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研究

来源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pel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相关立法对原告资格的缩略性规定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日益增多造成司法实践中矛盾叠生,因此必须重新研究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类型的多样化问题.首先,明确对有关社会组织的资格认定标准,避免过高的“硬性条件”阻碍社会组织行使公益诉权;其次,虽然确定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但必须要确保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权与公益起诉权协调实施;最后,赋予公民环境民事公益诉权,扩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类型,切实发挥公民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化改革的推进,大量新转变的“社会人”快速涌向作为社会治理基本单元的城乡社区,社会矛盾集中到基层社区,成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内在动因.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强化社区治理政治引领、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社区统筹协调能力、保障社区民生服务需求、引领社区文化建设导向等功能.面对基层党建不适应领导社区建设新要求、社区服务不适应社区治理新发展、社区治理不适应社区居民新期盼、社会组织培育不适应群众生产生活新需要、信息技术使用不适应社区治理新模式、人力资源匮乏不适应社区治理新变化等一系列挑
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基层信访工作进入大数据时代,网上信访在提升工作效率、化解信访案件、分析形势规律、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效能.网上信访在基层广泛应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如信访专业人才匮乏、信访数据汇入平台缺乏统一标准、信访数据考核指标异化等问题逐步显现.对此,要充分认识到信访平台的新变化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回溯信访工作本源,建设数据应用型管理人才队伍、优化信访大数据管理职能、挖掘信访数据背后蕴藏的价值,促进基层信访工作迈向信息化才是信访的重中之重.
国家治理的基础在基层、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其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新时代、新理念、新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新问题、新要求.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以自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以法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以德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力,以智能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把手”和同级监督在我国的纪检监察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是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考验.党的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各级“一把手”的监督检查,完善任职回避、定期轮岗、离任审计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目前,“一把手”和同级监督困境的原因有:同级监督力量薄弱、监督缺乏制度支持、纪检监察人员监督意识和“一把手”接受意识都有待加强.为努力实现“一把手”和同级的有力、有效监督,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胜利,要从强
新时代,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是顺应治理理论的发展、适应国家治理方式由“统治”到“管理”再到“治理”的时代命题.志愿服务作为国家与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顺应了社会治理的时代需要,契合了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推进了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当前,新时代志愿服务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为此,需要筑牢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思想根基,建设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创新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模式,加强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