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8个由于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的线粒体病家系再次妊娠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以确诊其是否受累。
方法采集2011年4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8个线粒体病家系的先证者和母亲的外周血和尿液标本、父亲外周血标本及胎儿羊水标本。应用DNA直接测序法进行线粒体基因基因突变分析,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PCR-RFLP)方法验证突变位点,计算突变率,并在胎儿出生后进行复检。同时对核基因上的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进行分析,以排除母源性污染。对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在15个携带A3243G突变的家系中,13例母亲血液和/或尿液中检测出携带A3243G突变,其胎儿中,9例也检测出携带该突变;2例血液和尿液均未检出携A3243G突变的母亲,其胎儿也未检出携带该突变。在12个携带T8993G突变的家系中,8例母亲血液和尿液中检测出携带T8993G突变,其胎儿均检测出携带该突变;4例母亲未检测出携带T8993G突变,其胎儿也均未检测出该突变。在1个携带T10191C突变的家系中,母亲未检测出携带T10191C突变,但胎儿检测出携带该突变。所有家系的父亲均未检测出线粒体基因突变。PCR-RFLP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发现,胎儿和母亲DNA中有1个不同的等位基因,表明羊水标本来源于胎儿细胞,未见母源性污染。6例未检出A3243G突变和4例未检出T8993G突变的胎儿出生后复查,均未发现相应突变。发现突变的9例母亲的羊水中检出A3243G突变,尿液突变率平均为(28.2±15.1)%;未检出A3243G突变的6例母亲的平均突变率为(10.1±4.8)%,明显低于在羊水细胞中检出突变的母亲的突变率(t=2.290,P=0.043)。
结论线粒体病家系的母亲尿液细胞中未检测到线粒体DNA突变或突变率较低时,胎儿有不携带该突变的可能,但仍需进行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