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创新一直是各类公开课、评优课中的亮点,旧器材的废物利用、新器材的发明创造都会让人眼前一亮,给观摩教师和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有些教师在使用器材时也存在问题。通过仔细观察和反思,先提出来,希望给大家以警示,使公开课体育器材使用更加规范。
关键词 体育器材 创新 公开课
一、忌“定势思维”
“一材多用,一用到底”是体育器材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各类评比课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观摩教师特别留意的地方。事实上,体育课上做到“一材多用,一用到底”体现了课的流畅性,组织的严密性,更体现了教师的创新精神。但有些教师却被“一材多用,一用到底”带上了枷锁,形成了“定势思维”——为“一材多用,一用到底”而“一材多用,一用到底”。例如,在浙江省“新生代”体育教师展示课上,B教师上《跨越式跳高,跑的辅助练习》,使用器材为橡皮筋和标枪。在跨越式跳高学习中,教师利用橡皮筋和标枪布置了一个圆,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高度进行练习。器材的使用经济、适用,不仅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体现了个体差异。在接下来学习跑的辅助练习时,教师遵循“一材多用,一用到底”的原则,将橡皮筋设置在一定高度,让学生练习高抬腿(大腿高于橡皮筋),后踢腿跑(小腿或脚后跟触橡皮筋)。教师的意图是想通过“标志”加快技术掌握。但我感到困惑的是:后踢腿跑要求大小腿折叠紧,而采用小腿或脚跟触橡皮筋的后踢腿却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因为学生的小腿触及橡皮筋时大腿与小腿的夹角比较大,况且橡皮筋具有弹性,小腿触及时会剧烈摇晃,学生的小腿很难持续地触到橡皮筋。因此,从实际效果来看,采用小腿触橡皮筋不仅不能掌握后踢腿跑技术,而且还会形成错误动作。
由此可见,体育课使用器材要遵守“一材多用,一用到底”的原则,但如果每堂课不管什么内容都机械地遵守,未免绝对化。
二、忌“盲目使用”
体育课离不开体育器材,但体育器材并非多多益善。如果过多地使用体育器材,不仅劳命伤财,而且效果不佳。例如,一节农村组的小足球课,教师使用了八、九个新焊制的小足球门,球门的制作规格较高,费用不低,这些球门看着很好。并且,课前有四个教师帮忙布置足球门和球网。但是使用率却很低,教师只在课的最后让学生们踢了一两脚。这么多的上课器材的确让观摩教师产生羡慕,感叹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但全国又有几所这样的学校呢?即便有这样的条件,体育教师没有这么多的精力上课,如果体育课都这么上,体育教师岂不累死。其实,像学校闲置的跨栏架、标志物等完全可以作为小足球门来使用,不仅搬运方便,且节省了不小的开支。
对此,笔者认为,公开课体育器材使用要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公开课要注重体育器材的开发,而不是比体育器材的多少。我们在使用体育器材时,很有必要考虑器材使用的成本,能简单的就不要复杂,能替代的就不要购买。当然,关于降低器材使用的成本,并不是越简单越好,连必要的器材都省了,那样就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三、忌“过分求安”
安全是体育课的底线。体育教师在使用器材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但有些教师却走极端,为了安全而安全。例如,一位教师上《上三步掷垒球》,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为了安全,他用纸球作为投掷物,由于练习形式多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后点评,大多数教师肯定上课教师器材选择合理,教材处理巧妙,但我却对纸球产生质疑,应该肯定,该教师使用纸球,能保证课堂的安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开发。但纸球却达不到发展上肢力量的目的。众所周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他们的上肢力量比低年级学生要大,如果让他们也像低年级学生一样使用纸球,实质上是体育器材使用“低龄化”,学生的上肢力量不能得到发展。其实,在本堂课中,如果我们使用垒球教学,同时又能考虑到教学的安全,如面向墙壁掷垒球等。如能这样综合考虑,不仅能保证课堂的安全,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
由此看来,使用器材时不能只关注安全,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只有这样,器材的使用才更加合理、有效和经济。
四、结论
研究面对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面不是很广,因此对体育器材的研究和自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只是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废弃品上,而且主观意识很强,常常造成想象的非常好,但很不实用,缺少针对性。因此针对学生在自制体育器材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地、合理地、分析并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使得学生摆脱主观地想法与实际脱离的不良现象,积极地让学生体会到正确地认识观,从感性知觉向理性知觉,从模糊观念到清晰观念中正确地转变过来。真正参与到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中,我们的体育课程建设和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就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 体育器材 创新 公开课
