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事迹:
1.在饭店里吃玉米,外婆好心掰成两段,不干了,边哭边喊:“外婆,你给我种上去!快点!种上去!”外婆实在没办法,只好用两根牙签给她重新安上去。服务员笑得腰都直不起来。
2.小区的门禁必须他刷卡,要听“滴”的一声,如果别人热心帮他先滴了,立马狂嚎。走到楼梯口,楼梯口的灯是声控的,如果灯被不小心弄亮了,得屏息静气不发出丁点声音,等灯灭了,让——他——来!
3.前几天,在家吃西瓜,西瓜都切成块的,亲妈我念及她吃西瓜老吐籽好辛苦,想到挖中间部分又甜又没籽,一脸谄媚地端过去,人家拍着桌子捂着脸:“我不要!我不要!我要吃三角形的!”三角形的……简直崩溃啊!
4.他要扔的垃圾,你千万不能帮忙,要是手欠,结局往往是从垃圾桶里扒出来重新扔!待他自己会翻垃圾桶了更可怕,我趁儿子上幼儿园,偷偷把他一个破得不行的萝卜玩具扔了。结果,他放学回家,我开门一看,满脸怒容抱着萝卜回来了,说:“你居然想扔掉我的萝卜!”……恕小的不知,萝卜是你的公主。
5.更扎心是吃东西时的表现。冰淇淋化得不行,都快滴到衣服上了,我说我帮你吃一口吧,他也同意了,结果我把快掉下来的地方啃掉后,忽然爆发:“我没让你啃,我是让你舔!你只能舔!不能啃!”然后非要从我嘴里抠出来……我真心怀疑,我是他亲妈吗?!
孩子的“处女座时期”就是秩序敏感期
感同身受吗?
大神蒙特梭利说了,每个娃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只是表现程度不同。她在《幼儿之秘》里谈到:两至四岁的孩子,因为某些秩序被破坏之后,引起反抗和哭闹,那是在告诉家长,“秩序敏感期”到了。
蒙博士说:“在生命的前几年,秩序对儿童相当重要,儿童渴望生活在有秩序的環境里。”她曾记述一个不到一岁半的小孩的故事。这孩子跟父母旅行时,总是睡在有栏杆的小床上。回家后,跟母亲一起在大床上睡,却不停的哭闹,难以入睡。根据他父母的观点,这孩子是无理取闹,他们强调,旅行中没有发生任何特别的事,孩子一直很健康,心情平和。为此,他们请来儿童神经学专家,蒙博士正好参与了。蒙博士只做了一件事:拿两只枕头,平行铺开,它们的垂直边形成了一张像有栏杆的小床。这个小孩竟安静的睡着了。
这个故事虽然是个例,却很好地说明了,在特定阶段,孩子对秩序的需求比成人还要敏锐。如果我们没有理解到这一点,就会像那孩子的父母一样,觉得孩子 “固执”、“不可理喻”。
这也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黄金期
蒙博士还觉得,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不仅要给予理解,还要把握这个时期,让秩序感成为孩子内化的个性特征。因为,在敏感期内,儿童对当下发生的一切充满激情,能轻松愉快的学会与敏感期相关的事情,敏感期也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期。
蒙博士很注重对孩子秩序感的培养,在她的四大目标中,秩序感被排在第一位,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专注力和独立性。
这是小伙伴在美国拍摄的蒙氏幼儿园,是不是有一种处女座既视感?(在美国,有名的幼儿园全是蒙氏幼儿园,蒙博士的地位特别高,什么谷歌创始人、比尔盖茨之类的牛人,都宣称蒙博士是他们人生最初的导师)
在这里,孩子们自由探索玩具,但玩过后,需要将玩具分类整理,分分钟恢复照片上整洁有序的样子。在他们的教室参观,时时处处都能体会到秩序感的存在。
蒙博士认为秩序敏感期贯穿孩子两至四岁,个别孩子会发展得更久,到六岁都会有对秩序的执着追求。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和低龄段孩子玩“让玩具归位”、“和妈妈一起收纳衣服”这种整理分类型游戏。给大一些的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他尝试写计划书、做安排方案,通过这些方法,将孩子对秩序的青睐转化为他内在的秩序感。
这之后,孩子做事就会非常有条理,在情绪管控方面也会非常优秀,人会显得很平和,看上去会比较平和。
这也正是小伙伴在美国蒙氏幼儿园里所体会到的,孩子们自由的玩,却很少争执冲突,对界限认识清晰,自由与秩序相得益彰。
蒙博士告诉我们:不能只看见孩子因秩序而”无理取闹” ,却忘记秩序本身就是值得推崇的事情。
秩序值得推崇,但解决眼前问题还需防暴击指南
防暴击小技巧之一:让权
既然知道手欠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本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原则,大度一点,把非原则性问题的处理权让给小屁孩们吧。
鹌鹑蛋很烫,你帮他划开,的确会冷更快。但你要稳住了,把这个权利给他,就算划开也让他自己划,或者划开之前先征求他的意见。否则,你划开后,90%他会叫你黏上!
