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听说过渔盆的故事,但是细节记得很模糊了。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老故事,有好人有恶霸,结局自然是善良的人战胜了坏人。而被争夺的宝贝渔盆回到了海里。
我很奇怪,为什么渔盆要回去呢?
有人回答我说,大海的东西要回到大海里去。我一下子想起了这个遥远的故事,为的是里面所饱含的深意。
仍然是在离我们很遥远的地方,在干旱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少年向往着鱼,于是他寻找能捉到大鱼的“鱼王”,然而他所认为的“鱼王”告诉少年,他们不是“鱼王”。在少年跟随着他们学习的过程背后,牵出一个悲伤的故事。
这是一个以前没有读过,却分外熟悉的故事。这个八岁的少年想着鱼吃着鱼捉着鱼,远行寻找鱼王;期盼着希冀着,走向远方的梦想。谁的童年里没有一个魂牵梦萦的“鱼王”呢?
那么最后这个少年找到“鱼王”没有呢?我想没有。因为水手婆婆说,她用了一生来寻找。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带着一种与其说是悲伤不如说是怀念的感情。书里的民俗风味很浓,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非常自然,有着大山人的温柔敦厚。旱手爷爷和水手婆婆的故事,同样非常传统,让我忆起了听父辈讲故事时的情节。
他们彼此相爱,可到死都不能在一起;他们拥有足以让自己大富大贵的手艺,但甘愿平凡地隐居在山里;他们同样找了一生的鱼王,却分别有了自己的答案。这个故事里“水手鱼王”和“旱手鱼王”的交错体现了人性的丑恶,同样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而始作俑者是从来没有露过面的老族长。他凌驾于大山上,有钱有权有势,山里的所有人为得到老族长的一点恩惠而疯狂,包括“鱼王”。他们记挂着老族长,却最终被老族长害死。老族长像人心灵深处的欲念,它也许能够给你带来些好处,但是如果你捉到的一条条鱼一点点成就是为了满足于它,它总有一天会把你吞噬掉。正因为有这种丑恶的欲念存在,才显得旱手爷爷水手婆婆的爱情格外动人。经历过这样坎坷的老人,在少年眼中是哲人一般的存在。
“长辈人牵手走三里,自己走七里。”“狗的脚太重了。”“一些懒鱼、不愿赶路的鱼就一块儿留下了。这片水一点点渗没了,晒干了,鱼就只有随上扎到地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话稍稍细品,就是一种朴实的智慧,从父辈传下一代又一代。倾听他们故事的,是这个懵懂的少年。这个少年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倾听者,把老人们说的话展示给我们听。他在大山里一点点学会思考,学会怎样谦虚,学会怎样面对这个世界。有切身的体验,有真实的感受,这是大山的智慧给他上的一课,珍贵无比。
看着他们故事的,是这个懵懂的我。老故事常有大智慧,这是对的。我读着书时,很羞愧地发现,我也是听过长辈给我讲过这样的旧事,说过这样的道理,授给我这样的技艺的。然而我不过把这些当做陈芝麻烂谷子,然后统统抛到脑后。书里的少年至少比我聪明,他就算不理解不赞同,也是静静地听。而我却把自己的狂妄看成年少意气,这些过时的观念,不过是束缚我的枷锁,于是我嗤之以鼻。有人把这叫做叛逆,有人把这叫做代沟,有人说这是这个时代年轻人们的特征。那这样什么都听不进去的我们,究竟错过了多少应该学会的课程?少了多少傍身的资本?缺了多少平和的心态?我们正在一点点亲手扔掉口口相传的智慧——“它已经老了,不适合我们了”。而网上的教育帖子一大片,却没有几个讲到起码的敬畏、尊重和谦虚。
敬畏自己脚下的土地;尊重所有努力生活的人;尊重别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保持谦虚,就算是已经会的东西,谦虚一下也许能做得更好。这是古人早早就提倡的道理。
小时候搬张椅子坐在院子里乘凉看星星的时候,爷爷总是和奶奶说起今天谁家的田有虫了要去叫他除,明天是什么日子要去干什么。我有时候插一句:“为什么要提醒他?”爷爷就说:“他家的田被吃完了虫子不就来吃我们的吗?”我“哦”了一声,以后才发觉,这是做人的善良法则。周杰伦也有首歌叫《听妈妈的话》。这些朴实的话语里,饱含着风里来雨里去的血泪与年长者对世界的理解崇敬之心。人生的路有十里,虽然长辈只带你走三里,可没有这三里,剩下的七里要难走很多。即使是这些智慧渐渐打上时代的烙印,渐渐力有不支,对我们也有参考价值,像一个耄耋老者,就算不说话也能让人感受到沧桑。我愿意认真听听这些渐渐老去的智慧。
本文荣获第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中学组一等奖
指导老师 童华萍
我很奇怪,为什么渔盆要回去呢?
