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涵义;设计;特征;实践流程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86—01
新课程教学要求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模式。我校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创建了“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模式,旨在建立一种相信学生、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模式。这一模式对于彰显先学后教,构建高效活力课堂具有实践价值。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体现“先学后导”思想;2.促进“学与教”的双主动;3.照顾个体差异;4.突出合作学习意识;5.突破传统教学结构。“学案导学”要求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准备定向、诱发欲望——借助学案、尝试自学——暴露问题、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究规律——分层练习、共同发展,它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模式的设计
(一)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
1.自主学习:依据导学案设定自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熟悉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学会提取有效信息,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2.展示交流:依据自主学习环节获取的知识及信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思考,就基本知识点向全班同学阐述或表达自己的思想。
3.合作探究: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及热点,导学案设置合作探究背景材料并附有相关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最终达成共识。
4.课堂检测:课堂检测又称“当堂检测”,即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重点、难点、热点或与实践有重要联系的知识点开展三练,即双基练、知能练、创新练。
5.巩固拓展:借助导学案或多媒体等手段,适度引入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或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等的目的。
(二)三种课型
1.自主学习课:基于解决基础问题,构建知识体系,获取基本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的能力而设定的一种课型。该课要求导学案设定的自学目标针对性强,问题难度适中,注重对学习的预设性和可操作性。
2.展示交流课:基于实现互动交流、信息共享,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该课型让大家分享成长和进步的喜悦,通过交流达到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思维方法的目的。该课型关注学生认知的生成性和解决问题的开放性。
3.检测巩固课:基于检测教与学的有效性,解决学生个体需求差异,避免重复训练,检测是否完成预设目标的需要而设定的一种课型。
三、“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流程
第一步,编写导学案。主编导学案的教师必须研究课标要求,明确知识点及考点。主编教师要利用课本、资料和网络等教学资源,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针对性很强的高质量的导学案草稿;然后提交备课组展开充分讨论,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及方向后定稿,提前一周交予教务处打印。
第二步,学习导学案。在当周日晚自习下发导学案,自习课上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明确目标,自学完成导学案的“自学案”部分并思考、分析学案的其他内容。同时,课代表确定“合作探究”部分中核心发言小组,核心发言小组的学生要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做好充分的思考及准备。
第三步,组织教学。(1)课前由一位学生组织对上节内容进行检查和回顾,赋予相应分数。(2)学生展示“自学案”内容。可以依案进行,也可以自己阐述本节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当然这些都是在不脱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全班學生针对自己预习和学习的情况进行质疑,并由学生解疑。(3)合作探究,以材料背景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分组讨论,然后组内修改、完善形成本组统一观点。接下来重点由核心发言小组阐述观点,并就重点、难点分析、说明。(4)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释疑并对相关问题形成正确答案。
第四步,课堂检测。以导学案设计的题为基本,当堂训练、当堂校对、当堂反馈、查漏补缺。题型的设计可灵活多样,要遵循开放性、层次性、针对性原则。
第五步,巩固拓展。研究和把握与本节内容相关联的生活、社会等事件,通过一定信息的输入,增设关联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梯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创新思维。
编辑:王金梅
涵义;设计;特征;实践流程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86—01
新课程教学要求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模式。我校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创建了“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模式,旨在建立一种相信学生、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模式。这一模式对于彰显先学后教,构建高效活力课堂具有实践价值。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体现“先学后导”思想;2.促进“学与教”的双主动;3.照顾个体差异;4.突出合作学习意识;5.突破传统教学结构。“学案导学”要求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准备定向、诱发欲望——借助学案、尝试自学——暴露问题、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究规律——分层练习、共同发展,它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模式的设计
(一)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
1.自主学习:依据导学案设定自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熟悉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学会提取有效信息,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2.展示交流:依据自主学习环节获取的知识及信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思考,就基本知识点向全班同学阐述或表达自己的思想。
3.合作探究: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及热点,导学案设置合作探究背景材料并附有相关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最终达成共识。
4.课堂检测:课堂检测又称“当堂检测”,即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重点、难点、热点或与实践有重要联系的知识点开展三练,即双基练、知能练、创新练。
5.巩固拓展:借助导学案或多媒体等手段,适度引入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或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等的目的。
(二)三种课型
1.自主学习课:基于解决基础问题,构建知识体系,获取基本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的能力而设定的一种课型。该课要求导学案设定的自学目标针对性强,问题难度适中,注重对学习的预设性和可操作性。
2.展示交流课:基于实现互动交流、信息共享,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该课型让大家分享成长和进步的喜悦,通过交流达到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思维方法的目的。该课型关注学生认知的生成性和解决问题的开放性。
3.检测巩固课:基于检测教与学的有效性,解决学生个体需求差异,避免重复训练,检测是否完成预设目标的需要而设定的一种课型。
三、“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流程
第一步,编写导学案。主编导学案的教师必须研究课标要求,明确知识点及考点。主编教师要利用课本、资料和网络等教学资源,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针对性很强的高质量的导学案草稿;然后提交备课组展开充分讨论,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及方向后定稿,提前一周交予教务处打印。
第二步,学习导学案。在当周日晚自习下发导学案,自习课上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明确目标,自学完成导学案的“自学案”部分并思考、分析学案的其他内容。同时,课代表确定“合作探究”部分中核心发言小组,核心发言小组的学生要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做好充分的思考及准备。
第三步,组织教学。(1)课前由一位学生组织对上节内容进行检查和回顾,赋予相应分数。(2)学生展示“自学案”内容。可以依案进行,也可以自己阐述本节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当然这些都是在不脱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全班學生针对自己预习和学习的情况进行质疑,并由学生解疑。(3)合作探究,以材料背景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分组讨论,然后组内修改、完善形成本组统一观点。接下来重点由核心发言小组阐述观点,并就重点、难点分析、说明。(4)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释疑并对相关问题形成正确答案。
第四步,课堂检测。以导学案设计的题为基本,当堂训练、当堂校对、当堂反馈、查漏补缺。题型的设计可灵活多样,要遵循开放性、层次性、针对性原则。
第五步,巩固拓展。研究和把握与本节内容相关联的生活、社会等事件,通过一定信息的输入,增设关联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梯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创新思维。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