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立式泵轴向力的产生和组成入手,阐述轴向力的影响因素及主要平衡装置的应用。
【关键词】立式泵;轴向力;平衡
引言
泵运转中,转子上作用轴向力,该力将拉动转子作轴向移动,使水泵不能安全、可靠地长期运行,可导致水泵严重损坏。因此,轴向力的有效平衡是水泵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大型立式泵而言,其轴向力的产生和组成有其特殊性,其平衡方法也不同于卧式泵,下面将详细阐述。
一 立式泵轴向力的产生与组成
立式泵的轴向力主要由以下分力组成:
1、在叶轮的吸入口处,后盖板的前侧面受到吸入压力作用,其后侧面受高压作用。此外,由于两侧密封泄漏不相等的影响,叶轮两盖板上的液体压力分布情况也不相同。因此,液体作用于叶轮上的力是不平衡的,产生了作用于叶轮上的轴向力F1,此力与轴向平行,由后盖板指向叶轮进口。
2、液体流入叶轮进口及从叶轮出口流出的速度大小及方向均不相同。因此,在作用著一个动反力F2,此力也是轴向的,但与F1相反。
3、对于立式泵,转子的重量也是轴向力的一部分,方向与F1相同,这里标记为F3。
4、其他因素,如轴台、轴端等因素引起的轴向力,叶片工作面和背面压力不同所产生的轴向力等,对于立式泵(尤其是单级立式离心泵、混流泵),这些因素在设计计算时可忽略。
立式泵运行所产生的总轴向力F=F1-F2+F3。
F1的大小与泵出口势扬程HP虽然不成正比,但是随着HP的增大而增大,并且F1也与叶轮的进、出直径及轮毂直径有关。
F2的大小则与泵理论流量Qt成正比,对于离心泵而言,F2的大小同时与叶片进口稍前的轴面速度Vm0成正比;而对于斜流泵,F2的大小则与泵进口稍前的轴面速度Vm0和叶片出口稍后轴面速度Vm3的轴线方向分量差成正比。
立式泵总轴向力F,从泵的运行曲线来看,一般从关死点到额定流量点运行区间,扬程较高而流量相对较小,根据上述F1、F2大小的定性分析可知,即F1较大而F2较小,这样根据F=F1-F2+F3这个公式,此时总轴向力F的方向与F1方向一致,指向叶轮进口,对立式泵而言即为由上方指向下方。当泵在关死点运行时,其扬程最高,流量为零,所产生的轴向力也最大。
当泵从额定流量向大流量点运行时,则扬程较低而流量相对较大,即F1较小而F2较大,当F1-F2+F3﹤0时,则表明总轴向力F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与F2一致,指向叶轮背面,对立式泵而言即为由下方指向上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立式泵运行到大流量时轴向力方向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泵组用于平衡轴向力的装置(如推力轴承)必须能承受双向的轴向力。
图-1 典型立式泵结构图
二、立式泵轴向力的平衡
1、密封环和平衡孔的设计
在叶轮的前后盖板上(对于半开式叶轮则仅在后盖板上),装置两个直径大小一致的密封环,并使后泵腔的B腔与叶轮吸入口或泵吸入室相连通,已达到平衡轴向力的目的。
在靠近叶轮轮毂的后盖板上开有连通叶轮吸入口和B腔的平衡孔,则这种方法称为平衡孔法,这些孔称为平衡孔。由于液体流经密封环间隙的阻力损失,使密封下部的液体的压力下降,从而减小作用在后盖板上的轴向力。减小轴向力的程度取决于孔的数量和孔径的大小。平衡孔的个数与叶轮叶片数一致,在叶片之间均布。所有平衡孔断面的总面积不应小于密封环间隙断面面积的5 ~6倍,从和铸造工艺和机械加工的角度来考虑,其倍数值可放宽为4 ~7倍。
对于立式泵而言,密封环和平衡孔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平衡轴向力的辅助措施,在一般立式斜流泵及离心泵叶轮上都设有密封环和平衡孔。
2、背叶片
背叶片是加在叶轮后盖板的外侧,即相当于在主叶轮的背面加一个吸入方向相反
的附加半叶轮。背叶片强迫液体旋转,液体的旋转角速度增加,这样后侧的压力水头就会降低,从而作用在后盖板的轴向力也降低。
装背叶片泵的扬程大约提高1% ~2%,泵效率大约下降2% ~3%。为了便于铸造,背叶片一般都做成径向的。
3、推力轴承
对于立式泵而言,密封环和平衡孔以及背叶片的应用不能完全平衡轴向力。因此,任何形式的立式泵都必须设置推力轴承来完全平衡轴向力。推力轴承有如下特点:
(1)结构上,推力轴承一般布置在立式泵的顶端,不会对泵体内的液流产生影响,不会带来附加的容积损失和水力损失;
(2)推力轴承装置稳定可靠,可平衡两个方向的轴向力;
(3)推力轴承装置较为复杂,须有润滑油进行润滑,在泵运行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其振动和温升。
在立式泵推力轴承装置的设计过程中须注意以下问题:
