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内文化研究 开辟党建研究新领域

来源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n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内文化不仅是党的灵魂和旗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还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最根本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加强党内文化研究,既有助于拓宽党建研究新视野、深化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关键词:党内文化;党内先进文化建设;执政规律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0)06-0047-04
  
  党内文化是一个新的话题,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进行研究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之所以提出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进行研究,既是源于已有建党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维创新和规律认识。从根本上说来,建设党内先进文化是把握世界执政党兴衰成败这个执政规律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历史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现实问题。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必须加强其自身的文化建设。他曾经指出:“我们所缺少的主要东西是文化,是管理的本领……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充分保证我们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如今,加强党内文化研究对于推进党内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党的文化软实力和执政合法性,维系政治体系有序运行、稳定和谐,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形成党内外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都显得十分迫切。
  
  一、加强党内文化研究的时代背景
  
  历史不能没有文化,文化演绎着历史。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任何国家、政党和民族,都不能没有文化而自立,更不可没有文化而自强。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始终起着血脉传承、稳根固基的作用。历史启示我们,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任何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崛起,都不能离开强大文化的支撑和发展。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因为其为人类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化,并以此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离不开中华民族文化的崛起。
  回顾历史,在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由强盛走向了衰弱,中华民族文化由强势转向弱势,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也由曾经欣欣向荣、引以为豪一度走向窒息僵化、任人欺凌,这时的中华民族也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中国人民在精神上也处于十分被动、空前委屈的状态。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不仅缔造了一个崭新的国度,而且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大转折。历史的转折不仅带来了民族命运的巨大改变,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再度辉煌创造了宝贵的历史机遇。
  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这样写道:“自从中国人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文化建设蓬勃推进,不断繁荣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化热”几度在中华大地上兴起,中国文化日益从被动守势向战略优势发展。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愈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放眼世界,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日益加深,文化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文化已经愈来愈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的冲突也此起彼伏。文化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力”较量空前激烈,“文化力”的发展给各个国家、政党和民族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树立文化主体意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妥善应对“文化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以及意识形态领域风云激荡的严峻考验,确保国家、政党和民族的文化安全,几乎成了世界上所有后发国家广泛关注的共同话题。
  与此同时,在现代民主政治潮流不可逆转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民主力量的体现者和代表者的现代政党,肩负着绝然不同于从前的历史重任。尤其是后发国家的执政党,不仅要带领所在的国家实现现代化,而且还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这双重的历史任务,作为最现实而又最重大的考验,也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去完成这两重艰巨的历史使命,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最大检验。本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对此作了一个庄严的历史承诺,那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特别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的提出,既坚持和弘扬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关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既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跃进和升华。当前,只有继续推进党内先进文化建设,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
  
