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道,“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一、教育工作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师德问题
1.忽视言行举止,损害师德形象
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日常交谈过程中,忽视自身的语言习惯,偶尔夹杂污言秽语,或者黄色笑话。他们认为只要不是面对学生,只要不步入课堂,就应该享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在他们的眼里,认为这些语言习惯无伤大雅,只是一个“口头禅”或者“冷幽默”,导致同事、师生之间的不能文明交往,引起其他老师甚至学生的侧目。更有部分男性教师忽视自身的行为习惯,无顾别人的感受,公然在学校公共场合抽烟,使得整个办公室“乌烟瘴气”。
对于忽视自身言行举止的师德问题,不仅诱发教育行业的不良思想和不良作风,影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人际交往氛围,引起不同素质水平群体之间的内部矛盾,更会从侧面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误导学生的道德标准,损害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心目中的优秀形象。
2.狭隘偏激思想,阻碍师德建设
部分教育工作者因为在日常工作中得不到上级的认可,竞赛活动中得不到展示的机会,期末考核过程中得不到优异的成绩,或者在竞岗过程中得不到领导的肯定,产生了狭隘思想,影响和谐交往。如猜想是否有同事与其作对,从中作梗;是否有同事运用阴险的手段,获取功名等等。教师队伍中的这些空穴来风、捕风捉影的主观猜测,容易产生偏激的言论甚至过激的行为。如经常在同事身边挑拨生事,在同事背后搬弄是非,目的在于营造同事之间产生不和谐的气氛,获得心理的平衡;甚至采用胡编乱造、污蔑造谣的手段,肆意在网络平台或者私人场合妖言惑众,宣泄内心的不满情绪。
狭隘的思想和偏激的言论,不仅损害了同事之间的和谐交往,破坏了校园纯洁高尚的文化氛围,更严重贬低了自身的人格和教师的形象。
3.价值取向偏离,限制师德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促使部分教育工作者产生了越来越强大的消费投资欲望。日常交流的话题从原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转变成买车买房、投资理财,从原来研讨的教学科研活动,转变为“股票行情分析”“網络营销策略”等研究。交流场所、交往环境充满了金钱的气息,物质上的欲望迅速膨胀,对教师的工资待遇不屑一顾,甚至鼓吹“弃文从商”,诱发“一切向钱看”的势利观念。
“以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现代社会的负面思潮,过分注重金钱和利益,容易使人轻视精神上的成就,忽略精神上的满足。当教育工作者与商人混为一谈,踏入到追名逐利的漩涡当中,教师行业将难以体现其神圣和高尚的特质。
4.沉迷庸俗娱乐,玷污教育行业
部分年轻教育工作者队伍,伴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逐渐转变成“老油条”角色,开始沉迷庸俗的娱乐活动,却淡忘原有的职业理想。完成了“常规教学工作”后,肆无忌惮的利用“私人时间”,开展如打麻将、打扑克、打游戏等娱乐活动。某些过度沉迷的教育工作者俨然把教育工作当成儿戏,上班就开始“约局”,大肆谈论“战绩”,甚至还积极拉拢其他同事共同参与这些带有赌博性质,腐化思想的娱乐活动。
沉迷庸俗娱乐会使人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教学质量,更会贬低教师身份,玷污教师行业,沦落至受众人鄙视,受世人唾弃的不堪局面。
二、探索教育工作者在人际交往中师德问题的解决之道
1.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并不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而是内外兼修的善行者。在课堂上大力宣传礼貌用语、文明规范,课后却背道而驰、粗鲁庸俗;在课堂上努力宣扬言行自律、关爱他人,课后却肆意妄为、损人利己。这些违反师德规范的日常行为习惯将严重损害师德形象,阻碍师德建设。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更需要在日常交往中,认真研习师德内涵、师德规范,懂得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学会推己及人,明确教师身份的社会价值,反思自身言行会诱发的不良影响。更要做到表里如一、严于律己,树立崇高的师德形象,自觉营造健康文明的交往环境,努力成为学生的模范榜样。
2.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高尚的师德品格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師,首先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抱有宽广的胸怀,拥有宽阔的气度,用谦虚恭敬的态度学习优秀师德典范,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学会不断总结和检讨自身的言行得失,“好言一句暖三春,恶语一句寒三秋”,努力做到慎言谨行,构建和谐融洽的交往氛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爱因斯坦曾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教师,是美的耕耘者,也是美的播种者,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端正自身的思想品行,由内而外地散发心灵之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拼搏,成为行业专家;通过不断地研习和深造,成为行业典范,实现最伟大的职业成就。
