测方法。虽然对于生物材质,具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高达40多种,所能检测的含毒物质达到80多种。例如,检测化合物质时,最常见的是原子荧光法,该方法很多时候明确表示要使用冷原子吸收方式,但该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也尚未归纳到相关标准制度中。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危险性化学物质都没有规定对应的检测方法,在职业人员健康体检时,也同样缺少准确的检测方法,只能按照不具体的方式进行。
3对策分析
3.1加强思想认识
意识形态决定行为状态,相关的安全检测单位以及职业卫生管理和监督部门要充分注重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加强二者的监督和管理。有关部门要进行深入的调查,根据实际发生的问题进行安全生产的整治工作,从而做好企业生产的日常管理。有关部门要注重对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的宣传,加强企业一体化的重视度。
3.2组织结构科学化
若想提升我国的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的一体化管理,要求人們加强对职业卫生方面的培训,从而实现职业卫生与安全一体化建设的监督和检查,需要使组织结构科学化。而企业中的安全负责人员和管理人员更需要加强对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的认识,从而促使管理层人才注重工作环境。在日常的工作中,提升工作的职业化水平,实现监管的全覆盖,若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要积极的配合与处理,保障职工的个人权利。要分工明确,有效落实工作。
3.3增强法规建设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的发展形势,向有关部门进行生产实践的汇报,积极地发现在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政府部门要协同企业进行相关的普查工作,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来收集可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立法手段实现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的有效改善。
3.4根据实际检测项目采取针对性的检测方案
由于环境的差异性,不同含毒物质的检测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应按照实际的检测项目选择对应的检测方法。例如,检测煤矿环境中的粉尘时,在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检测的基础上,还应全面了解与之相关的技术及检测方法,进而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使用钼酸铵分光的光度法对磷化氢进行检测时,应加入定量的硫酸物质,提升溶液的酸性,防止标准曲线的空白管出现蓝色预警信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的研究中,要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特殊联系,明确二者的关联和不同。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加强职业卫生,并促进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把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编制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本文对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随后介绍了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其中包含了思想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组织构架以及缺乏保障措施,为了一体化,需要加强对一体化的思想认识,并优化组织结构,增强法规建设。在推动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渐加强研究,深入探索,从而寻找一条高效一体化的监督和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把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纳入到生产中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有机融合,最终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可以落实,职业卫生的主体得到保障,而最重要的是切实地保障职工的自身利益,保障其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执法分析[J].唐晶晶,程根银,牛振磊,周逸飞.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06)
[2]浅论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管理[J].侯立本.消防界(电子版).2018(02)
[3]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执法对策研究[J].程根银,唐晶晶,牛振磊,周逸飞.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01)
[4]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及其保障体系(上)[J].张敏.现代职业安全.2018(07)
关键词:职业卫生;安全生产;一体化
1我国职业病的危害及特点
1.1我国职业病的危害
一些特殊的行业员工可能会受到有害化学物质、有毒物质等危害,从而给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这些都属于职业病危害范畴。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范法》的相关修改条例。本次修改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提升我国企业对于员工健康的重视程度,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的基本权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科学、人性化发展。
职业病的危害往往给员工带来终身性的不可逆损害,针对职业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策略,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督、员工参与的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监管模式。
1.2职业病特点
经过调整之后,我国的职业病可以分为以下六种:①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②职业性皮肤病,③职业性化学中毒,④职业性放射性疾病,⑤职业性传染病,⑥职业性肿瘤以及其他职业病。这些职业病所具备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类:第一,职业病通常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伤,对于病人本身以及整个家庭带来较大的影响;第二,职业病大多表现为藏匿期较长,据有较长的潜伏期,在患病初期由于病情较轻或者影响较小,往往无法员工的重视,病情长期积累,一旦爆发往往给员工带来较大的打击;第三,职业病往往存在较大的流动性,且具有一定的转移性;第四,职业病往往分布行业广,影响颇为严重;第五,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较多,数量较大,一些高危行业往往存在较大数量的职业病患者,比如挖煤工人多数存在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2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足
职业病对于人体的健康危害是渗入型的,具有群体概率小的特点。与工作场所的安全危害相比,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程度小,可能存在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是职业卫生管理的工作重点。但是目前,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工作场所生产环境的职业卫生管理不够重视,有的甚至忽视了职业卫生的检测和管理。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安全生产的问题还尚未解决,职业危害又逐渐凸显,二者的相辅相成导致企业生产的问题更加严峻。
