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这是一块离河岸不到三十米远的肥沃的土地。地呈长方形,与河身南北平行。1986年农历三月间,杨柳吐绿,雁浴青空。上午八九点钟的时候,在这块地的西边有一位二十二三岁的小伙子,正忙着挖堰下渠。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这片肥沃的土地,也照耀着小伙子的全身,小伙子手握钢锨,随着他铲土和向堰子上扶土的姿势,一起一伏,越干越起劲。
小伙子姓李,名叫李德新。他是一位极好读书学习的人,到十五六岁的时候,便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文学读得烂熟于心。为此,对古老的传统美德念念不忘。后来,他又看马列的书,以及现代一些伟人的书,深受新思想的影响,因此成为一位具备崇高信仰的人。
一会儿,德新有点累了,抬起头擦一擦额头的汗水,准备坐下小憩,冷不丁往西南方向看了看,忽见河下游约二百五十米处,有一位很漂亮的年轻姑娘正在河边洗刷一些塑料布。姑娘留着时兴的运动头,头发在阳光的照耀下黑得发亮,德新虽看不太清她的脸,却也能看得出她是圆脸蛋。她上身穿着一件好看的湖青色工作服,下身穿了条月白色的裤子,给人一种既利索又美观的感觉。德新看着看着,忽有一事涌上心头:“咦,这位姑娘怎么很似去年我在孙家庄水库边救的那位落水姑娘呢,难道是她?”德新仔细琢磨,看她那头型,再看她那腰身和腿部的轮廓,越琢磨越觉得她就是自己救过的那位姑娘。德新思念那姑娘心切,不由得便起身向姑娘走去。
常言道:“无朽不成书。”这可真是太巧了,德新走至离姑娘十几米处,便看得清清楚楚了,这位洗刷塑料布的姑娘正是去年夏季他救过的那位姑娘。
他快速走到姑娘近前,这时姑娘早已抬起头来,他见到了她那如水葡萄般的大眼睛,筆直的、小巧玲珑的鼻子,还有那如花骨朵儿般的口形。“呀!大哥,是你呀!”姑娘立即便认出了他,惊喜地叫一声。德新也激动地喊起来:“呀,妹子,我老远看着你的身形,估摸着是你,果然是你!”随即又问道,“妹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呢?”
姑娘跟他说,她在李家庄一家养鸡专业户那负责喂鸡。这些脏塑料布是拌鸡料用的,老板吩咐她出来刷洗刷洗。德新听罢,“哦”了一声。姑娘问:“大哥,那,你怎么来到这里呢?”说着,她向东面瞟了一眼,“莫非您就是东面这个村的?”
说着,姑娘急忙站起身来,两眼含情地看着德新。
德新也含情脉脉地看着姑娘:“对,我就这个李家庄的。”
二人相互对视着,他们初次相遇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去年夏天的一天,他到东面二十里外的孙家庄一位同学家里玩,在回归的路上,刚刚走出孙家庄一里多地,忽听不远处的水库里传来一位姑娘急切求救的喊声:“救命啊—救命啊—”随着这两句喊声,声音逐渐变得断断续续。“不好,一定是有人掉水里了。”他心里这么想着,急忙向水库边飞奔。及到近前,只见一位年轻姑娘正在水中挣扎,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喊“救命”,只是她已被水呛得没了力气,喊声乏力,身子全在深水里,头部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又被水淹没,眼看就要彻底沉下去。德新从小习得一身好水性,也顾不得多想,纵身一跃,一头扎进水里。他迅速游到姑娘身边,不顾姑娘两手的胡乱抓扯,用巧劲儿,奋力将姑娘救了出来。然后,他将姑娘扶坐在地上,用双手给姑娘锤了锤背,姑娘吐出几口水后,便安然无恙了。
德新严肃地问道:“怎么回事,一个姑娘家出外,怎么不找个人做伴?”接着他又说,“再说,一个人出来也不要紧,就不能离危险的地方远点儿!”姑娘告诉他,她就是东面一里地外的孙家庄人,当天上午,母亲不慎扭伤了腰,疼痛难忍,听父亲说,只要用山菊花芥子烧开水洗烫一番,就能加快好转。她想起这座水库北边的高山上有山菊花,因觉得水库离家不远,自己去去便回,也没考虑到要找人做伴,便急急地独自一人来到这里了。谁想,这座山又高又陡,她正攀在山坡上拔菊花,一不小心被脚下一块石头绊倒,便滚落到山下的水库里。
听她这么说,德新口气缓和了一下,说道:“哦,原来是这样,以后你可千万要注意呀!”说完,他见姑娘穿着单薄,衣服紧贴着皮肤,像只落水鸡一样,全身轮廓显得清晰可见。想想自己是个男子汉,和她说话多有不便,他拔腿便走。姑娘在他身后喊着:“大哥别走,大哥别走,留下姓名再走!”他头也不回,加快了脚步离去。
二人对视片刻,德新看了看堆在一边的那些脏塑料布,问:“妹子,你是不是把这些塑料布刷洗完就没事了?”姑娘点头称是。德新便说:“来,来来,反正活儿都是定数的,我帮你刷洗。”姑娘说:“不用,不用。大哥,你歇着吧,我自己刷就行。”德新不容她分说,到一边取过姑娘带来的另一把刷子便动起手来。姑娘也蹲下开始刷洗。耳边听到哗啦哗啦的刷子碰击塑料布和轻微的流水声。身边微风悠悠,鸟儿啾啾。姑娘问起德新的姓名,德新告诉了她,德新问起姑娘的姓名,姑娘也告诉了他。原来,姑娘姓孙,名叫孙喜梅。
喜梅一边刷洗着塑料布,一边说:“大哥呀!你救了我的命,可是我一生的大恩人呐,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
德新连连说:“不,不不,讲究传统美德是我平生的立身之本,人命关天,我不可能见死不救啊。”
“什么?讲究传统美德是你的立身之本?”喜梅觉得德新说话文绉绉的,而且又显露出他做人的准则,不由得对他的为人深感兴趣。
德新说:“对呀!做人嘛,没有一定的思想观念做精神支柱可不行。”
喜梅问:“那你对现代的新思想、新文化又怎么看待呢?”
