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罂粟花背后的故事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ti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车站出口、街头闹市,英姿飒爽的年轻军人、挂满奖章的退伍老兵,一手拿着捐款桶,一手提着一篮绢做的罂粟花。
  电视上,名人政要、人人佩带;街头上,老少妇孺,佩戴罂粟花的也不少。
  到星期天(11月11日)的上午11点11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像以往60年来一样,在伦敦市中心的阵亡将士纪念碑前献上第一个罂粟花环。
  1918年11月11日11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炮声终于沉寂。这一天,后来成为阵亡将士纪念日(Remembrance Day)。这个纪念日如何与罂粟花联系在了一起呢?这与来自3个国家的3个人有直接关系。
  血染的罂粟花
  1915年,一位叫麦克雷(John McCrae)的加拿大军医目睹了比利时Ypres战场上连续17天的血腥鏖战后,写下了传诵至今的诗篇,《在弗兰德斯的田野》(In Flanders’s Fields)。
  诗中描绘了暮色中,在将士们倒下的地方,一束束血红的罂粟花生机盎然、冲破死亡的阴霾怒放。
  大西洋彼岸,一位叫米歇尔(Moira Michael)的美国姑娘读了诗篇深受感动。1918年,在一战停战协议签字的前夜,她在自己的胸前佩戴了一朵罂粟花。在她工作的青年组织YMCA的纽约总部里,其他人也跟着佩戴罂粟花。
  米歇尔的朋友,在法国的YMCA工作的格林夫人(Madame E Guerin)则想出了制作罂粟花出售,筹款帮助战争遗孤和遗孀的主意。
  两年后,英国老兵协会(British Legion)采纳罂粟花作为正式的纪念象征,并在1922年发起了第一个“罂粟花募捐”(Poppy Appeal)活动。于是,在阵亡将士纪念日佩戴罂粟花逐渐在英国和大部分英联邦国家成为传统。
  遍地盛开罂粟花
  第一个“罂粟花募捐”活动筹得了10.6万英镑,相当于今天的近3000万英镑。
  1922年,在伦敦的老肯特路上,一个专门制作罂粟花的作坊成立,为伤残老兵和军属提供就业。1925年,这个作坊迁到了伦敦南郊的雷特蒙德迄今。
  今天,人们佩戴的罂粟花都来自这个“罂粟花工厂”。它不但为英国,也为英联邦等其他国家提供罂粟花。去年,通过英国驻外使馆向海外提供了300万朵罂粟花。
  今年,恰逢“罂粟花募捐”活动90周年。雷特蒙德“罂粟花工厂”的员工准备了4500万朵罂粟花。其中,50万朵是由35名员工手工制作的,包括女王在星期天佩戴的由5朵罂粟花组成的小花环。
  “罂粟花募捐”活动90周年之际,英国的一批明星打头阵,发起了在一天之内募捐100万英镑的挑战活动。11月1日的挑战活动虽然没有达到100万的目标,但在12个小时内也筹得了76.5万英镑。
  红罂粟、白罂粟
  便宜罂粟贵罂粟
  然而,佩戴什么罂粟花,谁人佩戴罂粟花,从一开始一直到今天,仍存有争议。
  几乎是从佩戴罂粟花一开始,就出现了与红色截然相反的佩戴白罂粟花运动。1933年,誓言和平联盟(The Peace Pledge Union)首先推出了白色罂粟花,表达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决心。许多反战组织一直在推动“白色罂粟花运动”。
  提倡佩戴白罂粟的人还认为,红色罂粟花还含有特定的政治象征意义。最明显的莫过于北爱尔兰,在那里,只有联合派的人佩戴罂粟花。
  去年,英格兰足球队与西班牙队的狭路相逢,正赶上阵亡将士纪念日。国际足联以避免任何政治符号为由,本要禁止英格兰球员佩戴罂粟花出场,导致英国上下一片哗然,从首相卡梅伦到王子威廉,都致函国际足联主席普拉特陈情,最后以队员在黑色臂章上别一朵红罂粟花的折衷方案,才化解一场“罂粟花争吵”。
  前不久,罂粟花又惹起一场争吵。伦敦的一个小男孩拿出兜里全部的90便士交给设在超市里的募捐摊。工作人员拒绝接受,说最低价格1 镑钱,才能给他一朵罂粟花。
  小男孩哭着跑回家里,引得孩子父亲愤怒抗议。英国老兵协会出面一再道歉,说没有也不应该给罂粟花设定价格。
  说是没有固定价格,但人们约定俗成的都会交一镑钱拿一朵罂粟花,许多募捐摊位甚至不设专人看管。这就要说到另一个引起争议的“时髦”。
  一些明星名流,不再佩戴传统的塑料/绢做的罂粟花,而是佩戴用水晶甚至宝石点缀的“豪华版”罂粟花。虽然因此多捐了很多钱,却被指给圣洁的花朵染上了铜臭。