(1)推力轴承的选用首要依据是在额定工况下推力轴承的使用寿命,按照国家标准要求一般为25000h,推力轴承的计算寿命必须大于25000h才能选用;
(2)选取的推力轴承额定转速N0必须大于泵运行转速N,否则会导致轴承温升过高,损坏轴承;
(3)选取推力轴承时,必须计算轴承的理论温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轴承最高温度不过超过75℃(当推力轴承设置在电动机上时则为80℃),一般考虑环境温度为40℃,则轴承的理论温升不得超过35℃;
(4)应用于大口径立式泵推力轴承在油润滑情况下,必须有外接水对润滑油进行强制冷却。
对于立式泵的推力轴承装置,主要分为泵承受轴向力和电动机承受轴向力两种情况:
(1)泵承受轴向力,主要应用于泵口径较小(一般指1000mm口径以下),轴向力也相应较小的情况,推力轴承一般选取滚动轴承,具体还可以细分为泵转子轴径100mm以下时可以选取7系列的角接触轴承,轴径100mm以上的可以选取29系列的可调心轴承;轴承体布置在泵体上,轴向力由轴承转递至泵体,最终传递至泵基础之上;
(2)电动机承受轴向力,主要应用于泵口径较大(一般指1000mm口径以上),轴向力也相应较大的情况,推力轴承一般选取滑动轴承,轴承体布置在电动机顶端,轴向力由轴承传递至电动机壳体及相连接的电动机支架,最终传递至泵基础之上。
结论
在立式泵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轴向力的分析和计算,合理设计密封环和平衡孔,并选取合适的推力轴承,立式泵轴向力的平衡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醒凡 .现代泵技术手册 .宇航出版社,1995
[2]沈阳水泵研究所,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 .叶片泵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
郑凯凯,1987-01(出生年月),性别男,籍贯(山东省泰安市),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单位(上海,必维质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包含具体省市信息),单位邮编200011,研究方向(机械设备生产工艺与检验主要从事工作)。
(作者单位:必维质量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关键词】立式泵;轴向力;平衡
引言
泵运转中,转子上作用轴向力,该力将拉动转子作轴向移动,使水泵不能安全、可靠地长期运行,可导致水泵严重损坏。因此,轴向力的有效平衡是水泵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大型立式泵而言,其轴向力的产生和组成有其特殊性,其平衡方法也不同于卧式泵,下面将详细阐述。
一 立式泵轴向力的产生与组成
立式泵的轴向力主要由以下分力组成:
1、在叶轮的吸入口处,后盖板的前侧面受到吸入压力作用,其后侧面受高压作用。此外,由于两侧密封泄漏不相等的影响,叶轮两盖板上的液体压力分布情况也不相同。因此,液体作用于叶轮上的力是不平衡的,产生了作用于叶轮上的轴向力F1,此力与轴向平行,由后盖板指向叶轮进口。
2、液体流入叶轮进口及从叶轮出口流出的速度大小及方向均不相同。因此,在作用著一个动反力F2,此力也是轴向的,但与F1相反。
3、对于立式泵,转子的重量也是轴向力的一部分,方向与F1相同,这里标记为F3。
4、其他因素,如轴台、轴端等因素引起的轴向力,叶片工作面和背面压力不同所产生的轴向力等,对于立式泵(尤其是单级立式离心泵、混流泵),这些因素在设计计算时可忽略。
立式泵运行所产生的总轴向力F=F1-F2+F3。
F1的大小与泵出口势扬程HP虽然不成正比,但是随着HP的增大而增大,并且F1也与叶轮的进、出直径及轮毂直径有关。
F2的大小则与泵理论流量Qt成正比,对于离心泵而言,F2的大小同时与叶片进口稍前的轴面速度Vm0成正比;而对于斜流泵,F2的大小则与泵进口稍前的轴面速度Vm0和叶片出口稍后轴面速度Vm3的轴线方向分量差成正比。
立式泵总轴向力F,从泵的运行曲线来看,一般从关死点到额定流量点运行区间,扬程较高而流量相对较小,根据上述F1、F2大小的定性分析可知,即F1较大而F2较小,这样根据F=F1-F2+F3这个公式,此时总轴向力F的方向与F1方向一致,指向叶轮进口,对立式泵而言即为由上方指向下方。当泵在关死点运行时,其扬程最高,流量为零,所产生的轴向力也最大。
当泵从额定流量向大流量点运行时,则扬程较低而流量相对较大,即F1较小而F2较大,当F1-F2+F3﹤0时,则表明总轴向力F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与F2一致,指向叶轮背面,对立式泵而言即为由下方指向上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立式泵运行到大流量时轴向力方向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泵组用于平衡轴向力的装置(如推力轴承)必须能承受双向的轴向力。
