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角分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出国际化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大学英语的重要性得到加强,但同时大学英语在教学目标、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与管理和新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需要作出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康建刚(1972-),男,湖北襄阳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146-02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的界定,周文鼎将其定义为“高等教育在国际间开放、交流的过程及其结果。它包括高等教育机构、人员(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学习与研究活动、课程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化”,并且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
徐海宁从历史、政治、经济和教育的视角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其政治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服务,其外在动力在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利益,而其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2]
1.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那时,跨国的‘游教’和‘游学’之风相当盛行。只不过这种国际交流是在当时已知的非常狭小的范围内进行的。”[3]欧洲中世纪大学在承认知识普遍性的基础上采用同一种语言(拉丁语)教学,教师可以自由流动,学生所获得的学位可以在各个学校之间互认。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通用语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不仅英美等英语国家大力推广英语,在中国这样的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同样有数以亿计的大中小学生和各界人士学习使用英语,另外像法国、德国等非英语国家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也纷纷为留学生增加很多以英语授课的课程。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大学所教授的外语主要为英语和俄语。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利用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我们服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为国家利益服务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治目的
“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培养融通东西方文化的一流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地为各自国家的利益服务。”[4]如美国受到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影响,于1958年出台了《国防教育法》,从美国国防的高度将外语教学置于与数学和科学同样重要的位置,并资助一些冷门语种的教学。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众议院呼吁美国应以当初《国防教育法》对于科学的投入来对待语言教学。2004年举行全国语言大会,通过了“提高国民外语能力之行动号召”。[5]所有这些举措表明美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是以国家安全为取向的,是为了美国的政治需要服务的。
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外在动力在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利益
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为“以开放促改革”。[6]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后发国家”[7]的中国,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而对于外语的学习也成了必要的条件之一。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通过学习英语来了解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管理经验等是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8]的中国赶超“早发现代化国家”所必经的过程。
4.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工作。科学研究是没有疆界的,科学知识也没有国别之分;同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也没有国家的疆界;社会服务虽然有较强的地域性,但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和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需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的传承可以在一国之内进行,但随着跨文化交流的越来越广泛和便利,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为人类的文化作出贡献,同时也需要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化为我所用。从这四个方面的功能来看,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要求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外语的学习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中国的高校中,大学英语担负着提高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使命。尤其在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的背景下,其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彰显。所以做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处于语法翻译法的影响之下,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讲授和语法形式的传授,较少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从2003年起,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试点,在全国指定180所高校进行改革,并于2007年正式发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改革已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在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加以改进。
1.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需要向学术英语转变
随着学生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从以考试为导向的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向以国际化课程为导向的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转变,[9]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层次。《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毕业生要能掌握3300个词汇,而达到九级标准的优秀毕业生可以达到4500个词汇量,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一般要求”的4500个词汇量要求一致(当然因为这两个文件是由不同部门制定的,所以选词不完全一致,但总体重合度较高)。学术英语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做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术英语的重要性在笔者的访谈中也得到了切实的体现。笔者在2011年6月对一位“211”大学的年轻教授进行了访谈,他出身于农村家庭,英语的读写能力很强,专业方向是应用数学与保险精算,有8篇用英文写成的论文发表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在谈到他取得这些成绩的时候他提到要感谢他在中国科技大学的硕士生导师:“我导师比较厉害……他要求我们不要看中文,所以我们就一直看英文”。而他从这样的教导中获益匪浅:“我感觉跟着我的硕士导师特别受益,我后头取得的一些科研方面的成绩都得益于这个导师”。这位教授所看的英文需要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打下基础,即需要有学术英语的铺垫,才能在以后的研究中做出杰出的成就。 2.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做需求分析,即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如上文所述,对于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九级的优秀毕业生,可以在第一个学期进行大学英语一般要求的学习,在期末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通过者,可以在第二个学期进行较高要求的学习,并在期末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之后的大学英语应该以学术英语和拓展类课程为主,重点加强学生进行学术英语阅读写作以及口头的表达能力,并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于普通的高中毕业生,可以再适当延长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的学习时间,在大学的三、四年级开设学术英语和拓展类课程的学习。
