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体现着学生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能力,也体现着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良好数感的学生,对于数的敏感性更强,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数感的培养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一样重要。
关键词:低年级教学;数学教学;数感培养
引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看到学生犯这样的错误,如:一辆自行车的高度是1.2分米,小明的体重是36克等。看起来,这些错误非常滑稽可笑,但是教师也要反思,如果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积累经验,是不是就会少犯甚至不犯这样的错误呢?这就提醒了教师,数学教学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估算、心算等数学能力。
一、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学生数感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具体事物转化为抽象知识,从直观具体到抽象概括,初步理解数感。例如在“认识数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当看到一个物体时,就在纸上画一个点来表示;当看到两个物体时,就在纸上画两个点来表示。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苹果,让学生在纸上画点表示苹果的数量,然后教师又加上了一个橘子并让学生在纸上画点来表示看到的水果数量,学生们都能很快的正确完成。这时教师收起苹果和橘子,将粉笔盒中的粉笔拿出来,并问学生:这么多粉笔,该怎么表示呢?学生们纷纷犯了难,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数字的概念,告诉学生:一支粉笔可以用阿拉伯数字1来表示,自己手上有六支粉笔,就可以用阿拉伯数字6来表示了。学生们数了数教师手里的粉笔,很快就理解了用数字表示物体个数的方法,通过物体和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自己的数感。在教学中,学生还发现数字也有大小,抓一把黄豆和抓几颗糖果,就不能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们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数感。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数感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是活泼好动的,除了理论知识传授之外,教師还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实践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有20根小木棒,教师让学生自己数出小木棍的数量,学生一个一个数很吃力,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10根小木棒捆成一捆,然后数一下一共有几捆,就知道小木棒的总数了。既方便了统计小木棒数量,学生又理解了“个数”的概念,认识到10个1和1个10是相等的,这为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字奠定了基础。又如在题目“8+6=”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用“凑10”的方法来教学,也就是将8拆分为4+4,4+(4+6)=4+10=14。实际上,解决一道数学题的方法不止一种,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基本都能够得到正确答案,但是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计算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来,教师一定能够发现很多亮点。经过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对两个数字相加的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通过“凑10”法计算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在动手计算你的过程中,学生同样产生了数感。
三、在画图中培养数感
图形比数字更加形象直观,如果一些问题很难解决,通过画图的方式很可能能够得到答案,并且图形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例如下面一道题:现在有若干朵红花和黄花,红花和黄花一共有8朵,红花的数量是黄花的3倍,那么黄花有多少朵?要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较为困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作图的方式解决,教师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朵小黄花,小红花的数量是小黄花的3倍,根据这个条件在纸上画3朵小红花,学生将花加起来,发现总数并不是8朵,然后可以增加一朵小黄花,相应的增加3多小红花,很快学生就得到了红花一共有6朵、黄花一共有2朵的答案。将花的数量通过具体的图形表现出来,将难以理解的条件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这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技巧。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样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数感。
四、在沟通交流中培养数感
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数学学习单靠模仿和记忆显然是不够的。数感如同语文、英语的语感,需要经过视觉、听觉的刺激才能形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沟通交流。例如在掌握100以内的数字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道习题:找出规律并在()()50、60、70两个括号中填入数字。教师让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集思广益,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前面两个数字应该是30、40,学生们得到了正确答案,热情高涨,教师顺势将题目改成()、()、30、()、(),这道题目答案不是一种,每当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就要给予鼓励,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大声念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加强。
五、在优化课堂中培养数感
教学时应紧密结合教材,用谜语、故事、游戏等活泼有趣的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科学而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由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充分展示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用大萝卜,用刀切一下,建立面的概念,再切一刀形成一个面与第一个面相交,建立棱的概念,这样切6次,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感到新颖,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要勤奋学习,广泛涉猎,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富有魅力和艺术。
六、结束语
综上,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二小)
参考文献
[1]秦德生.小学数感直观表征的形式、特征及对教学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3):87.
[2]杜吉来.如何建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J].商情.2016,(01):26.