一、忌“定势思维”
“一材多用,一用到底”是体育器材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各类评比课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观摩教师特别留意的地方。事实上,体育课上做到“一材多用,一用到底”体现了课的流畅性,组织的严密性,更体现了教师的创新精神。但有些教师却被“一材多用,一用到底”带上了枷锁,形成了“定势思维”——为“一材多用,一用到底”而“一材多用,一用到底”。例如,在浙江省“新生代”体育教师展示课上,B教师上《跨越式跳高,跑的辅助练习》,使用器材为橡皮筋和标枪。在跨越式跳高学习中,教师利用橡皮筋和标枪布置了一个圆,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高度进行练习。器材的使用经济、适用,不仅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体现了个体差异。在接下来学习跑的辅助练习时,教师遵循“一材多用,一用到底”的原则,将橡皮筋设置在一定高度,让学生练习高抬腿(大腿高于橡皮筋),后踢腿跑(小腿或脚后跟触橡皮筋)。教师的意图是想通过“标志”加快技术掌握。但我感到困惑的是:后踢腿跑要求大小腿折叠紧,而采用小腿或脚跟触橡皮筋的后踢腿却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因为学生的小腿触及橡皮筋时大腿与小腿的夹角比较大,况且橡皮筋具有弹性,小腿触及时会剧烈摇晃,学生的小腿很难持续地触到橡皮筋。因此,从实际效果来看,采用小腿触橡皮筋不仅不能掌握后踢腿跑技术,而且还会形成错误动作。
由此可见,体育课使用器材要遵守“一材多用,一用到底”的原则,但如果每堂课不管什么内容都机械地遵守,未免绝对化。
二、忌“盲目使用”
体育课离不开体育器材,但体育器材并非多多益善。如果过多地使用体育器材,不仅劳命伤财,而且效果不佳。例如,一节农村组的小足球课,教师使用了八、九个新焊制的小足球门,球门的制作规格较高,费用不低,这些球门看着很好。并且,课前有四个教师帮忙布置足球门和球网。但是使用率却很低,教师只在课的最后让学生们踢了一两脚。这么多的上课器材的确让观摩教师产生羡慕,感叹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但全国又有几所这样的学校呢?即便有这样的条件,体育教师没有这么多的精力上课,如果体育课都这么上,体育教师岂不累死。其实,像学校闲置的跨栏架、标志物等完全可以作为小足球门来使用,不仅搬运方便,且节省了不小的开支。
对此,笔者认为,公开课体育器材使用要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公开课要注重体育器材的开发,而不是比体育器材的多少。我们在使用体育器材时,很有必要考虑器材使用的成本,能简单的就不要复杂,能替代的就不要购买。当然,关于降低器材使用的成本,并不是越简单越好,连必要的器材都省了,那样就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三、忌“过分求安”
安全是体育课的底线。体育教师在使用器材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但有些教师却走极端,为了安全而安全。例如,一位教师上《上三步掷垒球》,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为了安全,他用纸球作为投掷物,由于练习形式多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后点评,大多数教师肯定上课教师器材选择合理,教材处理巧妙,但我却对纸球产生质疑,应该肯定,该教师使用纸球,能保证课堂的安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开发。但纸球却达不到发展上肢力量的目的。众所周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他们的上肢力量比低年级学生要大,如果让他们也像低年级学生一样使用纸球,实质上是体育器材使用“低龄化”,学生的上肢力量不能得到发展。其实,在本堂课中,如果我们使用垒球教学,同时又能考虑到教学的安全,如面向墙壁掷垒球等。如能这样综合考虑,不仅能保证课堂的安全,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
由此看来,使用器材时不能只关注安全,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只有这样,器材的使用才更加合理、有效和经济。
四、结论
研究面对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面不是很广,因此对体育器材的研究和自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只是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废弃品上,而且主观意识很强,常常造成想象的非常好,但很不实用,缺少针对性。因此针对学生在自制体育器材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地、合理地、分析并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使得学生摆脱主观地想法与实际脱离的不良现象,积极地让学生体会到正确地认识观,从感性知觉向理性知觉,从模糊观念到清晰观念中正确地转变过来。真正参与到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中,我们的体育课程建设和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就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和发展。