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前后腧穴皮肤温度变化与气机升降的关系研究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an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针刺前后腧穴皮肤温度变化与气机升降——气的运行的关系.方法:针刺内关穴,观察针刺前、针刺结束、针刺结束10 min、针刺结束20 min4个时间点,内关穴、大陵穴、间使穴、外关穴4穴皮肤温度.结果:针刺结束、针刺结束10 min、针刺结束20 min与针刺前相比较,4穴平均温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结束、针刺结束10min、针刺结束20 min相比较,4穴平均温度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针刺内关穴,能调节内关穴内经气,升高其皮肤温度.经气向外运行,影响大陵、郄门、外关,3穴皮肤温度随之升高;②观察发现,针刺内关穴对腧穴皮肤温度的影响,与经过内关穴的经脉循行方向一致;③通过观察针刺内关穴前后相关腧穴皮肤温度的变化,能勾画出经过内关穴的经气运行轨迹,展示经脉腧穴中气机升降规律,针刺前后腧穴皮肤温度变化与气机升降密切相关,即:内关穴处的经气,分别向手、向胸、向外关运行.手厥阴心包经前臂段经气大体运行方向是从手走胸;④针刺对腧穴皮肤温度有双向调节作用,使皮肤温度低的升高、高的下降,腧穴有最佳温度.
其他文献
消乳方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李淑闽老师自拟方,由知柏地黄丸合大补阴丸加减而成.李淑闽老师坐诊生长发育专科门诊20余年来,其自拟的消乳方治疗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沈宗国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对角及角药的运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对于不寐病、咳嗽病、眩晕病、头痛病的治疗,更有鲜明的用药特点;在一些疑难杂症上的用药也独具匠
叶松教授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作者仔细探究其临证经验,总结从肝脾论治此病的方法,认为肝脾不调主要包括“木不疏土”“木旺乘土”“土虚木乘”三大类
阮诗玮教授于临证中倡导“六看”理论,独具匠心,遣方用药,辨证选方,尤善运用王氏及李氏清暑益气汤,于间各有心得及经验.乃暑热气阴两伤者,施以王氏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MSM人群艾滋病患者和健康自愿者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双侧背俞穴的红外温度,总结AIDS患者背俞穴红外敏感经穴,论证背俞穴反映病症的科学性,为艾滋
目的:观察自制祛白复颜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