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发展阶段,对幼儿的行为开展深层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建构游戏能够有效锻炼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在与其他幼儿一同搭建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在搭建时,幼儿需要学习与他人协作,调取、交换自己想要的建构材料,学會与其他伙伴协商、合作、分工,从建构游戏的游玩过程中进行合作行为。本文根据实践情况,对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和探讨。
建构游戏比起其他种类的游戏,自由度更高,成就感更强。幼儿在参与建构游戏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游戏过程中,有些幼儿会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建构材料独自玩耍,缺乏合作意识,也不与其他同伴协商、配合,而是各玩各的,甚至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这是因为幼儿缺乏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能力,极少有幼儿会表现出合作的意愿。这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视。
一、合作能力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生存所必备的一项能力,人无法独立生存于社会环境中,在成长、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互动交际是必需的。在幼儿成长阶段,培养其人际交往和合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幼儿智力的正常发育。在幼儿教育阶段,要注重在游戏和生活中培育幼儿合作、协调、交际能力,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和学习社会化交往,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协商、分工、合作,为他们后续的成长和发展铺平道路。
二、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观察
(一)缺乏合作意识,不会协调分工
开始自由活动前,许多幼儿对于建构游戏跃跃欲试;在活动中,许多幼儿会在一开始就将自己想要的建构玩具材料和组件独占,选择独自玩耍。一般老师会加以引导,尝试让幼儿与其他同伴一起玩耍,但在实际活动的时候,大多数幼儿都会表现出自我意识,自顾自地搭建和完成自己的作品,对于他人是否参与不感兴趣,甚至排斥,也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行为,而是自言自语、乐在其中。经过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之间即使暂时发生了合作行为,也是因为老师的指引,自身并不愿意与他人配合协作。这样的合作行为属于被动接受,在与其他幼儿共同搭建游戏的过程中,往往持消极、冷漠的态度,配合度和积极性不高。
(二)游戏遇到困难,寻求同伴帮助
建构游戏与其他游戏形式有着显著区别,在幼儿使用构材料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比如,缺少材料、够不着、需要他人辅助等情况,在这时,原本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幼儿开始左顾右盼,寻求能够给予帮助的同伴,开始尝试与他人进行接触和沟通。此时,建构游戏情境对于合作行为的引导作用就体现了出来。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会想方设法去寻求他人的帮助,实现高度合作行为,最终共同完成任务。这时发生的合作行为是主动的、积极的。但并不是所有幼儿都愿意去帮助他人,施以援手,这种积极合作行为的发生还是比较偶然的,许多孩子更在乎自己搭建的作品是否完成,不愿意花费自己建构游戏的时间去帮助别人。
(三)幼儿个性差异,合作产生冲突
每个幼儿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有些幼儿天生较为强势,在与同伴合作时,往往喜欢占据主导地位,去指挥其他幼儿。这类幼儿更在意自己的想法,不太愿意接受他人意见,也很难与其他幼儿分工配合。即使是在合作行为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也要担任指挥员的角色,让其他幼儿帮助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和想法,却很难去主动配合其他幼儿搭建材料。这种不平等的合作行为就会导致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幼儿可能会因为建构材料的缺失、交换或是想法不同而发生争吵和抢夺。这时的合作行为是不平等且不协调的,需要老师及时加以制止和疏导,顺着冲突发生的诱因进行正面引导,让幼儿思考与学习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如何与他人互帮互助、分工配合,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三、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策略
(一)培育幼儿与人交流、沟通、协商能力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中,逐步向他们渗透合作意识,经常组织一些建构游戏小组竞赛,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去学习如何分工合作,鼓励他们与他人多交流、协商,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能力。
(二)提高幼儿关心他人、换位思考意识
无论是在参与建构游戏,还是在日常幼儿园活动中,老师要督促和引导幼儿去关心其他同伴,培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共情能力,特别是在建构游戏活动中产生矛盾、冲突时,老师更应当正面引导。
(三)督促幼儿学习谦让,懂得倾听他人意见
在幼儿时期,幼儿的自我意识较强,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和任务,这样难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老师应当以故事和事例去引导幼儿,让他们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培养幼儿耐心倾听他人意见的好习惯,从而进一步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