门禁卡谁刷不是刷啊,他爱刷,就记得让他刷。衣服不要嫌他混搭得不好看,只要不过度影响冷热,让他自由发挥好了……总之,就是要适度让权。
防暴击小技巧之二:选择题代替疑问句
比如,该洗澡了,不是问:“你准备什么时候洗澡?”而是给他选择题:“你准备五分钟后洗澡还是十分钟后洗澡?”不管选哪个,都能达到洗澡这个目的。而孩子因为拥有选择权,感觉是自己在安排,也就不会哭闹。
又比如,孩子要按电梯键,你先按了,他开始哭闹。你可以告诉他:“你可以选择现在按一个不同楼层,也可以选择下次坐电梯时再按我们家的楼层”。
选择题的方式非常有效,渴望自主权的孩子很容易被它吸引而停止哭闹,自己选也满足了他们对秩序感的追求。
防暴击小技巧三:告诉他事物的另一面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定的事不撞南墙不回头。在必要的时候,怎样才能让他们改变想法呢?
你可以给他“另一条路可能更好”的概念。
简单举例,从公园回家的路,孩子认定要走A路,而你希望他走B路会更快一些。强行改变他的主意,难免对峙。这时,你可以提醒他,在B路可能有一家卖你喜欢的冰淇淋的店哦,然后再让他选择是不是可以从B路回家。
慢慢地,他们不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是偶尔在安排事务上还会坚持自己的秩序感。我想,这就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吧。
实在不必跟这些鬼哭狼嚎的小家伙们计较,机智如我,用点防暴击小技巧曲线救国。最好的,当然还是遵循蒙博士的方法,把握敏感黄金期,给孩子的秩序感升级。
其实,当你走过这个阶段,再往回看,会觉得“处女座时期”的孩子很可爱,他们渴望掌握更多,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个世界给他们尊重。不如,就给他们想要的尊重吧!
(摘自《东西儿童教育》)(编辑/紫苏)
1.在饭店里吃玉米,外婆好心掰成两段,不干了,边哭边喊:“外婆,你给我种上去!快点!种上去!”外婆实在没办法,只好用两根牙签给她重新安上去。服务员笑得腰都直不起来。
2.小区的门禁必须他刷卡,要听“滴”的一声,如果别人热心帮他先滴了,立马狂嚎。走到楼梯口,楼梯口的灯是声控的,如果灯被不小心弄亮了,得屏息静气不发出丁点声音,等灯灭了,让——他——来!
3.前几天,在家吃西瓜,西瓜都切成块的,亲妈我念及她吃西瓜老吐籽好辛苦,想到挖中间部分又甜又没籽,一脸谄媚地端过去,人家拍着桌子捂着脸:“我不要!我不要!我要吃三角形的!”三角形的……简直崩溃啊!
4.他要扔的垃圾,你千万不能帮忙,要是手欠,结局往往是从垃圾桶里扒出来重新扔!待他自己会翻垃圾桶了更可怕,我趁儿子上幼儿园,偷偷把他一个破得不行的萝卜玩具扔了。结果,他放学回家,我开门一看,满脸怒容抱着萝卜回来了,说:“你居然想扔掉我的萝卜!”……恕小的不知,萝卜是你的公主。
5.更扎心是吃东西时的表现。冰淇淋化得不行,都快滴到衣服上了,我说我帮你吃一口吧,他也同意了,结果我把快掉下来的地方啃掉后,忽然爆发:“我没让你啃,我是让你舔!你只能舔!不能啃!”然后非要从我嘴里抠出来……我真心怀疑,我是他亲妈吗?!
孩子的“处女座时期”就是秩序敏感期
感同身受吗?
