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欧亚地区在中国外交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被定义为“十三五”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另两个分别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后,欧亚地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依据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国将通过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来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间接显示出欧亚大陆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在29个出席峰會的领导人中,除了斐济、阿根廷、智利、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领导人之外,其他领导人都来自欧亚大陆及其附近海洋的国家。处在欧亚大陆中间的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更是被作为“一带一路”实施的重点对象。其中的六条经济走廊中有五条是由中国通往中亚、南亚等欧亚大陆腹地国家。
上海合作组织基本上涵盖了欧亚大陆中的大部分腹地国家。以此观之,似乎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对于上合组织扩员和发展的态度,以及对中哈(哈萨克斯坦)关系的重视。因此,6月7日~10日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斯坦的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官方称“此访是中方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是今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和欧亚地区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的支点
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属于中国外交的年度惯例。但是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却彰显出哈萨克斯坦在中国外交中的角色。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已经三次正式访问哈萨克斯坦,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进行过16次会面。在周边国家中,唯有俄罗斯普京总统才与习近平主席有过如此高的会晤频率。可以说,中哈两国元首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深厚的个人友谊,同样这也反映出当前中哈关系的高度和热度。习近平主席出席阿斯塔纳的世博会活动,一方面表示了对哈方办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对其意欲提升国际地位的间接支持。
中哈之间已经形成了“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的互动模式。纳扎尔巴耶夫首倡成立的亚信,希冀能够借助中方影响力将其做实、做大,中方支持哈萨克斯坦推进亚信进程,将亚信机制化并转为国际组织的努力。2014年中国接任亚信主席国后在上海举办了第四次峰会,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峰会。同样,此前中方就已经承诺2018年将再次举办亚信峰会。
在中方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中,哈萨克斯坦也成为中国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王毅外长称,中哈共建“一带一路”有四个“第一”。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哈时,第一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向西延伸,第一站就是哈萨克斯坦。中国与沿线国家进行产能合作,第一个对象就是哈萨克斯坦。中国同沿线各国进行发展战略对接,第一个对接的也是哈萨克斯坦。
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取得一系列早期收获,中哈合作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双方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光明之路”对接文件,就产能合作建立了常态化合作机制,确定了51个重点项目,总金额达到了270亿美元,一大批重大项目已经陆续取得早期收获。互联互通合作更是亮点,过境哈方的中欧货运班列已超过1200列。
同样,在习近平主席的此次访问中,“一带一路”合作的成果同样丰硕。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哈亚欧跨境运输正式启动,中哈物流合作有望大幅减少中欧货运班列的运输时间,为“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迈出重要一步。哈萨克斯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敏锐地看到“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将自身的区位劣势转化为优势,通过中哈合作将自己打造成国际运输的交通枢纽。
此次《联合声明》中强调,中哈还要着力做好四方面对接:一是实现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同哈萨克斯坦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对接;二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同哈萨克斯坦加快工业化进程对接;三是完成中国陆海联运优势同哈萨克斯坦东向海运需求对接;四是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同“数字哈萨克斯坦”战略对接。未来,随着这些规划与合作的深入,中哈将构建起全方位合作的格局。
上合组织扩员,是中国的机遇还是挑战