德新说:“新思想、新文化当然有它们进步的一面,咱们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再接受一些新思想、新文化,渐渐培养起自己的信仰,犹如锦上添花。然后为信仰而活着,何乐而不为!”
喜梅听罢,进一步对德新的为人感起兴趣。便又说:“大哥呀,你说,你当时救了我以后也不报出自己的姓名,也不打听我的姓名,试想要是咱们从那时再也见不到面,你对自己舍命救人的做法后不后悔呢?”
德新说:“当然不后悔啦!要是怕后悔,当时就不会匆匆离开你走了。” “这么说,你做好事就是为了你美好的念想去做?”
“半点不假。”
“哦……”喜梅听德新一番话,暗暗对他敬佩之至。敬佩之余,她不由得问起德新的年龄,德新告诉她说,他二十三岁。喜梅惊喜地看他一眼,说:“呀!就比我大一岁,我二十二岁。”接着,他们又聊一些其他人生哲理方面的话,又谈了一些爱好方面的事,谈得是情投意合。两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已把塑料布刷洗完,看看天,太阳悬挂在头顶,估摸现在已十一点半左右了。德新请喜梅到他家去吃午饭,喜梅考虑到自己是别人家的雇工,恐有不便,婉言谢绝。德新便一人回家,喜梅回老板家食堂里吃饭。
二
午饭后,喜梅到鸡棚喂完了鸡,然后回到宿舍,躺在床上休息。灿烂的阳光通过玻璃窗口照射进屋里,她想想自己与德新的相遇,有说不尽的高兴。刚刚躺下不一会儿,心里便似开锅一样沸腾起来。德新那见义勇为的品格、那潇洒的风度、那温和善良的面容,还有他那高深的谈吐,不时地展现在她的眼前,不知不觉间,她竟然深深地爱上了他,并且爱得是那样深,又是那样的真诚。她想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己也到出嫁的年龄了,如果能与这样的人终生相伴,也不枉费为人一世!想到这里,她便决定抽时间主动找德新谈谈。可是,刚刚做了这个决定,转念又一想:不行啊!自己一个女孩子家,爱上了人家,还不知人家有没有意,一旦把话说出口来,人家要是不答应,岂不羞煞个人!再说,这话一旦走漏消息,自己在别人眼里也会低人一等,这可怎么办呢……她想啊,想啊,思来想去,忽然灵机一动,心里有了主意:呵,我何不用一些半明半暗的情语和举动向他示爱呢!如此,他肯定会明白我的意思,到一定的时候,他主动向我求爱,事情不就好办了嘛……
到了第二天,早飯后,德新想到自家的地刚用拖拉机耕过,地边还没有刨,便打算去刨刨地边。地,还是村西头那块地,他扛着镢头刚刚走出村头,远远只见喜梅打扮得焕然一新,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正站在路边的一根电线杆下,左手撑在电线杆上,向他这边张望,见他向她那边走去,她有些害羞,又急忙转身,背过脸去。德新不知她站在那里干什么,只管向前走去。
等到德新走得离喜梅近了,喜梅忽然转过身来,含情地问一声:“大哥,刨地去呀?”
“嗯,去刨刨地边。”德新激动地应了一声,忽然感到她在这时刻独自一人站在路边有些奇怪,便问:“妹子,你怎么一个人来这里啦?”
喜梅的脸羞得像盛开的桃花,“我……啊……你的家住在哪儿呢?”她嘴里这样支吾着,眼神往远处一瞟,意思是想让德新领她找个僻静的地方谈话。谁知,德新见喜梅对他如此亲昵又害羞的神态,脸上顿时显现出心慌意乱的神态,急忙躲开她的目光,不经思考地便说:“哦,妹子,你想到我家玩呀!有时间你自己打听着门去吧。”接着又说,“你先在这玩哈,我得抓紧时间去把活儿干完。”说罢,竟然低着头匆忙离去。
“嗯?这是怎么回事?”喜梅站在那里好长时间未动,心里觉得有些纳闷。
喜梅经过一次失败,并不悔心,有意再创造机会。于是,她每逢和德新见面,便两眼含情地瞅着他,羞涩地说些关心他的话,希望他能明白她对他的爱意。谁知,德新并不注重她的眼神和话语,几句简单的客套话说完后,便匆匆离去。有时喜梅到河边洗衣服,看到德新在他的责任田里干活儿,便会突然大声唱起歌来,以此吸引他看看她。明明二人相隔距离不甚远,德新却装作听不见,脖子竟像被邪魔用法术镇住似的,半点都不肯向她那边转一下。
“憨蛋!”喜梅不觉暗暗烦躁起来。
烦躁归烦躁,喜梅还是半点不悔心,准备再设法引诱德新开口。一天,喜梅逢歇班,傍晚的时候,有位老乡在街头播放录音机,喜梅最喜欢听故事,隐约听到录音机里在讲故事,便也来到街头这位老乡身边去听。听了不大一会儿,德新向这边走来了。他走到近前,录音机里有位女孩儿正在和恋人谈情说爱,那女孩对恋人说:“哥哥,我爱你,哥哥,我爱你呀!”喜梅突然模仿录音机中演员的腔调,“哥哥,我爱你,哥哥,我爱你呀!”嘴里喊着,两眼却死死地盯着德新,希望德新能理解她的心意,德新全然不往心里去,简单道一声:“哦,妹子在这儿听曲子呐!”说罢,匆匆而去。
喜梅暗暗想着:“难道是德新哥发现我有什么缺点而瞧不起我?不如我设法试探试探他。”她见德新手里提着一把小小的镢头,料想他必定是到村边菜园里刨葱,便赶忙回宿舍换上一双很旧的布鞋,挪了个地方等德新。看他有什么反应。德新刨葱回来,在街边见到了她,道了句:“哦,又在这儿玩啦!”刚想走开,忽见她穿的那双布鞋有补丁,立即把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从兜里取出,悄悄地塞给了她,“给,拿这几个钱回去买双新鞋。”喜梅简单道一声谢谢,立即便收下了。正要跟他说话,他却匆匆离开了。
