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货殖列传序》是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的开头部分,同时也可以说是一篇对现代政策系统优选具有很大启发的古代名作。《货殖列传序》主要论述了货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货殖列传序》不仅提现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同时也体现出了政策系统优选的观点。文章分别从政策系统的开放程度视角和政策环境视角出发,谈《货殖列传序》对当代政策系统模式优选的启示。
关键词:多视角;政策系统;优选模式;《货殖列传序》
中图分类号:C9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5-0142-01
1基于政策系统模式开放程度的视角
1.1《货殖列传序》中关于系统开放性的主要观点
1.1.1主张政策系统的开放
《货殖列传序》里,司马迁认为一国之内不相往来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他的论据是根据历史的经验看人性是自私的,而人们在自私本性的驱动下必然会为追求利益而发生交往,其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劳动交换。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认为人们进行劳动分工再互相交换可以相互得利,而正是自私的本性促进劳动分工和交换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司马迁和亚当斯密虽处于不同的年代,但都认识自由贸易对于政策系统的重要性。
1.1.2司马迁提出了政策系统中的义利问题
司马迁肯定“利”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对“义”的关系,强调了物质的富有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人们之所以要合作分工是因为可以从交换中获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了人们求富的欲望,而合作和交换能够使人们得到相对较低生产成本优势,司马迁在文中指出的各地资源分布不同,农工虞商的才能各异,在由此形成的生产成本优势下从事专业生产再交易图利可以在给彼此节省大量的成本的同时又给各自带来大量的收益。所以在自利的动机下人们发生交往是必然的。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政策系统中,各个主体之间的活动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而如何协调好这些利益问题则是政策系统优选的关键。
1.2对当代政策系统开放程度的启示
①从制定者的角度看,应该纳入多元政策制定主体,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包括公民、大众等都是接受公民委托的政策主体,他们通过自身的组织化活动对公共利益进行聚合,并通过制定的政策方案表达出来。
②在选取政策系统模式时,应该避免封闭性模式的过于权威的政府角色,避免政策成为政府内部的黑箱操作。
③从政策制定过程应该更加注重将政策主体之间的合作、竞争是建立在同政府的“交换”基础上的。在政策系统模式的选择中,应该避免封闭性模式的政策制定过程,即政府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绝对的权威,政府议程就是政策议程,政府成为政策资源配置的主角,其他政策相关者难以介入。
2基于政策系统环境的视角
2.1《货殖列传序》中关于政策系统环境的主要观点
2.1.1强调政策系统与自然界的互动性
司马迁认为,自然界的物产是极其丰富的,只要依靠农、工、商、虞的努力和密切配合,就可以做到富国裕民。他列举了当时国内四方物产的盛况,说这些物产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从此可以看出他强调政策系统和自然界应加强联系。
2.1.2强调政策系统内部的互动性
司马迁指出“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这就是说食物由农民供给,山泽由虞人开采,器物由工匠制造,货物由商人流通。这四种人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离开了这四种人的劳动,人们就无法生存。只有农、工、商、虞积极努力,密切配合,才能扩大人们的衣食之栋,并进而达到“富国裕民”的目标。
2.1.3强调政策系统内部的差异性
在《货殖列传序》中,司马迁认为从事货殖,效果因人而异,经营管理十分重要。所谓“贫富之道,莫之夺与,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就是说,贫富的途径没有人可以夺取或给予,而机敏的人总是感到有余,愚笨的人总是感到不足。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善于经营管贫的人很快就可以致富,而不善于经营管理的人却总是手头拮据。
2.1.4主张自由放任的政策系统
司马迁认为我国广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 说明工农商虞在发展生产中的各自作用。当政者只要依靠他们的努力,密切配合,是可以做到富国裕民的。而人没有不求富足的,经济规律支配着每一个人,在自然地起作用,是客观存在。因此,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互通有无,是符合人民的要求的。当政者不需要过分干预只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同时,他指出商品市场“物贱之徽贵,贵之微贱”的价值规律。就是说,在贸易活动中,凡卖东西的,必到物价贵的地方去卖,凡买东西的,必到物价低的地方去买。价值通过价格的浮动,就象一支杠杆,在无形中指引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只要人人都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竭尽自己的能力,勉力从事自己的本业,那富国裕民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此处司马迁强调了政策系统和市场的关系,市场规律对政策系统具有一定导向性。