3.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清廉的生活作风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必须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教师的身份是崇高的,神圣而不可替代的,清廉的形象不仅体现在教学当中,更应该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保持清廉的工作作风。
教育工作者要摆脱金钱的诱惑,端正价值观的偏差,首先要学会辨别交往的群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不务正业、贪图享乐、金钱至上的人群应该适当疏远,对于积极进取、心胸阔达、德才兼备的人群应该主动靠近。自觉融入健康向上的交往群体,可以得到思想上的熏陶,精神上的升华。其次,可以通过学习一门高雅艺术,如琴棋书画,培养宁静致远的文雅气质,修炼纯洁高尚的心灵神韵。还可以参加各种有益健康、修身养性的团队活动,如拓展、登山、探险等,体验生活的意义,感悟人生的价值,找准奋斗的目标,散发清廉的魅力。
4.在人际交往中传播师德的仁爱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好老师的四项标准,分别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好教师除了在教学工作中,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促成学生的出成长进步;以仁爱之心开心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应该在人际交往中也应该时刻传播仁爱思想。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社会等不同范围的公益活动,或者投身边远山区的扶贫、支教活动,主动关怀社会民众,用爱心奉献社会,不断修炼自身的道德情操,迸发高尚的道德品质,努力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优秀道德楷模。
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清楚自身崇高的职业地位,不仅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更需要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谨记自身的师德示范作用,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一名内外兼修,众人敬仰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
(作者单位:清远市技师学院)
一、教育工作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师德问题
1.忽视言行举止,损害师德形象
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日常交谈过程中,忽视自身的语言习惯,偶尔夹杂污言秽语,或者黄色笑话。他们认为只要不是面对学生,只要不步入课堂,就应该享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在他们的眼里,认为这些语言习惯无伤大雅,只是一个“口头禅”或者“冷幽默”,导致同事、师生之间的不能文明交往,引起其他老师甚至学生的侧目。更有部分男性教师忽视自身的行为习惯,无顾别人的感受,公然在学校公共场合抽烟,使得整个办公室“乌烟瘴气”。
对于忽视自身言行举止的师德问题,不仅诱发教育行业的不良思想和不良作风,影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人际交往氛围,引起不同素质水平群体之间的内部矛盾,更会从侧面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误导学生的道德标准,损害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心目中的优秀形象。
2.狭隘偏激思想,阻碍师德建设
部分教育工作者因为在日常工作中得不到上级的认可,竞赛活动中得不到展示的机会,期末考核过程中得不到优异的成绩,或者在竞岗过程中得不到领导的肯定,产生了狭隘思想,影响和谐交往。如猜想是否有同事与其作对,从中作梗;是否有同事运用阴险的手段,获取功名等等。教师队伍中的这些空穴来风、捕风捉影的主观猜测,容易产生偏激的言论甚至过激的行为。如经常在同事身边挑拨生事,在同事背后搬弄是非,目的在于营造同事之间产生不和谐的气氛,获得心理的平衡;甚至采用胡编乱造、污蔑造谣的手段,肆意在网络平台或者私人场合妖言惑众,宣泄内心的不满情绪。
狭隘的思想和偏激的言论,不仅损害了同事之间的和谐交往,破坏了校园纯洁高尚的文化氛围,更严重贬低了自身的人格和教师的形象。
3.价值取向偏离,限制师德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促使部分教育工作者产生了越来越强大的消费投资欲望。日常交流的话题从原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转变成买车买房、投资理财,从原来研讨的教学科研活动,转变为“股票行情分析”“網络营销策略”等研究。交流场所、交往环境充满了金钱的气息,物质上的欲望迅速膨胀,对教师的工资待遇不屑一顾,甚至鼓吹“弃文从商”,诱发“一切向钱看”的势利观念。
“以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现代社会的负面思潮,过分注重金钱和利益,容易使人轻视精神上的成就,忽略精神上的满足。当教育工作者与商人混为一谈,踏入到追名逐利的漩涡当中,教师行业将难以体现其神圣和高尚的特质。