2.2缺乏科学的组织构架
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的企业在进行监管机构的配置以及人员的分配上缺乏科学性。由于相关的监管部门对于职业卫生的认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监管的力度不到位,没有在日常的核心工作管理中纳入职业卫生管理。同时,因为在生产中没有较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使部分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成为漏网之鱼,与此同时,员工本身对于职业病的危害保护意识不够强烈,没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导致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不顺畅。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对于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部门缺乏科学的组织结构,迫使一体化的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3保障措施不完善
法律法规是进行约束的最后一道防线,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从法律和法规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时,二者既是相互独立也是相互统一的关系。这是因为,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和保障了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等,但是不同之处在于,不同的单位对于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的认识不同,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的分析中,由于法律本身的强制性迫使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调控存在了一定的难度。
2.4检测方法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在我国,很多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很多化学物质中存在很多危害性较强的物质。但是相关职业卫生的检测文件有明文规定,只有特殊类有毒物质才能使用职业卫生检测方法。虽然对于生物材质,具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高达40多种,所能检测的含毒物质达到80多种。例如,检测化合物质时,最常见的是原子荧光法,该方法很多时候明确表示要使用冷原子吸收方式,但该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也尚未归纳到相关标准制度中。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危险性化学物质都没有规定对应的检测方法,在职业人员健康体检时,也同样缺少准确的检测方法,只能按照不具体的方式进行。
3对策分析
3.1加强思想认识
意识形态决定行为状态,相关的安全检测单位以及职业卫生管理和监督部门要充分注重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加强二者的监督和管理。有关部门要进行深入的调查,根据实际发生的问题进行安全生产的整治工作,从而做好企业生产的日常管理。有关部门要注重对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的宣传,加强企业一体化的重视度。
3.2组织结构科学化
若想提升我国的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的一体化管理,要求人們加强对职业卫生方面的培训,从而实现职业卫生与安全一体化建设的监督和检查,需要使组织结构科学化。而企业中的安全负责人员和管理人员更需要加强对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的认识,从而促使管理层人才注重工作环境。在日常的工作中,提升工作的职业化水平,实现监管的全覆盖,若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要积极的配合与处理,保障职工的个人权利。要分工明确,有效落实工作。
3.3增强法规建设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的发展形势,向有关部门进行生产实践的汇报,积极地发现在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政府部门要协同企业进行相关的普查工作,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来收集可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立法手段实现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的有效改善。
3.4根据实际检测项目采取针对性的检测方案
由于环境的差异性,不同含毒物质的检测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应按照实际的检测项目选择对应的检测方法。例如,检测煤矿环境中的粉尘时,在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检测的基础上,还应全面了解与之相关的技术及检测方法,进而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使用钼酸铵分光的光度法对磷化氢进行检测时,应加入定量的硫酸物质,提升溶液的酸性,防止标准曲线的空白管出现蓝色预警信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的研究中,要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特殊联系,明确二者的关联和不同。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加强职业卫生,并促进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把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编制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本文对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随后介绍了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其中包含了思想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组织构架以及缺乏保障措施,为了一体化,需要加强对一体化的思想认识,并优化组织结构,增强法规建设。在推动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渐加强研究,深入探索,从而寻找一条高效一体化的监督和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把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纳入到生产中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有机融合,最终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可以落实,职业卫生的主体得到保障,而最重要的是切实地保障职工的自身利益,保障其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执法分析[J].唐晶晶,程根银,牛振磊,周逸飞.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06)
[2]浅论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管理[J].侯立本.消防界(电子版).2018(02)
[3]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执法对策研究[J].程根银,唐晶晶,牛振磊,周逸飞.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01)
[4]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及其保障体系(上)[J].张敏.现代职业安全.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