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是凭借已知的形象创造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虚构,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根据生活内容虚拟出来的情节画面。虚构是想象和联想的结果,是与想象和联想交替进行的。在文章写作中,合理运用想象虚构,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开拓文章意境,给读者以丰富形象的审美享受,有力地揭示主题。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艺术形象,就是作家借助于丰富的想象,虚构出来的经典形象。其他如《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等艺术形象,都是虚构出来的形象。诗歌、散文、戏剧等艺术作品,都是借助于想象和虚构才能完成创作的。在具体写作中,运用想象虚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实现。
1.添枝加叶法:真实的事件本身往往简单、平淡,需要展开想象,补充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首先,要根据已有材料,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填补“空白”之处。其次,要精心选择典型细节表现人物,准确捕捉事物特征写景状物。第三,添枝加叶应该是在原材料的主干上丰富细节、展现形象,切忌离开材料节外生枝地喧宾夺主,从而导致偏题、离题。
2.移花接木:即在情节的处理上,采用张冠李戴的手法,把一个人的事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使读者浑然不觉。
3.杂取种种:指在广泛集中概括大量生活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典型。正如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4.偷梁换柱:即将真人真事加以改造更换,使之更有利于表达主题。作者一番偷梁换柱,使文意曲折跌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5.无中生有:如果有的作文命题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生活范围和视野,不能写实,又不能“移花”“添枝”,那就得有“无中生有”的本事。
6.夸张感受法:通过观察者的心理作用,来感受外界的形象特点,或夸大,或缩小,或褒赞,或贬损,读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有时在构思时,作者打破时空界限,让不同的时空的人物聚合在一起,以此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如魏明伦的荒诞剧《潘金莲》,让不同时空的人物大聚会,除我们熟知的武松、武大郎和潘金莲之外,施耐庵、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派出所警察、法官等古今中外的人物汇聚在一起,演绎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情节离奇荒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上演之后,曾引起极大反响。
7.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结合:这里的“虚”和“实”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一般而言,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实为实,未来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散文,十分注重虚实结合的巧妙运用,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审美效果。如《阳关雪》中的一段描写:
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这段描写,显然是依据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的诗意想象而成的。王维的行为在诗中没有具体的描写,而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友人送别的场景描摹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的描写,在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中俯拾皆是。
8.化平淡为奇特,叙述描写适当渲染: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事景物,往往平淡无奇,写作中,直白地叙述下来,必定味同嚼蜡,令人难以卒读。如果运用丰富的想象,或化动为静,或化靜为动,或对所写对象进行加工、渲染,就会化平淡为奇特,收到好的表达效果。高考优秀作文不乏这种成功的例子。如北京考生作文《包容》:
秋日的天空明澈如洗,远山外残阳似血。秋叶镀了一层金红,偶尔飘落一片,静寂无声。失群的孤雁呜咽着远去,哀蝉在凉风里嘶哑地哀鸣。
单薄的长衫衣难抵风中的些许凉意,他轻轻打了个寒战,挺了挺身子,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热。身下的车轮辘辘南去,碾碎了他年轻的理想。回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他暗暗咬紧了下唇……他怨,他恨,他怎能不怨恨!
