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配电网络以提高配网10kV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来源 :大科技·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wl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优化配电网络以提高配网10kV线路的供电可靠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如何提高10kV配電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通过优化配电网络用以提高10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解决的措施,希望给相关的项目提供一些引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优化配电网络;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7-0056-02
  1 引 言
  近年来,伴随电网建设的高速发展,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可能出现各种故障。而10kV配电线路是供电相关设施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尤其在城乡各种用户无法离开它的供能,且需长期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尤其在整个电力系统供电水平的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其运行可靠性更为重要。因此预测10kV配电网络的多发不良状况,并针对故障实施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电网的正常运行,才可以为用户供应稳定的电能,这也是电力部门职能稳定的判断依据。
  2 10kV配网线路的影响因素
  2.1 配电设备因素
  避雷器的低质量或长时间运行时间、柱上的开关、跌落的保险等,都没有定期检查和更换,当它们被损坏时,电源失效。绝缘电阻的污垢,导致绝缘物电阻大大降低,放电、跳线烧断至铁柄;配电变压器故障,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了电弧短路或配电变压器的问题。
  2.2 过电压对线路供电可靠性产生的影响
  在电气设备工作过程中,不能避免内部的过电压、大气的过电压和工作频率电压。特别是在环境是相对复杂的条件下10kV线路,整个10kV线路施工在攀登的过程中除了控制参数不足的状况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后10kV线路供电可靠性水平将大大减少由于过电压。
  2.3 线路损耗
  技术线损:线路穿过未完全砍伐林木修复区,造成线路接触树枝泄漏,日常运行维护不够,造成设备积尘严重,造成漏损;可调负荷分布使变压器容量难以匹配,造成线路轻载或空载运行;部分地区负荷增加。当长速度过快时,负荷预测和规划滞后,配电网的增容改造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施工技术达不到标准,导致接触电阻过大。接线头和排水管线的搭接,从而增加热损失。管理线损:不规范的电能表安装操作,两线线路段的接线错误或不合理;线路用户不按经济功率因数补偿无功功率,导致无功功率在高峰时间吸收电网,并重新运行。
  2.4 自然灾害因素
  在10kV配电网事故中,自然灾害的雷电和风损也是配电网故障的原因之一,因为架设10kV线路的线路长,附近的高层建筑很少。沿途旷阔的地形,雷电事件经常发生,因此造成的事故也是最常见的,造成避雷器爆裂现象、配电变烧、绝缘子爆裂和断线等现象。风灾:杂物被炸毁,和高压线路相撞,造成单相短路或相间短路。冰雪灾害:冬季气温低,冰雪多,导致导线结冰,当结冰掉落时可能引起导线跳动,造成线路故障。
  2.5 外力破坏线路因素
  由于大多数线路架设在道路两侧,有少数司机违法驾驶造成交通事故对道路两侧的配电线路造成一定的损害。为了优先城市建设,原有的电力线路不得不改变线路线路,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对市政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会对配电线路造成损害,特别是地下采矿电缆被地面采矿破坏,施工期间一些大型机械会接触架空线路,有些人对安全性不够重视。电源线上挂一些横幅,衣服,风筝等等。
  3 线路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措施
  3.1 加强10kV配电网结构改造
  随着城市用电量的增加和配电网规模的扩大,就需要对10kV配电网进行改造和建设。增加配电网线路的横截面不仅提高了输电能力,而且在满足当前负荷的前提下也有适当的应急额度,在事故发生时10kV邻树结构线路检查,是一种备用的方式。如果在两条邻近的线路之间设置连接开关,当其中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相关的操作,使故障区段以外的线路设备仍能正常运行。
  3.2 建立多电源环网,应用新技术实现配网自动化
  10kV配电网应逐步变为强接线网络结构,装备手拉多电源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降低线路停电时间。安装小电流接地自动选线装置,摒弃人工选线的传统方法,能够减少非故障线路的不必要停电,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实时监控配电网,并在任何时间控制网络中的元件的操作。
  3.3 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使供电可靠性得到提高
  所谓的人工老化即是:结束早期、延长中期、及时对末期的元件进行更换,以使供电可靠性得到提高。设备元件故障率y(t)随时间变化有一定的规则,如图1所示。
  3.4 加强控制线路发生污闪的现状
  在10kV配电网络中,通过将湿度计安装在断路器室内,可以合理地控制室内环境的湿度,可有效减少断路器潮湿带来的各种故障。同时,电网系统的污染也是诱发线路污闪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积极预防和控制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并根据工作计划注意10kV配电网。沿线的相关传输设备的检查工作。通过频繁检查,可以连续动态地改善发生污闪部位的分类和位置。同时,必须对10kV线路进行测量和爬升作业,消除线路运行中的隐患和问题,降低和消除相关污闪故障的带来的损失。