大神蒙特梭利说了,每个娃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只是表现程度不同。她在《幼儿之秘》里谈到:两至四岁的孩子,因为某些秩序被破坏之后,引起反抗和哭闹,那是在告诉家长,“秩序敏感期”到了。
蒙博士说:“在生命的前几年,秩序对儿童相当重要,儿童渴望生活在有秩序的環境里。”她曾记述一个不到一岁半的小孩的故事。这孩子跟父母旅行时,总是睡在有栏杆的小床上。回家后,跟母亲一起在大床上睡,却不停的哭闹,难以入睡。根据他父母的观点,这孩子是无理取闹,他们强调,旅行中没有发生任何特别的事,孩子一直很健康,心情平和。为此,他们请来儿童神经学专家,蒙博士正好参与了。蒙博士只做了一件事:拿两只枕头,平行铺开,它们的垂直边形成了一张像有栏杆的小床。这个小孩竟安静的睡着了。
这个故事虽然是个例,却很好地说明了,在特定阶段,孩子对秩序的需求比成人还要敏锐。如果我们没有理解到这一点,就会像那孩子的父母一样,觉得孩子 “固执”、“不可理喻”。
这也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黄金期
蒙博士还觉得,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不仅要给予理解,还要把握这个时期,让秩序感成为孩子内化的个性特征。因为,在敏感期内,儿童对当下发生的一切充满激情,能轻松愉快的学会与敏感期相关的事情,敏感期也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期。
蒙博士很注重对孩子秩序感的培养,在她的四大目标中,秩序感被排在第一位,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专注力和独立性。
这是小伙伴在美国拍摄的蒙氏幼儿园,是不是有一种处女座既视感?(在美国,有名的幼儿园全是蒙氏幼儿园,蒙博士的地位特别高,什么谷歌创始人、比尔盖茨之类的牛人,都宣称蒙博士是他们人生最初的导师)
在这里,孩子们自由探索玩具,但玩过后,需要将玩具分类整理,分分钟恢复照片上整洁有序的样子。在他们的教室参观,时时处处都能体会到秩序感的存在。
蒙博士认为秩序敏感期贯穿孩子两至四岁,个别孩子会发展得更久,到六岁都会有对秩序的执着追求。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和低龄段孩子玩“让玩具归位”、“和妈妈一起收纳衣服”这种整理分类型游戏。给大一些的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他尝试写计划书、做安排方案,通过这些方法,将孩子对秩序的青睐转化为他内在的秩序感。
这之后,孩子做事就会非常有条理,在情绪管控方面也会非常优秀,人会显得很平和,看上去会比较平和。
这也正是小伙伴在美国蒙氏幼儿园里所体会到的,孩子们自由的玩,却很少争执冲突,对界限认识清晰,自由与秩序相得益彰。
蒙博士告诉我们:不能只看见孩子因秩序而”无理取闹” ,却忘记秩序本身就是值得推崇的事情。
秩序值得推崇,但解决眼前问题还需防暴击指南
防暴击小技巧之一:让权
既然知道手欠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本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原则,大度一点,把非原则性问题的处理权让给小屁孩们吧。
鹌鹑蛋很烫,你帮他划开,的确会冷更快。但你要稳住了,把这个权利给他,就算划开也让他自己划,或者划开之前先征求他的意见。否则,你划开后,90%他会叫你黏上!
门禁卡谁刷不是刷啊,他爱刷,就记得让他刷。衣服不要嫌他混搭得不好看,只要不过度影响冷热,让他自由发挥好了……总之,就是要适度让权。
防暴击小技巧之二:选择题代替疑问句
比如,该洗澡了,不是问:“你准备什么时候洗澡?”而是给他选择题:“你准备五分钟后洗澡还是十分钟后洗澡?”不管选哪个,都能达到洗澡这个目的。而孩子因为拥有选择权,感觉是自己在安排,也就不会哭闹。
又比如,孩子要按电梯键,你先按了,他开始哭闹。你可以告诉他:“你可以选择现在按一个不同楼层,也可以选择下次坐电梯时再按我们家的楼层”。
选择题的方式非常有效,渴望自主权的孩子很容易被它吸引而停止哭闹,自己选也满足了他们对秩序感的追求。
防暴击小技巧三:告诉他事物的另一面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定的事不撞南墙不回头。在必要的时候,怎样才能让他们改变想法呢?
你可以给他“另一条路可能更好”的概念。
简单举例,从公园回家的路,孩子认定要走A路,而你希望他走B路会更快一些。强行改变他的主意,难免对峙。这时,你可以提醒他,在B路可能有一家卖你喜欢的冰淇淋的店哦,然后再让他选择是不是可以从B路回家。
慢慢地,他们不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是偶尔在安排事务上还会坚持自己的秩序感。我想,这就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吧。
实在不必跟这些鬼哭狼嚎的小家伙们计较,机智如我,用点防暴击小技巧曲线救国。最好的,当然还是遵循蒙博士的方法,把握敏感黄金期,给孩子的秩序感升级。
其实,当你走过这个阶段,再往回看,会觉得“处女座时期”的孩子很可爱,他们渴望掌握更多,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个世界给他们尊重。不如,就给他们想要的尊重吧!
(摘自《东西儿童教育》)(编辑/紫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