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技工荒”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从分析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入手,借助经济模型,分析了职业教育的供求关系,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供求失衡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功能长期弱化,致使技工供给不足,长期存在“技工荒”,因此应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入手破解“技工荒”问题。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 “技工荒”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孙士海(1983- ),男,山东平邑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宋华明(1965- ),男,江苏高邮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江苏 南京 21009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培养新型农民,促进江苏农民增收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EYC06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016-03
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技能型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鉴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8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但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不足,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导致出现“技工荒”,阻碍了产业升级,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供求关系入手,探讨导致“技工荒”的原因,并从职业教育的供求平衡角度,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以此来缓解并解决“技工荒”,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功能分析
在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中,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的人力资本理论最具影响力。他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给出了具体数量化的计算,根据其创造的“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估算出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贡献①。根据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教育和经济之间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教育的共有属性,职业教育与经济之间也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职业教育的内涵。职业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沟通教育与职业的必要桥梁。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以实现求职者或从业者职业理想为目标③。《教育大词典》第三卷把职业教育定义为: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必须的知识、技能的教育。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规范了“职业或技术教育”这一概念,称之为“主要是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用技能、专门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其涵义中的“从业所需”就把教人学习技能的目的清晰地表达出来。
2.职业教育的功能。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类别。一方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沟通,互有交叉;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保持了众多教育类别的共有属性外,还有其独特属性。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和密切,具有很强的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职业教育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具有直接服务经济的特点,使其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职业教育能迅速、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效率。这些受过专门训练的劳动力进入社会就业后,会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受教育者所获得的能力,在生产活动中具有增值效应,即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力水平。据闵维方对我国汽车工厂的实证研究表明,受过职业教育的工人的生产率要比仅受过一般教育的工人高6%~11%。同时,根据相关测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Mincer收益率(1996~2004年)增长速度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的1.1倍、2.0倍以上,中等职业教育的Mincer收益率增长速度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普通高中的1.2倍、3.7倍以上④。综上,职业教育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进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供求关系分析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关系,社会经济规模越大,科技水平越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社会化生产的加工程度就越高、精、深,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高,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也越密切。工业化时代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术工人和部分生产管理人员为主,以按职业要求为导向的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爆发的新技术革命,使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进一步发生变化,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关系不断深化。
1.我国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在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动态关系中,职业教育的供给和需求是动态关系的主题。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的中国经济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这种大的经济形势下,职业教育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自身的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巨大,但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不足,导致职业教育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相对高等教育来说,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忽视,导致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长期处于弱势,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较弱。我国的职业教育曾经长期处于发展困难的境地。
其一,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迥异。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职业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9月9日发布的《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我国当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对职业教育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使我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从而形成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需求的高速增长态势;其次,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也进一步促进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最后,城镇化的加速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又一重要机遇。同时,中央把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出了紧迫要求。在我国经济快速转型的同时伴随着劳动力素质较低这一事实。我国与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的差距很大,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重心很低(见下图1)。在技术工人队伍中,初级技工占61.5%,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占3.5%,呈现严格的金字塔状,初级技工的比例过高,中高级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比例过低的技能型人才现状不利于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另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字,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只占15%,呈现出比较合理的头部较大的“纺锤体”结构,可见我国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结构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将成为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⑤。
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是指家庭或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职业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并不高,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职业教育长期发展不足、职业教育学生的个人收益率较低、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社会地位较低等因素,导致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较弱。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当成“次等教育”,认为职业教育是“高考落榜生”的选择。在我国,教育的筛选功能被过分扩大,人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结果造成一方面企业奇缺高水平的技术劳动者;另一方面,没有人愿意主动接受职业教育,生产企业普遍出现青年技术工人断层的问题就是一例。这种偏颇的教育观念、社会观念导向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纠正,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将是长期的。
其二,职业教育的供给不足。职业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我国职业教育在师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不足,导致职业教育整体供给不足。职业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专任教师学历偏低、结构欠合理、“双师型”教师匮乏、相应培训滞后等问题。受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影响,加之以往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导致对职业教育资源的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整体不足,有限的教育资源又倾向于发展高等教育,在此状况下,职业教育资源更为匮乏。从18页图2可以看出,全国教育经费保持了一定比例的增长,但是职业教育经费基本没有变化,增长幅度很小。相关研究认为,职业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一般维持在10%。从18页图3可以看出,自2000以来职业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在不断缩小,到2005年才略有上升。教育经费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短缺的,在我国更为严重,在职业教育领域,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