进行了需求分析之后,需要编写教学大纲。虽然教育部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但各个高校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教学要求。国际化程度比较深的高校可以对学生的学术英语有更高的要求。
在制定教学课程设计时,如何与各专业院系开设的双语课程进行衔接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各专业院系开设双语课程的优势在于专业教师更加了解专业内容,同时又能帮助学生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但据调查,双语教学在实际实施中有很多问题,很多学生对于双语教学并不满意,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欠缺,以及学生英语能力和水平无法跟上教学的进度。[10]很多的双语教学课成了学生读英文的教材,而教师把内容翻译成中文的翻译课,很难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反过来,大学英语教师一般有比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但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另外大学英语教师要教各种不同专业的本科生,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专业都像专业教师那样精通。基于此,大学英语在课程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与双语课程的有机衔接,需要进行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改革,把单纯的语言学习变为内容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等。
3.大学英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也要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随着英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导致大学英语的班级一般比较大,在扩招初期的2000年左右,一个班100个学生的情况比较普遍。[11]但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操练,需要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小班上课是比较合适的。如何把大班的实际情况和小班上课的要求进行结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对于讲授型的阅读和听力可以大班统一授课,但写作的讲授需要大班授课的同时多加个别辅导,另外口语的教学可以分成20人左右的小班,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对于文化的了解。尤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外国学习,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其中的文化冲击和因为不了解对方文化而发生的误解甚至敌意也越来越普遍。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更多地加入文化的内容,在学生进行阅读和听力的同时,了解外国文化。但同时也要避免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对于外国文化的盲目崇拜和无端排斥的极端态度。通过使学生沉浸于不同的文化氛围并且讲解各自文化的特点,帮助学生能在欣赏外国文化的同时对于本国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5.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强大学英语教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需要和大学英语教学整合,多样的教学手段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便利性。[12]很多的网上教学平台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式学习。如笔者进行的Webquest教学实验,表明学生可以在教学平台的帮助下,通过自己探索,学习如何学习,同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在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与人相处的能力。[13]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得信息变得不再困难,但困难的是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利用。据统计,在网络使用的语言中,英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用英语进行学习和专业搜索成了学生的一项必备技能。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自主学习的作业,帮助他们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英语的使用。
6.大学英语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内国际化的重要步骤
高等教育国内国际化,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境内提供充足的国际高等教育资源和学术交流资源,帮助本国或本地区师生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增加国际知识、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相对于出国留学访问等方式,国内国际化相对成本较低(主要表现在费用较少以及文化冲击较轻),受益面较广(可以使国内的更多的学者和学生受益),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源。其主要方式有接收留学生和外国学者,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制定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开设国际化课程,鼓励本校师生利用国际资源、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等。学生有了大学英语课程中所掌握的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就能够更好地与外国学者和留学生互动,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三、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政治目的、外在动力和内在要求,并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大学英语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同时需要积极利用新技术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并且利用各种途径加强高等教育国内国际化中大学英语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客观形势下,大学英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由于其受众的广泛性和基础性,也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文鼎.高等教育国际化界定及内涵[J].理论月刊,2010,(9).
[2]徐海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视角分析[J].江苏高教,2006,(2).
[3]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4]杨福家.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01,(13).
[5]贾爱武.以国家安全为取向的美国外语教育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7,(4).
[6]陈德铭.以开放促发展 以开放促改革 以开放促创新——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上的演讲(摘要)[J].国际商务财会,2011,(4).
[7]胡建华.“后发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特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2,(1).
[8]王英杰,高益民.高等教育的国际化——21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9]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2012,(1).