  二、加强党内文化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讲,政党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如果把某一特定政党比作一个生命有机体,党内文化无疑就是政党的精神灵魂。从文化的视角来对特定政党进行研究,无疑有助于从更深层次、更高层面来深度检视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内在机理,有助于从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综合把握党的建设中各个方面的内在关联,从根本上探索党的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进而为党的各个方面的建设指明方向。实践表明,无论是在野党还是执政党,都是以一定的价值理念为起点来唤起民众、吸引民众、凝聚民众。文化是政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反映了不同民众的利益诉求。同时,文化还是政党整合社会、引领社会的重要工具,发挥着整合各种分散的利益诉求的独特功能。在政党政治时代,执政党作为社会中主导性的政治力量,在建设先进社会文化中还扮演着 较之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的角色。
  从实践层面来讲,加强党内先进文化建设,既是保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个文化自觉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建国之前,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价值体系,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曾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导向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也遇到了巨大的挫折,党内文化自身既有所前进和发展,又存在过巨大的内在矛盾和异常紧张的张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内文化几经调试和变革,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党内文化的先进性自觉,推动了党对历史方位“两个根本转变”的清醒认识,也打开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党内文化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中具有统领性作用,是将党的各项建设有机联系起来、协同发挥党的各项建设合力作用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具体说来,开展党内文化研究的意义集中体现在如下五个基本方面:
  (一)开展党内文化研究是深入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深刻回答党的建设深层次问题的客观需要。从已有的建党实践看,党内文化的建设实践从党成立以来就始终在无形地进行着。但是,毕竟在党的正式文献中始终都还没有出现过“党内文化”一词,并客观存在着对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于党内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尽管在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提出党的建设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但是,客观地讲,还没有从根本意义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文化的本质规定性,没有提出哪些价值体系是党必须一以贯之的,哪些价值体系是需要根据实践要求而不断与时俱进的,也就是说没有根据不断的时代和实践环境明确提出建设党内的先进价值体系,特别是党内核心价值体系,这不仅对于党内文化保持一贯性、连续性不利,而且也不利于党内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二是没有深刻把握党内文化的根本性作用。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理念,文化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强化和特定价值理念的实践和运用。党内文化是党为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在党内倡导的价值体系以及多数党组织和党员中具有普遍性的价值理念和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行为方式所反映的价值取向的总和。作为党内所倡导的价值体系,它直接指导着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又将党内的价值体系具体地体现和反映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统领着党的各项建设并将各项建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党的各项建设就是围绕党内所提倡的先进价值体系来展开,都是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载体,各项建设的实际成效又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所反映的价值取向来评价。三是没有从文化的视角深刻反思党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党内的不正之风以及潜规则问题。比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分析“文革”发生原因时曾深刻指出:“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仍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种种历史原因又使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那么,这种种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民主没有制度化呢?这应该说与毛泽东和党内相当一部分同志在建国后仍然将民主只是作为手段、作风,而不是作为目标的理念不无关系,与当时党内还没有确立党员主体地位的理念密切有关,也就是说与当时党内文化出现偏差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二)开展党内文化研究是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必由之路。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第一次庄重地提出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之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也都一再强调了这一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要深化对这一规律的认识,既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与外部其它客观规律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关系,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过程中内在的政治、文化、组织、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规律。唯有如此,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另外,在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除了要求党应当抓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显然还要求我们党还应当抓好自身的文化建设这个更具根源性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党内文化进行研究,特别是深入研究党内文化建设规律、准确把握党内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对于我们党始终当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个代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开展党内文化研究是深化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认识的客观要求。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看,加强党内先进文化建设,既是增强党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具体说来,首先是因为党内文化本身就包含着执政理念的基本内容,执政理念是否科学,最直接的就是由党内文化规定和造成的。因为党内文化本身就是一套价值体系,它综合地体现在党的整体、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身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都反映了党内文化的价值取向。其次,就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而言,它涉及的是执政的合理性问题,主要关注的是执政党与公共权力以及执政党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而执政体制和方式是否合理,也是在一定价值理念的主导下进行的,党内文化的状况也关系到党的执政体制的建构与执政方式的选择。再次,任何政党力量的凝聚和政治系统的稳定,不仅需要充足的物质资源、顺畅的体制机制、必要的权力作后盾,还需要以先进的党内文化来整合党内外群众的价值取向,涤荡党内的不良习气,培养共同的价值理念,形成对政党态度、情感、信仰上的价值趋同。最后,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党内文化不仅是党的灵魂和旗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还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根本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因此,党内文化是衡量和影响现代政党执政能力中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体布局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四)开展党内文化研究是适应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发展、完成党的建设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 如今,我们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新的深刻的变化,党的建设实践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间交流、对话的机会日益增多,世界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文化安全的问题日益凸显,意识形态中间化趋势更为明显,建设先进的党内文化几乎成为摆在所有执政党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对现代政党执政能力的现实考验。对于我们党而言,文化的考验集中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建设党内先进文化,破除党内潜规则,抵制封建主义残余、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以及其他各种错误思潮的负面影响,弘扬优良传统,培育新风正气,进一步提升党的文化软实力和意识形态感召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二是如何发挥党内先进文化的思想引领和实践推动作用,充分体现党内先进文化在凝聚人、鼓舞人、指引人、发展人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党内外群众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不竭的精神动力与科学的价值导向,有效引领群众文化发展,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三是如何通过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积极应对由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对国家文化安全的严峻挑战,特别是要在西方发达国家把持着文化全球化进程主动权的现实情况下,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国内环境中,在全球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激烈碰撞中,保障民族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
  (五)开展党内文化研究是总结现代政党兴衰成败而得出的重要启示。我们知道,党内外群众的价值认同始终是任何政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世界政党兴衰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我们发现任何政党兴衰存亡的表面原因可能是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包括这些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是透过这些表层的现象,可以发现其本质上都与政党党内文化的现实状况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对于执政党而言,党内文化是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党内文化,有助于增强党内外群众对执政党的价值认同,使得执政党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可以增强政治动员、组织和发展能力,提高执政党的执政绩效。党内文化的缺失或落后,容易造成党内外群众信仰迷失、价值错乱、矛盾衍生、社会动荡,最终必将导致执政党绩效低下、政权丧失。比如,前苏联共产党(1917-1991)在连续执政74年、墨西哥革命制度党(1929-2000)在连续执政71年、日本自民党(1955-1993)在连续执政38年、印尼专业集团(1964-1999)在连续执政35年后纷纷倒台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执政后期党内缺乏创新精神、腐败之风盛行,党内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够,党的执政能力不强也不能说与党内文化失去先进性、不能有效整合党内外群众的利益、党内所提倡的价值体系不能获得社会认同不无关系。这些教训启迪我们,必须重视党内文化研究,努力探索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努力保持和发展党内文化的先进性。
  
