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和态度.方法 使用“腾讯问卷”的网络调查平台创建问卷,受访对象为全国范围内、有结直肠癌诊疗资质医院中的医生、护士及在读硕、博士研究生.问卷内容涉及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患者最佳的中医干预方式、最佳的干预时机、最关注的结局指标、中西医结合干预必要性的认可度以及对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推广应用的建议.回收的数据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结果 从2020年9月24日至10月3日,本研究问卷浏览量为350次,收回调查问卷25
【机 构】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北京 10009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 北京 10014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0005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和态度.方法 使用“腾讯问卷”的网络调查平台创建问卷,受访对象为全国范围内、有结直肠癌诊疗资质医院中的医生、护士及在读硕、博士研究生.问卷内容涉及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患者最佳的中医干预方式、最佳的干预时机、最关注的结局指标、中西医结合干预必要性的认可度以及对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推广应用的建议.回收的数据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结果 从2020年9月24日至10月3日,本研究问卷浏览量为350次,收回调查问卷255份,去掉重复问卷11份,共收回244份有效问卷.受访者覆盖全国16个省份及直辖市;男女比例为2:1;149名受试者具有研究生的学历;医护人员的执业范围不仅包括中医医生,还有32.79%的西医医护人员完成了此次问卷调查;高年资与低年资医护人员比例持平.关于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中医药干预方式,86.36%的中医医生认为口服中药最为合适;61.25%的西医医生推荐针刺治疗;65.71%护士最为认可艾灸治疗;73.68%的学生建议首选口服中药和中药灌肠的干预措施.对于中西医结合干预的时间节点,一线城市倾向于术后7天之内;非一线城市的中医院倾向于术后7天后.最为关注的结局指标依次是①生存质量、②并发症的发生率、③生存周期和术后排便功能的恢复.91.82%的中医医生、85.00%的西医医生、94.29%的护士、100%的医学生认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有必要结合中医药的干预措施.未来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建议集中在加大中医药健康教育的科普力度、注重专业医师的培养、关注围手术期的肿瘤学进展、兼顾卫生经济学理念以及重视患者心理康复方面的内容.结论 医护人员对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的认知水平和接受度较高.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需要国家、社会、医院、医务工作者个人多个层面共同努力.今后的临床研究可参考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制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使其为形成中西医结合干预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专家共识提供数据支持,以期指导基层医护工作者应用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柴芍六君汤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肝郁脾虚证大鼠代谢紊乱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22只.造模组采用化学诱导、饥饱失常和夹尾刺激法建立CAG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10周后进行模型评价.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柴芍六君汤组,每组10只.柴芍六君汤组予浓度为0.51 g·mL-1柴芍六君汤10 mL·kg-1·天-1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灭菌饮用水灌胃,共给药4周.一般行为学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核磁共
赵振昌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临床60余年,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发生的内在基础和发展的根源是肾、脾、肺虚;关键因素为水湿、湿热、热毒.急则治其标,急性期应以疏风清热利咽、分利湿热、利水渗湿、解毒消肿等驱邪为主.缓则治其本,恢复期多表现为脾肾亏虚,湿热内蕴之证,以平补脾肾兼以清利湿热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降低血尿、蛋白尿,保护肾功能,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进展.本文主要从跟师学习过程中,收集并整理赵振昌教
本文阐述Egr2/Egr3与机体免疫的关系及其可能的生物学特征.认为转录因子Egr2/Egr3通过SOCS和Batf相关信号通路调节机体免疫,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减少Th1及Th17的分化,从而降低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转录因子Egr2/Egr3可能参与RA的发病机制,RA的寒热证候存在特征性的生物学基础;GO功能分析发现寒证与TLRs信号通路有关,或许为RA的缓解和治疗提出新的挑战.Egr2/Egr3为核心的炎性通路可能是RA寒证的生物学基础特征之一,其表达及功能的异常与RA寒证的长期慢性炎性过
通过理论研究,采用文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归纳古今医家对脾胃湿热证证候特征的认识及证治规律和清热化湿法的运用特点;完成了清热化湿法作用机理研究,开展了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及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应用的湿热证本质探索等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湿热伏邪”学说等学术观点,形成了一批创新性成果.
目的 基于决策树和神经网络对高血压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课题组成员从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收集高血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or,CHAID)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RT)、二叉树(Quick,Unbiased,Efficient Statistical Tree,QUEST)决策树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 基于CiteSpace分析近20年“气虚血瘀证”的研究,探索其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1年至2021年气虚血瘀证相关文献,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直观展示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955篇.发文量显示,气虚血瘀证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作者和机构分析发现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王伟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刘建勋团队等是研究气虚血瘀证的核心团队.关键词分析提示研究方向主要在气虚血瘀证疾病证候分类、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的方法学和发生机制等方面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总结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遣方用药的规律,传承侯炜教授诊治脑胶质瘤的经验.方法 提取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门诊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总结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结合深度访谈剖析侯炜教授对脑胶质瘤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明确核心用药,探索辨治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历249份,处方中用药频次较多的有白花蛇舌草、天麻、钩藤、川芎、丹参,用药性味偏平、甘,归经多为肝、脾经,挖掘强关联的药物组合20条,新处
目的 介绍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中医病证特点以及临床重型案例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以及整理分析本院收治的老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中医的病证特点及原因,并列举三则中医药治疗的重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老年COVID-19具有病邪易热化、多存在基础疾病,病情进展迅速且危重、疾病各阶段多存在气阴不足、多存在“湿”与“燥”相兼和转化的特点.三则老年新冠肺炎重型案例基本符合以上特点,且中医药在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的 构建个性化知识图谱技术和定性访谈法结合,进一步挖掘张忠德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临证特征与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系统收集张忠德教授广东省中医院门诊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病历,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通过广东省中医院大数据挖掘团队中医药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服务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并通过多元化视觉定性访谈法,将定量与定性分析有效结合.结果 共筛选出347首方,共141味药物,常用药物频次≥84次的药物有10味,其中党参、麦芽、黄芪、紫菀、白术等为核心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以肾脏功能的损伤为主要表现,并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在延缓病情、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中医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总结,笔者提出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认为其不仅是本病的致病因素,更是重要的病理产物,是本病发生发展、迁延难愈的关键.在治疗上提出以“益肾元、解肾毒”为大法,并根据不同兼夹辨证施治,采用药对,长治缓图.以“肾毒”立论拟定的经验方苏茵解毒方,在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上均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并已制备成院内制剂临床使用,在疗效及经济效益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