6月9日的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正式接收印度、巴基斯坦为成员国,上合组织完成首次扩员进程,由此也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包含全球43%的人口以及全球24%的GDP。同时也实现了上合组织空间上的拓展,由中亚扩展到南亚地区,为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整体联动提供了平台。
事实上,上合组织向南亚扩员经历了比较长的时期。一方面由于上合内部的规则建设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印巴同时加入也不免让人担忧上合组织的未来发展,毕竟印巴两国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关系敌对的状态,中印关系近一年来也有一些“磕磕碰碰”。
目前印巴关系仍旧没有改善的迹象,但是阿斯塔纳峰会似乎给出点生机。2015年年底,莫迪突访巴基斯坦,看似要给两国关系带来重要转机。但是,随后2016年1月和9月来自巴基斯坦的武装分子对印度帕坦科特(Pathankot)和乌里(Uri)军营的袭击,让两国关系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今年初,巴基斯坦抓捕了涉嫌在俾路支和卡拉奇进行间谍活动的印度人,双方依旧一直争执不休。
直至上合阿斯塔纳峰会前,莫迪和谢里夫已经18个月未曾会面,峰会前两国都没有提出进行领导人会晤的要求。不过,毕竟都要参加共同的活动,两国领导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峰会期间,莫迪还是友好地问候了谢里夫心脏手术后的身体健康情况。 中印关系也出现了积极的发展势头。继4月初印度放任达赖喇嘛访问争议地带达旺,5月又公开发表声明对印度不参加“一带一路”峰会进行辩解。然而,双方领导人还是在峰会期间顺利进行了会晤。习近平主席一开始就告诉莫迪总理,自己已经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并且“很喜欢演员”,“这部电影在中国很受欢迎”。莫迪总理十分欣慰,双方会晤气氛显得“积极而友好”,莫迪感谢中方支持印度加入上合组织。
尽管如此,未来的上合组织发展,对于接任主席国的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机遇体现在,上合组织拥有了更大的体量,上合的政治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印巴关系、中印关系也因为这一新平台的存在而可能有所缓解。例如,在此次峰会的发言中,谢里夫就不再提克什米尔问题,印度也不提中巴经济走廊的问题。
同样,挑战也仍旧存在。正因为如此,王毅外长表态称,“我们希望印、巴加入之后,严格遵守《上合组织宪章》和《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相向而行,友好合作,秉持‘上海精神’,改善彼此关系,共同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对于中印关系而言,习近平主席称“应该更多聚焦合作、结伴前行,为各自国家发展提供助力”。
借力上合,助推“一带一路”
在阿斯塔纳峰会后,中国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并将于2018年6月在华举办下次峰会。6月9日,习近平主席发表《团结协作开放包容 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讲话,阐释了中方接任轮值主席国的工作思路,并提出了上合组织合作的新倡议,主要包括要制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五年实施纲要;举办防务安全论坛,制定未来三年打击“三股势力”合作纲要;商签《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适时启动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建立经济智库联盟、电子商务工商联盟、媒体合作机制等机制。
可以看出,中国将继续努力完善上合组织的安全功能,同时还在努力推动上合组织能够实现政治 经济的双轮驱动。特别是,推动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发展基金,以用于保障上合组织框架内合作项目融资;推动落实《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并推动提升全区域的互联互通;推动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力争签署《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
这些目标的实现仍然可能需要比较艰辛的努力。尽管上合组织成员国(除了印度之外)都加入“一带一路”并签署对接文件,但是要从双边的“一带一路”合作扩展到上合平台来,仍然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一是俄罗斯的态度。中亚传统上一直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近年来,上合组织在经济合作上的挑战很大程度上来自俄罗斯。原因正如俄罗斯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所称,“中国的积极活动已经使俄罗斯在中亚经济领域中的影响严重下降,使俄罗斯丧失了作为中亚各国优先考虑的主要经济伙伴的地位。”
因此,俄罗斯在多大程度上接纳上合组织着力发展经济功能仍是其中关键。另外,俄罗斯更倾向于将上合组织建设成政治安全合作的平台,将其发展成对抗美欧的政治力量,而不愿意发展其经济合作的作用,毕竟俄罗斯可以通过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来实现地区经济整合的目标。
另一方面的挑戰来自印度。曾任印度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的斯托丹撰文称,上合组织不是印度的目标,印度加入上合组织的目标是要通往中亚,毕竟由于巴基斯坦的“阻隔”而割裂了印度和中亚国家的联系。印度带来的另一个挑战也许在于它对“一带一路”的保留态度。5月13日印度外交部的声明称,互联互通倡议必须建立在公认的国际准则、良治、法治、开放、透明及平等基础上,必须避免可能带来不可持续的债务负担,必须以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方式推进。这一声明事实上是在暗指“一带一路”。同时,印度反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立场,也为上合组织平台内推进“一带一路”蒙上了阴影。