2.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均衡分析。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受阻,导致社会长期存在“技工荒”问题。因此,分析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供给过程中的阻滞因素,建立新的职业教育的供给机制,使职业教育的供给和需求在合理范围内形成相对均衡,对于促进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以及解决当前的“技工荒”问题都具有现实意义。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均衡曲线(见18页图4),D1为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D2为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S1、S2分别为职业教育的两条供给曲线。可见,当职业教育供给不足时为S1,职业教育获得进一步发展之后,能够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则供给曲线变为S2。两条需求曲线D1、D2分别与两条供给曲线S1、S2相交于点E1、E2、E3、E4,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与当前经济发展直接相关,但是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却受到一些传统观念、国家对待职业教育的政策以及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个人收益率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D1与D2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利用政策和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改变个人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推动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大致吻合,使D1向D2推进。从职业教育供给看,S1、S2分别与D2相交于E3、E4,E4点是职业教育供求均衡的点,由于职业教育的供给不足,图中Q4-Q3是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缺口,现阶段表现为“技工荒”,将会成为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要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应尽快缩小Q4-Q3。
三、对策建议
当前的“技工荒”使经济发展呈现出“木桶短板效应”,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解决“技工荒”问题,去除经济发展中的“木桶短板效应”,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对职业教育加强政策倾斜与舆论宣传,提高人民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政府应当对职业教育加强政策倾斜与舆论宣传,提高人民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提高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中国历来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这一观念根深蒂固。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都是考不上大学的“低分学生”这一社会现实,加剧了人们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轻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否则就不能把已有的理论知识适时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实际增长。政府应当发挥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加强舆论宣传,使人们对职业教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改变人们对待职业教育的观念和态度。
2.完善经费筹措机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元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调动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保证职业教育的各级财政投入与普通教育相同并同步增长。职业教育院校缺乏普通教育院校的品牌优势和办学实力,在教育部门中处于弱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不能保证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学校的生存都存在问题,势必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更谈不上发展。由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很强,需要更多的仪器、设备、实习基地,因此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统计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教育成本的2.64倍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预算内生均成本是普通高中预算内生均成本的4.77倍⑦。可见,职业教育成本比普通教育成本更高。要发挥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功能,就要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积极通过筹融资政策改革,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职业教育中,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3.“提前介入”与“回炉教育”并举,让职业教育通向“大学后教育”。“提前介入”主要是指在学生未毕业之前就对其进行职业指导和培训,通过与教育部门的联系,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对不能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回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是可行的,大学生选择“回炉”是一种明智之举⑧。依托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对大学生加强职业培训,使其具备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件,达到缓解“技工荒”的目的。“提前介入”与“回炉教育”并举,一方面可以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技工荒”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及时就业,对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让职业教育通向“大学后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毕业前后的技能培训,以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和缓解“技工荒”,一举两得。
[注释]
①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2.
②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9.
③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
④杭永宝.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类测算及其相关分析[J].教育研究,2007(2):38-47.
⑤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
⑥刘仕辉.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思考[J].教育与经济,1998(2):28-32.
⑦周梦,邢志敏.浅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状况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4):113-115.
⑧冯振生.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12.
[关键词]职业教育 “技工荒”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孙士海(1983- ),男,山东平邑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宋华明(1965- ),男,江苏高邮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江苏 南京 21009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培养新型农民,促进江苏农民增收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EYC06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016-03
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技能型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鉴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8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但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不足,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导致出现“技工荒”,阻碍了产业升级,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供求关系入手,探讨导致“技工荒”的原因,并从职业教育的供求平衡角度,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以此来缓解并解决“技工荒”,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功能分析
在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中,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的人力资本理论最具影响力。他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给出了具体数量化的计算,根据其创造的“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估算出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贡献①。根据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教育和经济之间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教育的共有属性,职业教育与经济之间也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职业教育的内涵。职业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沟通教育与职业的必要桥梁。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以实现求职者或从业者职业理想为目标③。《教育大词典》第三卷把职业教育定义为: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必须的知识、技能的教育。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规范了“职业或技术教育”这一概念,称之为“主要是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用技能、专门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其涵义中的“从业所需”就把教人学习技能的目的清晰地表达出来。
2.职业教育的功能。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类别。一方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沟通,互有交叉;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保持了众多教育类别的共有属性外,还有其独特属性。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和密切,具有很强的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职业教育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具有直接服务经济的特点,使其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职业教育能迅速、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效率。这些受过专门训练的劳动力进入社会就业后,会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受教育者所获得的能力,在生产活动中具有增值效应,即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力水平。据闵维方对我国汽车工厂的实证研究表明,受过职业教育的工人的生产率要比仅受过一般教育的工人高6%~11%。同时,根据相关测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Mincer收益率(1996~2004年)增长速度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的1.1倍、2.0倍以上,中等职业教育的Mincer收益率增长速度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普通高中的1.2倍、3.7倍以上④。综上,职业教育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进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供求关系分析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关系,社会经济规模越大,科技水平越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社会化生产的加工程度就越高、精、深,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高,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也越密切。工业化时代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术工人和部分生产管理人员为主,以按职业要求为导向的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爆发的新技术革命,使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进一步发生变化,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关系不断深化。
