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创新教育之路,拓展初中化学教改新天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b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着眼于未来,重视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是初中化学教改的必由之路。本人从事初中化学教学近三十年,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创新教育的认识。
  
  一、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联系身边的化学现象,联系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联系当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努力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说明、解释周围社会生活中涉及的化学问题,强调学以致用。教师要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尽可能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在介绍氢能源时,我有意识引导学生去寻找使水分解为氢气合适的催化剂,让学生探究氢气的储存方法,比较在合适催化剂的作用下,用光能分解水与电解水获得氢能源的优点,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
  实践证明课堂教育中将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只要掌握分寸,有机联系,就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创新;有助于学生重视科学技术和开阔眼界;能够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设疑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单纯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不可能满足和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实际需求,还需要在不久的将来重新学习,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比如用锈铁钉代替锌制取氢气时,学生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也被除去,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最后变为浅绿色,反应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出现了一层黑色物质。带着这些问题,我让学生走进网络,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有关实验探究,寻找答案。学生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又懂得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更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戴安邦教授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全面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颜色、状态、变化、气味、质量改变,不仅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停留在感知基础上,而是要求记录观察结果,并加以分析,作出合理解释,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可以排除荒谬,纠正错误,发现真理,从而获得认识上的突破,取得认识上的飞跃。
  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中只有做到手、眼、脑并用,才能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操作能力,改变学生不敢动手、不会动手的心理,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理论、推理、计算,轻实验及实验设计、过程的错误,从心理上给学生尝试机会,给学生实验成功的乐趣,并能增强学生面对失败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化学教学与人文环境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中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两项就是化学方面的成就,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随着社会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社会化,现代化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和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我结合化学知识向学生讲解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能源利用、化学与农业、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食品、化学与洗涤剂、化学与衣着,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马克思曾说: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化学科学在揭示物质内部丰富多样的运动方式及其变化规律时,显示了化学领域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材料。
  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取证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大胆质疑,尊重知识,不迷信、不唯书、不唯师,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信念,学生才能勇于创新。
  
  五、用科学家的创新成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构成大千世界的物质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后来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分子论,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后人类才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的制碱技术被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一举攻克。通过介绍这些化学的历史既能让学生学到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能大大激发他们不唯书、不唯古、不唯权威的大胆探索和创新精神。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也是拓展初中化学教改新天地的必由之路。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精神不振时振作起来,在学生茫无头绪时给予启迪,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益终身。
其他文献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测量导线、细丝、柱体的直径。如人教选修3-1《电阻定律》等。根据实验的需要,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对其直径的测量。  1.刻度尺测量  用刻度尺测量导线的直径是最简单、最方便的办法。我们可以把导线密绕在某个圆柱体上,然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所绕导线在圆柱体上的长度△l,数出所绕的匝数n,则导线的直径可表示为d=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在导线的时候尽量使导线相互紧挨,同时可多绕几匝
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笔者就如何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注重基础知识,准确把握知识传授的深度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习惯于“深挖洞”,一步到位,总觉得讲少了影响教学质量,不放心,因而补充许了多内容,超越了基本的要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发展    过去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还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