  3.5 提高线路的抗雷击能力
  对于地区内高雷击率的配电网10kV线路,如果线路本身性能不好,在现实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多发雷击的危险,对林区的正常运行可带来诸多不良影响。要注意的是,在采用瓷横向负载代替针绝缘子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减少线路对应的雷击次数。
  3.6 严格监控配电设备输变电线路的运行
  增大运行管理的力度,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体系,规范建设,加强电网风险管理和设备风险管理,降低配电网故障率,加强电力管理。供电、推广10kV联合循环,加强停电管理,加强停电过程控制系统。一方面,检查设备确保良好的状态,提高维修效率。同时,将加强需求侧管理,将设备发生的故障和对用户的影响降到最低。遵守规定,积极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降低引发故障的所有可能性。开展专项检查和夜间检查,保证配电设施和输电线路的常规运作。记录设备缺陷的位置,落实管理职责。根据优先级安排维修计划并排除事故。
  3.7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合适的奖励制度,使操作人员在适当的位置处理故障,加强巡线,加强线路运营管理。在管理责任上签字,实现故障不完全排除不通过,问题的原因没有检查,分配网络线路故障停机时间、绊倒时间和负责部门、责任、责任与检查的经济效益有关。
  3.8 避免人为因素带来不良影响
  (1)提高供电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从管理能力、专业技术、严谨的思维等方面对配电人员严加要求,从根源上消除了一切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进而最大限度地增强了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
  (2)增强全社会对电力设施的保护意识,加强用户的安全管理,引导用户安全使用电力,向用户推荐更先进的电力设备和先进技术,减少系统故障由用户原因引起,为供电的可靠性创造良好的环境。
  4 结束语
  10kV配电网供电是确保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基础,本文重点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10kV线路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希望能通过合理的方法提升10kV线路供电可靠性水平,实现有效控制的线损,提高能量水平速度,从而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华波.浅析如何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J].科技与生活,2011(10).
  [2]韦远剑.县级10kV配电网运行可靠性措施探讨[J].科技信息,2010(24).
  [3]陈 淳,吴廷进.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4).
  [4]刘乃桓.论述影响10kV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广东科技,2008(24).
  [5]冯永亮.对10kV配网设计问题的分析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1).
  [6]李艳生,程 明,郭春斌.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收稿日期:2018-5-10
其他文献
米仓山地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陆块区上扬子陆块米仓山-南大巴山前陆逆冲-推覆带米仓山基地逆推带的南缘,是川北地区重要的矽卡岩磁铁矿矿集区。该区域矽卡岩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系统需要快速地响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缩短产品周期。传统的以数控机床为基础的柔性制造系统对于制造加工任意特定的产品并非最优化,所以是低层次、高消耗的柔性。为了适应产品设计的不断变化,及时地、有成本效益地加工一类产品,要求下一代地数控机床具备可重构特性。可重构特性不仅缩短了机床机械系统的设计周期,同时使得控制器的开发设计的时间明显地缩短了。可重构控制器的主要特性包括:模块化
本文根据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光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方案,在分析大射电望远镜精调平台的需求和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馈源指向跟踪系统高精度轨迹跟踪的要求,从工程实际出发,设计并实现了大射电望远镜精调Stewart平台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为复合控制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运动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用关节式分布控制策略,设计基于SynqNet运动控制
碲锌镉(CdZnTe,CZT)晶体是重要的第三代软脆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由其制成的室温核辐射探测器在空间探测、环境监测及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因其能与不同
粉末成型设备呈现出大型化和自动化发展趋势,其自动控制能力与生产效益息息相关。但结构的复杂化导致了设备故障频发,且停产损失及维护费用不菲,这使设备故障问题日渐突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