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桉树是当今世界三大速生造林树种之一,建设桉树速生丰产经济林是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从桉树造林的林分特性、桉树立地条件两个方面对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桉树造林经营管理中的制约性因素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出提高桉树造林效益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桉树造林;经济林;效益
木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与全球森林资源的急剧下降之间形成的林业发展矛盾突出,大力发展工业人工林是当前林业发展的必要举措。木材及木制产品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物质材料之一,我国作木材需求与供给矛盾更加突出的国家,加快发展经济人工林更是重要的国民经济发展问题。桉树作为主要的速丰树种之一,以其高生长性、高适应性及较高的生产效益,发展成为我国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速丰林基地的首选树种。国家商品用材林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桉树经济林发展提供重大契机及动力,如何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提升桉树经济林效益成为当前林业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 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
1.1 桉树造林林分特性
桉树人工林是相对于天然森林的相对概念,主要是指以人工种植方式进行桉树森林营造(播种、栽植等)的过程。按照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的程度,可以将桉树人工林造林过程分为人工林、速生丰产林、工业人工林三个主要阶段。桉树工业人工林是最高阶段,在该阶段,林业发展呈现出集约型经营及市场化特征,以木材为基本材料的加工业或相关工业与工业人工林经营管理相联系。桉树人工林林分是指包括树种结构、组成、环境条件在内的树木个体的总和,经济林林分结构被看做是仅次于立地质量的决定林地生产力的关键性因素。天然原始森林很少存在地力衰退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天然森林及其植物多样性可以提升森林自肥能力;但在桉树人工林培育中由于管理不当存在林分生产力下降,林地土壤退化等诸多问题。一般而言,人工林林分会由于栽植的树种类别、林分起源及经营管理措施等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充分掌握桉树人工林林分基本信息及相关环境变化,可以显著提升桉树造林管理的计划性与预测性,有准备的落实营林目标及成效。
1.2 桉树立地及其土壤状况
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现象也被称作是“第二代效应”,即人工林的连载等方式会造成林地土壤退化,林地生产能力急剧下降等问题。实际上,桉树人工林生产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或熟化等产生一定的干扰与阻碍,以至于影响了人工林集约化发展目标。土壤肥力下降,林地林分生产力下降、林地环境发生变化是反映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具体表现。桉树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对桉树经济林造林成效影响极大,直接关系到桉树根系生长及其养分吸收等基本状况,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非毛管空隙等都是衡量桉树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土壤结构作为桉树立地条件的质量指标,能够控制或决定桉树林地生态系统内部主要功能的发挥。研究表明,桉树林地连载会加剧土壤空隙结构恶化,连载代数越多,林地土壤容重明显增加,毛管孔隙度不断下降,进而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桉树林地土壤化学性质也十分重要,是衡量土壤肥力的关键性因素。桉树人工林培育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壤养分,加上人工林林木的生长环境一致,致使林木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与吸收特性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桉树人工林造林中需要在林地土壤中吸取大量的、营养元素结构相同的养分,从而造成桉树人工林土壤库养分的减少与难恢复性。
2 桉树造林经营管理中的制约性因素
2.1 经营管理目标单一化
桉树造林从规划经营目标看,具有显著的专门化、定向化培育特征,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一般采取单一纯林作业的方式,这种培育模式不仅会影响林地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制约着林地生产效益的提升。我国工业人工林从培育初期,就确定了“丰产化”的经营管理目标,强调速生丰产的定向培育过程。实际上,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当前人工林经营管理的另一项重要目标,管理者在市场导向下做好专业化生产培育的同时,也要坚持对林地的永续性经营,使得桉树人工林在永续发展的基础上获取经济效益。
2.2 桉树人工林存在不稳定性
作为一种外来树种,桉树人工林在种植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稳定性。从当前的种植情况来看,桉树人工林大多是以桉树作为单一的树种进行种植,结构相对简单,对病虫害的预防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较大面积的病虫害,整个桉树人工林将面临极大的困境。广西某桉树人工林就因青枯病危害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从桉树人工林自身的特点来分析,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在面对极端气候天气情况下,适应性难以保证。曾有报道指出,广西沿海某桉树人工林在一次热带风暴过程中几乎全部损失。由此可见,桉树人工林在经营过程中,稳定性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提高桉树人工林生长稳定性也是将来发展一个重要课题,只有保持稳定性,才是实现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保证。
2.3 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
