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家詹姆斯、美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米德所倡导的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tionism),又称之为象征互动理论。本文通过三个方面探究符号互动论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第一,符号互动论的概述;第二,符号互动论走进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第三,符号互动论在高校音乐课堂有效运用的三点启示。从以上三个方面探究符号互动论在高校音乐课堂的有效运用,旨在促进师生更好地了解符号互动论会,有效调动音乐课堂的个体与他人相互之间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优秀品质。
关键词:符号互动论 音乐课堂 和谐发展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84-04
音乐课堂教学,把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关系,才能促进教师、学生、教学三者关系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并且,在充分调动个体与他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相统一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自然天性,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发展。这三者的关系就形成一个和谐的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一个和谐的音乐课堂,一个和谐的小社会系统。这个圆,不断地朝着健康、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方向旋转,从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品质。
一、符號互动论的概述
关于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的提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家米德(G.H.Mead)创立,并由米德的学生布鲁默正式提出。该理论是这样的:“符号”是指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内容与功能,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诠释这个概念,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符号”的诠释,并不是具象的,而是抽象、或者是形象的,如思想、情感、意象、愿望、风格、气质、语汇、心境等——渗透到一定的情境中的象征元素,或者把主体的感情世界“物化”到情境创设中。另一方面,是“互动”的诠释。既然有“互动”,那么,就要求有群体。根据互动双方的教学规则,要充满趣味性、创新性、探索性特点。在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情景内容、目标,要求表达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任务,也就是把象征符号“物化”到教学情境设计中。诚然,符号互动论在音乐课堂的运用,要求教师和学生将自己主观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恰如其分地“象征”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双方处在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结构、规则和目标,肉眼看不到的“潜移默化”“悄无声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地隐藏在这个实体、或者整体里的互动式、平等式的交流、沟通、合作的关系,打破了以前单一、沉闷、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符号互动论为我们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如音乐传承、传授、教学与学习的心理规律,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对于我们在音乐课堂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参考价值。
二、符号互动论走进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
符号互动论,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恰到好处地创设的是一种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在一个充满快乐、和谐、友好、团结协作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认知与协调:促进观念多维理解及理顺各种参与因素
“认知”,也就是认识和知道,了解,理解。在心理学里的角度诠释就是感知觉、意识、记忆、思维。符号互动论研究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感知觉、意识、记忆、思维,面对事物的因果关系,不去刻意的理解、改变其本质,而是顺其自然,接受一切,建立良好的班级系统。
如笔者在讲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设计了《小水滴的旅行》这个课例的情景创设。本课例的设计目的有三点:1.通过对童话故事《小水滴的旅行》的情景表演设计,让学生们了解“水”变化的神奇,有趣的过程。学习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温度气候变化的自然常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知识欲望。2.通过为学生们设计综合表演、多形式表演的场景,配以优美动听的二声部演唱(《春雨沙沙》)、手势《雪绒花》、语言、形体,拍掌、拍腿等奥尔夫“声势”教学元素,培养学生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认识与理解。3.通过角色分配,扮演,如三个小水滴、太阳公公、大雁姐姐、风婆婆、海浪等角色,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形成一个民主、和谐、快乐、团结的课堂氛围。
(二)调控与整合:促进科学与人文素养拓展学习领域的整合
符号互动论研究具有开放式的调控和整合式的特点。亦即起到调控,整合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中,每一章的课程内容,每一节的课程内容的地位与其他内容的关联、衔接、发展的关系,能够考虑得有理有节,面面俱到,尤其会关注教师、学生之间对该章节课程内容并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