有人回答我说,大海的东西要回到大海里去。我一下子想起了这个遥远的故事,为的是里面所饱含的深意。
仍然是在离我们很遥远的地方,在干旱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少年向往着鱼,于是他寻找能捉到大鱼的“鱼王”,然而他所认为的“鱼王”告诉少年,他们不是“鱼王”。在少年跟随着他们学习的过程背后,牵出一个悲伤的故事。
这是一个以前没有读过,却分外熟悉的故事。这个八岁的少年想着鱼吃着鱼捉着鱼,远行寻找鱼王;期盼着希冀着,走向远方的梦想。谁的童年里没有一个魂牵梦萦的“鱼王”呢?
那么最后这个少年找到“鱼王”没有呢?我想没有。因为水手婆婆说,她用了一生来寻找。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带着一种与其说是悲伤不如说是怀念的感情。书里的民俗风味很浓,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非常自然,有着大山人的温柔敦厚。旱手爷爷和水手婆婆的故事,同样非常传统,让我忆起了听父辈讲故事时的情节。
他们彼此相爱,可到死都不能在一起;他们拥有足以让自己大富大贵的手艺,但甘愿平凡地隐居在山里;他们同样找了一生的鱼王,却分别有了自己的答案。这个故事里“水手鱼王”和“旱手鱼王”的交错体现了人性的丑恶,同样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而始作俑者是从来没有露过面的老族长。他凌驾于大山上,有钱有权有势,山里的所有人为得到老族长的一点恩惠而疯狂,包括“鱼王”。他们记挂着老族长,却最终被老族长害死。老族长像人心灵深处的欲念,它也许能够给你带来些好处,但是如果你捉到的一条条鱼一点点成就是为了满足于它,它总有一天会把你吞噬掉。正因为有这种丑恶的欲念存在,才显得旱手爷爷水手婆婆的爱情格外动人。经历过这样坎坷的老人,在少年眼中是哲人一般的存在。
“长辈人牵手走三里,自己走七里。”“狗的脚太重了。”“一些懒鱼、不愿赶路的鱼就一块儿留下了。这片水一点点渗没了,晒干了,鱼就只有随上扎到地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话稍稍细品,就是一种朴实的智慧,从父辈传下一代又一代。倾听他们故事的,是这个懵懂的少年。这个少年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倾听者,把老人们说的话展示给我们听。他在大山里一点点学会思考,学会怎样谦虚,学会怎样面对这个世界。有切身的体验,有真实的感受,这是大山的智慧给他上的一课,珍贵无比。
看着他们故事的,是这个懵懂的我。老故事常有大智慧,这是对的。我读着书时,很羞愧地发现,我也是听过长辈给我讲过这样的旧事,说过这样的道理,授给我这样的技艺的。然而我不过把这些当做陈芝麻烂谷子,然后统统抛到脑后。书里的少年至少比我聪明,他就算不理解不赞同,也是静静地听。而我却把自己的狂妄看成年少意气,这些过时的观念,不过是束缚我的枷锁,于是我嗤之以鼻。有人把这叫做叛逆,有人把这叫做代沟,有人说这是这个时代年轻人们的特征。那这样什么都听不进去的我们,究竟错过了多少应该学会的课程?少了多少傍身的资本?缺了多少平和的心态?我们正在一点点亲手扔掉口口相传的智慧——“它已经老了,不适合我们了”。而网上的教育帖子一大片,却没有几个讲到起码的敬畏、尊重和谦虚。
敬畏自己脚下的土地;尊重所有努力生活的人;尊重别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保持谦虚,就算是已经会的东西,谦虚一下也许能做得更好。这是古人早早就提倡的道理。
小时候搬张椅子坐在院子里乘凉看星星的时候,爷爷总是和奶奶说起今天谁家的田有虫了要去叫他除,明天是什么日子要去干什么。我有时候插一句:“为什么要提醒他?”爷爷就说:“他家的田被吃完了虫子不就来吃我们的吗?”我“哦”了一声,以后才发觉,这是做人的善良法则。周杰伦也有首歌叫《听妈妈的话》。这些朴实的话语里,饱含着风里来雨里去的血泪与年长者对世界的理解崇敬之心。人生的路有十里,虽然长辈只带你走三里,可没有这三里,剩下的七里要难走很多。即使是这些智慧渐渐打上时代的烙印,渐渐力有不支,对我们也有参考价值,像一个耄耋老者,就算不说话也能让人感受到沧桑。我愿意认真听听这些渐渐老去的智慧。
本文荣获第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中学组一等奖
指导老师 童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