这两段文字,写柳宗元永贞新政失败后,被贬永州时的情景。如果只是概略地叙述柳宗元被贬永州,内心极度怨恨、失意,就不能感染读者,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作者虚构了柳宗元被贬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对环境氛围(“远山”“秋叶”“残阳”“孤雁”“哀蝉”等)加以渲染,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对柳宗元形象(身体瘦弱、形容憔悴)的刻画,也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和下文柳宗元面对坎坷、打击和失意命运时的包容相结合,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想象虚构,是写作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和构思技巧,它既可以用于整篇文章,亦可运用于文章的局部,要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处理。
[作文示例]
天堂的审判
葛朗台在天使的引领之下,来到了上帝的面前,接受最后的审判。
一到上帝的眼前,葛朗台老头就迫不及待地跪下,双手合掌,央求上帝:“仁慈的主啊,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头子吧,请让我到天堂吧。我那么信仰您,尊敬您,也无时无刻不憧憬去天……”
“你带来了什么?”上帝显然有些不耐烦了。
葛朗台一惊:没想到上帝这儿也兴这个!他慌忙掏出一把金银珠宝,自己还留了几个在衣袋里,捧到上帝面前:“您收下,这是我小小心意,请您把我派到天堂吧,我是那么……”
正说着,只见上帝衣袖一挥,眼前的珠宝全化为云烟飘散,葛朗台傻眼了。
“你还有什么?”上帝又问。
我……我还有钱。”葛朗台慌忙又摸,这下他真傻了,衣袋里什么也没有了。
“钱财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你带来的只是过眼云烟,你没有一点实际的东西吗?”上帝准备拿出地狱通行证。
“我还有,还有,我有才学,我机敏,我是个赚钱的好手。”葛朗台几乎要哭了。
上帝冷笑一声:“哼!这些人地狱里多的是。你没有通往天堂的证明,去地狱吧!”
葛朗台一屁股坐在地上,面如土色。
这时,卡西莫多也被带来了,他面带微笑,脸上洋溢着生前幸福的微笑。
“你有什么?”上帝问。
“除了诚信,我一无所有,尊敬的上帝,您看着办吧!”卡西莫多回答得很坦然。
上帝一挥衣袖,卡西莫多立即身着洁白的衣服,头上悬着一只光环,驼背也直了,宛然成了一位天使。
“去吧,你的天堂在等着你。”上帝笑着对他说。随后卡西莫多消失在天宇间,去他的极乐净土了。
“为什么,他那么丑,又驼背又傻,而且没有钱和荣誉,他没有资格上天堂!”
葛朗台跳了起来。
“可他有诚信,这是永恒不变的灵魂。健康、美貌是天生的;机敏和才学是后天培养的,诚信可以永存人世间。金钱和荣誉是虚幻的,死后一切归为尘土。你现在一无所有,只能去地狱!”
葛朗台彻底服了,他发誓下辈子要以诚信为人生目标。
点评:文章未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凭自己的丰富想象,把两个世界文学长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放在一起写,卡西莫多因一生诚信而上了天堂,守财奴葛朗台却因一生缺乏诚信而下了地狱。最后借上帝之口揭示了“诚信是永恒不变的灵魂”这一深刻的主题。所有的这些想象应该说都没有离开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1.添枝加叶法:真实的事件本身往往简单、平淡,需要展开想象,补充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首先,要根据已有材料,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填补“空白”之处。其次,要精心选择典型细节表现人物,准确捕捉事物特征写景状物。第三,添枝加叶应该是在原材料的主干上丰富细节、展现形象,切忌离开材料节外生枝地喧宾夺主,从而导致偏题、离题。
2.移花接木:即在情节的处理上,采用张冠李戴的手法,把一个人的事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使读者浑然不觉。
3.杂取种种:指在广泛集中概括大量生活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典型。正如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4.偷梁换柱:即将真人真事加以改造更换,使之更有利于表达主题。作者一番偷梁换柱,使文意曲折跌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5.无中生有:如果有的作文命题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生活范围和视野,不能写实,又不能“移花”“添枝”,那就得有“无中生有”的本事。
6.夸张感受法:通过观察者的心理作用,来感受外界的形象特点,或夸大,或缩小,或褒赞,或贬损,读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有时在构思时,作者打破时空界限,让不同的时空的人物聚合在一起,以此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如魏明伦的荒诞剧《潘金莲》,让不同时空的人物大聚会,除我们熟知的武松、武大郎和潘金莲之外,施耐庵、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派出所警察、法官等古今中外的人物汇聚在一起,演绎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情节离奇荒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上演之后,曾引起极大反响。
7.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结合:这里的“虚”和“实”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一般而言,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实为实,未来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散文,十分注重虚实结合的巧妙运用,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审美效果。如《阳关雪》中的一段描写:
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这段描写,显然是依据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的诗意想象而成的。王维的行为在诗中没有具体的描写,而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友人送别的场景描摹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的描写,在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中俯拾皆是。
8.化平淡为奇特,叙述描写适当渲染: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事景物,往往平淡无奇,写作中,直白地叙述下来,必定味同嚼蜡,令人难以卒读。如果运用丰富的想象,或化动为静,或化靜为动,或对所写对象进行加工、渲染,就会化平淡为奇特,收到好的表达效果。高考优秀作文不乏这种成功的例子。如北京考生作文《包容》:
秋日的天空明澈如洗,远山外残阳似血。秋叶镀了一层金红,偶尔飘落一片,静寂无声。失群的孤雁呜咽着远去,哀蝉在凉风里嘶哑地哀鸣。
单薄的长衫衣难抵风中的些许凉意,他轻轻打了个寒战,挺了挺身子,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热。身下的车轮辘辘南去,碾碎了他年轻的理想。回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他暗暗咬紧了下唇……他怨,他恨,他怎能不怨恨!