  仁者见仁。只是不要忘了90年前发起“罂粟花募捐”的本意。它不仅是要纪念死者,更是要给活着的人,伤残的老兵、死亡将士的遗属提供帮助。
  今天,英军的将士仍在罂粟花盛开的阿富汗田野里倒下。今天佩带罂粟花,与90年前有着同样鲜活的意义。
  (编辑/唐馨)
其他文献
高跟鞋出没  人言,只有“穿得起好鞋”的有钱人才能到法国圣特罗佩来度假。但是,在圣特罗佩港一家酒吧里坐上5分钟,你就会发现,事实上,在这里出没的,是穿高跟鞋的人。  路过的女人中,两个当中肯定就有一个摇摇曳曳地踩着针尖一般的高跟鞋。她说不上信心十足,但至少也是目的明确、态度坚定。美女高高地扬着头,唇边挂着一丝得意的笑意。  咖啡馆内,旁边坐着一个男人。欣赏着眼前那位一身名牌、皮肤黝黑、肌肉健美的芭
  
对于北美旅行者来说,万事达卡能消费的目的地是选择出行的基本条件,2012奥运年,伦敦首当其冲成为最受欢迎的目的地,无论商务或私人行程,伦敦也是路程最远、消费最高的城市。  No.2巴黎  巴黎吸引的接受问卷游客数量比伦敦少0.6%,2012年1600万人希望到巴黎旅游。巴黎是购物天堂,2012年零售额预计在178亿美元。  No.3 曼谷  湄公河上的寺庙是曼谷最吸引欧美游客的景观,预计有1220
超人气掘客网    “掘客网”(digg.com)成立之后的两个月里,凯文·罗斯(Kevin Rose)每天起床根本就用不着闹钟。罗斯说:“6点不到我就起来了,一起床就坐到电脑前,因为我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网站的主页上会出现什么东西。”  罗斯担心什么呢?原来,掘客网首页的内容没有编辑把关,全凭受欢迎的程度排列。掘客用户将新闻报道和图片上传到网站,新闻来源五花八门,大到主要报纸的网站,小刘个人博客
娱乐:唐纳德·格洛弗(Donald Glover)   社区演员出道的格洛弗推出了他的个人热门嘻哈音乐专辑,他还邀请了儿时玩伴甘比诺(Gambino)共同参与。(图1)      能源:丹尼尔·芳(Danielle Fong)   专注为风电场提供压缩并储存空气能源系统的天才大学毕业生丹尼尔·芳年仅17岁,前途无量。(图2)      餐饮:吉尔·多宁菲尔德(Jill Donenfel
我数学一向不好。如果没算错的话,我可能是BBC第30任驻俄罗斯记者。令我颇感惭愧的是,直到不久前,我对我们的第一任驻俄罗斯记者了解甚少。  不过,当年埃里克·德穆尼(Erik de Mauny )结束在莫斯科的第二个任期返回伦敦时,我才只有6岁。1997年德穆尼去世时,我还没有加入BBC呢。  现在,莫斯科记者站就要庆祝50周年了,我很想更多了解我们的老前辈——冷战期间BBC派到冰天雪地来常驻的第
原本在加拿大过贵妇生活的台湾人庄淑媚,因接触粘土捏塑。从身为学员,到出来教授制粘土公仔,生活大转弯。  返台开业初期,知名度不够,几乎没什么人上门,但她不服输,努力透过网络、小区宣传,吸引邻近的主妇、同业和小区学童上门;她接受客制订单,慢工细活做出的公仔,不仅尺寸高人一等,神韵、动作也更传神。    贵妇学艺 开班创业   57岁的庄淑媚原本是个不愁吃穿的贵妇。“十六七年前,先生留在台
1.亚特兰大 佐治亚州  多来店(大型连锁零售店,译者注):978个职位(40.1%)  德勤会计事务所:911个职位(38%)  威尔斯塔健康系统公司:907个职位(22.5%)  麦当劳:867个职位(23.4%)  彼得蒙特医疗保健集团:841个职位(-8.3%)  2.波士顿 马萨诸塞州  多来店:3968个职位(-1.7%)  德勤会计事务所:1063个职位(15.6%)  威尔斯塔健康
都说法国人会做内衣,他们不像意大利人歌剧似夸张地礼赞身体之美,而是让那轻柔又邪恶的蕾丝绢缎成为身体一部分,如蛇般滑过所有女人——还有男人最敏锐的视觉感官。  然而亚洲人穿法国内衣时经常会碰到罩杯不合的问题,除非较丰满,否则胸部上方总有种空虚感。你也可以选择少女款式(亚洲女性普遍的“幼龄女孩化”特质在欧洲人眼里确实是个谜),或者试试尚汤尔·托马斯(以下简称CT)。  小罩杯 有效果  一切都要向1
肯尼亚内罗毕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的所有者是以色列人,对富有的肯尼亚人和旅居此地的外国人来说,它是一个光彩夺目、令人神往的地方,它还是一个符号,象征着肯尼亚新出现的纸醉金迷的生活。我和妻子经常去那里约会,我们会到影院看一场电影,然后花上100美元吃一些寿司;我们有了孩子之后,就把他们带到那里去购物、吃冰激凌。  在我之前在肯尼亚生活的7年里,我一直在追踪着两条截然不同的新闻线,分别代表着当代非洲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