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效果和经济指标进行评价、审查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对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希望能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指标;完善路径
传统的审计活动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的审查,而经济效益审计是指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责任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新形势下,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必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进行细致研究。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
1.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
要想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作支撑,尽管我国现行《审计法》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提供了一定法律支撑,但是关于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具体细节规定较少,也没有形成科学的审计工作评判标准,给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制造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法律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审计人员经常依据经验办事,使审计风险大大增加。
2.指标评价体系不健全
科学、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但当前的审计指标体系大多由企业自行设立,审计人员按照这一评价体系开展审计活动时,很可能会丧失审计工作应有的独立性。此外,现有的指标评价体系与企业经营状况的关联性较差,存在重财务指标而轻其他指标、重综合指标而轻单项指标等现象,难以通过指标评价体系真实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达到经济效益审计的真正目的。
3.审计方法缺乏系统性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通常采用调查、审阅等方法开展审计活动,而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流程,导致部分审计人员仅凭借自身经验来进行效益审计,往往会使同一个审计项目出现不同的审计结果,加大了企业的审计风险。同时,传统的审计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造成较大的阻碍。
4.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对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从当前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审计人员能够掌握传统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但是对于现代审计方法的了解却比较少,而且缺少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不利于企业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提升。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完善路径
1.完善审计法律法规
(1)应当对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地位加以明确,详细规定审计的方法和流程,確保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有章可循;(2)应当完善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因工作疏漏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人员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3)应当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可以制定审计内容、程序、标准等方面的工作指南,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规范化水平。
2.健全审计指标体系
企业应当构建符合自身情况的审计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保证指标体系的可控性和有效性,使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更加全面和客观。例如,财务指标应当实现对企业资产状况、盈利水平、偿债能力的评价,非财务指标应当实现对企业创新能力、管理水平、风控能力的评价,从而准确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3.改善审计方式方法
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条例,在规范审计流程的基础上加大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惩处力度,保证财务数据真实有效;应尽量要求审计人员借助计算机软件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应当综合使用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先进审计方法开展审计工作,使审计结果更加详细、准确。
4.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活动来增强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培养审计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同时利用评比、考核等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邀请经济效益审计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到企业进行讲学和指导,为审计人员传授丰富的审计经验和技术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和效率。对此,应当从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健全审计指标体系、改善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作出努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姜欣怡,李冰.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5).
[2]周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5(12).
[3]梁晓娜.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完善路径探索[J].财会学习,2016(15).
[4]张译丹.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完善途径分析[J].财经界,2017(02).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指标;完善路径
传统的审计活动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的审查,而经济效益审计是指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责任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新形势下,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必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进行细致研究。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
1.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
要想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作支撑,尽管我国现行《审计法》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提供了一定法律支撑,但是关于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具体细节规定较少,也没有形成科学的审计工作评判标准,给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制造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法律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审计人员经常依据经验办事,使审计风险大大增加。
2.指标评价体系不健全
科学、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但当前的审计指标体系大多由企业自行设立,审计人员按照这一评价体系开展审计活动时,很可能会丧失审计工作应有的独立性。此外,现有的指标评价体系与企业经营状况的关联性较差,存在重财务指标而轻其他指标、重综合指标而轻单项指标等现象,难以通过指标评价体系真实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达到经济效益审计的真正目的。
3.审计方法缺乏系统性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通常采用调查、审阅等方法开展审计活动,而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流程,导致部分审计人员仅凭借自身经验来进行效益审计,往往会使同一个审计项目出现不同的审计结果,加大了企业的审计风险。同时,传统的审计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造成较大的阻碍。
4.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对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从当前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审计人员能够掌握传统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但是对于现代审计方法的了解却比较少,而且缺少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不利于企业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提升。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完善路径
1.完善审计法律法规
(1)应当对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地位加以明确,详细规定审计的方法和流程,確保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有章可循;(2)应当完善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因工作疏漏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人员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3)应当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可以制定审计内容、程序、标准等方面的工作指南,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规范化水平。
2.健全审计指标体系
企业应当构建符合自身情况的审计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保证指标体系的可控性和有效性,使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更加全面和客观。例如,财务指标应当实现对企业资产状况、盈利水平、偿债能力的评价,非财务指标应当实现对企业创新能力、管理水平、风控能力的评价,从而准确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3.改善审计方式方法
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条例,在规范审计流程的基础上加大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惩处力度,保证财务数据真实有效;应尽量要求审计人员借助计算机软件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应当综合使用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先进审计方法开展审计工作,使审计结果更加详细、准确。
4.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活动来增强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培养审计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同时利用评比、考核等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邀请经济效益审计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到企业进行讲学和指导,为审计人员传授丰富的审计经验和技术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和效率。对此,应当从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健全审计指标体系、改善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作出努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姜欣怡,李冰.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5).
[2]周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5(12).
[3]梁晓娜.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完善路径探索[J].财会学习,2016(15).
[4]张译丹.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完善途径分析[J].财经界,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