图-1 典型立式泵结构图
二、立式泵轴向力的平衡
1、密封环和平衡孔的设计
在叶轮的前后盖板上(对于半开式叶轮则仅在后盖板上),装置两个直径大小一致的密封环,并使后泵腔的B腔与叶轮吸入口或泵吸入室相连通,已达到平衡轴向力的目的。
在靠近叶轮轮毂的后盖板上开有连通叶轮吸入口和B腔的平衡孔,则这种方法称为平衡孔法,这些孔称为平衡孔。由于液体流经密封环间隙的阻力损失,使密封下部的液体的压力下降,从而减小作用在后盖板上的轴向力。减小轴向力的程度取决于孔的数量和孔径的大小。平衡孔的个数与叶轮叶片数一致,在叶片之间均布。所有平衡孔断面的总面积不应小于密封环间隙断面面积的5 ~6倍,从和铸造工艺和机械加工的角度来考虑,其倍数值可放宽为4 ~7倍。
对于立式泵而言,密封环和平衡孔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平衡轴向力的辅助措施,在一般立式斜流泵及离心泵叶轮上都设有密封环和平衡孔。
2、背叶片
背叶片是加在叶轮后盖板的外侧,即相当于在主叶轮的背面加一个吸入方向相反
的附加半叶轮。背叶片强迫液体旋转,液体的旋转角速度增加,这样后侧的压力水头就会降低,从而作用在后盖板的轴向力也降低。
装背叶片泵的扬程大约提高1% ~2%,泵效率大约下降2% ~3%。为了便于铸造,背叶片一般都做成径向的。
3、推力轴承
对于立式泵而言,密封环和平衡孔以及背叶片的应用不能完全平衡轴向力。因此,任何形式的立式泵都必须设置推力轴承来完全平衡轴向力。推力轴承有如下特点:
(1)结构上,推力轴承一般布置在立式泵的顶端,不会对泵体内的液流产生影响,不会带来附加的容积损失和水力损失;
(2)推力轴承装置稳定可靠,可平衡两个方向的轴向力;
(3)推力轴承装置较为复杂,须有润滑油进行润滑,在泵运行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其振动和温升。
在立式泵推力轴承装置的设计过程中须注意以下问题:
(1)推力轴承的选用首要依据是在额定工况下推力轴承的使用寿命,按照国家标准要求一般为25000h,推力轴承的计算寿命必须大于25000h才能选用;
(2)选取的推力轴承额定转速N0必须大于泵运行转速N,否则会导致轴承温升过高,损坏轴承;
(3)选取推力轴承时,必须计算轴承的理论温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轴承最高温度不过超过75℃(当推力轴承设置在电动机上时则为80℃),一般考虑环境温度为40℃,则轴承的理论温升不得超过35℃;
(4)应用于大口径立式泵推力轴承在油润滑情况下,必须有外接水对润滑油进行强制冷却。
对于立式泵的推力轴承装置,主要分为泵承受轴向力和电动机承受轴向力两种情况:
(1)泵承受轴向力,主要应用于泵口径较小(一般指1000mm口径以下),轴向力也相应较小的情况,推力轴承一般选取滚动轴承,具体还可以细分为泵转子轴径100mm以下时可以选取7系列的角接触轴承,轴径100mm以上的可以选取29系列的可调心轴承;轴承体布置在泵体上,轴向力由轴承转递至泵体,最终传递至泵基础之上;
(2)电动机承受轴向力,主要应用于泵口径较大(一般指1000mm口径以上),轴向力也相应较大的情况,推力轴承一般选取滑动轴承,轴承体布置在电动机顶端,轴向力由轴承传递至电动机壳体及相连接的电动机支架,最终传递至泵基础之上。
结论
在立式泵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轴向力的分析和计算,合理设计密封环和平衡孔,并选取合适的推力轴承,立式泵轴向力的平衡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醒凡 .现代泵技术手册 .宇航出版社,1995
[2]沈阳水泵研究所,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 .叶片泵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
郑凯凯,1987-01(出生年月),性别男,籍贯(山东省泰安市),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单位(上海,必维质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包含具体省市信息),单位邮编200011,研究方向(机械设备生产工艺与检验主要从事工作)。
(作者单位:必维质量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