从桉树特点分析,桉树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因此,桉树人工林在成长过程中所占用的水分、养分相对较多,容易造成地力衰退、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的出现,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关于桉树人工林的绝对耗水量,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但是,也有研究发现,对于3年以上的桉树,在没有地表水的情况下,可以吸收到地下8米以上的水分,其中,桉树没长成1kg的干物质就需要500kg的水。以此可以推出,桉树人工林的成长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作为保证,另一方面,桉树人工林的成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地地下水资源的消耗,对周边土地和林地的干旱产生影响。 桉树人工林经营周期相对较短,轮伐期也相对较短,虽然桉树木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力的退化。当前,认为桉树造成地力养分过分流失的报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桉树的生长周期较短,生长迅速,消耗养分较多;二是桉树树下没有杂草生长、林地的枯枝落叶也被扒走,水土流失严重,同时得不到有效补充,养分得到不到最有效的循环使用。 3 提高桉树造林效益的具体措施
3.1 根据桉树林分水平进行差异化经营
当前桉树经济林存在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较低的生态状况,这主要是由林地立地土壤环境及林分结构状况等造成的。准确了解桉树人工林林分等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计划与统筹,对桉树经济林地进行差异化分类管理是极为必要的措施。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林业经营管理开始重视经济效益与自然规律的有机结合,强调林业经营需回归自然,将桉树人工林看做是自然的生产力,利用林地内部各部分结构的复杂关系及相互作用,强调接近自然的林地经营管理思想。人工林分类经营理论强调林地经营者对经营目标的选择能力,即在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效益统一性的前提下,确立林地的主要发展战略与目标,最有效的组织发挥桉树经济林的多种功能,从整体规划中实现综合协调的发展目标。
3.2 不同经营措施充分利用桉树造林生长特性
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在桉树人工林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比如,在桉树人工林采伐完后,采用除草剂或机耕全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伐桩腐烂的方式。研究发现,通过喷施除草剂,通常需要三年的时间,整个伐桩才能完全腐烂,而通过机耕全垦方式,可以迅速将植物迅速转变成有机质被新种林木吸收,同时也达到了疏松土层的目的,有利于桉树人工林在幼林期的生长。不同经营措施会对桉树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造林前与造林后,伐根催腐造林前与炼山造林前土壤理化性质都存在不同的表现。不同经营措施的使用,能够在同等的林地条件下,分析与选择出最为合理的造林措施,采取不同立地状况与更新方式,实现林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韦中绵,万文生.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及造林效益评价[J].广西农业科学,2009(7).
[2] 唐家平,黄德诚.提高桉树造林效益的几点探索[J].林业经济,2012(7).
[3] 宋思明.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J].吉林农业,2011(7).
[4] 梁宏温,杨健基.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5).
[5] 廖观荣.我国桉树人工林立地土壤问题研究概况[J].生态环境,2010(12).
[6] 何木林.不同营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J].防护林技,2009(2).
关键词:桉树造林;经济林;效益
木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与全球森林资源的急剧下降之间形成的林业发展矛盾突出,大力发展工业人工林是当前林业发展的必要举措。木材及木制产品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物质材料之一,我国作木材需求与供给矛盾更加突出的国家,加快发展经济人工林更是重要的国民经济发展问题。桉树作为主要的速丰树种之一,以其高生长性、高适应性及较高的生产效益,发展成为我国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速丰林基地的首选树种。国家商品用材林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桉树经济林发展提供重大契机及动力,如何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提升桉树经济林效益成为当前林业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 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
1.1 桉树造林林分特性
桉树人工林是相对于天然森林的相对概念,主要是指以人工种植方式进行桉树森林营造(播种、栽植等)的过程。按照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的程度,可以将桉树人工林造林过程分为人工林、速生丰产林、工业人工林三个主要阶段。桉树工业人工林是最高阶段,在该阶段,林业发展呈现出集约型经营及市场化特征,以木材为基本材料的加工业或相关工业与工业人工林经营管理相联系。桉树人工林林分是指包括树种结构、组成、环境条件在内的树木个体的总和,经济林林分结构被看做是仅次于立地质量的决定林地生产力的关键性因素。天然原始森林很少存在地力衰退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天然森林及其植物多样性可以提升森林自肥能力;但在桉树人工林培育中由于管理不当存在林分生产力下降,林地土壤退化等诸多问题。一般而言,人工林林分会由于栽植的树种类别、林分起源及经营管理措施等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充分掌握桉树人工林林分基本信息及相关环境变化,可以显著提升桉树造林管理的计划性与预测性,有准备的落实营林目标及成效。
1.2 桉树立地及其土壤状况
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现象也被称作是“第二代效应”,即人工林的连载等方式会造成林地土壤退化,林地生产能力急剧下降等问题。实际上,桉树人工林生产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或熟化等产生一定的干扰与阻碍,以至于影响了人工林集约化发展目标。土壤肥力下降,林地林分生产力下降、林地环境发生变化是反映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具体表现。桉树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对桉树经济林造林成效影响极大,直接关系到桉树根系生长及其养分吸收等基本状况,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非毛管空隙等都是衡量桉树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土壤结构作为桉树立地条件的质量指标,能够控制或决定桉树林地生态系统内部主要功能的发挥。研究表明,桉树林地连载会加剧土壤空隙结构恶化,连载代数越多,林地土壤容重明显增加,毛管孔隙度不断下降,进而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桉树林地土壤化学性质也十分重要,是衡量土壤肥力的关键性因素。桉树人工林培育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壤养分,加上人工林林木的生长环境一致,致使林木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与吸收特性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桉树人工林造林中需要在林地土壤中吸取大量的、营养元素结构相同的养分,从而造成桉树人工林土壤库养分的减少与难恢复性。