4.沉迷庸俗娱乐,玷污教育行业
部分年轻教育工作者队伍,伴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逐渐转变成“老油条”角色,开始沉迷庸俗的娱乐活动,却淡忘原有的职业理想。完成了“常规教学工作”后,肆无忌惮的利用“私人时间”,开展如打麻将、打扑克、打游戏等娱乐活动。某些过度沉迷的教育工作者俨然把教育工作当成儿戏,上班就开始“约局”,大肆谈论“战绩”,甚至还积极拉拢其他同事共同参与这些带有赌博性质,腐化思想的娱乐活动。
沉迷庸俗娱乐会使人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教学质量,更会贬低教师身份,玷污教师行业,沦落至受众人鄙视,受世人唾弃的不堪局面。
二、探索教育工作者在人际交往中师德问题的解决之道
1.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并不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而是内外兼修的善行者。在课堂上大力宣传礼貌用语、文明规范,课后却背道而驰、粗鲁庸俗;在课堂上努力宣扬言行自律、关爱他人,课后却肆意妄为、损人利己。这些违反师德规范的日常行为习惯将严重损害师德形象,阻碍师德建设。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更需要在日常交往中,认真研习师德内涵、师德规范,懂得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学会推己及人,明确教师身份的社会价值,反思自身言行会诱发的不良影响。更要做到表里如一、严于律己,树立崇高的师德形象,自觉营造健康文明的交往环境,努力成为学生的模范榜样。
2.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高尚的师德品格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師,首先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抱有宽广的胸怀,拥有宽阔的气度,用谦虚恭敬的态度学习优秀师德典范,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学会不断总结和检讨自身的言行得失,“好言一句暖三春,恶语一句寒三秋”,努力做到慎言谨行,构建和谐融洽的交往氛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爱因斯坦曾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教师,是美的耕耘者,也是美的播种者,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端正自身的思想品行,由内而外地散发心灵之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拼搏,成为行业专家;通过不断地研习和深造,成为行业典范,实现最伟大的职业成就。
3.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清廉的生活作风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必须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教师的身份是崇高的,神圣而不可替代的,清廉的形象不仅体现在教学当中,更应该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保持清廉的工作作风。
教育工作者要摆脱金钱的诱惑,端正价值观的偏差,首先要学会辨别交往的群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不务正业、贪图享乐、金钱至上的人群应该适当疏远,对于积极进取、心胸阔达、德才兼备的人群应该主动靠近。自觉融入健康向上的交往群体,可以得到思想上的熏陶,精神上的升华。其次,可以通过学习一门高雅艺术,如琴棋书画,培养宁静致远的文雅气质,修炼纯洁高尚的心灵神韵。还可以参加各种有益健康、修身养性的团队活动,如拓展、登山、探险等,体验生活的意义,感悟人生的价值,找准奋斗的目标,散发清廉的魅力。
4.在人际交往中传播师德的仁爱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好老师的四项标准,分别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好教师除了在教学工作中,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促成学生的出成长进步;以仁爱之心开心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应该在人际交往中也应该时刻传播仁爱思想。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社会等不同范围的公益活动,或者投身边远山区的扶贫、支教活动,主动关怀社会民众,用爱心奉献社会,不断修炼自身的道德情操,迸发高尚的道德品质,努力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优秀道德楷模。
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清楚自身崇高的职业地位,不仅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更需要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谨记自身的师德示范作用,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一名内外兼修,众人敬仰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
(作者单位:清远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