1.我国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在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动态关系中,职业教育的供给和需求是动态关系的主题。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的中国经济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这种大的经济形势下,职业教育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自身的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巨大,但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不足,导致职业教育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相对高等教育来说,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忽视,导致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长期处于弱势,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较弱。我国的职业教育曾经长期处于发展困难的境地。
其一,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迥异。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职业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9月9日发布的《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我国当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对职业教育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使我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从而形成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需求的高速增长态势;其次,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也进一步促进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最后,城镇化的加速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又一重要机遇。同时,中央把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出了紧迫要求。在我国经济快速转型的同时伴随着劳动力素质较低这一事实。我国与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的差距很大,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重心很低(见下图1)。在技术工人队伍中,初级技工占61.5%,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占3.5%,呈现严格的金字塔状,初级技工的比例过高,中高级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比例过低的技能型人才现状不利于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另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字,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只占15%,呈现出比较合理的头部较大的“纺锤体”结构,可见我国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结构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将成为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⑤。
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是指家庭或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职业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并不高,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职业教育长期发展不足、职业教育学生的个人收益率较低、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社会地位较低等因素,导致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较弱。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当成“次等教育”,认为职业教育是“高考落榜生”的选择。在我国,教育的筛选功能被过分扩大,人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结果造成一方面企业奇缺高水平的技术劳动者;另一方面,没有人愿意主动接受职业教育,生产企业普遍出现青年技术工人断层的问题就是一例。这种偏颇的教育观念、社会观念导向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纠正,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将是长期的。
其二,职业教育的供给不足。职业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我国职业教育在师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不足,导致职业教育整体供给不足。职业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专任教师学历偏低、结构欠合理、“双师型”教师匮乏、相应培训滞后等问题。受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影响,加之以往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导致对职业教育资源的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整体不足,有限的教育资源又倾向于发展高等教育,在此状况下,职业教育资源更为匮乏。从18页图2可以看出,全国教育经费保持了一定比例的增长,但是职业教育经费基本没有变化,增长幅度很小。相关研究认为,职业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一般维持在10%。从18页图3可以看出,自2000以来职业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在不断缩小,到2005年才略有上升。教育经费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短缺的,在我国更为严重,在职业教育领域,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
2.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均衡分析。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受阻,导致社会长期存在“技工荒”问题。因此,分析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供给过程中的阻滞因素,建立新的职业教育的供给机制,使职业教育的供给和需求在合理范围内形成相对均衡,对于促进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以及解决当前的“技工荒”问题都具有现实意义。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均衡曲线(见18页图4),D1为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D2为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S1、S2分别为职业教育的两条供给曲线。可见,当职业教育供给不足时为S1,职业教育获得进一步发展之后,能够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则供给曲线变为S2。两条需求曲线D1、D2分别与两条供给曲线S1、S2相交于点E1、E2、E3、E4,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与当前经济发展直接相关,但是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却受到一些传统观念、国家对待职业教育的政策以及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个人收益率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D1与D2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利用政策和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改变个人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推动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大致吻合,使D1向D2推进。从职业教育供给看,S1、S2分别与D2相交于E3、E4,E4点是职业教育供求均衡的点,由于职业教育的供给不足,图中Q4-Q3是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缺口,现阶段表现为“技工荒”,将会成为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要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应尽快缩小Q4-Q3。
三、对策建议
当前的“技工荒”使经济发展呈现出“木桶短板效应”,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解决“技工荒”问题,去除经济发展中的“木桶短板效应”,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对职业教育加强政策倾斜与舆论宣传,提高人民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政府应当对职业教育加强政策倾斜与舆论宣传,提高人民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提高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中国历来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这一观念根深蒂固。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都是考不上大学的“低分学生”这一社会现实,加剧了人们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轻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否则就不能把已有的理论知识适时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实际增长。政府应当发挥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加强舆论宣传,使人们对职业教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改变人们对待职业教育的观念和态度。
2.完善经费筹措机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元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调动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保证职业教育的各级财政投入与普通教育相同并同步增长。职业教育院校缺乏普通教育院校的品牌优势和办学实力,在教育部门中处于弱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不能保证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学校的生存都存在问题,势必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更谈不上发展。由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很强,需要更多的仪器、设备、实习基地,因此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统计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教育成本的2.64倍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预算内生均成本是普通高中预算内生均成本的4.77倍⑦。可见,职业教育成本比普通教育成本更高。要发挥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功能,就要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积极通过筹融资政策改革,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职业教育中,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3.“提前介入”与“回炉教育”并举,让职业教育通向“大学后教育”。“提前介入”主要是指在学生未毕业之前就对其进行职业指导和培训,通过与教育部门的联系,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对不能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回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是可行的,大学生选择“回炉”是一种明智之举⑧。依托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对大学生加强职业培训,使其具备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件,达到缓解“技工荒”的目的。“提前介入”与“回炉教育”并举,一方面可以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技工荒”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及时就业,对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让职业教育通向“大学后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毕业前后的技能培训,以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和缓解“技工荒”,一举两得。
[注释]
①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2.
②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9.
③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
④杭永宝.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类测算及其相关分析[J].教育研究,2007(2):38-47.
⑤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
⑥刘仕辉.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思考[J].教育与经济,1998(2):28-32.
⑦周梦,邢志敏.浅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状况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4):113-115.
⑧冯振生.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