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年幼之时,有一部武打电影风靡全国,叫《少林寺》。看完这个电影,有些人就去河南少林寺拜师学武。还有一些人,就到附近公园里找个师傅,学一套长拳。对我来说,附近的地坛公园是一个真实的存在,那里真有人练拳。而遥远的嵩山少林寺是一个虚幻的存在,如同古希腊人的奥林匹亚山。很快,我又从一本破旧的杂志上看到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正是梅超风练九阴白骨抓的那一段,即便我有习武之心,看了这一段,也不打算去蒙古的沙漠中偷别人的头盖骨练自己的爪子。我渐渐明白,沙漠、西北的戈壁、中原的少林,还有烟雨江南,在武侠小说中都是另一种存在,不可用真实的距离去度量。
后来读更多的武侠小说,武侠世界就更为完整,峨嵋派要有,崆峒派要有,南少林,泰山、衡山也要有。有一段时间,我相信古代的人具备一些神奇的能力,确实会轻功,会绝妙的剑术和拳法,打起架来也更好看。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据说是练过武的,他经常给我讲述武侠世界的曼妙,我对他非常尊敬。有一次,他和体育系的某個同学发生矛盾,结果被暴打一顿,浑身的武艺在那个五大三粗的体育系学生面前施展不开,回到宿舍后,大家面面相觑,他觉得有必要做出一个解释,来捍卫武术的光荣。他说:“那个学体育的傻逼,他不按照套路打。”我跑去体育系做调查,看体育系里是不是那些学武术专业的更厉害,结果他们告诉我,体育系里称王称霸的是那帮练举重的,个子矮地盘稳,力量大爆发力强。我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能打的居然是五短身材的小矮人,而不是白衣飘飘书生剑气腹中有才学气质华丽的萍踪侠影的张丹枫一样的文人。那一瞬间,我青少年时代建立起来的武侠世界坍塌了,却由此明白一个道理,虽然体育系那帮孙子能打,但要构建一个武侠的想象的世界,还是我们文学系的人更擅长。
这个武侠的想象的世界,要先于、外在于、相异于现今的世界。法国学者保罗·韦纳在《古希腊人是否相信他们的神话》中说,古希腊人是否在自认为真实的特洛伊战争、阿伽门农其人与诗人们明显编造出来的愉悦公众的那些东西之间做出区分呢?是否既相信神话故事中的地理信息,又相信维纳斯与战神偷情这些风流韵事呢?他们是否明确文学或宗教要比历史或自然更为虚构呢?这些个问题,我们在阅读武侠小说、观看武侠电影时也会面对。最简单的办法是,把武侠小说当成是“成年人的童话”,将其中的英雄视为半人半神,把武侠电影当作是歌舞片,武打设计如同编舞,这样一来,《一代宗师》中的章子怡会更加美丽。 武侠中人一会儿站在缥缈的竹林之上,一会儿又拳拳到肉,一会儿归隐山林,一会儿争权夺利,彰显道家正统,弘扬爱国主义,济贫自有飞天剑,尔且安心做奴才。武侠故事中到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俗套,也多多少少渗透文人的理想。今日,武侠故事的消费者见多识广,他们要求有新的奇闻,这样的奇闻应该超越真假之分,也不该存在于太过遥远的往昔。他们希望它具有“科学性”或者“历史性”,所以,构建武侠想象的人也要用新的招数。其招数有三,第一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不再以峨嵋、少林这样的地理来安排武侠世界,而是讲形意、八卦、太极、咏春这样真实存在的派系,宣讲武林中更多的派系和人物,诸神的谱系越完整,一个单独的神似乎就有理由存在。第二是将半人半神矮化为具有神话色彩的人,大侠不再会飞,但真实的搏击能力更强。第三是,缅怀逝去的武林,今日的武侠世界虽然零落成泥,但作为总体的武侠世界在不断追忆中成为一个“迷思”。如远古诸神的聂隐娘到民国北京的刺客,武侠故事如一块千年老琥珀,里面那只苍蝇被不断摩挲,散发出温润的光芒。
后来读更多的武侠小说,武侠世界就更为完整,峨嵋派要有,崆峒派要有,南少林,泰山、衡山也要有。有一段时间,我相信古代的人具备一些神奇的能力,确实会轻功,会绝妙的剑术和拳法,打起架来也更好看。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据说是练过武的,他经常给我讲述武侠世界的曼妙,我对他非常尊敬。有一次,他和体育系的某個同学发生矛盾,结果被暴打一顿,浑身的武艺在那个五大三粗的体育系学生面前施展不开,回到宿舍后,大家面面相觑,他觉得有必要做出一个解释,来捍卫武术的光荣。他说:“那个学体育的傻逼,他不按照套路打。”我跑去体育系做调查,看体育系里是不是那些学武术专业的更厉害,结果他们告诉我,体育系里称王称霸的是那帮练举重的,个子矮地盘稳,力量大爆发力强。我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能打的居然是五短身材的小矮人,而不是白衣飘飘书生剑气腹中有才学气质华丽的萍踪侠影的张丹枫一样的文人。那一瞬间,我青少年时代建立起来的武侠世界坍塌了,却由此明白一个道理,虽然体育系那帮孙子能打,但要构建一个武侠的想象的世界,还是我们文学系的人更擅长。
这个武侠的想象的世界,要先于、外在于、相异于现今的世界。法国学者保罗·韦纳在《古希腊人是否相信他们的神话》中说,古希腊人是否在自认为真实的特洛伊战争、阿伽门农其人与诗人们明显编造出来的愉悦公众的那些东西之间做出区分呢?是否既相信神话故事中的地理信息,又相信维纳斯与战神偷情这些风流韵事呢?他们是否明确文学或宗教要比历史或自然更为虚构呢?这些个问题,我们在阅读武侠小说、观看武侠电影时也会面对。最简单的办法是,把武侠小说当成是“成年人的童话”,将其中的英雄视为半人半神,把武侠电影当作是歌舞片,武打设计如同编舞,这样一来,《一代宗师》中的章子怡会更加美丽。 武侠中人一会儿站在缥缈的竹林之上,一会儿又拳拳到肉,一会儿归隐山林,一会儿争权夺利,彰显道家正统,弘扬爱国主义,济贫自有飞天剑,尔且安心做奴才。武侠故事中到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俗套,也多多少少渗透文人的理想。今日,武侠故事的消费者见多识广,他们要求有新的奇闻,这样的奇闻应该超越真假之分,也不该存在于太过遥远的往昔。他们希望它具有“科学性”或者“历史性”,所以,构建武侠想象的人也要用新的招数。其招数有三,第一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不再以峨嵋、少林这样的地理来安排武侠世界,而是讲形意、八卦、太极、咏春这样真实存在的派系,宣讲武林中更多的派系和人物,诸神的谱系越完整,一个单独的神似乎就有理由存在。第二是将半人半神矮化为具有神话色彩的人,大侠不再会飞,但真实的搏击能力更强。第三是,缅怀逝去的武林,今日的武侠世界虽然零落成泥,但作为总体的武侠世界在不断追忆中成为一个“迷思”。如远古诸神的聂隐娘到民国北京的刺客,武侠故事如一块千年老琥珀,里面那只苍蝇被不断摩挲,散发出温润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