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治疗对策。方法:在我社区选取500名缺铁贫血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0名儿童采取小剂量铁剂联合饮食治疗;对照组250名儿童采取常规铁剂剂量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两组儿童的治疗效果数据比较,观察组儿童在进行治疗后,无论治愈数据、好转数据皆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无效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在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除了坚持防治结合的策略,还应该从饮食营养方面着手,保证患儿的早日康复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 儿童 小剂量铁剂 缺铁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 R5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45-01
婴幼儿时期最为常见的贫血便是缺铁性贫血。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儿童体内铁的缺乏,我国6~24个月的儿童得这种疾病的几率较高,发病率为10%~48%。缺铁性贫血虽然对儿童的生命产生不了直接的威胁,但是会导致儿童各项免疫功能的低下,对其生长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是我国重要预防和治疗的小儿疾病之一。我社区采取小剂量铁剂联合饮食治疗的方案对儿童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社区选取500名缺铁贫血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观察组250名儿童年龄在1岁~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54±2.98)岁,对照组250名儿童年龄在11个月~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5±2.75)岁。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护理人员对250名儿童采取小剂量铁剂联和饮食治疗方案,让儿童在饭后每千克体质量服用1mg元素铁,每天2次;
对照组250名儿童采取常规铁剂剂量治疗,让儿童在饭后每千克体质量服用2mg元素铁,每天3次。
两组儿童每天还要口服3次维生素C,每次0.1g,两组的补铁药物都采用硫酸亚铁,两组儿童的疗程都为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补充铁2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上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两组儿童的治疗效果数据比较,观察组儿童在进行治疗后,无论治愈数据、好转数据皆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无效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6个月~2岁是儿童患缺铁性贫血的高峰时段,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一般有心悸、气急、不愿吃饭、不愿活动、皮肤和黏膜苍白、浑身无力、容易哭闹等症状。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肝、脾、淋巴结可轻度肿大,主要原因为髓外造血[1]。可见口角炎、舌乳头萎缩、肛门发炎、反甲、舌乳头萎缩等。严重者出现异食癖。新生儿或小婴儿可有屏气发作(呼吸暂停症 breath holding spell,BHS)[2]。有时有腹泻或呕吐,皮肤微肿,脉搏加速,心前区可有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贫血严重时可有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患儿还会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合并感染。缺铁性贫血是现代儿科医学中的常见病,在我国儿科贫血性疾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各系统功能的正常。
在正常情况下,铁吸收和排泄基本是平衡的。如果铁的消耗超过体内所能供给的量,就会发生缺铁。引起缺铁的可能因素有:①贮存铁不足:母亲怀孕期间严重缺铁、胎儿宫内失血和早产儿等均可出现贮存铁不足。②饮食中铁含量不足:以牛乳、米、面粉等为主的食物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儿,由于食物中含铁较少,不足以适应生长的需要,故易发生缺铁或缺铁性贫血,早产儿尤易如此。③吸收障碍:消化系统的疾病如长期慢性腹泻、脂肪痢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④需要量增加: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生长发育快,青春期前后发育也快,如饮食中无足够的铁供应,即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女孩在月经来后,由于月经的损失,缺铁问题可更严重。⑤失血: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消化性溃疡、钩虫病、多发性肠息肉、血管瘤、梅克尔憩室炎或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
上述病因可单独存在,也可有2种或2种以上同时存在而导致缺铁。铁是血红蛋白的必要组成成分,当体内缺铁或铁的利用发生障碍时,血红素合成不足令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就会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同时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等也因缺铁而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发生障碍。贫血发生后,含铁酶活性的降低和长期携氧不足而影响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和免疫等系统的功能[3]。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250名儿童采用小剂量铁剂联合饮食治疗的方案可以分析得知,此方案对患有缺铁性贫血儿童的治疗效果是理想的。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每天给予患儿额外补充小剂量铁元素,还应该在患儿的饮食上进行调节和控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新生儿尽量采取母乳喂养方式。②尽量给予维生素C和含铁较多的绿色蔬菜汤。③为了不影响人乳中铁的吸收,尽量避免加入半固体或固体食物[4]。不仅对患儿新生红细胞的基本需求具有积极的意义,还有利于减少肠胃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除了坚持防治结合的策略,还应该从饮食营养方面着手,保证患儿的早日康复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有桂,孙海军,刘永红.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分析[J]. 中医儿科杂志,2013,01:54-55.
