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素养给予如下定位:“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决定了语文老师本身的素养必须处在较高的层面,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将教学引领到行云流水般的化境,才能将古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活化为“生动感悟砺行”的心灵撞击与熏陶。那么,在新课改中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呢?
一、造就良好的师德,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师的行为就如同一面境子,时刻影响着学生的习惯养成,因此师德如何就显得非常重要,师德是执教者的魂,是耕耘者的根,只有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塑造学生,才能不计个人得失,执着地追求事业的成功。正如资深儿童教育家孙敬修曾形象地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的行动。”再没有第二种职业的人像教师那样,受到这么多眼睛极为敏锐极为专注极为全面的监督了。所以说,教师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言行水准要比其他职业有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也许我们的教师在物质生活上并不富有,但当人类文明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桃李满园,人才辈出时,教师是幸福的,是精神的富有者。爱是教育力量无比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索。特别是对问题学生,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及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呵护他们,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陶行之曾告诫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以满腔的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用智慧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
二、语文老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必须不断充电
当今时代分秒传递出的新知令人瞠目结舌。昨夜,你还独占一岭鳌头,晨起,你却如沉深谷。你想永立涛头当弄潮儿吗?只有跟上知识飞进的脚步。圣人孔子堪为我们不断学习的形象化注释,他一生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博采着、酿造着、充实着鼓胀的知识行囊,美丽着极富有的人生旅途。甚至不知老之将至。古人尚如此,那么我们今天的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经济的时代,“终身学习”更重要,同时还要认识到今天学习的形式,内容和重心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早几年西方白领阶层就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国外教育学家曾将学历和专业技能称作是社会谋生的第二本“护照”,而这只证明了你有从事某一种职业的资格。只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与适应能力才能通往数字化生存时代的第三本“护照”。今天的学习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不能用以往的学习眼光来看待现在的的学习了,明智态度就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的洪流中去。
三、语文教师本身应是一个“书痴”
教师要教好书,首先得多读书,这是谁都理会的大道理。但相对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认为,“书桌——书柜——书房——书店”就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精神乐园;“讲授——演说——交际——写作”就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人生演绎。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读书可以提取信息,激发思维,汲取思想,涵养心灵,温润生命,可以避免“有知识无文化”之忧,可以提高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特别是多阅读各种语文学科领域的优秀书籍,还可以从书中学习到许多教育专家优秀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语文教师更应该掌握多方面知识,不仅业务知识必须全面,对于其他学科如历史、哲学甚至某些理工学科的基本与理念和思想,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否则你就无法与学生进行某些交叉性质的学科沟通。比如讲授一篇科普性质的说明文,如果你自己都搞不清楚课文的内涵,又如何教会学生深刻理解呢。语文教师真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形成浓厚的读书兴趣,才能从书本上汲取到丰富的营养,眼界将更开阔,思维将更敏捷,语言将更幽雅,教学工作将更得心应手。
四、语文教师应自觉成为一个教育研究者
在今天的教育形势下,教育研究自觉与否是区别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分水岭。知识型、经验型教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科研。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跨入高素质教师行列关键的一步。新课改理念是这样要求我们教师的:为课程改革服务,就要求我们教师将主要精力聚焦到课堂教学领域,去研究、去实践、去构建人性化、生活化、主体化、互动化的课堂;为课程服务,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反思意识,不断地超越自我,使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为课程服务,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意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努力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各种课程资源。任何一个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把教学的全过程当作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去研究,去探索,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尤其是坚持教材科学性研究和学生可接受性的研究,以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的研究,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逐渐由“经验型”教师转向成“科研型”教师。一名教师,能在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且持之以恒地去搞科研,发展速度就快,达到的水平就高。因为教师在科研的同时,就包含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比如说,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新的教育观念,与我们多年实行的应试教育有本质的区别。然而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疑难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进行科研的契机,并有可能通过学习实践,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就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作出了贡献。同时,提高了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总之,面对新世纪,面对新课改,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知识底蕴及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还得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潜游,在科学的殿堂里探秘。
参考文献
1、粱静云做学者型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 1998,(10)