[10]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
[11]杨成静.英语大班精读课堂组织策略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12]王轶,崔婷婷,王青华.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13]康建刚.大学英语应用Webquest 的选择标准及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康建刚(1972-),男,湖北襄阳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146-02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的界定,周文鼎将其定义为“高等教育在国际间开放、交流的过程及其结果。它包括高等教育机构、人员(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学习与研究活动、课程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化”,并且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
徐海宁从历史、政治、经济和教育的视角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其政治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服务,其外在动力在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利益,而其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2]
1.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那时,跨国的‘游教’和‘游学’之风相当盛行。只不过这种国际交流是在当时已知的非常狭小的范围内进行的。”[3]欧洲中世纪大学在承认知识普遍性的基础上采用同一种语言(拉丁语)教学,教师可以自由流动,学生所获得的学位可以在各个学校之间互认。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通用语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不仅英美等英语国家大力推广英语,在中国这样的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同样有数以亿计的大中小学生和各界人士学习使用英语,另外像法国、德国等非英语国家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也纷纷为留学生增加很多以英语授课的课程。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大学所教授的外语主要为英语和俄语。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利用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我们服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为国家利益服务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治目的
“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培养融通东西方文化的一流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地为各自国家的利益服务。”[4]如美国受到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影响,于1958年出台了《国防教育法》,从美国国防的高度将外语教学置于与数学和科学同样重要的位置,并资助一些冷门语种的教学。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众议院呼吁美国应以当初《国防教育法》对于科学的投入来对待语言教学。2004年举行全国语言大会,通过了“提高国民外语能力之行动号召”。[5]所有这些举措表明美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是以国家安全为取向的,是为了美国的政治需要服务的。
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外在动力在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利益
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为“以开放促改革”。[6]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后发国家”[7]的中国,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而对于外语的学习也成了必要的条件之一。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通过学习英语来了解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管理经验等是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8]的中国赶超“早发现代化国家”所必经的过程。
4.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工作。科学研究是没有疆界的,科学知识也没有国别之分;同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也没有国家的疆界;社会服务虽然有较强的地域性,但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和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需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的传承可以在一国之内进行,但随着跨文化交流的越来越广泛和便利,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为人类的文化作出贡献,同时也需要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化为我所用。从这四个方面的功能来看,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要求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外语的学习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中国的高校中,大学英语担负着提高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使命。尤其在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的背景下,其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彰显。所以做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处于语法翻译法的影响之下,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讲授和语法形式的传授,较少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从2003年起,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试点,在全国指定180所高校进行改革,并于2007年正式发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改革已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在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加以改进。
1.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需要向学术英语转变
随着学生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从以考试为导向的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向以国际化课程为导向的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转变,[9]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层次。《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毕业生要能掌握3300个词汇,而达到九级标准的优秀毕业生可以达到4500个词汇量,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一般要求”的4500个词汇量要求一致(当然因为这两个文件是由不同部门制定的,所以选词不完全一致,但总体重合度较高)。学术英语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做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术英语的重要性在笔者的访谈中也得到了切实的体现。笔者在2011年6月对一位“211”大学的年轻教授进行了访谈,他出身于农村家庭,英语的读写能力很强,专业方向是应用数学与保险精算,有8篇用英文写成的论文发表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在谈到他取得这些成绩的时候他提到要感谢他在中国科技大学的硕士生导师:“我导师比较厉害……他要求我们不要看中文,所以我们就一直看英文”。而他从这样的教导中获益匪浅:“我感觉跟着我的硕士导师特别受益,我后头取得的一些科研方面的成绩都得益于这个导师”。这位教授所看的英文需要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打下基础,即需要有学术英语的铺垫,才能在以后的研究中做出杰出的成就。 2.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做需求分析,即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如上文所述,对于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九级的优秀毕业生,可以在第一个学期进行大学英语一般要求的学习,在期末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通过者,可以在第二个学期进行较高要求的学习,并在期末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之后的大学英语应该以学术英语和拓展类课程为主,重点加强学生进行学术英语阅读写作以及口头的表达能力,并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于普通的高中毕业生,可以再适当延长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的学习时间,在大学的三、四年级开设学术英语和拓展类课程的学习。
