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轻负高质”教育,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显性特征的教育形态。这种教育形态,是教育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轻负高质”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形态,拥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其理论基础来源于教育学、教学论、人学、教育社会学、系统科学等学科,其实践基础来自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引、素质教育和“减负”政策的推动以及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在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而且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也符合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 轻负高质 “轻负高质”教育 减负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34-02
置身新课改,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应是古老的话题了,实施素质教育早已引起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乃至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大声疾呼,况且谁都知道实施素质教育也是教育本身的目标。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校似乎很难扎扎实实地实施素质教育激烈的社会竞争,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使社会与家庭对教育的要求空前严苛。有媒体称好多学校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就反映了社会的高期望和学校的无奈。那么,学校就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吗?学校教育在面临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压力的减轻两难选择的巨大挑战时,该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改革学校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而轻负高质无疑是这一要求的具体表现和核心内容,更何况这也是新课改的根本落脚点。另外,学会学习是时代对人的能力的基本要求,要求学校教育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轻负高质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新课改的必然选择。
“轻负高质”是一种苦尽甘来的教学。“轻负”,即给学生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要通过学习获得真知,成长成才,一点没有压力是不行的。适度的压力应该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关键是这种压力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所以,我们要减的是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使其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的过重的压力与负担,这些过重的负担包括过高的期望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荷、过多的作业量给学生造成的过多的身心疲惫感、以及过于激烈的评价竞争机制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抑感等。为此,要做到轻负,必须从适度的期望、适量的作业、多元的评价与灵活适宜的竞争机制上着手。??“高质”,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的同时,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更是重中之重,也是“轻负”的生命力所在,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保证,那么单纯的“轻负”将失去全部意义。为此,学校应把发展“人格健全、学业优良”的学生作为培养目标,坚持以“轻负高质”为核心,创造性地去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在创造社会的价值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融挑战于其中的充实而快乐的事情;让健康的笑容展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轻负高质的金钥匙。轻负高质落实于课堂教学,关键是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科教研组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要求每位老师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引导学生向要学、乐学、善学的方向发展。??二是以欣赏发展的目光关注学生,用好评价这把“尺”,实现师生共进互赢。具体要求老师做到下列三个方面: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尊重、鼓励以欣赏的目光关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轻负高质的着眼点,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课堂中,教师营建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搭建让学生自由发言的对话平台,并给学生及时的赏识性评价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差异,评价方式体现人文关怀,评价内容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主体突出学生自我。平时,注重发掘学生学习思考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赞赏,当然也不姑息他们错误的方法与习惯,而是以关切的态度帮助他们自我反省、纠正完善。有时课堂上,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意见,让他们指出老师在这节课中有哪些需改进的地方;当教学中处理不当时,还可坦诚向学生道歉。这些做法不但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更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另外,还可采用充满情感的书面交流的评价反馈和各类“科学之星”的星级评定制,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倾听、指导有的放矢地参与。学生参与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途径,其特征是活动、民主与自由。为保障这一点,教师适度的有效参与是关键。所谓“有的放矢”,是指: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放手让其为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帮助其为之;学生力所不能及的,教师才为之。例如,教师对学生发言的悉心倾听、对学生探索的适时指导、有时在学生“指点”下参与操作,从中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分享自己的体验,这样就做到了有的放矢地参与。总之,为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以循循善诱的语言激励他们进入主体角色,设计各种活动组织他们参与主动学习、创设多种情境启发引导他们的思维,教师自己则以学习伙伴的身份“站在学生身旁”,做到悉心倾听、适时指导,这样使学生们养成了敢想敢问、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对待教学流程设计上:研究、反思因地制宜地调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新的,教师用过去的经验和理论已难以解释和应付,一切都得重新研究加以解决。而且这种研究是不能脱离教学实际的,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行动研究,其最基本的方式便是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反思包括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师若能以研究者的身份处理教材、调整教学内容,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自身于教学情境中进行课程开发,并以反思者的眼光激励学生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长此以往,教师由“教教材”转化为“用教材教”开发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课程资源,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状态备好教案或学案,但同时预设“留白”,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因此,教学既有预设又有生成,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及时作出调整。
然而,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研组是教育研究和教学实施的基本单位,她承载着贯彻学校的办学理念、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的基本功能。所以,学校要体现轻负高质,各学科教研组更要体现轻负高质。可以这么说,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通过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既促进学生学业轻负担高质量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研组整体的师资水平,也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从而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总之,“轻负高质”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新课改的必然选择。学校应以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为切入口,通过外延上构建教学管理线、教研活动线、课堂教学线三线合一,坚持向科研要质量、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扎实的校本教研等新课改措施着手,走轻负高质之路,实现学生成功、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三赢境界。