又一天,下午上工前,喜梅故意带了条破边的旧围脖,在街上左右转悠,盼望德新出门能看到她。德新出门后,果然和她相遇。见她的围脖有些旧,德新急忙从兜里掏出母亲才交给他让他买新衣裤的钱,瞅了瞅四下里没有人,悄悄递给她说:“呐,妹子,拿钱去商店买条新围脖,剩余的你再随便买点别的。”说完话,他立即便走了。
喜梅接钱在手,心里感动极了。德新走远了,她瞪着两眼,还是站在原地看着那个已不见的人影。看着看着,忽然爱中生恨,不由得便生起德新的气来。心想:“哦,我明白了,人家是只关心我而不爱我呀!我一个女孩家费尽了心机向你示爱,作为一个聪明人,应该早就有所觉察,哼,看来,你李德新架子可真不小哇!”可是,想着想着,很快地,她又产生了另一种想法:“错了,错了,自己胡乱埋怨什么呢?德新不愿理我是真,可是,这不恰恰证明他是一位正儿巴经的男子汉么!”她左思右想,心里便乱了方寸,心想:如此反复向他示爱,他却不动心,说明人家心里没有这事儿,却又恰恰说明他是一位正儿巴经的男子汉,似这般自相矛盾的问题,难道应该就此放下自己的心事不成!万般无奈之时,她忽然想起自己的三姨就是这个村的婆家,并且自打她刚到这个村给人打工开始,便常去三姨家玩。如此,自己可以去找三姨出出主意呀!对了,必须去求三姨出主意,由三姨做个介绍人,这事儿准成…… 三
到了晚上,喜梅便去了三姨家。
三姨名叫李志慧,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律师,办事极为精明。喜梅单独把三姨约到西间,二人双双坐在写字台边,喜梅把德新如何救她的命,又把自己两次与德新聊天的过程,及自己爱上了德新与难以开口示爱的原因,从头至尾细说了一遍,然后便请求三姨给她出主意。
明亮的灯光下,三姨一边听喜梅述说,一边静静地思考,待喜梅述说完毕,三姨便说:“喜梅呀!你让我给你出主意与德新谈亲事,我实在是有些为难,论人品,德新是达到你的要求了,但他家境不好。你家里呢,虽算不上巨富,但在人群中也足能合个中上游。即使你同意嫁给他,你爹妈也不会答应这门亲事,就连我这个做姨的,看着你去受大穷,又受其他困境的煎熬,心里也是不会好受的。成就婚姻的因素与方式有多种多样,依我看,你最好想法解决好眼下的难题,再来找我当这个中间人也不迟。”三姨说着,便把德新家的家境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喜梅。
喜梅听三姨诉说德新的家境情况,结合自己的家境情况,再想想三姨最后的结束语,不觉皱起眉头思索起来。
原来,德新家中的日子实在是困境重重。他是父母的独生子,父亲在他九岁那年因病去世,母亲不愿再给他找后爹,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谁知,到了他十八岁那年秋季,母亲突然得了偏瘫。经治疗,拄着拐杖勉强能照顾自己。要是下地干活儿,或出外做事,就完全不顶用了。如此,不管地里的活儿还是家务活儿,里里外外就全凭德新一个人。德新虽从小立志做一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先进的好青年,然而,只因家中琐事的连累,使他见不了外面的大世面。小时候,他没出过远门,这且不提。自从母亲病倒后,他从来没有花钱去远方走一走、看一看,甚至连去本县的县城办事都没有几次。不接触外界,人就不知怎么上项目,也不知什么项目最适合自己,每当有人在他面前提及如何上项目致富这样的问题时,他往往会感到一筹莫展。在安排自己的婚事方面,起初,他本来很想成立一个具有真情真爱的家庭,可是,只因他的事业心得不到发挥,除了那些和他同样家境差的姑娘肯凭条件凑合嫁给他以外,竟没有一个姑娘愿跟他谈情说爱。为此,他自卑得很,心想,也只有降低自身对爱情的崇高追求,找个家庭情况跟自己差不多的姑娘,先凑合建立起婚姻家庭。等有了相应的机遇后,再考虑上项目创业的问题了。
说来也是大自然促成了德新与喜梅的缘分。喜梅的家境情况与生活阅历,恰恰能解除德新的困境。
喜梅家共兄妹二人。大哥现已定亲,结婚的新房也早已装修完毕,只等着办喜事了。自打改革开放,喜梅的父母便开始发展养猪业,没几年的工夫,竟然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眼瞅着老两口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论起婚事,不管男方家境条件有多差,只要女儿喜欢,要钱,他们便会给钱;需要帮忙出主意,便会热心地帮女儿出主意,绝不会有半点怠慢。
喜梅和德新相比较,有着共同点:她也勤劳善良,聪明多智。若论不同之处,那就是:喜梅所见所闻之多,与德新相比,如同整个地球比一个鸡蛋。喜梅的父母为了让女儿提高处事能力,常常有意地给喜梅创造跟关系户与工友们见面聊天的机会,又常安排她料理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包括在养鸡专业户那里喂鸡,也是为了锻炼她的能力。日久,喜梅不但提高了日常处事能力,同时还获得了丰富的创业经验。此外,因家中条件宽裕,父亲常常支持她和同伴们去各省市及乡村调查经济信息,这使她的眼界更加开阔,与人共事,言行举止落落大方,敢想敢做,对创业上项目,每每跃跃欲试。
思索良久,喜梅问三姨:“姨,那我要是打破常规,一心要建立具有真情真爱的婚姻家庭呢?”
