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活动课教学是目前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职校德育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政治活动课才刚刚起步,教师对于活动课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和挑战。文章对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和实施展开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 基本特征 教学模式 存在问题 实施策略
2002年修订的《德育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活动的要求,中职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全部改为“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并在教学时间上予以保障,规定在德育总课中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并提出多种活动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的“活动”教学形式,把“活动课”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
一、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的基本特征
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法制观念、道德品德、社会责任感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是德育活动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
中专活动课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触及学生所熟悉的人和事。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讨论”、“辩论”和“演讲”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和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主体性
从学生身心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索和创造的潜能,而活动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及求知欲;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来设计课程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分组或单独活动,可以运用讨论、调查、辩论、演讲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让学生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一切均体现了课程标准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开放性
(1)目标具有开放性。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内容具有开放性。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3)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4.创造性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活动课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和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可围绕书本所提供的情景,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活动方案、收集资料并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模式分类
结合中专学生的特点和职校德育的内容,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1.解决问题类的活动课教学模式
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而组织活动教学。它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突出情景—提出问题—具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基本模式去设计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研究,找出答案。
2.搜集分析或展示信息类的活动课教学模式
课前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收集信息,如参观、访问、上网等。在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信息,并引导学生分析信息中反映出的问题。这类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是:收集信息—信息展示—自我分析—共同交流—得出结论。开展此类活动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
3.模拟或表演类活动课教学模式
此类活动课采用表演独幕剧、小品,角色阅读、模拟法庭、辩论等形式来开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这种类型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是:改编教学内容—确定角色—表演及观看表演—思考领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协作。教师本着贴近教材和学生实际、少而精的原则,采用使学生乐意去表演,又能客观地反映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来评价学生。
4.发展情感活动课教学模式
通过活动情境的利用或设置,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这类活动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内心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的培养、个性的完善。
发展情感类活动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根据特定的情感目标创设情境——体验、交流、讨论、感受——总结内化情感。教师在与学生的活动中相互探讨,共同感受,学生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
在活动课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真正使德育活动教学模式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三、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支持、社会的认同问题
组织一次专题活动教学,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1)学校的性质问题。职校的文化课处于次要位置,使得活动课多有阻力;(2)学生安全保障问题。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学校对活动课程不太支持;(3)活动时间和活动经费的保证,活动场所的选择等,都是活动课程面临的问题。
2.教师自身观念认识、素质能力到位的问题
(1)观念上的认识不足。一部分老师习惯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认为活动教学仅仅是搞形式而已,对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2)思想上的畏难情绪。活动课教学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探索、实践,通过活动强化知识,锻炼能力,因此组织一堂活动课要比组织一节常规课花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部分教师知难而退。(3)行动上的瞻前顾后。上述问题都需要教师缜密思考,科学安排,在行动上难免瞻前顾后。
关键词: 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 基本特征 教学模式 存在问题 实施策略
2002年修订的《德育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活动的要求,中职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全部改为“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并在教学时间上予以保障,规定在德育总课中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并提出多种活动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的“活动”教学形式,把“活动课”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
一、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的基本特征
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法制观念、道德品德、社会责任感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是德育活动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
中专活动课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触及学生所熟悉的人和事。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讨论”、“辩论”和“演讲”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和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主体性
从学生身心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索和创造的潜能,而活动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及求知欲;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来设计课程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分组或单独活动,可以运用讨论、调查、辩论、演讲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让学生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一切均体现了课程标准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开放性
(1)目标具有开放性。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内容具有开放性。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3)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4.创造性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活动课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和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可围绕书本所提供的情景,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活动方案、收集资料并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模式分类
结合中专学生的特点和职校德育的内容,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1.解决问题类的活动课教学模式
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而组织活动教学。它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突出情景—提出问题—具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基本模式去设计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研究,找出答案。
2.搜集分析或展示信息类的活动课教学模式
课前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收集信息,如参观、访问、上网等。在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信息,并引导学生分析信息中反映出的问题。这类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是:收集信息—信息展示—自我分析—共同交流—得出结论。开展此类活动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
3.模拟或表演类活动课教学模式
此类活动课采用表演独幕剧、小品,角色阅读、模拟法庭、辩论等形式来开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这种类型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是:改编教学内容—确定角色—表演及观看表演—思考领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协作。教师本着贴近教材和学生实际、少而精的原则,采用使学生乐意去表演,又能客观地反映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来评价学生。
4.发展情感活动课教学模式
通过活动情境的利用或设置,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这类活动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内心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的培养、个性的完善。
发展情感类活动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根据特定的情感目标创设情境——体验、交流、讨论、感受——总结内化情感。教师在与学生的活动中相互探讨,共同感受,学生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
在活动课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真正使德育活动教学模式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三、职校德育“活动”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支持、社会的认同问题
组织一次专题活动教学,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1)学校的性质问题。职校的文化课处于次要位置,使得活动课多有阻力;(2)学生安全保障问题。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学校对活动课程不太支持;(3)活动时间和活动经费的保证,活动场所的选择等,都是活动课程面临的问题。
2.教师自身观念认识、素质能力到位的问题
(1)观念上的认识不足。一部分老师习惯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认为活动教学仅仅是搞形式而已,对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2)思想上的畏难情绪。活动课教学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探索、实践,通过活动强化知识,锻炼能力,因此组织一堂活动课要比组织一节常规课花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部分教师知难而退。(3)行动上的瞻前顾后。上述问题都需要教师缜密思考,科学安排,在行动上难免瞻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