2.2对当代政策系统环境架构的启示
2.2.1在选择和构建政策系统时,应注重增强政策系统对
外在环境的适应力和改造力
政策系统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力就是适应环境的需要。政策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过程都应该要顺应客观环境的现状和发展变化。政策系统要立足于环境系统的要求,政策系统的构建和调整不能违背客观环境的发展规律。“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体现了政策系统需要对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改造力,政策系统的外在改造力指的是政策系统在适应外在环境的同时,能动的影响外部环境,推动社会和环境的发展。为此,首先,政策系统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外在的环境资源,把握时机,采取各种响应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外部资源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其次,政策系统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为外部环境中的种种规律,顺应各方面事务的自然发展个过程来实现政策系统的目标。
2.2.2在选择和构建政策系统时,应注重增强政策系统自
身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首先,系统内部的差异性若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则可能导致各种矛盾和问题,科学的政策系统应该注重理顺系统内部的工作秩序。即要使政策系统内部的各个政策主体得到合理的组合和分工,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合作,形成一个科学的协调有序的系统
其次,要理顺系统和政策主体的关系。要把个人目标纳入政策系统的整体目标体系中,增强系统内部的主体对政策系统的目标的认同和支持程度,强化政策系统的目标对系统内部成员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使各个主体和政策系统额目标达到一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效果,是的各个主体能够通过实现组织目标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3结语
《货殖列传序》对当代的许多学科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启发,本文从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解读《货殖列传序》对公共政策学科的启发,尤其是对当代公共政策系统模式优选的启发。司马迁的卓识远见深刻的体现于《货殖列传序》中, 对当今的公共政策学科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赞扬和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英),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多视角;政策系统;优选模式;《货殖列传序》
中图分类号:C9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5-0142-01
1基于政策系统模式开放程度的视角
1.1《货殖列传序》中关于系统开放性的主要观点
1.1.1主张政策系统的开放
《货殖列传序》里,司马迁认为一国之内不相往来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他的论据是根据历史的经验看人性是自私的,而人们在自私本性的驱动下必然会为追求利益而发生交往,其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劳动交换。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认为人们进行劳动分工再互相交换可以相互得利,而正是自私的本性促进劳动分工和交换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司马迁和亚当斯密虽处于不同的年代,但都认识自由贸易对于政策系统的重要性。
1.1.2司马迁提出了政策系统中的义利问题
司马迁肯定“利”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对“义”的关系,强调了物质的富有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人们之所以要合作分工是因为可以从交换中获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了人们求富的欲望,而合作和交换能够使人们得到相对较低生产成本优势,司马迁在文中指出的各地资源分布不同,农工虞商的才能各异,在由此形成的生产成本优势下从事专业生产再交易图利可以在给彼此节省大量的成本的同时又给各自带来大量的收益。所以在自利的动机下人们发生交往是必然的。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政策系统中,各个主体之间的活动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而如何协调好这些利益问题则是政策系统优选的关键。
1.2对当代政策系统开放程度的启示
①从制定者的角度看,应该纳入多元政策制定主体,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包括公民、大众等都是接受公民委托的政策主体,他们通过自身的组织化活动对公共利益进行聚合,并通过制定的政策方案表达出来。
②在选取政策系统模式时,应该避免封闭性模式的过于权威的政府角色,避免政策成为政府内部的黑箱操作。
③从政策制定过程应该更加注重将政策主体之间的合作、竞争是建立在同政府的“交换”基础上的。在政策系统模式的选择中,应该避免封闭性模式的政策制定过程,即政府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绝对的权威,政府议程就是政策议程,政府成为政策资源配置的主角,其他政策相关者难以介入。