不管怎么说,经略欧亚腹地,中国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战略支点以及可以借用的平台,道路可能会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依据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国将通过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来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间接显示出欧亚大陆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在29个出席峰會的领导人中,除了斐济、阿根廷、智利、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领导人之外,其他领导人都来自欧亚大陆及其附近海洋的国家。处在欧亚大陆中间的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更是被作为“一带一路”实施的重点对象。其中的六条经济走廊中有五条是由中国通往中亚、南亚等欧亚大陆腹地国家。
上海合作组织基本上涵盖了欧亚大陆中的大部分腹地国家。以此观之,似乎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对于上合组织扩员和发展的态度,以及对中哈(哈萨克斯坦)关系的重视。因此,6月7日~10日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斯坦的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官方称“此访是中方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是今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和欧亚地区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的支点
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属于中国外交的年度惯例。但是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却彰显出哈萨克斯坦在中国外交中的角色。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已经三次正式访问哈萨克斯坦,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进行过16次会面。在周边国家中,唯有俄罗斯普京总统才与习近平主席有过如此高的会晤频率。可以说,中哈两国元首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深厚的个人友谊,同样这也反映出当前中哈关系的高度和热度。习近平主席出席阿斯塔纳的世博会活动,一方面表示了对哈方办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对其意欲提升国际地位的间接支持。
中哈之间已经形成了“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的互动模式。纳扎尔巴耶夫首倡成立的亚信,希冀能够借助中方影响力将其做实、做大,中方支持哈萨克斯坦推进亚信进程,将亚信机制化并转为国际组织的努力。2014年中国接任亚信主席国后在上海举办了第四次峰会,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峰会。同样,此前中方就已经承诺2018年将再次举办亚信峰会。
在中方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中,哈萨克斯坦也成为中国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王毅外长称,中哈共建“一带一路”有四个“第一”。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哈时,第一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向西延伸,第一站就是哈萨克斯坦。中国与沿线国家进行产能合作,第一个对象就是哈萨克斯坦。中国同沿线各国进行发展战略对接,第一个对接的也是哈萨克斯坦。
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取得一系列早期收获,中哈合作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双方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光明之路”对接文件,就产能合作建立了常态化合作机制,确定了51个重点项目,总金额达到了270亿美元,一大批重大项目已经陆续取得早期收获。互联互通合作更是亮点,过境哈方的中欧货运班列已超过1200列。
同样,在习近平主席的此次访问中,“一带一路”合作的成果同样丰硕。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哈亚欧跨境运输正式启动,中哈物流合作有望大幅减少中欧货运班列的运输时间,为“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迈出重要一步。哈萨克斯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敏锐地看到“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将自身的区位劣势转化为优势,通过中哈合作将自己打造成国际运输的交通枢纽。
此次《联合声明》中强调,中哈还要着力做好四方面对接:一是实现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同哈萨克斯坦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对接;二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同哈萨克斯坦加快工业化进程对接;三是完成中国陆海联运优势同哈萨克斯坦东向海运需求对接;四是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同“数字哈萨克斯坦”战略对接。未来,随着这些规划与合作的深入,中哈将构建起全方位合作的格局。
上合组织扩员,是中国的机遇还是挑战
6月9日的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正式接收印度、巴基斯坦为成员国,上合组织完成首次扩员进程,由此也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包含全球43%的人口以及全球24%的GDP。同时也实现了上合组织空间上的拓展,由中亚扩展到南亚地区,为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整体联动提供了平台。