[3]朱学然.小学低年级数感的培养[J].新课程.2016,(05):113.
关键词:低年级教学;数学教学;数感培养
引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看到学生犯这样的错误,如:一辆自行车的高度是1.2分米,小明的体重是36克等。看起来,这些错误非常滑稽可笑,但是教师也要反思,如果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积累经验,是不是就会少犯甚至不犯这样的错误呢?这就提醒了教师,数学教学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估算、心算等数学能力。
一、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学生数感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具体事物转化为抽象知识,从直观具体到抽象概括,初步理解数感。例如在“认识数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当看到一个物体时,就在纸上画一个点来表示;当看到两个物体时,就在纸上画两个点来表示。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苹果,让学生在纸上画点表示苹果的数量,然后教师又加上了一个橘子并让学生在纸上画点来表示看到的水果数量,学生们都能很快的正确完成。这时教师收起苹果和橘子,将粉笔盒中的粉笔拿出来,并问学生:这么多粉笔,该怎么表示呢?学生们纷纷犯了难,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数字的概念,告诉学生:一支粉笔可以用阿拉伯数字1来表示,自己手上有六支粉笔,就可以用阿拉伯数字6来表示了。学生们数了数教师手里的粉笔,很快就理解了用数字表示物体个数的方法,通过物体和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自己的数感。在教学中,学生还发现数字也有大小,抓一把黄豆和抓几颗糖果,就不能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们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数感。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数感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是活泼好动的,除了理论知识传授之外,教師还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实践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有20根小木棒,教师让学生自己数出小木棍的数量,学生一个一个数很吃力,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10根小木棒捆成一捆,然后数一下一共有几捆,就知道小木棒的总数了。既方便了统计小木棒数量,学生又理解了“个数”的概念,认识到10个1和1个10是相等的,这为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字奠定了基础。又如在题目“8+6=”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用“凑10”的方法来教学,也就是将8拆分为4+4,4+(4+6)=4+10=14。实际上,解决一道数学题的方法不止一种,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基本都能够得到正确答案,但是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计算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来,教师一定能够发现很多亮点。经过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对两个数字相加的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通过“凑10”法计算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在动手计算你的过程中,学生同样产生了数感。
三、在画图中培养数感
图形比数字更加形象直观,如果一些问题很难解决,通过画图的方式很可能能够得到答案,并且图形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例如下面一道题:现在有若干朵红花和黄花,红花和黄花一共有8朵,红花的数量是黄花的3倍,那么黄花有多少朵?要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较为困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作图的方式解决,教师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朵小黄花,小红花的数量是小黄花的3倍,根据这个条件在纸上画3朵小红花,学生将花加起来,发现总数并不是8朵,然后可以增加一朵小黄花,相应的增加3多小红花,很快学生就得到了红花一共有6朵、黄花一共有2朵的答案。将花的数量通过具体的图形表现出来,将难以理解的条件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这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技巧。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样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数感。
四、在沟通交流中培养数感
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数学学习单靠模仿和记忆显然是不够的。数感如同语文、英语的语感,需要经过视觉、听觉的刺激才能形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沟通交流。例如在掌握100以内的数字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道习题:找出规律并在()()50、60、70两个括号中填入数字。教师让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集思广益,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前面两个数字应该是30、40,学生们得到了正确答案,热情高涨,教师顺势将题目改成()、()、30、()、(),这道题目答案不是一种,每当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就要给予鼓励,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大声念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加强。
五、在优化课堂中培养数感
教学时应紧密结合教材,用谜语、故事、游戏等活泼有趣的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科学而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由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充分展示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用大萝卜,用刀切一下,建立面的概念,再切一刀形成一个面与第一个面相交,建立棱的概念,这样切6次,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感到新颖,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要勤奋学习,广泛涉猎,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富有魅力和艺术。
六、结束语
综上,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二小)
参考文献
[1]秦德生.小学数感直观表征的形式、特征及对教学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3):87.
[2]杜吉来.如何建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J].商情.2016,(01):26.
[3]朱学然.小学低年级数感的培养[J].新课程.2016,(0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