进行了需求分析之后,需要编写教学大纲。虽然教育部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但各个高校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教学要求。国际化程度比较深的高校可以对学生的学术英语有更高的要求。
在制定教学课程设计时,如何与各专业院系开设的双语课程进行衔接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各专业院系开设双语课程的优势在于专业教师更加了解专业内容,同时又能帮助学生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但据调查,双语教学在实际实施中有很多问题,很多学生对于双语教学并不满意,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欠缺,以及学生英语能力和水平无法跟上教学的进度。[10]很多的双语教学课成了学生读英文的教材,而教师把内容翻译成中文的翻译课,很难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反过来,大学英语教师一般有比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但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另外大学英语教师要教各种不同专业的本科生,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专业都像专业教师那样精通。基于此,大学英语在课程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与双语课程的有机衔接,需要进行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改革,把单纯的语言学习变为内容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等。
3.大学英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也要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随着英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导致大学英语的班级一般比较大,在扩招初期的2000年左右,一个班100个学生的情况比较普遍。[11]但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操练,需要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小班上课是比较合适的。如何把大班的实际情况和小班上课的要求进行结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对于讲授型的阅读和听力可以大班统一授课,但写作的讲授需要大班授课的同时多加个别辅导,另外口语的教学可以分成20人左右的小班,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对于文化的了解。尤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外国学习,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其中的文化冲击和因为不了解对方文化而发生的误解甚至敌意也越来越普遍。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更多地加入文化的内容,在学生进行阅读和听力的同时,了解外国文化。但同时也要避免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对于外国文化的盲目崇拜和无端排斥的极端态度。通过使学生沉浸于不同的文化氛围并且讲解各自文化的特点,帮助学生能在欣赏外国文化的同时对于本国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5.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强大学英语教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需要和大学英语教学整合,多样的教学手段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便利性。[12]很多的网上教学平台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式学习。如笔者进行的Webquest教学实验,表明学生可以在教学平台的帮助下,通过自己探索,学习如何学习,同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在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与人相处的能力。[13]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得信息变得不再困难,但困难的是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利用。据统计,在网络使用的语言中,英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用英语进行学习和专业搜索成了学生的一项必备技能。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自主学习的作业,帮助他们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英语的使用。
6.大学英语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内国际化的重要步骤
高等教育国内国际化,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境内提供充足的国际高等教育资源和学术交流资源,帮助本国或本地区师生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增加国际知识、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相对于出国留学访问等方式,国内国际化相对成本较低(主要表现在费用较少以及文化冲击较轻),受益面较广(可以使国内的更多的学者和学生受益),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源。其主要方式有接收留学生和外国学者,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制定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开设国际化课程,鼓励本校师生利用国际资源、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等。学生有了大学英语课程中所掌握的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就能够更好地与外国学者和留学生互动,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三、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政治目的、外在动力和内在要求,并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大学英语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同时需要积极利用新技术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并且利用各种途径加强高等教育国内国际化中大学英语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客观形势下,大学英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由于其受众的广泛性和基础性,也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文鼎.高等教育国际化界定及内涵[J].理论月刊,2010,(9).
[2]徐海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视角分析[J].江苏高教,2006,(2).
[3]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4]杨福家.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01,(13).
[5]贾爱武.以国家安全为取向的美国外语教育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7,(4).
[6]陈德铭.以开放促发展 以开放促改革 以开放促创新——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上的演讲(摘要)[J].国际商务财会,2011,(4).
[7]胡建华.“后发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特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2,(1).
[8]王英杰,高益民.高等教育的国际化——21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9]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2012,(1).
[10]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
[11]杨成静.英语大班精读课堂组织策略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12]王轶,崔婷婷,王青华.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13]康建刚.大学英语应用Webquest 的选择标准及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