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作文的生命活力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5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和心灵、精神,尽情地释放人的才华、灵气和创造力。情动辞发,言为心声,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凝聚着个体生命的情致。思至此,笔者不禁要套用叶教授的话,大声疾呼:也让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吧!
  一、让作文重现生命
  对话:还作文的本来面目——与社会人际对话的言语交际活动。在操作上,一是从学生的交际需要出发,每次作文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从而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二是努力创设多维度、多层面、多样式、多对象的沟通情境,让学生在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学生与社会其他人群)的积极交往中,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思想和情感。
  激励: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采用赏识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如优秀习作展评,推荐报刊发表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写作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爱写乐写,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自发的需求,让作文重现生命的活力。
  二、让作文展示生命
  说真话,让学生在作文中放飞心灵。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世界。作文中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捕捉心情的瞬息变化,宣泄喜怒哀乐的情绪。冰心曾说:“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见此时此刻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纸上。”小学生的习作何尝不是如此呢?作文应当是学生心灵的独白,情感交流的园地。几年来,我一直引导学生写日记,写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写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等引起的内心种种矛盾冲突……这样的作文,真正放开了学生的手脚,写出了真我风采,从而实现了“我手写我心”。
  写真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生命。活动是生命活动的轨迹,它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孩子们的生活,成为生命赖以存在的本质表现。少年儿童朝气蓬勃,最具生命活力,也最喜好活动,让作文来全面地记叙学生的各种活动,就能确保作文从“真”起步。作文描述实践活动,即是为学生打开了生活的大门,生活浩瀚如海,学生习作,以活动为切口,沟通生活,作文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作文走进学生心灵,走向学生生活,让作文展示他们生命活动的轨迹,作文才会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歌唱,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作文教学才会鲜活生动起来。
  三、让作文充满个性
  想像创新,展示个性。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我常用“2045的书”、“我的一个奇妙的梦”、“今天,我来到了月球”……做题目,让学生练习写周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想象的王国里自由翱翔。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奇妙的、五彩缤纷的,他们的作文理应充满美好与奇幻。他们需要: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多倾注心血,让孩子的思维之花在那块净土里自由绽放。
  突破常规,独抒性灵。在平时作文中,我常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文体:可写记叙文,也可写童话、寓言、科幻故事、调查报告、产品说明、广告词、建议书、主持词、日记、随笔、诗歌等。如三八妇女节到了,学生纷纷拿起手中笔,有借雨抒情,娓娓道来,述说着人间最伟大的母爱的《雨,你让我明白了……》(朱眉清),而张庆东同学的《妈妈的爱》则用诗歌为我们谱写一曲母子情深之歌。由于作文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所以,这次作文真正闪现学生个性的风采,突破了文体僵化的藩篱。
  四、让作文塑造生命
  韩军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文章,就是把人领进一个新天地!确实学生在学习母语,提高理解和运用母语能力时,也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体验、培育自我精神、形成自我个性的生命过程。作文本来就是用书面语言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它的本质应是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升华。也就是要通过作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
  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唤醒。作文教学尤为如此。作文是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想认识的反映。写作的情感方式说到底就是人生方式。尊重生命,让作文重现生命;直面生命,让作文展示生命;呵护生命,让作文充满个性;扶持生命,让作文塑造生命。还学生一片作文的自由天空,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蓝天上翱翔,敞开心扉,独抒性灵。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通常,我们在为某一节课或某个问题作教学设计的时候,总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为学生准备好层层推进、顺理成章的“路子”,让学生沿着这个“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有些人认为,教师只要做好了这方面的功夫,教学就是有效的、优质的,学生就能高效而牢固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然而,这些“路子”、“正确的方向”就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或唯一方法吗?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
期刊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是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在此目标下,课堂小组讨论作为一项课堂活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学课堂中。作为经验丰富的一名数学教师,本文具体谈谈怎样有效地组织与开展课堂小组讨论。  笔者以为,关注以下几点便能在数学课堂小组讨论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因需而论的思想,不必每课必论  对于小组讨论作为,我们教师必须明确这样的
期刊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其学好数学的保证。那么,如何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下面就笔者个人的见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分析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对症下药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不爱预习,一味依靠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
期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听说课中,只听不说或少说,甚至不张嘴,缺乏听的策略和技巧。个别听力资料虽贴近生活,但有一定难度,不利于学生复述,存在畏难情绪;说的活动范围不广,难度层次不明晰,学生不知从何说起;阅读课,学生盲目阅读,抓不住重点,缺乏策略。写作课,学生能写,但句子结构不完整,受汉语影响,语序凌乱,缺乏逻辑,另外,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知识技能不细化。深入研究不同课型教授模式,在英语课堂上要效率,为英
期刊
游戏——一个牵引我们回到孩童嬉戏的词语。伴随着我校“童心”的教学理念,笔者发现课堂上巧用童心游戏,会让我们的英语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谈谈笔者在低年级英语课堂中运用游戏放飞童心的一些收获与思考。  一、用智慧的心辨别对象,用合适的游戏走入童心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人的年龄、性别、性格不同,喜欢的也不同,喜欢游戏类型也有不同。我们只有潜心设计孩子们喜闻乐见、独到新颖的游戏活动,才能充分发挥
期刊
如何高效地做好高考备考工作,合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最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常规地把握考试说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及分析往年试卷,从中找出命题趋势之外,笔者认为教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学的精神和态度、教学的手段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就如有了好剧本没有好角唱不好,有了好角没有好的锣鼓点拨也是唱不好。下面就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做教学过程中的
期刊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忽视了对学生字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我认为,字词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奠基石,是牵一发可以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字词学习切忌干巴巴地死记硬背,一定要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讲求学习的有效性。  一、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预习时,要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工具书,记准字音、记清字形。再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弄懂意思。最后,还要会赏析词语的妙处。  二、进行听写与互批  学生在识
期刊
从古代的士大夫“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动力,到近代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追求,无不反映阅读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佛山在今年4月27日请来了著名学者于丹,开启了佛山“崇文读书”系列活动之旅。于丹希望大家不仅要阅读书籍,更要读天地、读世界、读古今,从忙碌中重拾诗意,找回安静的力量。  整个佛山市都在提倡阅读,孩子在学校里也高兴地享受到该活动的惠泽,常常把书带回家阅读。一直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