调控与整合这一个方面,需要教师注重所有学习领域的有利因素的调控与整合,那么,这个学习领域可以拓宽到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拓展课程,如科学、艺术、人文这三大领域的人文素养。科学是发现发明、探索、创造学问的实践活动,讲究的是真材实料,脚踏实地,尤其强调实践活动。正如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写的那样: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牛顿运动定律”;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被世人美誉为是全能式的科学百科全书。以上的这些例子足以说明,科学追求的是真,亦即真理,一切以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既教会人要用理性的思维思考问题,也会使人因为科学的严谨、严肃而变得理智、务实而充满智慧。 (三)实践与体验:促进实践行动的激励与配合
教学重视学以致用,要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否真的有意义,就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实践,亲身体验。那么,符号互动论在音乐课堂中,就是强调以实际行动,亲身参与,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教学。用拍手、捻指、跺脚、拍肩膀来即兴为《瑶族舞曲》伴奏。《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曲)1=C 2\4,这首乐曲反映了瑶族人民在节日里,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欢乐场面。乐曲A段的旋律优美抒情,如同流水一般清澈动听。聆听A段的乐曲,使人心旷神怡,启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
笔者运用在符号互动论的实践与体验时,是这样设计一个“声势”的情景:1.第一小节的第一拍,先拍手,第二拍,捻指;第二小节,附点二分音符,同样是拍手,捻指;第三小节第一拍拍手捻指,第二拍拍手捻指;第三四小节第一拍,拍手捻指。2.二声部,相对应下来第一小节,拍手,跺脚;第二小节,附点二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拍手跺脚;第三小节,拍手跺脚;第四小节拍手跺脚。3.第三声部,第一小节拍手,拍肩膀;第二小节,附点二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拍手拍肩膀;第三小节,拍手拍肩膀;第四小节拍手拍肩膀。另外,可以分配一些学生根据每一小节的节拍类型,嘴上可以用丝,丝丝来衬托“声势”的运用。
通過以上这个例子,说明符号互动论的实践与体验时候,参与者的实践行动要相互配合,而且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能分心,不能分神,彼此之间要密切注意对方的节拍、拍手、捻指、跺脚、拍肩膀的节奏点的切入。如果参与者稍微有一点分神,那么节奏会出现错误。所以,作为一个音乐课堂的每一名成员,参与了一个教学设计,就要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设计的情境当中,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每一位成员相互沟通、交流才能共同完成。
三、符号互动论在高校音乐课堂有效运用与实践的启示
“符号互动论”突出的特点就是“符号”和“互动”。“符号”的象征意义就是语言、动作、道具等方面的事物。从艺术形态来说“符号”具有多变性、抽象性、普遍性等特点,如音乐、舞蹈、影视、绘画、建筑、摄影、民间工艺、民间美术、建筑、戏剧、电视、电影等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以及造型与非造型艺术相结合的符号体系。“互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联系,或者通过交谈、动作、眼神、心灵进行沟通。那么,“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活动,个人与个人的互动。“符号互动论”还强调这些符号的象征意义,以及“互动”都要在一定的情景设计中进行,这个情景设计就是我们的音乐课堂。
(一)语言符号: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绿色通道
汉语,也就是普通话,是我们的母语。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丫丫学语的时候,就与语言、说话相伴了。语言是亲切的,充满情感,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绿色通道,语言也是开发智力的一个非常重的元素。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上,笔者会用不同节奏,如2\4、3\4、4\4拍的节奏来编排语言的韵律。笔者在上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时,用了一首,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静夜思》来编排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音平、阳平、上声、去声,语言的归韵、发生、气息的运用、共鸣等方面的元素。4\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词是一首非常具有画面感:在静谧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上,让人充满无限的遐想。此情此景,如此富有诗意的画面,使人不知不觉会思想起故乡的亲人……这样的情景设计,笔者还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然后,一点一点的再加入奥尔夫声势教学的元素,如拍手、跺脚、捻指、拍肩膀。4\4床前(拍手)明月(拍手)光-(打开手)|疑是(拍手)地上(拍手)霜-(打开手)|举头(拍肩膀)望明(拍肩膀)月-(打开手)|低头(跺脚)思故(跺脚)乡-(打开手)|。
诚然,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的运用,加上不同声势元素的加入,课堂氛围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还可以请学生自己创编不同的诗词,比如五言诗、七言诗都可以,不同节奏型的诗词。用2\4、3\4、4\4拍的节奏来编排语言的韵律,还可以加快速度。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不同的地方方言来进行节奏、节拍的编排,如客家话、闽南话、广东粤语、状语、英语等,就是运用不同的语言作为符号的象征,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二)动作符号:搭建师生之间理解沟通的桥梁
“符号互动论”除了强调“符号”在一定的情景设计中的象征意义外,还讲究“互动”。那么,“互动”就要有动作,动作就要求人的肢体的动作,如走、跑、跳、弯腰、拍手、跺脚、捻指、拍肩膀、抬头、转身等身体的动作。学生在完成这些动作的时候,并非一定要求像受过专业训练的舞蹈演员在跳舞的时候,动作做得非常标准到位,如大翻转、大跳跃、讲究力度、间歇、旋转等的要求,只需要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做出相应的体态律动。
