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拥挤、房价上涨,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居民们小小的幸福感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中被“蚕食”着。相较于北上广这些大城市,中小城市生活节奏慢,竞争相对不是很激烈,人们的压力也小了许多。据一项调查显示,人口在一百万出头的中等偏小城市是最适合“人居”、最“让人感到幸福”的城市。
中小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也不甘落后,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加入了智慧城市建设大军。2012年6月29日,陕西联通与渭南市政府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进“数字渭南”、“智慧城市”建设,助力渭南市发展创新型经济。6月14日,常州市与中国联通江苏省分公司签订“智慧城市”及“智慧园区”示范项目合作协议。2012年4月,银川市正式决定实施智慧城市战略,以促进银川转型跨越式发展,为市民带来更多便捷和实惠。“十二五”期间,银川决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大力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职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
打破思维定式,促进融合发展
其实,中小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有其自身的优势。在时间上,大城市由于规模大、涉及面广,建立智慧城市需要漫长的过程,中小城市则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周期。其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中小城市是一张白纸,不存在整合和信息孤岛问题。而智慧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是跨部门整合,一线城市需要整合的信息数据太多,反而二三线城市因为没有这些历史包袱,不会过多涉及整合问题。
中小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要充分认识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曾对智慧城市下过一个定义,智慧城市是用信息化手段,对现代城市的功能、形态、布局、运行、管理等进行重新整合和改造,使其变成智能化的新型城市。更有利于人们在将来的信息时代生活和工作,是信息化跟城市化融合的结果。
所以,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品质,提升市民的幸福生活,完善城市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而绝不是停留在喊几句时髦口号,搞几项面子工程或形象工程。
其次,要充分认识智慧城市建设长期性和复杂性。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智慧城市认知的不断深化,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智慧城市建设将伴随城市发展而不断提升,是每个城市发展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突破城市信息化思维模式。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变革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城市发展新趋势,也是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由信息化、数字化向网络化和智慧化发展的新趋势。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远远高于数字城市。因此,不能沿用数字城市规划建设的思维方式去建设智慧城市。
总之,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核心特征是将信息资源作为战略性生产要素,用智慧城市建设来推动城市创新和转型升级。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南京市信息中心主任童隆俊认为,中小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还要注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他表示,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突出特色。要防止出现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千城一面”,“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走了一城又一城,不知此城非彼城”。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是平庸的城市,是缺乏智慧的城市,也是没有吸引力、竞争力的城市。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城区),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工程。但智慧城市决不能简单等同于物联城市或无线城市。恰恰相反,充分体现个性的智慧城市才是城市智慧化的资本,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坐标,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小城市未必丑陋,大城市也未必漂亮”,关键是一个城市要打破发展的枷锁和桎梏,在智慧城市设计上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创意和活泼的个性。有智慧个性的城市,不只是一种技术上的先进,更是一种城市发展的眼光、一种全民创新的习惯和一种崇尚智慧的文化。因此,中小城市还须从智慧城市建设的思维模式和智力结构上进一步细化个性,成为城市崛起的智慧之花。
中小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值得注意的是要抓好科学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因素进行统筹考虑,理解和分析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关系,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确定长期的建设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战略战术,并建立智慧城市发展的保障措施,将建设的风险降至最小。顶层设计关系智慧城市建设全局。
由于智慧城市是政府主导建设的,从当前看,由一个有着远见卓识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的组织来领导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非常必要和迫切,政府以及每个行业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设立一个类似于CIO的组织非常必要。顶层设计应该在一个求实、继承、发展创新的科学轨道上进行,应该有相当的前瞻性、务实性。前瞻性表现在充分考虑未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建立一套把握未来的全胜机制,包括领导管理机制、战略目标确定机制、任务分解机制、计划安排机制,以从不同层次和侧面研究顶层设计的不确定性,把顶层设计的风险降到最小。搞好顶层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艰巨任务。顶层设计务实性体现在必须将各种参与机构的责任权力落到实处,顶层设计主体真正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去规划。
