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县级地方电视台处在新闻宣传的最基层,是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喉舌,是当地的主流媒体,其舆论引导能力的大小和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关乎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但是,地方电视台特别是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地方电视台,由于所处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加上自身的整体实力有限,专业人才缺乏等,制约了其舆论引导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的提高和发挥,造成很多地方电视台舆论引导明显不力。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地方电视台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有作为。因此,我们一定要摈弃那种认为台小、影响小,舆论引导无所谓的思想,多策并举,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地方电视台舆论引导能力的现状
影响地方电视台舆论引导能力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界因素,也有内在的不足;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情况;既有经济的差别,也有政策的制约;既有员工素质的影响,也有领导不力的因素。这些都造成大部分地方电视台的舆论引导能力都不是很强,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栏目、节目水平不高,舆论引导的载体不完善。电视台发挥舆论引导能力主要是靠其栏目和节目,换句话说,栏目、节目是电视台引导 舆论的载体。但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制约,很多地方电视台的这个载体不完善,表现在栏目、节目水平不高,缺乏精品、名牌栏目,有的节目甚至是粗制滥造,应付播出。
坚持“三贴近”不够,舆论引导的吸引力、感染力不强。一部分地方电视台所办的节目离“三贴近”的要求相差甚远,要么打着“三贴近”的旗号,不报或少报会议性、工作性、成就性、典型性的报道,把党的方针政策、工作成绩、重大典型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生活割裂开来,把栏目、节目办得格调低下,内容庸俗;要么就把节目办成“假、大、空”,板着面孔说教,不切实际地贪大求全,让观众摸不着边际,根本谈不上吸引力、感染力,舆论引导的效果更是谈不上。
宣传形式不活,舆论引导的表现手法陈旧。比如新闻宣传还是老八股,会议消息仍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开个什么会,某种领导怎么说,成就性宣传就是罗列些数字进行一下文字总结,事件性宣传只说些表象,平淡无奇,典型宣传不具体、不鲜活、不生动。在编辑手法、拍摄手段、拍摄技巧上也不能出新,表现手法死板、不灵活,没有新意,不能“抓人”,舆论引导就起不到作用。
关注民生少,舆论监督不规范,舆论引导的手段不丰富。一些地方电视台,镜头只对准领导,对准有钱的单位和部门,不能更多地面对基层群众,不能更多地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不能很好地反映百姓的所思、所想,民生新闻偏少,引不起观众的关注和共鸣。另外,有些地方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盲目搞舆论监督,甚至搞舆论敲诈,不但达不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目的,反而让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反感,舆论引导也就大打折扣。
宣传人才缺乏,舆论引导的队伍素质不高。由于地方电视台经济条件有限,造成地方电视台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业务素质偏低,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的年轻化与知识、经验、社会阅历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媒体宣传质量和宣传效果。
机器设备差,舆论引导技术保障不力。由于经济基础差,财政投入有限,很多地方电视台无论是采录设备,还是编辑设备都得不到及时更新,很多用的都是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老设备,更别说有高科技设备了。这些陈旧的设备,有的是带病作业,严重影响了采编播水平,造成节目信号质量差,节目覆盖率低,宣传效果达不到观众满意,舆论引导更是甭提。
提高地方电视台舆论引导能力的对策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地方电视台应该积极面对,大力提高宣传质量、宣传水平,增强宣传效果, 努力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具体说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突出地方特色,增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正确舆论的本领。按照新闻“接近性”的传播理论,地方电视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处在最基层,最能贴近实际,接近群众。我们必须立足这个地域优势,积极主动地为当地观众提供他们身边的新闻、资讯和娱乐,丰富他们的生活。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舍弃自身优势,一味贪大求全,最终会品尝到艰涩的苦果。因为无论是信息资源、技术手段,还是人员素质、制作手法,地方电视台都无法与中央台、省台相比,争夺外部信息资源显然不如充分利用好区域内部的资源更实际些。因此,我们要努力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闻发言人,要成为合格的、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发言人。
坚持“三贴近”,增强舆论引导的吸引力、感染力。地方台要善于扬长避短,把镜头和话筒对准基层,把栏目和时间留给群众,多关注地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多报道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这样,地方台就能够在众多媒体中一枝独秀,更有效地引导舆论。坚持“三贴近”就要抓文风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平时脚印要留在基层,笔头要对准百姓,要深入到实践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中去。采编人员要少上会议,多上社会,少跑机关,多下基层,少写干部,多报群众。要彻底改变假、大、空的报道方式,把笔触伸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去。
推进“三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效果。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是推动新闻宣传与时俱进,增强新闻宣传效果、提高新闻宣传水平的有效途径。地方台要提高竞争力,要在广大观众中扎下深根,还必须在节目、栏目上搞好“三创新”,多办精品节目、名牌栏目。
加强和改进社会热点的宣传,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当前,诸如“三农”、就业再就业、住房、未成年人成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治理等问题,党和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加以解决,需要新闻媒体认真关注和研究,积极稳妥地加以反映和引导。
切实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增强舆论引导的人才力量。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还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地方电视台一方面要采取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