笔者在给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上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这一节课时,根据童话故事编排的《火车舞》,就运用了体态律动。这一节课的【活动目标】:1.变换不同的节奏型做动作;2.根据不同的角色的分配来律动;3.根据故事情节用嘴巴模仿不同的声音;4.学会团队的合作。【活动的角色】:东东、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小狗福来、大树爷爷、小猪胖胖、小猫咪咪、小兔子甜甜……还可以虚构不同的小动物、植物、人物加进这个跳舞的行列。【活动过程】1.在教室设置三个情景,一个是在家里,一个在大街上,一个在草地上。2.全班同学分配好角色的扮演。一个男同学扮演东东,打开家里的录音机,快乐地跳起了火车舞。东东邀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来跳火车舞。一个打着一个的肩膀随着音乐跳起来……3.跳舞的场景由家里跳到了大街上,邀请小狗福来、大树爷爷、小猪胖胖一起来跳舞,嘴里还可以加上不同的节奏型: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4.跳舞的队伍不断增长又跳到了野外的草地上,不断有小动物加进跳舞的队伍,就这样形成了一个跳舞的接龙。5最后老师点评或者总结。 (三)合作符号:维系音乐教学和谐发展的纽带
社会是一个群体,离不开你、我、他,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才能共同进步。那么,“符号互动论”走进音乐课堂,并使之得到有效运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合作,课堂气氛活起来了,音乐课堂充满快乐的音符,动人的歌声,优美的旋律,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合作就成了维系学生主体与音乐教学和谐发展的纽带。依据符号互动论的指导理念,音乐课堂合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来完成: 1.讨论合作。这方面的合作,主要是注意分组讨论,根据班级的学生人数分组。假如一个班有40名学生,就分成5个小组。大约以8名学生组成为一个学习小组,并选出小组长。教师布置讨论的题目,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配任务搜集资料,制作成课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最优秀的学生为代表讲授课件,然后全班同学讨论点评,打分,选出讲得最好的学生。在讨论合作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善于耐心地倾听,仔细地观察,积极地做出回应,还要适当地鼓励。2.创意合作,需要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即兴创编的学习活动过程。如教师布置节奏、旋律的创编,朗诵的创编、基本形体动作的创编、动作游戏的创编,情景故事的创编等教学内容。创意合作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特质、学习创造等方面的品质,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例如,教师布置一个题目《我们的地球》,体现了创意合作的特点。3.探索合作,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发现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知識的海洋中,不断地思考、求知、推理、验证,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符号互动论在高校音乐课堂的有效运用,需要教师们经过长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尝试,才能行之有效,逐步深化,逐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法]R·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文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英]TERENCE HAWKCS.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翟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曹理,缪裴言,廖家晔.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5]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郭声健等.音乐教育讯概念[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关键词:符号互动论 音乐课堂 和谐发展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84-04
音乐课堂教学,把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关系,才能促进教师、学生、教学三者关系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并且,在充分调动个体与他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相统一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自然天性,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发展。这三者的关系就形成一个和谐的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一个和谐的音乐课堂,一个和谐的小社会系统。这个圆,不断地朝着健康、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方向旋转,从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品质。
一、符號互动论的概述
关于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的提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家米德(G.H.Mead)创立,并由米德的学生布鲁默正式提出。该理论是这样的:“符号”是指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内容与功能,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诠释这个概念,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符号”的诠释,并不是具象的,而是抽象、或者是形象的,如思想、情感、意象、愿望、风格、气质、语汇、心境等——渗透到一定的情境中的象征元素,或者把主体的感情世界“物化”到情境创设中。另一方面,是“互动”的诠释。既然有“互动”,那么,就要求有群体。根据互动双方的教学规则,要充满趣味性、创新性、探索性特点。在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情景内容、目标,要求表达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任务,也就是把象征符号“物化”到教学情境设计中。诚然,符号互动论在音乐课堂的运用,要求教师和学生将自己主观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恰如其分地“象征”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双方处在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结构、规则和目标,肉眼看不到的“潜移默化”“悄无声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地隐藏在这个实体、或者整体里的互动式、平等式的交流、沟通、合作的关系,打破了以前单一、沉闷、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符号互动论为我们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如音乐传承、传授、教学与学习的心理规律,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对于我们在音乐课堂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参考价值。