三姨说:“那敢情好,不过,想建立起具有真情真愛的婚姻家庭,还需要男女双方齐心协力,共创未来的人生蓝图,只空想可不行。要是只空想真情真爱,即便你们勉强结合到一起,也不会真正幸福。同时,也辜负了你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
喜梅说:“可是,眼下德新连理都不肯理我,我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三姨笑着说:“傻闺女,到底还是懂事少了。凡是德高的人,凡事都是为对方着想的呀!德新家那么贫困,只想着关心你,却不想开口跟你谈情说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怕误了你的大好前程啊!既然这样,你可以帮他致富,等他富有了,由姨出头给你们俩一撮合,你们的婚事不就订下了嘛!”
喜梅听罢,心中如同拨云见日。
四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喜梅精心梳洗打扮了一番,打听了一下德新的住处,把德新约出了门外。喜梅刚想说话,德新却莫名其妙地问:“喜梅,你找我有事吗?”
喜梅大方地说:“怎么,没事我就不可以找你聊聊天吗?”德新激动得连连点头,“可以,可以……”
他们俩来到村外一片小树林里,林子里草盛树茂,鸟语花香。他们双双倚在树边,在一起谈爱好、拉家常、论心志,叙人生哲理,聊了好久好久。喜梅忽然对德新说:“德新哥,我有难事想求您帮帮忙可以吗?”
德新又是一阵莫名其妙,“什么事?喜梅,你有话尽管说就是,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尽力去做。”
喜梅说:“我见你们树头有不少荒场,望你费点心跟村干部商量一下,以你的名义租块地方,然后建个塑料大棚,咱们合伙养蘑菇,你看好吗?”
“这个……”德新犹豫了一下,“租块地方,这事不成问题,可是,要说出本钱,我可出不起,要是你能出本钱,我给你打工干个零活什么的还可以。”
“必须由你跟我合伙,赚了钱,咱们可以平分,一旦破了财,一切损失都由我负责。”
“可是,我对养蘑菇的技术是一窍不通啊!”
“这个无妨,只要你肯学,我慢慢教你,你学中干,干中学,日久自然也就学会了。”
“可是,我母亲半身不遂,我必须在家尽孝哇!”德新说着,脸上便露出一片愁云,难过地把脸转向一边。
喜梅毫不犹豫地说:“嗨!德新哥,这事我早为你想好了,我可以在蘑菇棚边给大娘建房让老人住,你我共同照顾老人。”
德新听罢,不觉便红了眼圈,他重新转过脸来看着喜梅,两颗豆大的泪珠从他刚毅的腮边流下。用手擦了一下泪水,声音颤抖地说:“若如此,你真成了我的大恩人了,这份恩情我永世难忘……”
“你说什么呢!”喜梅打断他的话,“大哥,你不是也曾救过我的命嘛!咱们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不分什么你我。”
“喜梅,你……”德新听喜梅这般说法,不觉全身的热血沸腾起来。刹那间,他觉得身边这位姑娘并非凡人,而是一位仙女下凡,她的周身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光芒,同时散发出他从未嗅到过的异香……他的两臂微微一动,想勇敢地上前拥抱她,可是,忽然一个念头涌上他的心头:不,现在不应该如此冲动,自己还不应该这样,一旦养蘑菇发不了财,不能娶她回家,自己要是冲动过分,岂不是做出了越界的举动!