[2]吴伟萍,杨丽琛.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及其危险因素调查[J]. 中国现代医生,2014,04:20-23.
[3]何铁飞,林飞雄. 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600-601.
[4]兰海. 儿童缺铁性贫血103例观察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0:417-418
【关键词】 儿童 小剂量铁剂 缺铁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 R5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45-01
婴幼儿时期最为常见的贫血便是缺铁性贫血。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儿童体内铁的缺乏,我国6~24个月的儿童得这种疾病的几率较高,发病率为10%~48%。缺铁性贫血虽然对儿童的生命产生不了直接的威胁,但是会导致儿童各项免疫功能的低下,对其生长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是我国重要预防和治疗的小儿疾病之一。我社区采取小剂量铁剂联合饮食治疗的方案对儿童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社区选取500名缺铁贫血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观察组250名儿童年龄在1岁~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54±2.98)岁,对照组250名儿童年龄在11个月~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5±2.75)岁。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护理人员对250名儿童采取小剂量铁剂联和饮食治疗方案,让儿童在饭后每千克体质量服用1mg元素铁,每天2次;
对照组250名儿童采取常规铁剂剂量治疗,让儿童在饭后每千克体质量服用2mg元素铁,每天3次。
两组儿童每天还要口服3次维生素C,每次0.1g,两组的补铁药物都采用硫酸亚铁,两组儿童的疗程都为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补充铁2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上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两组儿童的治疗效果数据比较,观察组儿童在进行治疗后,无论治愈数据、好转数据皆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无效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6个月~2岁是儿童患缺铁性贫血的高峰时段,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一般有心悸、气急、不愿吃饭、不愿活动、皮肤和黏膜苍白、浑身无力、容易哭闹等症状。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肝、脾、淋巴结可轻度肿大,主要原因为髓外造血[1]。可见口角炎、舌乳头萎缩、肛门发炎、反甲、舌乳头萎缩等。严重者出现异食癖。新生儿或小婴儿可有屏气发作(呼吸暂停症 breath holding spell,BHS)[2]。有时有腹泻或呕吐,皮肤微肿,脉搏加速,心前区可有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贫血严重时可有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患儿还会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合并感染。缺铁性贫血是现代儿科医学中的常见病,在我国儿科贫血性疾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各系统功能的正常。
在正常情况下,铁吸收和排泄基本是平衡的。如果铁的消耗超过体内所能供给的量,就会发生缺铁。引起缺铁的可能因素有:①贮存铁不足:母亲怀孕期间严重缺铁、胎儿宫内失血和早产儿等均可出现贮存铁不足。②饮食中铁含量不足:以牛乳、米、面粉等为主的食物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儿,由于食物中含铁较少,不足以适应生长的需要,故易发生缺铁或缺铁性贫血,早产儿尤易如此。③吸收障碍:消化系统的疾病如长期慢性腹泻、脂肪痢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④需要量增加: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生长发育快,青春期前后发育也快,如饮食中无足够的铁供应,即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女孩在月经来后,由于月经的损失,缺铁问题可更严重。⑤失血: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消化性溃疡、钩虫病、多发性肠息肉、血管瘤、梅克尔憩室炎或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
上述病因可单独存在,也可有2种或2种以上同时存在而导致缺铁。铁是血红蛋白的必要组成成分,当体内缺铁或铁的利用发生障碍时,血红素合成不足令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就会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同时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等也因缺铁而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发生障碍。贫血发生后,含铁酶活性的降低和长期携氧不足而影响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和免疫等系统的功能[3]。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250名儿童采用小剂量铁剂联合饮食治疗的方案可以分析得知,此方案对患有缺铁性贫血儿童的治疗效果是理想的。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每天给予患儿额外补充小剂量铁元素,还应该在患儿的饮食上进行调节和控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新生儿尽量采取母乳喂养方式。②尽量给予维生素C和含铁较多的绿色蔬菜汤。③为了不影响人乳中铁的吸收,尽量避免加入半固体或固体食物[4]。不仅对患儿新生红细胞的基本需求具有积极的意义,还有利于减少肠胃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除了坚持防治结合的策略,还应该从饮食营养方面着手,保证患儿的早日康复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有桂,孙海军,刘永红.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分析[J]. 中医儿科杂志,2013,01:54-55.
[2]吴伟萍,杨丽琛.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及其危险因素调查[J]. 中国现代医生,2014,04:20-23.
[3]何铁飞,林飞雄. 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600-601.
[4]兰海. 儿童缺铁性贫血103例观察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0:4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