【关键词】 轻负高质 “轻负高质”教育 减负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34-02
置身新课改,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应是古老的话题了,实施素质教育早已引起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乃至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大声疾呼,况且谁都知道实施素质教育也是教育本身的目标。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校似乎很难扎扎实实地实施素质教育激烈的社会竞争,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使社会与家庭对教育的要求空前严苛。有媒体称好多学校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就反映了社会的高期望和学校的无奈。那么,学校就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吗?学校教育在面临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压力的减轻两难选择的巨大挑战时,该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改革学校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而轻负高质无疑是这一要求的具体表现和核心内容,更何况这也是新课改的根本落脚点。另外,学会学习是时代对人的能力的基本要求,要求学校教育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轻负高质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新课改的必然选择。
“轻负高质”是一种苦尽甘来的教学。“轻负”,即给学生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要通过学习获得真知,成长成才,一点没有压力是不行的。适度的压力应该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关键是这种压力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所以,我们要减的是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使其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的过重的压力与负担,这些过重的负担包括过高的期望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荷、过多的作业量给学生造成的过多的身心疲惫感、以及过于激烈的评价竞争机制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抑感等。为此,要做到轻负,必须从适度的期望、适量的作业、多元的评价与灵活适宜的竞争机制上着手。??“高质”,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的同时,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更是重中之重,也是“轻负”的生命力所在,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保证,那么单纯的“轻负”将失去全部意义。为此,学校应把发展“人格健全、学业优良”的学生作为培养目标,坚持以“轻负高质”为核心,创造性地去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在创造社会的价值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融挑战于其中的充实而快乐的事情;让健康的笑容展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轻负高质的金钥匙。轻负高质落实于课堂教学,关键是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科教研组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要求每位老师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引导学生向要学、乐学、善学的方向发展。??二是以欣赏发展的目光关注学生,用好评价这把“尺”,实现师生共进互赢。具体要求老师做到下列三个方面: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尊重、鼓励以欣赏的目光关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轻负高质的着眼点,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课堂中,教师营建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搭建让学生自由发言的对话平台,并给学生及时的赏识性评价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差异,评价方式体现人文关怀,评价内容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主体突出学生自我。平时,注重发掘学生学习思考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赞赏,当然也不姑息他们错误的方法与习惯,而是以关切的态度帮助他们自我反省、纠正完善。有时课堂上,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意见,让他们指出老师在这节课中有哪些需改进的地方;当教学中处理不当时,还可坦诚向学生道歉。这些做法不但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更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另外,还可采用充满情感的书面交流的评价反馈和各类“科学之星”的星级评定制,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倾听、指导有的放矢地参与。学生参与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途径,其特征是活动、民主与自由。为保障这一点,教师适度的有效参与是关键。所谓“有的放矢”,是指: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放手让其为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帮助其为之;学生力所不能及的,教师才为之。例如,教师对学生发言的悉心倾听、对学生探索的适时指导、有时在学生“指点”下参与操作,从中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分享自己的体验,这样就做到了有的放矢地参与。总之,为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以循循善诱的语言激励他们进入主体角色,设计各种活动组织他们参与主动学习、创设多种情境启发引导他们的思维,教师自己则以学习伙伴的身份“站在学生身旁”,做到悉心倾听、适时指导,这样使学生们养成了敢想敢问、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对待教学流程设计上:研究、反思因地制宜地调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新的,教师用过去的经验和理论已难以解释和应付,一切都得重新研究加以解决。而且这种研究是不能脱离教学实际的,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行动研究,其最基本的方式便是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反思包括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师若能以研究者的身份处理教材、调整教学内容,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自身于教学情境中进行课程开发,并以反思者的眼光激励学生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长此以往,教师由“教教材”转化为“用教材教”开发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课程资源,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状态备好教案或学案,但同时预设“留白”,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因此,教学既有预设又有生成,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及时作出调整。
然而,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研组是教育研究和教学实施的基本单位,她承载着贯彻学校的办学理念、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的基本功能。所以,学校要体现轻负高质,各学科教研组更要体现轻负高质。可以这么说,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通过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既促进学生学业轻负担高质量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研组整体的师资水平,也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从而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总之,“轻负高质”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新课改的必然选择。学校应以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为切入口,通过外延上构建教学管理线、教研活动线、课堂教学线三线合一,坚持向科研要质量、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扎实的校本教研等新课改措施着手,走轻负高质之路,实现学生成功、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三赢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