而此时的喜梅,正目不转睛地看着德新,她真想一头扑在德新怀里让他亲吻个够。然而,理智也同样阻止了她,为了不辜负父母及亲朋好友对她的期望,决心先把自己要上的项目搞好,然后再解决自己的男女情事。她急忙转变话题跟德新谈起业务之事……
事后,德新被喜梅的崇高品德感动,特意写诗一首以作纪念:
目中含秋波,眉宇荡春意。
心似向阳花,百世德传奇。
喜梅呢?也写诗一首歌颂德新:
诗书满腹智无双,侠肝义胆传八方。
家境清贫志不弱,善施获福利国邦。
不久,喜梅和德新便把塑料大棚建了起来。此时社会刚刚实行农田责任制,像喜梅这样高科技种植蘑菇的人十分稀少,蘑菇产出后供不应求。此时万元户还少见,他们连续拼搏了三年,两人都成了万元户。此时,德新便向喜梅求亲了,喜梅因早有此意,便一口答应下来。德新建起了邻村一流的砖瓦房作为新房。家中装修也都是像城市装修楼房那样,不管什么贵重的板材,也不管多贵的灯具,上等的铝合金门窗,高级玻璃等装修器材,他都用上了。进屋看看,彩灯迎人笑,墙壁放异彩。其他如新式彩电、洗衣机、电冰柜、石英钟等电器,样样尽有。如进了天宫一般。此外,德新还买上了高档的崭新摩托车。后来,他们二人就幸福地结婚了。
这是一块离河岸不到三十米远的肥沃的土地。地呈长方形,与河身南北平行。1986年农历三月间,杨柳吐绿,雁浴青空。上午八九点钟的时候,在这块地的西边有一位二十二三岁的小伙子,正忙着挖堰下渠。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这片肥沃的土地,也照耀着小伙子的全身,小伙子手握钢锨,随着他铲土和向堰子上扶土的姿势,一起一伏,越干越起劲。
小伙子姓李,名叫李德新。他是一位极好读书学习的人,到十五六岁的时候,便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文学读得烂熟于心。为此,对古老的传统美德念念不忘。后来,他又看马列的书,以及现代一些伟人的书,深受新思想的影响,因此成为一位具备崇高信仰的人。
一会儿,德新有点累了,抬起头擦一擦额头的汗水,准备坐下小憩,冷不丁往西南方向看了看,忽见河下游约二百五十米处,有一位很漂亮的年轻姑娘正在河边洗刷一些塑料布。姑娘留着时兴的运动头,头发在阳光的照耀下黑得发亮,德新虽看不太清她的脸,却也能看得出她是圆脸蛋。她上身穿着一件好看的湖青色工作服,下身穿了条月白色的裤子,给人一种既利索又美观的感觉。德新看着看着,忽有一事涌上心头:“咦,这位姑娘怎么很似去年我在孙家庄水库边救的那位落水姑娘呢,难道是她?”德新仔细琢磨,看她那头型,再看她那腰身和腿部的轮廓,越琢磨越觉得她就是自己救过的那位姑娘。德新思念那姑娘心切,不由得便起身向姑娘走去。
常言道:“无朽不成书。”这可真是太巧了,德新走至离姑娘十几米处,便看得清清楚楚了,这位洗刷塑料布的姑娘正是去年夏季他救过的那位姑娘。
他快速走到姑娘近前,这时姑娘早已抬起头来,他见到了她那如水葡萄般的大眼睛,筆直的、小巧玲珑的鼻子,还有那如花骨朵儿般的口形。“呀!大哥,是你呀!”姑娘立即便认出了他,惊喜地叫一声。德新也激动地喊起来:“呀,妹子,我老远看着你的身形,估摸着是你,果然是你!”随即又问道,“妹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呢?”
姑娘跟他说,她在李家庄一家养鸡专业户那负责喂鸡。这些脏塑料布是拌鸡料用的,老板吩咐她出来刷洗刷洗。德新听罢,“哦”了一声。姑娘问:“大哥,那,你怎么来到这里呢?”说着,她向东面瞟了一眼,“莫非您就是东面这个村的?”
说着,姑娘急忙站起身来,两眼含情地看着德新。
德新也含情脉脉地看着姑娘:“对,我就这个李家庄的。”
二人相互对视着,他们初次相遇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去年夏天的一天,他到东面二十里外的孙家庄一位同学家里玩,在回归的路上,刚刚走出孙家庄一里多地,忽听不远处的水库里传来一位姑娘急切求救的喊声:“救命啊—救命啊—”随着这两句喊声,声音逐渐变得断断续续。“不好,一定是有人掉水里了。”他心里这么想着,急忙向水库边飞奔。及到近前,只见一位年轻姑娘正在水中挣扎,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喊“救命”,只是她已被水呛得没了力气,喊声乏力,身子全在深水里,头部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又被水淹没,眼看就要彻底沉下去。德新从小习得一身好水性,也顾不得多想,纵身一跃,一头扎进水里。他迅速游到姑娘身边,不顾姑娘两手的胡乱抓扯,用巧劲儿,奋力将姑娘救了出来。然后,他将姑娘扶坐在地上,用双手给姑娘锤了锤背,姑娘吐出几口水后,便安然无恙了。
德新严肃地问道:“怎么回事,一个姑娘家出外,怎么不找个人做伴?”接着他又说,“再说,一个人出来也不要紧,就不能离危险的地方远点儿!”姑娘告诉他,她就是东面一里地外的孙家庄人,当天上午,母亲不慎扭伤了腰,疼痛难忍,听父亲说,只要用山菊花芥子烧开水洗烫一番,就能加快好转。她想起这座水库北边的高山上有山菊花,因觉得水库离家不远,自己去去便回,也没考虑到要找人做伴,便急急地独自一人来到这里了。谁想,这座山又高又陡,她正攀在山坡上拔菊花,一不小心被脚下一块石头绊倒,便滚落到山下的水库里。
听她这么说,德新口气缓和了一下,说道:“哦,原来是这样,以后你可千万要注意呀!”说完,他见姑娘穿着单薄,衣服紧贴着皮肤,像只落水鸡一样,全身轮廓显得清晰可见。想想自己是个男子汉,和她说话多有不便,他拔腿便走。姑娘在他身后喊着:“大哥别走,大哥别走,留下姓名再走!”他头也不回,加快了脚步离去。
二人对视片刻,德新看了看堆在一边的那些脏塑料布,问:“妹子,你是不是把这些塑料布刷洗完就没事了?”姑娘点头称是。德新便说:“来,来来,反正活儿都是定数的,我帮你刷洗。”姑娘说:“不用,不用。大哥,你歇着吧,我自己刷就行。”德新不容她分说,到一边取过姑娘带来的另一把刷子便动起手来。姑娘也蹲下开始刷洗。耳边听到哗啦哗啦的刷子碰击塑料布和轻微的流水声。身边微风悠悠,鸟儿啾啾。姑娘问起德新的姓名,德新告诉了她,德新问起姑娘的姓名,姑娘也告诉了他。原来,姑娘姓孙,名叫孙喜梅。
喜梅一边刷洗着塑料布,一边说:“大哥呀!你救了我的命,可是我一生的大恩人呐,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
德新连连说:“不,不不,讲究传统美德是我平生的立身之本,人命关天,我不可能见死不救啊。”
“什么?讲究传统美德是你的立身之本?”喜梅觉得德新说话文绉绉的,而且又显露出他做人的准则,不由得对他的为人深感兴趣。
德新说:“对呀!做人嘛,没有一定的思想观念做精神支柱可不行。”
喜梅问:“那你对现代的新思想、新文化又怎么看待呢?”