童隆俊表示,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还需注意要以市民的感受和认同度作为第一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生活品质,所以规划建设智慧城市,要把市民的感受和认同度作为根本目标和第一信号,用市民满意不满意、城市竞争力和幸福指数的提升作为衡量智慧城市成败的决定因素。
中小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也不甘落后,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加入了智慧城市建设大军。2012年6月29日,陕西联通与渭南市政府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进“数字渭南”、“智慧城市”建设,助力渭南市发展创新型经济。6月14日,常州市与中国联通江苏省分公司签订“智慧城市”及“智慧园区”示范项目合作协议。2012年4月,银川市正式决定实施智慧城市战略,以促进银川转型跨越式发展,为市民带来更多便捷和实惠。“十二五”期间,银川决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大力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职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
打破思维定式,促进融合发展
其实,中小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有其自身的优势。在时间上,大城市由于规模大、涉及面广,建立智慧城市需要漫长的过程,中小城市则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周期。其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中小城市是一张白纸,不存在整合和信息孤岛问题。而智慧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是跨部门整合,一线城市需要整合的信息数据太多,反而二三线城市因为没有这些历史包袱,不会过多涉及整合问题。
中小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要充分认识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曾对智慧城市下过一个定义,智慧城市是用信息化手段,对现代城市的功能、形态、布局、运行、管理等进行重新整合和改造,使其变成智能化的新型城市。更有利于人们在将来的信息时代生活和工作,是信息化跟城市化融合的结果。
所以,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品质,提升市民的幸福生活,完善城市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而绝不是停留在喊几句时髦口号,搞几项面子工程或形象工程。
其次,要充分认识智慧城市建设长期性和复杂性。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智慧城市认知的不断深化,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智慧城市建设将伴随城市发展而不断提升,是每个城市发展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突破城市信息化思维模式。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变革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城市发展新趋势,也是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由信息化、数字化向网络化和智慧化发展的新趋势。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远远高于数字城市。因此,不能沿用数字城市规划建设的思维方式去建设智慧城市。
总之,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核心特征是将信息资源作为战略性生产要素,用智慧城市建设来推动城市创新和转型升级。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南京市信息中心主任童隆俊认为,中小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还要注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他表示,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突出特色。要防止出现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千城一面”,“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走了一城又一城,不知此城非彼城”。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是平庸的城市,是缺乏智慧的城市,也是没有吸引力、竞争力的城市。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城区),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工程。但智慧城市决不能简单等同于物联城市或无线城市。恰恰相反,充分体现个性的智慧城市才是城市智慧化的资本,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坐标,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小城市未必丑陋,大城市也未必漂亮”,关键是一个城市要打破发展的枷锁和桎梏,在智慧城市设计上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创意和活泼的个性。有智慧个性的城市,不只是一种技术上的先进,更是一种城市发展的眼光、一种全民创新的习惯和一种崇尚智慧的文化。因此,中小城市还须从智慧城市建设的思维模式和智力结构上进一步细化个性,成为城市崛起的智慧之花。
中小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值得注意的是要抓好科学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因素进行统筹考虑,理解和分析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关系,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确定长期的建设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战略战术,并建立智慧城市发展的保障措施,将建设的风险降至最小。顶层设计关系智慧城市建设全局。
由于智慧城市是政府主导建设的,从当前看,由一个有着远见卓识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的组织来领导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非常必要和迫切,政府以及每个行业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设立一个类似于CIO的组织非常必要。顶层设计应该在一个求实、继承、发展创新的科学轨道上进行,应该有相当的前瞻性、务实性。前瞻性表现在充分考虑未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建立一套把握未来的全胜机制,包括领导管理机制、战略目标确定机制、任务分解机制、计划安排机制,以从不同层次和侧面研究顶层设计的不确定性,把顶层设计的风险降到最小。搞好顶层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艰巨任务。顶层设计务实性体现在必须将各种参与机构的责任权力落到实处,顶层设计主体真正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去规划。
童隆俊表示,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还需注意要以市民的感受和认同度作为第一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生活品质,所以规划建设智慧城市,要把市民的感受和认同度作为根本目标和第一信号,用市民满意不满意、城市竞争力和幸福指数的提升作为衡量智慧城市成败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