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益、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和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和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创建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创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进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和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一致的。
(2)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4、完善森林采伐利用管理政策,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要不断的改革、探索和完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在采伐审批上,要减少中间环节,简化申报手续和审批程序,方便林农群众;要科学编制林业发展区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一步明确不同区域林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主导功能和生产力布局;全面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将不同类型森林的经营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引导经营者实施科学经营;抓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试验示范工作,开发和总结出多种森林经营模式,带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的全面提高。依法加强森林经营的监督管理,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和保障。切实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标体系,建立起符合国情林情和国际惯例的森林认证体系。要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队伍建设、森林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森林资源监督能力建设、森林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在组织上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益、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和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和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创建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创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进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和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一致的。
(2)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4、完善森林采伐利用管理政策,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要不断的改革、探索和完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在采伐审批上,要减少中间环节,简化申报手续和审批程序,方便林农群众;要科学编制林业发展区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一步明确不同区域林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主导功能和生产力布局;全面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将不同类型森林的经营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引导经营者实施科学经营;抓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试验示范工作,开发和总结出多种森林经营模式,带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的全面提高。依法加强森林经营的监督管理,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和保障。切实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标体系,建立起符合国情林情和国际惯例的森林认证体系。要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队伍建设、森林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森林资源监督能力建设、森林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在组织上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