二、符号互动论走进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
符号互动论,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恰到好处地创设的是一种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在一个充满快乐、和谐、友好、团结协作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认知与协调:促进观念多维理解及理顺各种参与因素
“认知”,也就是认识和知道,了解,理解。在心理学里的角度诠释就是感知觉、意识、记忆、思维。符号互动论研究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感知觉、意识、记忆、思维,面对事物的因果关系,不去刻意的理解、改变其本质,而是顺其自然,接受一切,建立良好的班级系统。
如笔者在讲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设计了《小水滴的旅行》这个课例的情景创设。本课例的设计目的有三点:1.通过对童话故事《小水滴的旅行》的情景表演设计,让学生们了解“水”变化的神奇,有趣的过程。学习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温度气候变化的自然常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知识欲望。2.通过为学生们设计综合表演、多形式表演的场景,配以优美动听的二声部演唱(《春雨沙沙》)、手势《雪绒花》、语言、形体,拍掌、拍腿等奥尔夫“声势”教学元素,培养学生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认识与理解。3.通过角色分配,扮演,如三个小水滴、太阳公公、大雁姐姐、风婆婆、海浪等角色,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形成一个民主、和谐、快乐、团结的课堂氛围。
(二)调控与整合:促进科学与人文素养拓展学习领域的整合
符号互动论研究具有开放式的调控和整合式的特点。亦即起到调控,整合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中,每一章的课程内容,每一节的课程内容的地位与其他内容的关联、衔接、发展的关系,能够考虑得有理有节,面面俱到,尤其会关注教师、学生之间对该章节课程内容并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
调控与整合这一个方面,需要教师注重所有学习领域的有利因素的调控与整合,那么,这个学习领域可以拓宽到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拓展课程,如科学、艺术、人文这三大领域的人文素养。科学是发现发明、探索、创造学问的实践活动,讲究的是真材实料,脚踏实地,尤其强调实践活动。正如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写的那样: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牛顿运动定律”;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被世人美誉为是全能式的科学百科全书。以上的这些例子足以说明,科学追求的是真,亦即真理,一切以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既教会人要用理性的思维思考问题,也会使人因为科学的严谨、严肃而变得理智、务实而充满智慧。 (三)实践与体验:促进实践行动的激励与配合
教学重视学以致用,要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否真的有意义,就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实践,亲身体验。那么,符号互动论在音乐课堂中,就是强调以实际行动,亲身参与,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教学。用拍手、捻指、跺脚、拍肩膀来即兴为《瑶族舞曲》伴奏。《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曲)1=C 2\4,这首乐曲反映了瑶族人民在节日里,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欢乐场面。乐曲A段的旋律优美抒情,如同流水一般清澈动听。聆听A段的乐曲,使人心旷神怡,启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
笔者运用在符号互动论的实践与体验时,是这样设计一个“声势”的情景:1.第一小节的第一拍,先拍手,第二拍,捻指;第二小节,附点二分音符,同样是拍手,捻指;第三小节第一拍拍手捻指,第二拍拍手捻指;第三四小节第一拍,拍手捻指。2.二声部,相对应下来第一小节,拍手,跺脚;第二小节,附点二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拍手跺脚;第三小节,拍手跺脚;第四小节拍手跺脚。3.第三声部,第一小节拍手,拍肩膀;第二小节,附点二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拍手拍肩膀;第三小节,拍手拍肩膀;第四小节拍手拍肩膀。另外,可以分配一些学生根据每一小节的节拍类型,嘴上可以用丝,丝丝来衬托“声势”的运用。
通過以上这个例子,说明符号互动论的实践与体验时候,参与者的实践行动要相互配合,而且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能分心,不能分神,彼此之间要密切注意对方的节拍、拍手、捻指、跺脚、拍肩膀的节奏点的切入。如果参与者稍微有一点分神,那么节奏会出现错误。所以,作为一个音乐课堂的每一名成员,参与了一个教学设计,就要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设计的情境当中,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每一位成员相互沟通、交流才能共同完成。
三、符号互动论在高校音乐课堂有效运用与实践的启示
“符号互动论”突出的特点就是“符号”和“互动”。“符号”的象征意义就是语言、动作、道具等方面的事物。从艺术形态来说“符号”具有多变性、抽象性、普遍性等特点,如音乐、舞蹈、影视、绘画、建筑、摄影、民间工艺、民间美术、建筑、戏剧、电视、电影等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以及造型与非造型艺术相结合的符号体系。“互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联系,或者通过交谈、动作、眼神、心灵进行沟通。那么,“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活动,个人与个人的互动。“符号互动论”还强调这些符号的象征意义,以及“互动”都要在一定的情景设计中进行,这个情景设计就是我们的音乐课堂。
(一)语言符号: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绿色通道