德新说:“新思想、新文化当然有它们进步的一面,咱们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再接受一些新思想、新文化,渐渐培养起自己的信仰,犹如锦上添花。然后为信仰而活着,何乐而不为!”
喜梅听罢,进一步对德新的为人感起兴趣。便又说:“大哥呀,你说,你当时救了我以后也不报出自己的姓名,也不打听我的姓名,试想要是咱们从那时再也见不到面,你对自己舍命救人的做法后不后悔呢?”
德新说:“当然不后悔啦!要是怕后悔,当时就不会匆匆离开你走了。” “这么说,你做好事就是为了你美好的念想去做?”
“半点不假。”
“哦……”喜梅听德新一番话,暗暗对他敬佩之至。敬佩之余,她不由得问起德新的年龄,德新告诉她说,他二十三岁。喜梅惊喜地看他一眼,说:“呀!就比我大一岁,我二十二岁。”接着,他们又聊一些其他人生哲理方面的话,又谈了一些爱好方面的事,谈得是情投意合。两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已把塑料布刷洗完,看看天,太阳悬挂在头顶,估摸现在已十一点半左右了。德新请喜梅到他家去吃午饭,喜梅考虑到自己是别人家的雇工,恐有不便,婉言谢绝。德新便一人回家,喜梅回老板家食堂里吃饭。
二
午饭后,喜梅到鸡棚喂完了鸡,然后回到宿舍,躺在床上休息。灿烂的阳光通过玻璃窗口照射进屋里,她想想自己与德新的相遇,有说不尽的高兴。刚刚躺下不一会儿,心里便似开锅一样沸腾起来。德新那见义勇为的品格、那潇洒的风度、那温和善良的面容,还有他那高深的谈吐,不时地展现在她的眼前,不知不觉间,她竟然深深地爱上了他,并且爱得是那样深,又是那样的真诚。她想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己也到出嫁的年龄了,如果能与这样的人终生相伴,也不枉费为人一世!想到这里,她便决定抽时间主动找德新谈谈。可是,刚刚做了这个决定,转念又一想:不行啊!自己一个女孩子家,爱上了人家,还不知人家有没有意,一旦把话说出口来,人家要是不答应,岂不羞煞个人!再说,这话一旦走漏消息,自己在别人眼里也会低人一等,这可怎么办呢……她想啊,想啊,思来想去,忽然灵机一动,心里有了主意:呵,我何不用一些半明半暗的情语和举动向他示爱呢!如此,他肯定会明白我的意思,到一定的时候,他主动向我求爱,事情不就好办了嘛……
到了第二天,早飯后,德新想到自家的地刚用拖拉机耕过,地边还没有刨,便打算去刨刨地边。地,还是村西头那块地,他扛着镢头刚刚走出村头,远远只见喜梅打扮得焕然一新,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正站在路边的一根电线杆下,左手撑在电线杆上,向他这边张望,见他向她那边走去,她有些害羞,又急忙转身,背过脸去。德新不知她站在那里干什么,只管向前走去。
等到德新走得离喜梅近了,喜梅忽然转过身来,含情地问一声:“大哥,刨地去呀?”
“嗯,去刨刨地边。”德新激动地应了一声,忽然感到她在这时刻独自一人站在路边有些奇怪,便问:“妹子,你怎么一个人来这里啦?”
喜梅的脸羞得像盛开的桃花,“我……啊……你的家住在哪儿呢?”她嘴里这样支吾着,眼神往远处一瞟,意思是想让德新领她找个僻静的地方谈话。谁知,德新见喜梅对他如此亲昵又害羞的神态,脸上顿时显现出心慌意乱的神态,急忙躲开她的目光,不经思考地便说:“哦,妹子,你想到我家玩呀!有时间你自己打听着门去吧。”接着又说,“你先在这玩哈,我得抓紧时间去把活儿干完。”说罢,竟然低着头匆忙离去。
“嗯?这是怎么回事?”喜梅站在那里好长时间未动,心里觉得有些纳闷。
喜梅经过一次失败,并不悔心,有意再创造机会。于是,她每逢和德新见面,便两眼含情地瞅着他,羞涩地说些关心他的话,希望他能明白她对他的爱意。谁知,德新并不注重她的眼神和话语,几句简单的客套话说完后,便匆匆离去。有时喜梅到河边洗衣服,看到德新在他的责任田里干活儿,便会突然大声唱起歌来,以此吸引他看看她。明明二人相隔距离不甚远,德新却装作听不见,脖子竟像被邪魔用法术镇住似的,半点都不肯向她那边转一下。
“憨蛋!”喜梅不觉暗暗烦躁起来。
烦躁归烦躁,喜梅还是半点不悔心,准备再设法引诱德新开口。一天,喜梅逢歇班,傍晚的时候,有位老乡在街头播放录音机,喜梅最喜欢听故事,隐约听到录音机里在讲故事,便也来到街头这位老乡身边去听。听了不大一会儿,德新向这边走来了。他走到近前,录音机里有位女孩儿正在和恋人谈情说爱,那女孩对恋人说:“哥哥,我爱你,哥哥,我爱你呀!”喜梅突然模仿录音机中演员的腔调,“哥哥,我爱你,哥哥,我爱你呀!”嘴里喊着,两眼却死死地盯着德新,希望德新能理解她的心意,德新全然不往心里去,简单道一声:“哦,妹子在这儿听曲子呐!”说罢,匆匆而去。
喜梅暗暗想着:“难道是德新哥发现我有什么缺点而瞧不起我?不如我设法试探试探他。”她见德新手里提着一把小小的镢头,料想他必定是到村边菜园里刨葱,便赶忙回宿舍换上一双很旧的布鞋,挪了个地方等德新。看他有什么反应。德新刨葱回来,在街边见到了她,道了句:“哦,又在这儿玩啦!”刚想走开,忽见她穿的那双布鞋有补丁,立即把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从兜里取出,悄悄地塞给了她,“给,拿这几个钱回去买双新鞋。”喜梅简单道一声谢谢,立即便收下了。正要跟他说话,他却匆匆离开了。
