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模因论是从崭新的角度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它的名字仿照基因而得,是指文化基因,用以说明人类的思想观念通过模因的自我复制得以传播和继承。而文学作品的互文性强调各语篇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是相互的吸收和转化。笔者认为模因和互文有共同之处,语篇互文的过程正是模因的自我复制,并以古典诗词为例,尝试分析模因的复制对于考察互文性表现力所做的贡献。
关键词:模因 语篇互文性 互文性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语篇“互文性”用来表示不同语篇之间的联系,是语篇之间相互的吸收和转化。互文性以新的视角分析文学作品。语篇的互文性可以从巴赫金的异质论理论,福柯的话语集合体理论和费尔克兰福的话语秩序理论进行讨论,本文认为语篇互文的过程正是模因的自我复制,基于模因论进行互文性研究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视图。模因的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方式的复制,可以作为考察互文性表现力的维度。用模因论来研究互文性对于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翻译研究和外语教学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 模因的概念及特性
基因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复制实体,一切生命通过基因的复制来生存和进化;新达尔文主义者Richard Dawkins 在其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首次提到地球上还存在一种新型的复制基因,取名为Meme(模因),其表达了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的概念。模因正是指文化领域内,人们思想观念的相互模仿,通过语言加以传播和继承。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谈到了模因的特性,可以总结为:稳定性(恒常性)、渗透性、长寿命、生殖力和复制力。徐盛桓教授的理解是“幂姆在传播当中不断按照它相对稳定的性质和特征被复制,并向着“他者”渗透,使这个幂姆具有“长寿命”的“繁殖“能力。”本文以举例的方式来探讨模因的这些特性。例如:见于《庄子·秋水》的一则故事:黄河的河神河伯望着滚滚的黄河浪涛,认为黄河最大,自己是最大的水神;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順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深有感触地说:“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后人把它概括为成语“望洋兴叹”,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代社会人们“复制”这一模因,并结合实际稍作“变异”,就出现了“望医兴叹”,“望学兴叹”等词。可以看出,从古代的“望洋兴叹”至今,“望?葚兴叹”这一恒常的结构,结合社会实际,经过复制向各个方面“渗透”,具有极强的“生殖力”和“长寿命”。但是何自然教授也指出“模因寿命有长有短”,我们试举例如下,以供商榷,例如:2007年一句流行语,“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是曾疯狂流传的模因,但今年很少人这么说了。在我看来,只要人们愿意去模仿和流传的东西,不管寿命的长短,都是模因。我国在经济体制转型和接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腐败现象,于是有人把一些成语稍作改变,一针见血,直刺丑恶现象:“白手起家”改为“白收起家”,“勤劳致富”改为“勤捞致富”, “死而后已”改为“私而后已”等;这些模因尽管发生了变异,但仍然在原来的模因的影子下,继承了原模因的一些特征。根据以上认识,试总结模因的特性如下:
(1)易于复制。复制也可以理解成为模仿,这里主要强调模因应该具备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和权威性,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观念、思想、文化才易于被传播进而复制。
(2)继承性。指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由于恒常性会保持原有的一些特征和性质,类似于生物体的继承。
(3)变异性。模因的复制不是元件与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时空结合,出现新的集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
以上关于模因的三个主要的特性可以保证模因在互文性研究中成为一种有力的解释手段。
三 语篇的互文性与模因
“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改造”。kristeva把语篇的这一特性称为“互文性”。因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总是浸润在该民族的文学、哲学、宗教、传统、习俗、传说等等构成的文化体系之中,同时又与世界上别的民族文化有着相互影响、借鉴、交融等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会与前人或同时代的人的思想或话语发生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文字姻缘。要想解读一部作品,首先得对该作品中出现的与以前的其他文学与非文学文本有关的典故、套用等进行发掘与研究,从而获得对该作品的正确释义。
互文性要以两个以上语篇存在为基础,前一个语篇被一个新的语篇不同程度地化用,就会产生互文。不同程度的化用,也就是不同程度或不同类型的复制;这样,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新语篇形成的过程就是互文的过程,表现为模因以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类型进行复制。被化用的语篇中被化用的部分就是一个模因或模因复合体,由化用的语篇进行复制,从而在新的语篇中进行繁殖,获得了新的生命。互文性的过程可以非常充分地体现出模因的存在和复制,所以,模因是互文性得以发生的酶源。
四 互文性表现力
互文性表现力是通过互文场来实现的。所谓互文场就是化用和被化用的语篇相互作用所存在的语篇空间。而互文场的形成通常借助于:引用、用典、仿拟、压缩、另铸、移就等手段。