提高地方电视台舆论引导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扎实推进“三贴近”、“三创新”,努力改进舆论监督,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和接受信息的特点,真正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就一定会实现这一目标。
(作者单位:驻马店电视台)
编校:施宇
地方电视台舆论引导能力的现状
影响地方电视台舆论引导能力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界因素,也有内在的不足;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情况;既有经济的差别,也有政策的制约;既有员工素质的影响,也有领导不力的因素。这些都造成大部分地方电视台的舆论引导能力都不是很强,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栏目、节目水平不高,舆论引导的载体不完善。电视台发挥舆论引导能力主要是靠其栏目和节目,换句话说,栏目、节目是电视台引导 舆论的载体。但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制约,很多地方电视台的这个载体不完善,表现在栏目、节目水平不高,缺乏精品、名牌栏目,有的节目甚至是粗制滥造,应付播出。
坚持“三贴近”不够,舆论引导的吸引力、感染力不强。一部分地方电视台所办的节目离“三贴近”的要求相差甚远,要么打着“三贴近”的旗号,不报或少报会议性、工作性、成就性、典型性的报道,把党的方针政策、工作成绩、重大典型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生活割裂开来,把栏目、节目办得格调低下,内容庸俗;要么就把节目办成“假、大、空”,板着面孔说教,不切实际地贪大求全,让观众摸不着边际,根本谈不上吸引力、感染力,舆论引导的效果更是谈不上。
宣传形式不活,舆论引导的表现手法陈旧。比如新闻宣传还是老八股,会议消息仍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开个什么会,某种领导怎么说,成就性宣传就是罗列些数字进行一下文字总结,事件性宣传只说些表象,平淡无奇,典型宣传不具体、不鲜活、不生动。在编辑手法、拍摄手段、拍摄技巧上也不能出新,表现手法死板、不灵活,没有新意,不能“抓人”,舆论引导就起不到作用。
关注民生少,舆论监督不规范,舆论引导的手段不丰富。一些地方电视台,镜头只对准领导,对准有钱的单位和部门,不能更多地面对基层群众,不能更多地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不能很好地反映百姓的所思、所想,民生新闻偏少,引不起观众的关注和共鸣。另外,有些地方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盲目搞舆论监督,甚至搞舆论敲诈,不但达不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目的,反而让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反感,舆论引导也就大打折扣。
宣传人才缺乏,舆论引导的队伍素质不高。由于地方电视台经济条件有限,造成地方电视台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业务素质偏低,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的年轻化与知识、经验、社会阅历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媒体宣传质量和宣传效果。
机器设备差,舆论引导技术保障不力。由于经济基础差,财政投入有限,很多地方电视台无论是采录设备,还是编辑设备都得不到及时更新,很多用的都是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老设备,更别说有高科技设备了。这些陈旧的设备,有的是带病作业,严重影响了采编播水平,造成节目信号质量差,节目覆盖率低,宣传效果达不到观众满意,舆论引导更是甭提。
提高地方电视台舆论引导能力的对策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地方电视台应该积极面对,大力提高宣传质量、宣传水平,增强宣传效果, 努力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具体说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突出地方特色,增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正确舆论的本领。按照新闻“接近性”的传播理论,地方电视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处在最基层,最能贴近实际,接近群众。我们必须立足这个地域优势,积极主动地为当地观众提供他们身边的新闻、资讯和娱乐,丰富他们的生活。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舍弃自身优势,一味贪大求全,最终会品尝到艰涩的苦果。因为无论是信息资源、技术手段,还是人员素质、制作手法,地方电视台都无法与中央台、省台相比,争夺外部信息资源显然不如充分利用好区域内部的资源更实际些。因此,我们要努力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闻发言人,要成为合格的、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发言人。
坚持“三贴近”,增强舆论引导的吸引力、感染力。地方台要善于扬长避短,把镜头和话筒对准基层,把栏目和时间留给群众,多关注地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多报道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这样,地方台就能够在众多媒体中一枝独秀,更有效地引导舆论。坚持“三贴近”就要抓文风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平时脚印要留在基层,笔头要对准百姓,要深入到实践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中去。采编人员要少上会议,多上社会,少跑机关,多下基层,少写干部,多报群众。要彻底改变假、大、空的报道方式,把笔触伸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去。
推进“三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效果。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是推动新闻宣传与时俱进,增强新闻宣传效果、提高新闻宣传水平的有效途径。地方台要提高竞争力,要在广大观众中扎下深根,还必须在节目、栏目上搞好“三创新”,多办精品节目、名牌栏目。
加强和改进社会热点的宣传,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当前,诸如“三农”、就业再就业、住房、未成年人成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治理等问题,党和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加以解决,需要新闻媒体认真关注和研究,积极稳妥地加以反映和引导。
切实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增强舆论引导的人才力量。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还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地方电视台一方面要采取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
提高地方电视台舆论引导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扎实推进“三贴近”、“三创新”,努力改进舆论监督,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和接受信息的特点,真正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就一定会实现这一目标。
(作者单位:驻马店电视台)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