又一天,下午上工前,喜梅故意带了条破边的旧围脖,在街上左右转悠,盼望德新出门能看到她。德新出门后,果然和她相遇。见她的围脖有些旧,德新急忙从兜里掏出母亲才交给他让他买新衣裤的钱,瞅了瞅四下里没有人,悄悄递给她说:“呐,妹子,拿钱去商店买条新围脖,剩余的你再随便买点别的。”说完话,他立即便走了。
喜梅接钱在手,心里感动极了。德新走远了,她瞪着两眼,还是站在原地看着那个已不见的人影。看着看着,忽然爱中生恨,不由得便生起德新的气来。心想:“哦,我明白了,人家是只关心我而不爱我呀!我一个女孩家费尽了心机向你示爱,作为一个聪明人,应该早就有所觉察,哼,看来,你李德新架子可真不小哇!”可是,想着想着,很快地,她又产生了另一种想法:“错了,错了,自己胡乱埋怨什么呢?德新不愿理我是真,可是,这不恰恰证明他是一位正儿巴经的男子汉么!”她左思右想,心里便乱了方寸,心想:如此反复向他示爱,他却不动心,说明人家心里没有这事儿,却又恰恰说明他是一位正儿巴经的男子汉,似这般自相矛盾的问题,难道应该就此放下自己的心事不成!万般无奈之时,她忽然想起自己的三姨就是这个村的婆家,并且自打她刚到这个村给人打工开始,便常去三姨家玩。如此,自己可以去找三姨出出主意呀!对了,必须去求三姨出主意,由三姨做个介绍人,这事儿准成…… 三
到了晚上,喜梅便去了三姨家。
三姨名叫李志慧,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律师,办事极为精明。喜梅单独把三姨约到西间,二人双双坐在写字台边,喜梅把德新如何救她的命,又把自己两次与德新聊天的过程,及自己爱上了德新与难以开口示爱的原因,从头至尾细说了一遍,然后便请求三姨给她出主意。
明亮的灯光下,三姨一边听喜梅述说,一边静静地思考,待喜梅述说完毕,三姨便说:“喜梅呀!你让我给你出主意与德新谈亲事,我实在是有些为难,论人品,德新是达到你的要求了,但他家境不好。你家里呢,虽算不上巨富,但在人群中也足能合个中上游。即使你同意嫁给他,你爹妈也不会答应这门亲事,就连我这个做姨的,看着你去受大穷,又受其他困境的煎熬,心里也是不会好受的。成就婚姻的因素与方式有多种多样,依我看,你最好想法解决好眼下的难题,再来找我当这个中间人也不迟。”三姨说着,便把德新家的家境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喜梅。
喜梅听三姨诉说德新的家境情况,结合自己的家境情况,再想想三姨最后的结束语,不觉皱起眉头思索起来。
原来,德新家中的日子实在是困境重重。他是父母的独生子,父亲在他九岁那年因病去世,母亲不愿再给他找后爹,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谁知,到了他十八岁那年秋季,母亲突然得了偏瘫。经治疗,拄着拐杖勉强能照顾自己。要是下地干活儿,或出外做事,就完全不顶用了。如此,不管地里的活儿还是家务活儿,里里外外就全凭德新一个人。德新虽从小立志做一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先进的好青年,然而,只因家中琐事的连累,使他见不了外面的大世面。小时候,他没出过远门,这且不提。自从母亲病倒后,他从来没有花钱去远方走一走、看一看,甚至连去本县的县城办事都没有几次。不接触外界,人就不知怎么上项目,也不知什么项目最适合自己,每当有人在他面前提及如何上项目致富这样的问题时,他往往会感到一筹莫展。在安排自己的婚事方面,起初,他本来很想成立一个具有真情真爱的家庭,可是,只因他的事业心得不到发挥,除了那些和他同样家境差的姑娘肯凭条件凑合嫁给他以外,竟没有一个姑娘愿跟他谈情说爱。为此,他自卑得很,心想,也只有降低自身对爱情的崇高追求,找个家庭情况跟自己差不多的姑娘,先凑合建立起婚姻家庭。等有了相应的机遇后,再考虑上项目创业的问题了。
说来也是大自然促成了德新与喜梅的缘分。喜梅的家境情况与生活阅历,恰恰能解除德新的困境。
喜梅家共兄妹二人。大哥现已定亲,结婚的新房也早已装修完毕,只等着办喜事了。自打改革开放,喜梅的父母便开始发展养猪业,没几年的工夫,竟然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眼瞅着老两口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论起婚事,不管男方家境条件有多差,只要女儿喜欢,要钱,他们便会给钱;需要帮忙出主意,便会热心地帮女儿出主意,绝不会有半点怠慢。
喜梅和德新相比较,有着共同点:她也勤劳善良,聪明多智。若论不同之处,那就是:喜梅所见所闻之多,与德新相比,如同整个地球比一个鸡蛋。喜梅的父母为了让女儿提高处事能力,常常有意地给喜梅创造跟关系户与工友们见面聊天的机会,又常安排她料理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包括在养鸡专业户那里喂鸡,也是为了锻炼她的能力。日久,喜梅不但提高了日常处事能力,同时还获得了丰富的创业经验。此外,因家中条件宽裕,父亲常常支持她和同伴们去各省市及乡村调查经济信息,这使她的眼界更加开阔,与人共事,言行举止落落大方,敢想敢做,对创业上项目,每每跃跃欲试。
思索良久,喜梅问三姨:“姨,那我要是打破常规,一心要建立具有真情真爱的婚姻家庭呢?”