汉语,也就是普通话,是我们的母语。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丫丫学语的时候,就与语言、说话相伴了。语言是亲切的,充满情感,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绿色通道,语言也是开发智力的一个非常重的元素。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上,笔者会用不同节奏,如2\4、3\4、4\4拍的节奏来编排语言的韵律。笔者在上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时,用了一首,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静夜思》来编排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音平、阳平、上声、去声,语言的归韵、发生、气息的运用、共鸣等方面的元素。4\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词是一首非常具有画面感:在静谧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上,让人充满无限的遐想。此情此景,如此富有诗意的画面,使人不知不觉会思想起故乡的亲人……这样的情景设计,笔者还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然后,一点一点的再加入奥尔夫声势教学的元素,如拍手、跺脚、捻指、拍肩膀。4\4床前(拍手)明月(拍手)光-(打开手)|疑是(拍手)地上(拍手)霜-(打开手)|举头(拍肩膀)望明(拍肩膀)月-(打开手)|低头(跺脚)思故(跺脚)乡-(打开手)|。
诚然,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的运用,加上不同声势元素的加入,课堂氛围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还可以请学生自己创编不同的诗词,比如五言诗、七言诗都可以,不同节奏型的诗词。用2\4、3\4、4\4拍的节奏来编排语言的韵律,还可以加快速度。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不同的地方方言来进行节奏、节拍的编排,如客家话、闽南话、广东粤语、状语、英语等,就是运用不同的语言作为符号的象征,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二)动作符号:搭建师生之间理解沟通的桥梁
“符号互动论”除了强调“符号”在一定的情景设计中的象征意义外,还讲究“互动”。那么,“互动”就要有动作,动作就要求人的肢体的动作,如走、跑、跳、弯腰、拍手、跺脚、捻指、拍肩膀、抬头、转身等身体的动作。学生在完成这些动作的时候,并非一定要求像受过专业训练的舞蹈演员在跳舞的时候,动作做得非常标准到位,如大翻转、大跳跃、讲究力度、间歇、旋转等的要求,只需要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做出相应的体态律动。
笔者在给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上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这一节课时,根据童话故事编排的《火车舞》,就运用了体态律动。这一节课的【活动目标】:1.变换不同的节奏型做动作;2.根据不同的角色的分配来律动;3.根据故事情节用嘴巴模仿不同的声音;4.学会团队的合作。【活动的角色】:东东、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小狗福来、大树爷爷、小猪胖胖、小猫咪咪、小兔子甜甜……还可以虚构不同的小动物、植物、人物加进这个跳舞的行列。【活动过程】1.在教室设置三个情景,一个是在家里,一个在大街上,一个在草地上。2.全班同学分配好角色的扮演。一个男同学扮演东东,打开家里的录音机,快乐地跳起了火车舞。东东邀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来跳火车舞。一个打着一个的肩膀随着音乐跳起来……3.跳舞的场景由家里跳到了大街上,邀请小狗福来、大树爷爷、小猪胖胖一起来跳舞,嘴里还可以加上不同的节奏型: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4.跳舞的队伍不断增长又跳到了野外的草地上,不断有小动物加进跳舞的队伍,就这样形成了一个跳舞的接龙。5最后老师点评或者总结。 (三)合作符号:维系音乐教学和谐发展的纽带
社会是一个群体,离不开你、我、他,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才能共同进步。那么,“符号互动论”走进音乐课堂,并使之得到有效运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合作,课堂气氛活起来了,音乐课堂充满快乐的音符,动人的歌声,优美的旋律,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合作就成了维系学生主体与音乐教学和谐发展的纽带。依据符号互动论的指导理念,音乐课堂合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来完成: 1.讨论合作。这方面的合作,主要是注意分组讨论,根据班级的学生人数分组。假如一个班有40名学生,就分成5个小组。大约以8名学生组成为一个学习小组,并选出小组长。教师布置讨论的题目,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配任务搜集资料,制作成课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最优秀的学生为代表讲授课件,然后全班同学讨论点评,打分,选出讲得最好的学生。在讨论合作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善于耐心地倾听,仔细地观察,积极地做出回应,还要适当地鼓励。2.创意合作,需要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即兴创编的学习活动过程。如教师布置节奏、旋律的创编,朗诵的创编、基本形体动作的创编、动作游戏的创编,情景故事的创编等教学内容。创意合作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特质、学习创造等方面的品质,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例如,教师布置一个题目《我们的地球》,体现了创意合作的特点。3.探索合作,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发现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知識的海洋中,不断地思考、求知、推理、验证,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符号互动论在高校音乐课堂的有效运用,需要教师们经过长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尝试,才能行之有效,逐步深化,逐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法]R·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文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英]TERENCE HAWKCS.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翟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曹理,缪裴言,廖家晔.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5]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郭声健等.音乐教育讯概念[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