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发展,是形势所迫,是国际竞争大势所趋,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全面开启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作为西北边陲城市,石嘴山市也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中,找到了新“支点”。
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理念置于实现“十三五”需要树立并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明确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彰显出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靠创业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打造发展新引擎。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从高新技术产业强劲增长,到“双创”蓬勃兴起;从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到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大量实践表明:创新不仅是企业生存的内在需要、科技进步的有力武器,更是驱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发展所取之不竭的源源动力。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创新的推动,尤其是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引领发展。
——创新是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的源泉。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要增强对创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来提高创新能力,形成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着力点。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顽疾,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绿色化、高附加值化水平。
——创新是开拓发展新空间的内驱力。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通过创新发展新思路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区域发展新空间;要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深化产业发展新空间;要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新空间。与此同时,还要坚持陆海统筹,不断开拓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
二、向创新驱动要能量
新常态下,要素驱动正向创新驱动转变,石嘴山的创新驱动需要找准“支点”。
石嘴山市是宁夏工业的“摇篮”,工业产值曾占宁夏的半壁江山,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度电、第一吨钢都在这里诞生。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煤炭资源渐渐枯竭,石嘴山市与煤相关联的大部分企业也明显感觉到发展活力不足。2008年,石嘴山被国家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2013年又被确定为262个资源型城市中的67个衰退型城市之一。原来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难以再现,资源枯竭煤炭优势不再,尽力摆脱依靠能源生存,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成了大家的共识。
——突出“山水园林、重工基地”的城市特色。《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对石嘴山的功能定位中,明确了石嘴山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突破口,重点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石化工、冶金四大产业集群及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煤化工3个特色产业;全力加快电石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以陆港经济区带动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服务业发展;以沙湖、环星海湖开发支撑文化旅游业发展。限制传统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规模,将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重化工业向黄河东岸的宁夏精细化工产业园及惠农区转移。最终形成宁北及蒙西地区中心城市和物流中心、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基地,突出“山水园林、重工基地”的城市特色。
2016年,石嘴山提出了“把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的要求,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突出工业提质增效。实施升级改造、增量培育、龙头带动和降本增效“三工程一行動”,构建“4+4”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新体系(新材料、装备制造、冶金、电石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和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煤化工、现代纺织4个特色产业),培育产值达500亿元的产业园区、销售收入达100亿元的企业集团,推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实施现代物流业提升工程和全域旅游开发工程,建设面向全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现代物流中心,推进沙湖带动的全域旅游开发;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新业态,推动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层次提升。主动寻求与中东部地区的战略合作,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呼包银榆经济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向东畅通与天津港海铁联运双向通道,向西推动“宁新欧”铁路班列延伸至惠农陆路口岸,向南连通内陆发达地区,向北推动建设包兰—临哈铁路至乌力吉进出外蒙口岸石嘴山连接线,建设石嘴山沙湖机场,构建丝绸之路新通道;加大“三争三引(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引商、引技、引智)”和“走出去”力度,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来投资,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贸易规模。

——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助力企业转型升级。2015年石嘴山市被中国科协列为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石嘴山市成为全国13个创新驱动示范城市之一,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入选的城市。通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由全国学会为石嘴山市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满足企业在科技人才培训及柔性引进、研发设备租赁和引进、新产品研发、关键技术研发、科技信息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石嘴山分中心成立,加强了石嘴山市与全国学会、北京大中院校和科技服务平台的对接,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促进高科研成果、科技项目在石嘴山市转化、应用、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以来,石嘴山市促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征集到全市企业科技需求9大类259项,邀请全国及自治区50余家学会、120余名院士专家对接石嘴山市80余家重点企业,在人才培训、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已促成16家单位和企业与全国学会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理念置于实现“十三五”需要树立并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明确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彰显出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靠创业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打造发展新引擎。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从高新技术产业强劲增长,到“双创”蓬勃兴起;从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到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大量实践表明:创新不仅是企业生存的内在需要、科技进步的有力武器,更是驱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发展所取之不竭的源源动力。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创新的推动,尤其是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引领发展。
——创新是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的源泉。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要增强对创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来提高创新能力,形成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着力点。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顽疾,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绿色化、高附加值化水平。
——创新是开拓发展新空间的内驱力。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通过创新发展新思路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区域发展新空间;要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深化产业发展新空间;要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新空间。与此同时,还要坚持陆海统筹,不断开拓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
二、向创新驱动要能量
新常态下,要素驱动正向创新驱动转变,石嘴山的创新驱动需要找准“支点”。
石嘴山市是宁夏工业的“摇篮”,工业产值曾占宁夏的半壁江山,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度电、第一吨钢都在这里诞生。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煤炭资源渐渐枯竭,石嘴山市与煤相关联的大部分企业也明显感觉到发展活力不足。2008年,石嘴山被国家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2013年又被确定为262个资源型城市中的67个衰退型城市之一。原来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难以再现,资源枯竭煤炭优势不再,尽力摆脱依靠能源生存,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成了大家的共识。
——突出“山水园林、重工基地”的城市特色。《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对石嘴山的功能定位中,明确了石嘴山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突破口,重点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石化工、冶金四大产业集群及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煤化工3个特色产业;全力加快电石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以陆港经济区带动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服务业发展;以沙湖、环星海湖开发支撑文化旅游业发展。限制传统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规模,将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重化工业向黄河东岸的宁夏精细化工产业园及惠农区转移。最终形成宁北及蒙西地区中心城市和物流中心、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基地,突出“山水园林、重工基地”的城市特色。
2016年,石嘴山提出了“把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的要求,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突出工业提质增效。实施升级改造、增量培育、龙头带动和降本增效“三工程一行動”,构建“4+4”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新体系(新材料、装备制造、冶金、电石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和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煤化工、现代纺织4个特色产业),培育产值达500亿元的产业园区、销售收入达100亿元的企业集团,推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实施现代物流业提升工程和全域旅游开发工程,建设面向全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现代物流中心,推进沙湖带动的全域旅游开发;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新业态,推动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层次提升。主动寻求与中东部地区的战略合作,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呼包银榆经济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向东畅通与天津港海铁联运双向通道,向西推动“宁新欧”铁路班列延伸至惠农陆路口岸,向南连通内陆发达地区,向北推动建设包兰—临哈铁路至乌力吉进出外蒙口岸石嘴山连接线,建设石嘴山沙湖机场,构建丝绸之路新通道;加大“三争三引(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引商、引技、引智)”和“走出去”力度,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来投资,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贸易规模。

——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助力企业转型升级。2015年石嘴山市被中国科协列为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石嘴山市成为全国13个创新驱动示范城市之一,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入选的城市。通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由全国学会为石嘴山市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满足企业在科技人才培训及柔性引进、研发设备租赁和引进、新产品研发、关键技术研发、科技信息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石嘴山分中心成立,加强了石嘴山市与全国学会、北京大中院校和科技服务平台的对接,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促进高科研成果、科技项目在石嘴山市转化、应用、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以来,石嘴山市促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征集到全市企业科技需求9大类259项,邀请全国及自治区50余家学会、120余名院士专家对接石嘴山市80余家重点企业,在人才培训、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已促成16家单位和企业与全国学会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