事实上,上合组织向南亚扩员经历了比较长的时期。一方面由于上合内部的规则建设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印巴同时加入也不免让人担忧上合组织的未来发展,毕竟印巴两国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关系敌对的状态,中印关系近一年来也有一些“磕磕碰碰”。
目前印巴关系仍旧没有改善的迹象,但是阿斯塔纳峰会似乎给出点生机。2015年年底,莫迪突访巴基斯坦,看似要给两国关系带来重要转机。但是,随后2016年1月和9月来自巴基斯坦的武装分子对印度帕坦科特(Pathankot)和乌里(Uri)军营的袭击,让两国关系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今年初,巴基斯坦抓捕了涉嫌在俾路支和卡拉奇进行间谍活动的印度人,双方依旧一直争执不休。
直至上合阿斯塔纳峰会前,莫迪和谢里夫已经18个月未曾会面,峰会前两国都没有提出进行领导人会晤的要求。不过,毕竟都要参加共同的活动,两国领导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峰会期间,莫迪还是友好地问候了谢里夫心脏手术后的身体健康情况。 中印关系也出现了积极的发展势头。继4月初印度放任达赖喇嘛访问争议地带达旺,5月又公开发表声明对印度不参加“一带一路”峰会进行辩解。然而,双方领导人还是在峰会期间顺利进行了会晤。习近平主席一开始就告诉莫迪总理,自己已经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并且“很喜欢演员”,“这部电影在中国很受欢迎”。莫迪总理十分欣慰,双方会晤气氛显得“积极而友好”,莫迪感谢中方支持印度加入上合组织。
尽管如此,未来的上合组织发展,对于接任主席国的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机遇体现在,上合组织拥有了更大的体量,上合的政治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印巴关系、中印关系也因为这一新平台的存在而可能有所缓解。例如,在此次峰会的发言中,谢里夫就不再提克什米尔问题,印度也不提中巴经济走廊的问题。
同样,挑战也仍旧存在。正因为如此,王毅外长表态称,“我们希望印、巴加入之后,严格遵守《上合组织宪章》和《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相向而行,友好合作,秉持‘上海精神’,改善彼此关系,共同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对于中印关系而言,习近平主席称“应该更多聚焦合作、结伴前行,为各自国家发展提供助力”。
借力上合,助推“一带一路”
在阿斯塔纳峰会后,中国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并将于2018年6月在华举办下次峰会。6月9日,习近平主席发表《团结协作开放包容 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讲话,阐释了中方接任轮值主席国的工作思路,并提出了上合组织合作的新倡议,主要包括要制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五年实施纲要;举办防务安全论坛,制定未来三年打击“三股势力”合作纲要;商签《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适时启动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建立经济智库联盟、电子商务工商联盟、媒体合作机制等机制。
可以看出,中国将继续努力完善上合组织的安全功能,同时还在努力推动上合组织能够实现政治 经济的双轮驱动。特别是,推动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发展基金,以用于保障上合组织框架内合作项目融资;推动落实《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并推动提升全区域的互联互通;推动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力争签署《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
这些目标的实现仍然可能需要比较艰辛的努力。尽管上合组织成员国(除了印度之外)都加入“一带一路”并签署对接文件,但是要从双边的“一带一路”合作扩展到上合平台来,仍然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一是俄罗斯的态度。中亚传统上一直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近年来,上合组织在经济合作上的挑战很大程度上来自俄罗斯。原因正如俄罗斯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所称,“中国的积极活动已经使俄罗斯在中亚经济领域中的影响严重下降,使俄罗斯丧失了作为中亚各国优先考虑的主要经济伙伴的地位。”
因此,俄罗斯在多大程度上接纳上合组织着力发展经济功能仍是其中关键。另外,俄罗斯更倾向于将上合组织建设成政治安全合作的平台,将其发展成对抗美欧的政治力量,而不愿意发展其经济合作的作用,毕竟俄罗斯可以通过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来实现地区经济整合的目标。
另一方面的挑戰来自印度。曾任印度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的斯托丹撰文称,上合组织不是印度的目标,印度加入上合组织的目标是要通往中亚,毕竟由于巴基斯坦的“阻隔”而割裂了印度和中亚国家的联系。印度带来的另一个挑战也许在于它对“一带一路”的保留态度。5月13日印度外交部的声明称,互联互通倡议必须建立在公认的国际准则、良治、法治、开放、透明及平等基础上,必须避免可能带来不可持续的债务负担,必须以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方式推进。这一声明事实上是在暗指“一带一路”。同时,印度反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立场,也为上合组织平台内推进“一带一路”蒙上了阴影。
不管怎么说,经略欧亚腹地,中国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战略支点以及可以借用的平台,道路可能会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