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96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能验证知识提高说服力。同时科学实验融直观性、实验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达到揭示自然奥秘的目的,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一、情境引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正是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的基础。如果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能利用学生所特有的好奇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引起学生对科学课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这样学生也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上册《金鱼》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把鱼展示在实验桌上便问:“你们看看面前的鱼,可以发现什么?”学生马上就观察起来。他们有的用小手去拨弄,有的小声议论。我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倾听他们的议论:“鱼是怎样游动的?”“鱼睡觉时是躺着还是立在水中?”“鱼靠什么立在水中?”“鱼为什么有鳞?”“鱼喜欢吃什么?”……当我将孩子们的问题汇总后,每个孩子很快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寻求志趣相同的同伴一起合作研究。这样就引起了每一个学生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实际,使实验教学贴近生活
  只有学生感兴趣,熟悉实验内容、实验对象、实验方法等,才可能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在设计时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也要从学校和周边环境去考量,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设计,这样方可如鱼得水。如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我们就要准备各种质地、大小和形状不同的材料(石块、木块、小铁钉、橡皮、泡沫塑料等)供学生实验用。没有做好这些准备,那么实验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保证时间,创造拓展探究空间
  科学探究需要时间。在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要有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要留出错误时耽误的时间,要留有时间作沉思默想,还得有时间来展开讨论。因此充足的时间成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前提。在《电和磁》这一课中,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使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变得更为明显。按照一般的处理,指导学生观察通电线圈也可以产生较大的磁性,让学生尝试,用不了几分钟时间,探究活动就结束了。我们可以设计成让学生探究了几种增加磁性的方法后,着重探究通电线圈,引出不同的绕法、放置方法等等,教师只是适时地提供相助锦囊,一切活动都由学生按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直到全班同学都完成探究。
  四、运用现代手段,提高实验效果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应用在小学科学和实验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很多动态教学在常规情况下难以表现,而信息技术(多媒体)却能实现这一教学效果,让实验操作过程、生物特征十分鲜明,可见度高。如《耳朵的科学》一课,耳朵的内部构造是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并认识的,耳朵接受声波的过程也是肉眼无法看清的,若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那么本课的难点就无法解决。我校有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构思:(1)利用电脑屏幕展示一幅耳朵与脑相连接的剖面图,通过点击耳朵的各部分,让其各部分从中分离出来,然后组成一个耳朵模型。(2)利用动画直观演示声波的传播路径、耳朵各部分收集和传递声波的模拟图。(3)直观展示耳、鼻、咽三者相通的位置关系图,解决耳朵“卫生保健”的知识点。又如《血液循环》一课,课件的动画演示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血液在全身血管和心脏内循环流动,了解到肺循环和体循环的情况。
  五、课外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课外小实验是巩固知识、发散思维、培养实验技能和实验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外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种子的一生》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种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的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评比。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懂得了植物生长的一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
  六、鼓励学生自己写实验日记、心得、方案
  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人,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还要鼓励他们自己写实验日记、心得、方案,自己设计实验的过程,自己体会实践过程的艰辛,自己享受实验成功后的喜悦。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会得到培养。
  总之,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学生长期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增强综合实力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它的发展既要求实现经济效益,又要求实现社会效益。作为产业,文化产业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然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市场不是万能的,对于市场失灵的矫正,莫过于政府的积极干预。尤其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其“双赢”的要求更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本文就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需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及其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文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能融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声像同步、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探究、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和愿望。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期刊
摘 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我们开放教学,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一些探究。本文主要从探究性课堂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实施探究性课堂教学、运用探究性化学实验进行教学这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传统教学 探究性课堂 培养 能力  探究型课堂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共同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围绕着需解决的问题共同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了解决问题师生、生生间相互合作和交
期刊
一、“自助餐式”的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1.首席、骨干教师采取“外交”式与“亮剑”式培训。  为了首席、骨干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学校特聘请专家对各科首席、骨干教师进行了“外交”培训:语文聘请省教研室李家栋老师,数学聘请张店科苑小学的杨玉翠老师,英语聘请省教研员杨露老师,科技聘请索亚敏老师,其余学科聘请区教研员定期到学校进行指导。各首席、骨干教师每学期都要举行“校内展示课”,担任“送课下乡”任
期刊
人的智力的核心是思维,人靠思维认识世界。人类认识世界开始于感觉,形成观念,然后通过思维形成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世界。由于各门学科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和特点,因而也有各门学科的思维特点。地理是一门关于空间分布的综合性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因而地理教学中思维的主要特点有两点:第一,地图是思维的主要工具;第二,掌握地图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不掌握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
期刊
摘 要:面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使语文教学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应用 渗透  教育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教育教学中任何教师都离不开教学上的创新,创新教学也成为教研教改的主要研究对象。如何让创新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语文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阶段目标中提出“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小学阶段识字量为3000个,不难看出小学低年级是以识字为重点的。小学低年级识字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儿童进入知识海洋泛舟的舵把,更是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语文打下基础。  低年级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而且他们自控能力差,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如何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激发孩子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教学中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却遏制了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的欲望与机会,更谈不上学生潜力的发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借助信息
期刊
摘 要: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在活泼的课堂中拥有创新精神。  关键词:激发学生 参与培养 创新  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
期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话都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