三姨说:“那敢情好,不过,想建立起具有真情真愛的婚姻家庭,还需要男女双方齐心协力,共创未来的人生蓝图,只空想可不行。要是只空想真情真爱,即便你们勉强结合到一起,也不会真正幸福。同时,也辜负了你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
喜梅说:“可是,眼下德新连理都不肯理我,我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三姨笑着说:“傻闺女,到底还是懂事少了。凡是德高的人,凡事都是为对方着想的呀!德新家那么贫困,只想着关心你,却不想开口跟你谈情说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怕误了你的大好前程啊!既然这样,你可以帮他致富,等他富有了,由姨出头给你们俩一撮合,你们的婚事不就订下了嘛!”
喜梅听罢,心中如同拨云见日。
四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喜梅精心梳洗打扮了一番,打听了一下德新的住处,把德新约出了门外。喜梅刚想说话,德新却莫名其妙地问:“喜梅,你找我有事吗?”
喜梅大方地说:“怎么,没事我就不可以找你聊聊天吗?”德新激动得连连点头,“可以,可以……”
他们俩来到村外一片小树林里,林子里草盛树茂,鸟语花香。他们双双倚在树边,在一起谈爱好、拉家常、论心志,叙人生哲理,聊了好久好久。喜梅忽然对德新说:“德新哥,我有难事想求您帮帮忙可以吗?”
德新又是一阵莫名其妙,“什么事?喜梅,你有话尽管说就是,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尽力去做。”
喜梅说:“我见你们树头有不少荒场,望你费点心跟村干部商量一下,以你的名义租块地方,然后建个塑料大棚,咱们合伙养蘑菇,你看好吗?”
“这个……”德新犹豫了一下,“租块地方,这事不成问题,可是,要说出本钱,我可出不起,要是你能出本钱,我给你打工干个零活什么的还可以。”
“必须由你跟我合伙,赚了钱,咱们可以平分,一旦破了财,一切损失都由我负责。”
“可是,我对养蘑菇的技术是一窍不通啊!”
“这个无妨,只要你肯学,我慢慢教你,你学中干,干中学,日久自然也就学会了。”
“可是,我母亲半身不遂,我必须在家尽孝哇!”德新说着,脸上便露出一片愁云,难过地把脸转向一边。
喜梅毫不犹豫地说:“嗨!德新哥,这事我早为你想好了,我可以在蘑菇棚边给大娘建房让老人住,你我共同照顾老人。”
德新听罢,不觉便红了眼圈,他重新转过脸来看着喜梅,两颗豆大的泪珠从他刚毅的腮边流下。用手擦了一下泪水,声音颤抖地说:“若如此,你真成了我的大恩人了,这份恩情我永世难忘……”
“你说什么呢!”喜梅打断他的话,“大哥,你不是也曾救过我的命嘛!咱们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不分什么你我。”
“喜梅,你……”德新听喜梅这般说法,不觉全身的热血沸腾起来。刹那间,他觉得身边这位姑娘并非凡人,而是一位仙女下凡,她的周身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光芒,同时散发出他从未嗅到过的异香……他的两臂微微一动,想勇敢地上前拥抱她,可是,忽然一个念头涌上他的心头:不,现在不应该如此冲动,自己还不应该这样,一旦养蘑菇发不了财,不能娶她回家,自己要是冲动过分,岂不是做出了越界的举动!
而此时的喜梅,正目不转睛地看着德新,她真想一头扑在德新怀里让他亲吻个够。然而,理智也同样阻止了她,为了不辜负父母及亲朋好友对她的期望,决心先把自己要上的项目搞好,然后再解决自己的男女情事。她急忙转变话题跟德新谈起业务之事……
事后,德新被喜梅的崇高品德感动,特意写诗一首以作纪念:
目中含秋波,眉宇荡春意。
心似向阳花,百世德传奇。
喜梅呢?也写诗一首歌颂德新:
诗书满腹智无双,侠肝义胆传八方。
家境清贫志不弱,善施获福利国邦。
不久,喜梅和德新便把塑料大棚建了起来。此时社会刚刚实行农田责任制,像喜梅这样高科技种植蘑菇的人十分稀少,蘑菇产出后供不应求。此时万元户还少见,他们连续拼搏了三年,两人都成了万元户。此时,德新便向喜梅求亲了,喜梅因早有此意,便一口答应下来。德新建起了邻村一流的砖瓦房作为新房。家中装修也都是像城市装修楼房那样,不管什么贵重的板材,也不管多贵的灯具,上等的铝合金门窗,高级玻璃等装修器材,他都用上了。进屋看看,彩灯迎人笑,墙壁放异彩。其他如新式彩电、洗衣机、电冰柜、石英钟等电器,样样尽有。如进了天宫一般。此外,德新还买上了高档的崭新摩托车。后来,他们二人就幸福地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