2、傅东缨《圣园之魂》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3、张隆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535326广西浦北县石冲中心小学)
一、造就良好的师德,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师的行为就如同一面境子,时刻影响着学生的习惯养成,因此师德如何就显得非常重要,师德是执教者的魂,是耕耘者的根,只有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塑造学生,才能不计个人得失,执着地追求事业的成功。正如资深儿童教育家孙敬修曾形象地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的行动。”再没有第二种职业的人像教师那样,受到这么多眼睛极为敏锐极为专注极为全面的监督了。所以说,教师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言行水准要比其他职业有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也许我们的教师在物质生活上并不富有,但当人类文明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桃李满园,人才辈出时,教师是幸福的,是精神的富有者。爱是教育力量无比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索。特别是对问题学生,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及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呵护他们,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陶行之曾告诫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以满腔的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用智慧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
二、语文老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必须不断充电
当今时代分秒传递出的新知令人瞠目结舌。昨夜,你还独占一岭鳌头,晨起,你却如沉深谷。你想永立涛头当弄潮儿吗?只有跟上知识飞进的脚步。圣人孔子堪为我们不断学习的形象化注释,他一生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博采着、酿造着、充实着鼓胀的知识行囊,美丽着极富有的人生旅途。甚至不知老之将至。古人尚如此,那么我们今天的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经济的时代,“终身学习”更重要,同时还要认识到今天学习的形式,内容和重心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早几年西方白领阶层就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国外教育学家曾将学历和专业技能称作是社会谋生的第二本“护照”,而这只证明了你有从事某一种职业的资格。只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与适应能力才能通往数字化生存时代的第三本“护照”。今天的学习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不能用以往的学习眼光来看待现在的的学习了,明智态度就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的洪流中去。
三、语文教师本身应是一个“书痴”
教师要教好书,首先得多读书,这是谁都理会的大道理。但相对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认为,“书桌——书柜——书房——书店”就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精神乐园;“讲授——演说——交际——写作”就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人生演绎。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读书可以提取信息,激发思维,汲取思想,涵养心灵,温润生命,可以避免“有知识无文化”之忧,可以提高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特别是多阅读各种语文学科领域的优秀书籍,还可以从书中学习到许多教育专家优秀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语文教师更应该掌握多方面知识,不仅业务知识必须全面,对于其他学科如历史、哲学甚至某些理工学科的基本与理念和思想,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否则你就无法与学生进行某些交叉性质的学科沟通。比如讲授一篇科普性质的说明文,如果你自己都搞不清楚课文的内涵,又如何教会学生深刻理解呢。语文教师真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形成浓厚的读书兴趣,才能从书本上汲取到丰富的营养,眼界将更开阔,思维将更敏捷,语言将更幽雅,教学工作将更得心应手。
四、语文教师应自觉成为一个教育研究者
在今天的教育形势下,教育研究自觉与否是区别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分水岭。知识型、经验型教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科研。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跨入高素质教师行列关键的一步。新课改理念是这样要求我们教师的:为课程改革服务,就要求我们教师将主要精力聚焦到课堂教学领域,去研究、去实践、去构建人性化、生活化、主体化、互动化的课堂;为课程服务,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反思意识,不断地超越自我,使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为课程服务,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意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努力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各种课程资源。任何一个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把教学的全过程当作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去研究,去探索,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尤其是坚持教材科学性研究和学生可接受性的研究,以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的研究,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逐渐由“经验型”教师转向成“科研型”教师。一名教师,能在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且持之以恒地去搞科研,发展速度就快,达到的水平就高。因为教师在科研的同时,就包含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比如说,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新的教育观念,与我们多年实行的应试教育有本质的区别。然而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疑难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进行科研的契机,并有可能通过学习实践,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就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作出了贡献。同时,提高了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总之,面对新世纪,面对新课改,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知识底蕴及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还得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潜游,在科学的殿堂里探秘。
参考文献
1、粱静云做学者型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 1998,(10)
2、傅东缨《圣园之魂》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3、张隆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535326广西浦北县石冲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