2基于政策系统环境的视角
2.1《货殖列传序》中关于政策系统环境的主要观点
2.1.1强调政策系统与自然界的互动性
司马迁认为,自然界的物产是极其丰富的,只要依靠农、工、商、虞的努力和密切配合,就可以做到富国裕民。他列举了当时国内四方物产的盛况,说这些物产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从此可以看出他强调政策系统和自然界应加强联系。
2.1.2强调政策系统内部的互动性
司马迁指出“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这就是说食物由农民供给,山泽由虞人开采,器物由工匠制造,货物由商人流通。这四种人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离开了这四种人的劳动,人们就无法生存。只有农、工、商、虞积极努力,密切配合,才能扩大人们的衣食之栋,并进而达到“富国裕民”的目标。
2.1.3强调政策系统内部的差异性
在《货殖列传序》中,司马迁认为从事货殖,效果因人而异,经营管理十分重要。所谓“贫富之道,莫之夺与,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就是说,贫富的途径没有人可以夺取或给予,而机敏的人总是感到有余,愚笨的人总是感到不足。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善于经营管贫的人很快就可以致富,而不善于经营管理的人却总是手头拮据。
2.1.4主张自由放任的政策系统
司马迁认为我国广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 说明工农商虞在发展生产中的各自作用。当政者只要依靠他们的努力,密切配合,是可以做到富国裕民的。而人没有不求富足的,经济规律支配着每一个人,在自然地起作用,是客观存在。因此,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互通有无,是符合人民的要求的。当政者不需要过分干预只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同时,他指出商品市场“物贱之徽贵,贵之微贱”的价值规律。就是说,在贸易活动中,凡卖东西的,必到物价贵的地方去卖,凡买东西的,必到物价低的地方去买。价值通过价格的浮动,就象一支杠杆,在无形中指引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只要人人都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竭尽自己的能力,勉力从事自己的本业,那富国裕民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此处司马迁强调了政策系统和市场的关系,市场规律对政策系统具有一定导向性。
2.2对当代政策系统环境架构的启示
2.2.1在选择和构建政策系统时,应注重增强政策系统对
外在环境的适应力和改造力
政策系统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力就是适应环境的需要。政策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过程都应该要顺应客观环境的现状和发展变化。政策系统要立足于环境系统的要求,政策系统的构建和调整不能违背客观环境的发展规律。“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体现了政策系统需要对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改造力,政策系统的外在改造力指的是政策系统在适应外在环境的同时,能动的影响外部环境,推动社会和环境的发展。为此,首先,政策系统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外在的环境资源,把握时机,采取各种响应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外部资源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其次,政策系统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为外部环境中的种种规律,顺应各方面事务的自然发展个过程来实现政策系统的目标。
2.2.2在选择和构建政策系统时,应注重增强政策系统自
身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首先,系统内部的差异性若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则可能导致各种矛盾和问题,科学的政策系统应该注重理顺系统内部的工作秩序。即要使政策系统内部的各个政策主体得到合理的组合和分工,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合作,形成一个科学的协调有序的系统
其次,要理顺系统和政策主体的关系。要把个人目标纳入政策系统的整体目标体系中,增强系统内部的主体对政策系统的目标的认同和支持程度,强化政策系统的目标对系统内部成员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使各个主体和政策系统额目标达到一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效果,是的各个主体能够通过实现组织目标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3结语
《货殖列传序》对当代的许多学科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启发,本文从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解读《货殖列传序》对公共政策学科的启发,尤其是对当代公共政策系统模式优选的启发。司马迁的卓识远见深刻的体现于《货殖列传序》中, 对当今的公共政策学科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赞扬和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英),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