这两段文字,写柳宗元永贞新政失败后,被贬永州时的情景。如果只是概略地叙述柳宗元被贬永州,内心极度怨恨、失意,就不能感染读者,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作者虚构了柳宗元被贬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对环境氛围(“远山”“秋叶”“残阳”“孤雁”“哀蝉”等)加以渲染,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对柳宗元形象(身体瘦弱、形容憔悴)的刻画,也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和下文柳宗元面对坎坷、打击和失意命运时的包容相结合,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想象虚构,是写作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和构思技巧,它既可以用于整篇文章,亦可运用于文章的局部,要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处理。
[作文示例]
天堂的审判
葛朗台在天使的引领之下,来到了上帝的面前,接受最后的审判。
一到上帝的眼前,葛朗台老头就迫不及待地跪下,双手合掌,央求上帝:“仁慈的主啊,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头子吧,请让我到天堂吧。我那么信仰您,尊敬您,也无时无刻不憧憬去天……”
“你带来了什么?”上帝显然有些不耐烦了。
葛朗台一惊:没想到上帝这儿也兴这个!他慌忙掏出一把金银珠宝,自己还留了几个在衣袋里,捧到上帝面前:“您收下,这是我小小心意,请您把我派到天堂吧,我是那么……”
正说着,只见上帝衣袖一挥,眼前的珠宝全化为云烟飘散,葛朗台傻眼了。
“你还有什么?”上帝又问。
我……我还有钱。”葛朗台慌忙又摸,这下他真傻了,衣袋里什么也没有了。
“钱财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你带来的只是过眼云烟,你没有一点实际的东西吗?”上帝准备拿出地狱通行证。
“我还有,还有,我有才学,我机敏,我是个赚钱的好手。”葛朗台几乎要哭了。
上帝冷笑一声:“哼!这些人地狱里多的是。你没有通往天堂的证明,去地狱吧!”
葛朗台一屁股坐在地上,面如土色。
这时,卡西莫多也被带来了,他面带微笑,脸上洋溢着生前幸福的微笑。
“你有什么?”上帝问。
“除了诚信,我一无所有,尊敬的上帝,您看着办吧!”卡西莫多回答得很坦然。
上帝一挥衣袖,卡西莫多立即身着洁白的衣服,头上悬着一只光环,驼背也直了,宛然成了一位天使。
“去吧,你的天堂在等着你。”上帝笑着对他说。随后卡西莫多消失在天宇间,去他的极乐净土了。
“为什么,他那么丑,又驼背又傻,而且没有钱和荣誉,他没有资格上天堂!”
葛朗台跳了起来。
“可他有诚信,这是永恒不变的灵魂。健康、美貌是天生的;机敏和才学是后天培养的,诚信可以永存人世间。金钱和荣誉是虚幻的,死后一切归为尘土。你现在一无所有,只能去地狱!”
葛朗台彻底服了,他发誓下辈子要以诚信为人生目标。
点评:文章未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凭自己的丰富想象,把两个世界文学长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放在一起写,卡西莫多因一生诚信而上了天堂,守财奴葛朗台却因一生缺乏诚信而下了地狱。最后借上帝之口揭示了“诚信是永恒不变的灵魂”这一深刻的主题。所有的这些想象应该说都没有离开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