建构游戏以其可变换、可反复、种类多的特性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积木、沙子、塑料等建构材料自由排列、搭建、拼接、叠高、组合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在进行建构游戏时,幼儿会受到自我意识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合作意识,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老师需要对班级幼儿参与建构游戏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正面引导幼儿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推动合作协调行为的产生。当矛盾和冲突发生时,及时干预,让班级幼儿在玩耍中提高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建构游戏活动,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建构游戏比起其他种类的游戏,自由度更高,成就感更强。幼儿在参与建构游戏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游戏过程中,有些幼儿会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建构材料独自玩耍,缺乏合作意识,也不与其他同伴协商、配合,而是各玩各的,甚至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这是因为幼儿缺乏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能力,极少有幼儿会表现出合作的意愿。这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视。
一、合作能力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生存所必备的一项能力,人无法独立生存于社会环境中,在成长、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互动交际是必需的。在幼儿成长阶段,培养其人际交往和合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幼儿智力的正常发育。在幼儿教育阶段,要注重在游戏和生活中培育幼儿合作、协调、交际能力,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和学习社会化交往,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协商、分工、合作,为他们后续的成长和发展铺平道路。
二、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观察
(一)缺乏合作意识,不会协调分工
开始自由活动前,许多幼儿对于建构游戏跃跃欲试;在活动中,许多幼儿会在一开始就将自己想要的建构玩具材料和组件独占,选择独自玩耍。一般老师会加以引导,尝试让幼儿与其他同伴一起玩耍,但在实际活动的时候,大多数幼儿都会表现出自我意识,自顾自地搭建和完成自己的作品,对于他人是否参与不感兴趣,甚至排斥,也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行为,而是自言自语、乐在其中。经过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之间即使暂时发生了合作行为,也是因为老师的指引,自身并不愿意与他人配合协作。这样的合作行为属于被动接受,在与其他幼儿共同搭建游戏的过程中,往往持消极、冷漠的态度,配合度和积极性不高。
(二)游戏遇到困难,寻求同伴帮助
建构游戏与其他游戏形式有着显著区别,在幼儿使用构材料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比如,缺少材料、够不着、需要他人辅助等情况,在这时,原本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幼儿开始左顾右盼,寻求能够给予帮助的同伴,开始尝试与他人进行接触和沟通。此时,建构游戏情境对于合作行为的引导作用就体现了出来。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会想方设法去寻求他人的帮助,实现高度合作行为,最终共同完成任务。这时发生的合作行为是主动的、积极的。但并不是所有幼儿都愿意去帮助他人,施以援手,这种积极合作行为的发生还是比较偶然的,许多孩子更在乎自己搭建的作品是否完成,不愿意花费自己建构游戏的时间去帮助别人。
(三)幼儿个性差异,合作产生冲突
每个幼儿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有些幼儿天生较为强势,在与同伴合作时,往往喜欢占据主导地位,去指挥其他幼儿。这类幼儿更在意自己的想法,不太愿意接受他人意见,也很难与其他幼儿分工配合。即使是在合作行为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也要担任指挥员的角色,让其他幼儿帮助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和想法,却很难去主动配合其他幼儿搭建材料。这种不平等的合作行为就会导致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幼儿可能会因为建构材料的缺失、交换或是想法不同而发生争吵和抢夺。这时的合作行为是不平等且不协调的,需要老师及时加以制止和疏导,顺着冲突发生的诱因进行正面引导,让幼儿思考与学习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如何与他人互帮互助、分工配合,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三、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策略
(一)培育幼儿与人交流、沟通、协商能力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中,逐步向他们渗透合作意识,经常组织一些建构游戏小组竞赛,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去学习如何分工合作,鼓励他们与他人多交流、协商,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能力。
(二)提高幼儿关心他人、换位思考意识
无论是在参与建构游戏,还是在日常幼儿园活动中,老师要督促和引导幼儿去关心其他同伴,培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共情能力,特别是在建构游戏活动中产生矛盾、冲突时,老师更应当正面引导。
(三)督促幼儿学习谦让,懂得倾听他人意见
在幼儿时期,幼儿的自我意识较强,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和任务,这样难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老师应当以故事和事例去引导幼儿,让他们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培养幼儿耐心倾听他人意见的好习惯,从而进一步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
建构游戏以其可变换、可反复、种类多的特性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积木、沙子、塑料等建构材料自由排列、搭建、拼接、叠高、组合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在进行建构游戏时,幼儿会受到自我意识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合作意识,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老师需要对班级幼儿参与建构游戏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正面引导幼儿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推动合作协调行为的产生。当矛盾和冲突发生时,及时干预,让班级幼儿在玩耍中提高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建构游戏活动,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