(1)引用指直接引用以前语篇中的模因,不做任何改动,而传递相同的信息;例如:崔护于清明在长安城南村庄艳遇故事,作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用典是在语篇中复制源于历史故事、经典作品、民间传说、圣经、神话等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例如:“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凤帏深几许?”(《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周邦彦)其中“金屋”暗用“金屋藏娇”典故,暗示所思恋之人已属他人。
(3)仿拟是对模因最大限度的维持性的复制,泛指在一个语篇中对其他某个语篇或语篇的某些语句进行模仿的语言现象,同化与被同化的有关话语应该是同向的。例如:“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周邦彦),其中“酸风射眸子”系借用唐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句子:“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李诗是叙写金铜仙人离汉宫之凄婉情态,词人借用此句,借此表露自己思念的悲苦之情。
(4)压缩指语篇中相对较长的模因压缩为简练的几个字,属维持性复制;例如:“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花犯·梅花》周邦彦)中“黄昏斜照水”从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压缩而成。意思是待到梅子熟时,自己身在江上,只能遥想潇洒扶疏的梅影。借以抒发自己萍踪无定、离合无常的慨叹。
(5)另铸将模因相对较长的内容作为一个典故,重组为几个字,铸造出新的模因变体;例如:“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周邦彦)。“韩香”是据《晋书·贾充传》中韩寿与贾充女私通,韩寿从贾充女处所得之香重铸。
(6)移就是利用模因已有的说法来“将就”新的语篇;例如:“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瑞龙吟·章台路》周邦彦),其中“一帘风絮”借用东晋才女谢道蕴事:其叔谢安问“雪”何所似,安侄答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但周此词“风絮”移指柳花(上文有“宫柳低金缕”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引用、用典、仿拟、压缩、另铸、移就形成了语篇之间的互文场。并且从引用到移就是模因在复制过程中从继承到变异逐渐增多的过程。所以模因复制中不同程度不同样式的继承和变异,使得互文将广阔的空间与推移的时间交相为用,浑然一体,文学变现力极强。
五 结语
本文简要探讨了模因的特点、互文性的理论和互文场的形成。发现模因和互文关系密切,互文的过程就是模因复制的过程,模因旺盛的繁殖能力和多维的变异形成了互文丰富的变现力。因此,基于模因论来研究互文性理论是有益的探索和科学的方法。
基金来源:200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08BYY007。
参考文献:
[1] 徐涛:《语篇与语篇的“对话”——语篇互文性的理论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6期。
[2] 谢超群、何自然:《被误解的模因——与刘宇红先生商榷》,《外语教学》,2007年第3期。
[3] 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 高霄:《语言变异的模因理据研究》,《河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5] 荆艳君:《模因论与诗歌的互文性探析》,《西昌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作者简介:高媛,女,1981—,河北定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关键词:模因 语篇互文性 互文性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语篇“互文性”用来表示不同语篇之间的联系,是语篇之间相互的吸收和转化。互文性以新的视角分析文学作品。语篇的互文性可以从巴赫金的异质论理论,福柯的话语集合体理论和费尔克兰福的话语秩序理论进行讨论,本文认为语篇互文的过程正是模因的自我复制,基于模因论进行互文性研究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视图。模因的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方式的复制,可以作为考察互文性表现力的维度。用模因论来研究互文性对于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翻译研究和外语教学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 模因的概念及特性
基因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复制实体,一切生命通过基因的复制来生存和进化;新达尔文主义者Richard Dawkins 在其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首次提到地球上还存在一种新型的复制基因,取名为Meme(模因),其表达了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的概念。模因正是指文化领域内,人们思想观念的相互模仿,通过语言加以传播和继承。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谈到了模因的特性,可以总结为:稳定性(恒常性)、渗透性、长寿命、生殖力和复制力。徐盛桓教授的理解是“幂姆在传播当中不断按照它相对稳定的性质和特征被复制,并向着“他者”渗透,使这个幂姆具有“长寿命”的“繁殖“能力。”本文以举例的方式来探讨模因的这些特性。例如:见于《庄子·秋水》的一则故事:黄河的河神河伯望着滚滚的黄河浪涛,认为黄河最大,自己是最大的水神;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順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深有感触地说:“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后人把它概括为成语“望洋兴叹”,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代社会人们“复制”这一模因,并结合实际稍作“变异”,就出现了“望医兴叹”,“望学兴叹”等词。可以看出,从古代的“望洋兴叹”至今,“望?葚兴叹”这一恒常的结构,结合社会实际,经过复制向各个方面“渗透”,具有极强的“生殖力”和“长寿命”。但是何自然教授也指出“模因寿命有长有短”,我们试举例如下,以供商榷,例如:2007年一句流行语,“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是曾疯狂流传的模因,但今年很少人这么说了。在我看来,只要人们愿意去模仿和流传的东西,不管寿命的长短,都是模因。我国在经济体制转型和接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腐败现象,于是有人把一些成语稍作改变,一针见血,直刺丑恶现象:“白手起家”改为“白收起家”,“勤劳致富”改为“勤捞致富”, “死而后已”改为“私而后已”等;这些模因尽管发生了变异,但仍然在原来的模因的影子下,继承了原模因的一些特征。根据以上认识,试总结模因的特性如下:
(1)易于复制。复制也可以理解成为模仿,这里主要强调模因应该具备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和权威性,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观念、思想、文化才易于被传播进而复制。
(2)继承性。指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由于恒常性会保持原有的一些特征和性质,类似于生物体的继承。
(3)变异性。模因的复制不是元件与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时空结合,出现新的集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
以上关于模因的三个主要的特性可以保证模因在互文性研究中成为一种有力的解释手段。
三 语篇的互文性与模因
“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改造”。kristeva把语篇的这一特性称为“互文性”。因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总是浸润在该民族的文学、哲学、宗教、传统、习俗、传说等等构成的文化体系之中,同时又与世界上别的民族文化有着相互影响、借鉴、交融等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会与前人或同时代的人的思想或话语发生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文字姻缘。要想解读一部作品,首先得对该作品中出现的与以前的其他文学与非文学文本有关的典故、套用等进行发掘与研究,从而获得对该作品的正确释义。
互文性要以两个以上语篇存在为基础,前一个语篇被一个新的语篇不同程度地化用,就会产生互文。不同程度的化用,也就是不同程度或不同类型的复制;这样,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新语篇形成的过程就是互文的过程,表现为模因以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类型进行复制。被化用的语篇中被化用的部分就是一个模因或模因复合体,由化用的语篇进行复制,从而在新的语篇中进行繁殖,获得了新的生命。互文性的过程可以非常充分地体现出模因的存在和复制,所以,模因是互文性得以发生的酶源。
四 互文性表现力
互文性表现力是通过互文场来实现的。所谓互文场就是化用和被化用的语篇相互作用所存在的语篇空间。而互文场的形成通常借助于:引用、用典、仿拟、压缩、另铸、移就等手段。
(1)引用指直接引用以前语篇中的模因,不做任何改动,而传递相同的信息;例如:崔护于清明在长安城南村庄艳遇故事,作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用典是在语篇中复制源于历史故事、经典作品、民间传说、圣经、神话等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例如:“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凤帏深几许?”(《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周邦彦)其中“金屋”暗用“金屋藏娇”典故,暗示所思恋之人已属他人。
(3)仿拟是对模因最大限度的维持性的复制,泛指在一个语篇中对其他某个语篇或语篇的某些语句进行模仿的语言现象,同化与被同化的有关话语应该是同向的。例如:“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周邦彦),其中“酸风射眸子”系借用唐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句子:“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李诗是叙写金铜仙人离汉宫之凄婉情态,词人借用此句,借此表露自己思念的悲苦之情。
(4)压缩指语篇中相对较长的模因压缩为简练的几个字,属维持性复制;例如:“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花犯·梅花》周邦彦)中“黄昏斜照水”从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压缩而成。意思是待到梅子熟时,自己身在江上,只能遥想潇洒扶疏的梅影。借以抒发自己萍踪无定、离合无常的慨叹。
(5)另铸将模因相对较长的内容作为一个典故,重组为几个字,铸造出新的模因变体;例如:“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周邦彦)。“韩香”是据《晋书·贾充传》中韩寿与贾充女私通,韩寿从贾充女处所得之香重铸。
(6)移就是利用模因已有的说法来“将就”新的语篇;例如:“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瑞龙吟·章台路》周邦彦),其中“一帘风絮”借用东晋才女谢道蕴事:其叔谢安问“雪”何所似,安侄答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但周此词“风絮”移指柳花(上文有“宫柳低金缕”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引用、用典、仿拟、压缩、另铸、移就形成了语篇之间的互文场。并且从引用到移就是模因在复制过程中从继承到变异逐渐增多的过程。所以模因复制中不同程度不同样式的继承和变异,使得互文将广阔的空间与推移的时间交相为用,浑然一体,文学变现力极强。
五 结语
本文简要探讨了模因的特点、互文性的理论和互文场的形成。发现模因和互文关系密切,互文的过程就是模因复制的过程,模因旺盛的繁殖能力和多维的变异形成了互文丰富的变现力。因此,基于模因论来研究互文性理论是有益的探索和科学的方法。
基金来源:200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08BYY007。
参考文献:
[1] 徐涛:《语篇与语篇的“对话”——语篇互文性的理论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6期。
[2] 谢超群、何自然:《被误解的模因——与刘宇红先生商榷》,《外语教学》,2007年第3期。
[3] 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 高霄:《语言变异的模因理据研究》,《河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5] 荆艳君:《模因论与诗歌的互文性探析》,《西昌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作者简介:高媛,女,1981—,河北定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