2 桉树造林经营管理中的制约性因素
2.1 经营管理目标单一化
桉树造林从规划经营目标看,具有显著的专门化、定向化培育特征,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一般采取单一纯林作业的方式,这种培育模式不仅会影响林地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制约着林地生产效益的提升。我国工业人工林从培育初期,就确定了“丰产化”的经营管理目标,强调速生丰产的定向培育过程。实际上,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当前人工林经营管理的另一项重要目标,管理者在市场导向下做好专业化生产培育的同时,也要坚持对林地的永续性经营,使得桉树人工林在永续发展的基础上获取经济效益。
2.2 桉树人工林存在不稳定性
作为一种外来树种,桉树人工林在种植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稳定性。从当前的种植情况来看,桉树人工林大多是以桉树作为单一的树种进行种植,结构相对简单,对病虫害的预防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较大面积的病虫害,整个桉树人工林将面临极大的困境。广西某桉树人工林就因青枯病危害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从桉树人工林自身的特点来分析,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在面对极端气候天气情况下,适应性难以保证。曾有报道指出,广西沿海某桉树人工林在一次热带风暴过程中几乎全部损失。由此可见,桉树人工林在经营过程中,稳定性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提高桉树人工林生长稳定性也是将来发展一个重要课题,只有保持稳定性,才是实现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保证。
2.3 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
从桉树特点分析,桉树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因此,桉树人工林在成长过程中所占用的水分、养分相对较多,容易造成地力衰退、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的出现,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关于桉树人工林的绝对耗水量,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但是,也有研究发现,对于3年以上的桉树,在没有地表水的情况下,可以吸收到地下8米以上的水分,其中,桉树没长成1kg的干物质就需要500kg的水。以此可以推出,桉树人工林的成长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作为保证,另一方面,桉树人工林的成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地地下水资源的消耗,对周边土地和林地的干旱产生影响。 桉树人工林经营周期相对较短,轮伐期也相对较短,虽然桉树木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力的退化。当前,认为桉树造成地力养分过分流失的报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桉树的生长周期较短,生长迅速,消耗养分较多;二是桉树树下没有杂草生长、林地的枯枝落叶也被扒走,水土流失严重,同时得不到有效补充,养分得到不到最有效的循环使用。 3 提高桉树造林效益的具体措施
3.1 根据桉树林分水平进行差异化经营
当前桉树经济林存在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较低的生态状况,这主要是由林地立地土壤环境及林分结构状况等造成的。准确了解桉树人工林林分等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计划与统筹,对桉树经济林地进行差异化分类管理是极为必要的措施。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林业经营管理开始重视经济效益与自然规律的有机结合,强调林业经营需回归自然,将桉树人工林看做是自然的生产力,利用林地内部各部分结构的复杂关系及相互作用,强调接近自然的林地经营管理思想。人工林分类经营理论强调林地经营者对经营目标的选择能力,即在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效益统一性的前提下,确立林地的主要发展战略与目标,最有效的组织发挥桉树经济林的多种功能,从整体规划中实现综合协调的发展目标。
3.2 不同经营措施充分利用桉树造林生长特性
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在桉树人工林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比如,在桉树人工林采伐完后,采用除草剂或机耕全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伐桩腐烂的方式。研究发现,通过喷施除草剂,通常需要三年的时间,整个伐桩才能完全腐烂,而通过机耕全垦方式,可以迅速将植物迅速转变成有机质被新种林木吸收,同时也达到了疏松土层的目的,有利于桉树人工林在幼林期的生长。不同经营措施会对桉树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造林前与造林后,伐根催腐造林前与炼山造林前土壤理化性质都存在不同的表现。不同经营措施的使用,能够在同等的林地条件下,分析与选择出最为合理的造林措施,采取不同立地状况与更新方式,实现林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韦中绵,万文生.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及造林效益评价[J].广西农业科学,2009(7).
[2] 唐家平,黄德诚.提高桉树造林效益的几点探索[J].林业经济,2012(7).
[3] 宋思明.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J].吉林农业,2011(7).
[4] 梁宏温,杨健基.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5).
[5] 廖观荣.我国桉树人工林立地土壤问题研究概况[J].生态环境,2010(12).
[6] 何木林.不同营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J].防护林技,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