  三、结语
  
  总之,开展党内文化研究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党内文化研究,将给予我们一个新的研究政党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形式,给予我们一个新的认识政党和建设政党的有力工具,给予我们一个新的遵循政党运行规律和有效发挥政党作用的思想武器,为政党的研究打开了新视野,为政党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为政党的建设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推进找到了新蹊径,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不仅是认识论上的飞跃,而且是实践论上的突破。
  

其他文献
<正>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和拓展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我们对空军某部集训期新兵进行了心理干预和拓展训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以期找到能够使新兵尽快适应部队环境的办法
会议
茄子黄萎病是茄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发病严重时会造成茄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因此,防治茄子黄萎病是茄子高产增收的保证。
本发明中融合蛋白的结构表示为X-Y-Z,其中X选自SARS-CoV病毒结构蛋白S或M或E或N,或它们的任意截短形式;Y是由O~20个氨基酸组成连接部分;Z是Fc及其变体或其它蛋白标签。本发明还提
对腹足纲软体动物罗曼蜗牛Helix pomatia的氧运输蛋白(βc-血清蛋白)的功能单位d,e和,中的一个半胱氨酸-组氨酸之间的硫醚桥键进行了研究。以该βc-血清蛋白为载体,通过限制性胰蛋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便捷与高效性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认可。多媒体教育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爱,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为课堂提供有趣的素材,所以借助多媒
近几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用于生火做饭的越来越少,不少农民图省事,往往一把火焚烧了之,致使烟雾缭绕,大气污染,这一现象,我想农民朋友们都深有体会。其实,农民朋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社交,经济以及就业等多方面压力,这些压力已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阻碍。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城市自然环境对人类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研制和生产的高镁合金和孕育剂,铸造厂专用立式喂线机,喂线机系统操控仪表及各种处理包孕育送方式的球化-孕育处理站;重点讲述了喂线技术在我国各种球铁铸
冬春季节棚室生产的番茄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但是由于棚室相对稳定的土壤条件,积累了大量的菌源和虫源,极易形成适宜病虫害发生的生态条件,加之一些菜农缺乏有效的病虫害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纤溶活性蛋白.并对其产生菌(植物内生真菌CPCC480097)进行了鉴定。经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CPCC480097为镰孢霉属(Fusarium sp.)。该菌的发酵液经离心、盐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